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輕度智障學生身體協(xié)調能力訓練的案例研究,分析造成該生身體協(xié)調能力落后的原因,探索提高身體協(xié)調能力的練習方法,為兒童身體協(xié)調能力的提高尋找合適的教學方法提供指導。
關鍵詞:身體協(xié)調;輕度智障兒童;能力提高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rough a column of mild mental retardation students skill training of case study, analysis the cause of the student body coordination behind, explore the method to improve body coordination ability of practi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children’s physical coordination to find suitable teaching methods to provide guidance.
Key words:Physical coordination;Mildly mentally retarded children;Ability to improve
一、研究對象
本文選取的對象是杭州市蕭山區(qū)特殊教育學校學生小東,男,在三年級的時候,醫(yī)生給的結論是“輕度智力障礙”。既然是智力障礙,小東在父母非常不愿意的情況下來到了特殊教育學校。從外表看,他與正常孩子沒什么兩樣。但在體育課上你會發(fā)現(xiàn)小東不太愛運動,活脫脫一個“門外漢”。即使活動了也會因動作不夠利索、不完整,容易失敗,有時還會摔跤,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嚴重挫敗小東的自信心,導致他常常打退堂鼓、退避三尺。究其原因是他運動的能力偏低,身體不協(xié)調導致他參與活動缺乏自信,無法動員和控制身體潛力去完成各項活動。因此,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我們運用多種協(xié)調訓練手段和方法,進行個別化協(xié)調能力的提高訓練,以提高輕度智障兒童體質,糾正和補償身心缺陷,促進其康復。
二、研究目的
通過對輕度智障生身體協(xié)調能力訓練的案例研究,分析造成該生身體協(xié)調能力落后的原因,探索提高身體協(xié)調能力的練習方法,為兒童身體協(xié)調能力的提高尋找合適的教學方法提供指導。
三、研究方法
本案研究方法采用觀察法、實踐分析法、認知療法及心理疏導等方法對個案的研究過程進行設計、訓練、記錄,并分析總結。
1.造成輕度智障學生身體協(xié)調能力的原因分析
一是教材的不適應。對一年級教材內容“模仿動物爬行”,三年級的小東基本無法像其他學生那樣模仿得惟妙惟肖,動作做到細致入微。小東的動作形態(tài)相當別扭,而且運動過程不夠靈活舒展,動作僵硬、遲緩。
二是座位的不適應。由于小東個頭較小,把他安排在第一組男生組作為排頭位置。后來班主任了解情況后幫他安排在第二位,但盡管在后面了,參與活動時因身體活動不協(xié)調,耽誤活動進程,學生產生過激的埋怨。
三是人際交往的不適應。小東的家庭過于保護,導致小東在對外交往、接觸同伴等方面產生了障礙。智障給他帶來的心理影響較大,自卑、孤僻,生怕被別人嘲笑而變得沉默寡言,不善于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整個人游離在班集體之外。
2.輕度智障學生身體協(xié)調能力提高的訓練方法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像小東這樣的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常常不被接納和尊重,他嘗夠了失敗的滋味,因此他總是害怕參與,對老師、同學存有戒心。協(xié)調能力是身體統(tǒng)合神經、肌肉系統(tǒng)產生正確、和諧、優(yōu)雅活動的能力。它是身體從事運動時與運動技巧有關的體能。這種能力與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和個性形成也有很大的關系?!敖忖忂€得系鈴人”,只有提高小東身體的協(xié)調能力,讓他擁有和其他學生一樣的活動能力時,小東的自信才會失而復得,同學對他的誤解也會煙消云散。因此,根據(jù)小東的實際情況,我們主要針對他身體協(xié)調能力的現(xiàn)狀從以下四個階段著手對其提高,訓練內容的安排從簡單到整合、從靜止活動到行進間活動、從單個動作到整套動作加以貫徹落實。
