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堂教學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開拓學生視野,發(fā)展學生智力。隨著新課程標準的貫徹與落實,小學語文改革生機勃勃,但仍存在“滿堂灌”的現(xiàn)象。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他們處于被動狀態(tài),學習的依賴性較強,思考、討論與質(zhì)疑的機會與時間較少。所以,教師要改變以上局面,將課堂歸還學生,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地位,做一名合格的引路者
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是課堂的主人,一切講課和課堂活動都是為了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而展開。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激勵與引導學生,使學生充分發(fā)揮主體性。因此,教師要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調(diào)整教學方案,尊重個體差異,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增長知識的和發(fā)展能力的課堂。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成為學生學習的引路者、合作者。有的教師認為,在課堂上少講,讓學生多做發(fā)言,多組織活動,就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如果一味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忽視了教師的引導作用,很容易使學生的學習迷失方向。學生只有在教師的精心設計、統(tǒng)籌安排下,才能有目標地學習重點知識。教學中,教師應及時給學生講解存在困惑的地方,糾正學生理解錯誤的地方,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
二、創(chuàng)設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在教學中品味細節(jié)
教師應當為學生的發(fā)展服務,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認知過程,使學生的智力、知識、能力以及情感得到全面健康的發(fā)展。在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設一個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對于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非常有利。
如《珍珠鳥》一文,教學要求除了流利地朗誦自然段、學會生字詞,還有更重要的一條是讓學生感受人與大自然之間和睦、信賴的境界,培養(yǎng)學生愛鳥、護鳥的意識。課文的字里行間都洋溢著作者對珍珠鳥的喜愛之情,倘若教師在教授此文時,并沒有創(chuàng)建相應的教學氣氛和場景,只是機械性地組織學生通讀全文,進行生詞的學習,背誦自然段落,那么學生學習不到文章中所蘊含更深層的人文氣息,也無法從課文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對細節(jié)描寫印象不會深刻。
教學中,教師可適時引入細節(jié)描寫的教學,文章中描寫鳥兒有“紅嘴紅腳,灰藍色的毛,只是后背還沒生出珍珠似的圓圓的白點。它好肥,整個身子好像一個蓬松的球兒?!薄捌鹣龋@小家伙只在籠子四周活動,隨后就在屋里飛來飛去,一會兒落在柜頂上,一會兒神氣十足地站在書架上,啄著書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會兒把燈繩撞得來回搖動,跟著逃到畫框上去了?!钡染渥?,把鳥兒描寫得活靈活現(xiàn),教師可以多加引導,讓學生描述生活中身邊的小動物的特點和學生對他們的喜愛之情,從而可以更好地體會、理解文中作者對珍珠鳥的喜愛之情。教師可借此機會,教學生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處處留意處處觀察,會發(fā)現(xiàn)更好的風景。
也就是說,一百分的文章,學生在和諧的氛圍里可以吸收百分之九十的知識,而在生硬的課堂氣氛中,學生可能只學習到百分之六十的知識。因此,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設相應的和諧的教學氛圍,聯(lián)系生活,幫助學生學習、理解知識,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德育與知識教學相結合教
教師在課堂中不僅要注重學生的學習情況,更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道德。如在學習《九色鹿》時,要讓學生初讀進行感知,指導學生在認讀生字詞的基礎上,自由輕聲地讀課文,引導學生敘述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下一步就是精讀感悟,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指導學生通過讀,認識文中落水人調(diào)達的在兩種環(huán)境下兩副截然不同的嘴臉,特別是重點分析其見利忘義、背信棄義的丑陋行為。由此可引申出道德教育環(huán)節(jié),教育學生做人要正直,知恩圖報,堅決不做背信棄義之人。由課文而擴展開的道德教育,比較容易被學生接受。所以,教師要抓住適當時機,在授課解惑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
再如,《梅蘭芳學藝》這篇文章,教師可分析文中細節(jié)性語句來突出梅蘭芳的品質(zhì),當梅蘭芳聽師傅說自己“不是唱戲的料子”時,他會想些什么?在此可引導學生自由發(fā)言;梅蘭芳遇到了挫折,他是怎樣做的呢?他放棄了嗎?在此,分析文中梅蘭芳苦練工的細節(jié)描寫,通過分析描寫,讓學生體會到“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句話的含義。同時教育學生,沒有輕而易舉的成功,所有的成功背后都有不為人知的汗水,讓學生明白勤能補拙的道理。
總之,教師在語文課堂中,不應只傳道授業(yè)解惑,而應該多方面地準備課堂,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多方面引導學生學習課內(nèi)以及延伸出來的知識。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學有所長,才能成為有德有智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高雯芳.關于做好語文教學工作的幾點思考[J].科教文匯,2012(17).
[2]郭莉.淺談如何創(chuàng)建良好的小學語文課堂氛圍[J].新課程導學,2015(4).
[3]鄭雅琴.論如何營造出輕松愉悅的中小學語文教學環(huán)境[J].青年作家,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