摘 要:歷史是一個重大的課題,任何課程都不能回避對歷史客觀的描述。本文認為,將史料引入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使歷史教學轉化成對歷史事實客觀認識的過程,是一種使學生學習解決歷史問題的過程,從而充分發(fā)揮歷史學科的真實價值。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運用歷史材料構建課題具有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歷史材料;課堂教學;歷史意味
在課堂教學中,如果能夠合理運用歷史資料,將其作為探究歷史問題的依據,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辯證觀點。這在許多發(fā)達國家的歷史教學中已經得到廣泛運用,但是我國史料教學的探索式學習模式在教學中并未受到重視,沒有得到具體的實踐。
一、歷史史料教學研究
1.課題的核心概念
史料是什么?史料就是構成歷史的材料,是人類發(fā)展進程中遺留的痕跡,是研究歷史和編寫歷史傳記時所選用的資料,是一種歷史信息。史料主要可以分為文字史料和圖片史料兩個大類。歷史資料是歷史教學必須依賴的資源,是作為學生了解過去、建立歷史知識框架的重要組成要素。史料教學的核心就是將歷史資料運用到課題中,使課題更具歷史意義,能夠有計劃地培養(yǎng)學生學會從歷史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發(fā)揮學生自主分析、判斷、整理的能力,能夠將主觀意識滲透到歷史認識的客體中,培養(yǎng)學生探索學習的能力。
2.現狀分析
歷史資料是整個課題教學的核心部分,但是教師在選用史料時難免出現問題,總結起來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史料引用過多或過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認為,史料越多越能豐富學生的知識面,但是教師沒有考慮到,史料并不是歷史知識本身,它的存在是為了豐富知識的理解,過多的史料可能引發(fā)學生的厭煩心理,引起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還有一部分教師又走向史料運用過少或者沒有的極端,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是講述書本現有知識,完全走應試教育的路子,忽視了學生能動性的培養(yǎng),也未能讓學生真正的理解、掌握歷史。
第二,教學設計沒有質量。如何判斷學生對歷史的理解和把握呢?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解答相關問題,培養(yǎng)其思考能力。問題很多教師不能提出針對性的問題,來引導學生學習。舉個例子,在中國歷史課本中有“夏商西周的更迭”一課,教師引用兩段史料:“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薄敖翊蟮兰入[,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成果溝池以為固.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侵^小康?!庇械慕處熅蜁釂枺骸斑@種‘天下為家’的局面是從何時、何人開始的?其破壞了‘禪讓制’而采取了什么制度?”那么問題就出現了,雖然這兩段史料運用的十分恰當,但是教師提問內容就很平淡,并沒有體現史料的補充意義。
第三,史料內容固定。一般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采取的教學史料都是由教師選擇的,這樣又使教學陷入了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問題。造成所學知識僅限于應對考試,不能滿足學生求學的欲望,阻礙了學生前進的步伐。
二、教學中如何選擇史料并進行運用
歷史教育意在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和歷史觀念,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史料在教學中發(fā)揮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所以必須恰如其分地加以利用。
第一,精心選擇史料。史料不等于歷史本身,它是重構歷史的重要基礎,是對當時歷史的一種主觀反應。首先,既然是主觀的資料難免出現真?zhèn)坞y定、以偏概全的現象,所以教師在選擇時就要用心,需要對材料進行比較、分析,能夠保證材料的真實性后再使用到教學中。其次,史料數量眾多,在教學中需要選取最具代表性、最能滿足教學目的的材料。
第二,轉變教學方式。在上述教學質量低的問題中,教師可以改變一種問法:“上述材料中‘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是指的哪種更替首領的辦法?從第二則材料中能夠看出這種辦法相比之前使用了什么辦法?兩種措施你認為哪種是進步的?并列出原因。”這樣設計問題,就能引發(fā)學生思考問題,不是直接就能從文字中得到答案。探究性學習的關鍵在于教師引導,所以如何提問引起學生思考十分重要。
第三,改進史料教學,使之為教學服務。史料教學的核心是使學生學會探索歷史的方法。所以挖掘史料背后所隱藏的歷史信息,也是學習的基本技能。同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我找尋的模式,自主就某些歷史問題進行相關史料的搜尋。
總之,研究歷史就是為了了解過去,了解過去是為了解釋現在出現的問題,解釋現在出現的問題才能推測未來的發(fā)展趨勢。歷史教育的核心不是為了引導人們明白過去發(fā)生過什么,而是為了引導人們如何更好地向前看。所以,在歷史教學中應該加強對史料的應用,構建充滿歷史意味的課堂。
參考文獻:
[1]王明富.基于史料構筑歷史課堂的智慧與價值認知——以人民版高中歷史必修3《兩彈一星》的教學設計片段為例[J].新課程教學,2014(8).
[2]張紹春.中國現代教育史料的類型、特點與作用[J].海峽教育研究,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