(1)簡而自律——單個動作練習法
小東的訓練內容我們先從簡單的單個動作著手,讓他感覺自己能夠完成任務,以此來激發(fā)他參與熱情和活動的積極性。我們把下列4種練習內容以每課時布置“1+1模式”,即上肢的肩繞環(huán)為每課必練項目,外加另一組下肢的跳躍練習,這樣即達到手腳配合全身運動,又不至于雙個下肢練習搞混淆,產生動作負遷移,達不到既定目標和要求。
小東“1+1”模式練習表
時 間 內 容 備 注
周一 肩繞環(huán)+縱跳
周二 肩繞環(huán)+前后跳
周三 肩繞環(huán)+單足跳
周四 肩繞環(huán)+側向跳
周五 肩繞環(huán)+轉向跳
項目說明:
肩繞環(huán):由直立雙臂上舉開始。一臂直臂向前、向下、向后、向上劃圓擺動,同時另一臂向后、向下、向前、向上劃圓擺動,均以肩關節(jié)為軸。依次進行。
縱跳:雙腳并攏手彎向上跳。
前后跳:雙腳并攏手彎向上跳,向前與后跳。
單足跳:單腳提踵,另外一腳和雙手自然下垂原地跳躍。
側向跳:沿著各種場地線條,身體側著往左右兩邊跳。
轉向跳:雙腳并攏手彎向上跳,但跳起后轉向90~180度著地身體與雙手要去維持平衡,可向左與向右跳。
訓練個例:2013年9月13日,學校排球場,練習肩繞環(huán)+側向跳。經過前幾天的練習,小東對于雙手相反方向的肩繞環(huán)還存在問題,于是我們先從雙手同方向的繞環(huán)開始練,等動作熟練后再練習雙手相反方向肩繞環(huán),這樣的嘗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小東開始練側向跳動作時表現(xiàn)得相當不錯,但隨著教學的深入,當要求沿著球場踩線練習時問題就出現(xiàn)了。第一次練習時,小東為了做到步步踩線一不留神還摔跤了,痛得他半天爬不起來,看得我們也是即著急又心痛,爬起來練習時他還是很努力,第一次9米沿線側向跳成績?yōu)?秒33,初次測試成績尚可。
(2)合而不亂——動作組合練習法
動作組合練習法我們主要選用了瑜伽運動中一些簡單動作和隊形中的動作。首先我們讓小東學會欣賞瑜伽運動柔中帶剛、細水長流般的美,從中感受瑜伽運動是集柔韌、舒展、大氣和力度結合的運動,通過老師語言引導法激發(fā)他敢于去嘗試、去探索的勇氣,小東在我們的幫助下喜歡上了這項運動。剛開始接觸時,我們還是從最簡單、力所能及的動作開始,比如燕式平衡:要求他做到直立單腳支撐,另一腳彎曲緊貼支撐腳的膝關節(jié),閉幕雙手合掌,靜止5—10—15秒鐘。另外我們采用逆向思維練習同手同腳的動作:上右步的同時右手上舉,上左步的同時左手上舉,右步后退右手叉腰,左步后退左手叉腰,變換節(jié)奏。這個動作在老師眼里覺得或許不太可行,而且小東起先練習該動作時也猶如跳舞般,動作極其夸張。但練習幾課時后覺得他的領悟、接受動作能力超過了我們的預期,而且小東每次練習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期待和熱情都很高漲,讓我們感到驚訝和意外。
訓練個例:2013年9月25日,舞蹈教室,練習燕式平衡。經過一周刻苦練習,今天第一次測試成績小東就達到了驚人的19秒,遠遠超過了以往任何一次。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教學方法:記得第一次練習燕式平衡時小東根本無法做到閉眼和單腳支撐動作要求,于是先要求他睜眼練習單腳支撐,盡量要求手上動作到位;然后用紅領巾遮住雙眼練習單腳支撐和雙手側平舉動作;最后,練習整套動作。
(3)動而有序——條件刺激練習法
經過前期兩個階段的訓練,小東在原地小范圍的手腳配合能力進步明顯,協(xié)調性、平衡能力大有提高,能夠很好地完成兩手持球側平舉沿線走和跑。接下來我們采用條件刺激練習法,在練習過程中教師隨時運用指定的信號或條件去改變其原先運動狀況,去刺激其運動神經的舒與張,考驗他更加全面的協(xié)調性、平衡能力及靈活性,這樣既調動了小東整個大腦細胞的興奮活動,又強化了他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聯(lián)合活動能力。具體體現(xiàn):奔跑時,教師發(fā)出信號后的變向、轉體、躲閃等動作。方法如下:
一是變方向跑練習:做向前5米跑,接后退3米,左跑5米后右跑3米的練習;在地上劃一邊長為10米的正方形,做順逆方向跑的連續(xù)練習。
二是移動中的躲閃練習:用小體操墊設置障礙,讓小東利用前滑步及左右滑步躲閃過小體操墊向前快速繞行前進。
三是快速轉體練習:聽教師口令,做向前疾沖中突停,然后向后疾沖的練習。
訓練個例:2013年10月22日,排球場,練習快速轉體。小東向前、向后加速跑能力進步明顯,跑步姿勢也越來越協(xié)調,速度也比之前快多了。當我們喊停時,小東的轉身動作相對于其他同學還是慢半拍?;谶@種情況我們先是利用球場內白線為轉折點進行腳踩線的折返跑練習,加強腿部力量和折返時的協(xié)調配合能力,下一步進行聽口令練習,最近排球場折返跑最好一次成績?yōu)?0秒8,小東感到很開心。
(4)樂而促效——雙人游戲練習法
恰當?shù)挠螒蚩梢蕴岣邔W生的思維動手能力,學生的嘗試更是一個重要因素。而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可以促進學生肌肉的發(fā)展,提高學生的協(xié)調能力。經過前三重奏的訓練,在雙人游戲練習法,我們特意安排了伙伴介入式練習法,讓伙伴和小東進行合作游戲,伙伴的介入對小東的發(fā)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不但有助于游戲的順利開展,而且能力懸殊的學生在一起游戲,可以促進一些新的行為技能的發(fā)展。游戲舉例:
追逐練習:把練習者分為兩人一組,一方任意先跑,另一方追逐,開始前保持1~2米間距,追上拍肩后交換練習。
推拉練習:把練習者分為兩人一組,站在直徑為2.5米圓圈內,雙方允許使用推拉辦法,一腳出圈者為負方。5~15次為一組,練習2~3組
觸摸練習:把練習者分為兩人一組,規(guī)定在一定的范圍內用手觸摸對方肩部,可以利用步法移動躲閃。
訓練個例:2013年11月19日,籃球場,游戲練習。我們在追趕、推拉和觸摸練習中會采取全蹲跳進行游戲,以此來增強他的腿部力量、協(xié)調性和平衡能力,使得他在游戲中顯得更加自信、靈活,躲避同伴追趕的辦法也多了,不但能夠利用腳步轉移進行躲閃,還能靈活運用各種跳和下蹲等動作進行躲避,快樂的表情洋溢在小東的臉上。
四、輔導效果——他成了體育課的快樂使者
時光如梭,我和小東一起從開學到現(xiàn)在,如今正是收獲的時候。
鏡頭1:體育入門了。
通過上述方法的不斷努力,小東的身體協(xié)調能力提高了,身體的各部分肌肉也隨之不再僵化、機械,速度、力量、平衡等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也隨著能力和自信的提高而高漲了,能積極地參與到體育教學活動中來了,對新鮮事物項目有了一定的興趣,對體育課內的活動展示出了不錯的參與能力,能準確地認出足球、排球、籃球等器械名稱,運動技能有一定的進步,性格也變得開朗起來了,再也不再是之前的那個體育“門外漢”了。
鏡頭2:情誼濃厚了。
如今的小東,已不再獨自一人觀看體育活動,因為他有朋友了,而且隨著他的運動能力的提高,他現(xiàn)在能夠主動和老師、同學打招呼甚至幫助別人,班里越來越多的同學愿意和小東一起玩,和他建立了正常、友好的同學關系。
鏡頭3:參與特奧了。
特奧運動重在勇敢參與,體現(xiàn)的是一種平等、共享快樂。如今的小東已經成為學校特奧運動隊的一名小隊員,已經參與了杭州市第六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五、研究后記——讓學生達到自己的優(yōu)秀
我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繼續(xù)采用這些方法,加強對小東身體協(xié)調能力的訓練,同時增加一些與智力相結合的訓練方法,使訓練方法更加科學、更加完善,讓更多身體活動不協(xié)調的學生有訓練方法,讓他們更加優(yōu)秀和快樂。
參考文獻:
[1]馮啟翔,張福娟.弱智兒童攻擊性行為矯正的個案研究[J].中國臨床康復,2002(23).
[2]何曉瑩,周穎芳.輕度弱智少年厭學情緒輔導的個案研究[J].中國臨床康復,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