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指出:小學識字教學是漢字教育的正常開端。語文教學必須以提高書面語讀寫能力為主。筆者認為,小學識字教學可以分為初識漢字階段、大幅度增加識字量的階段、鞏固和積累階段。學生識字的方法不外乎“讀”和“寫”,如何在具體的教學環(huán)境中,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識字、進而在閱讀和寫作中鞏固識字,成為小學中高年級詞語教學的主要方法。
識字的階段性
識字量是會隨著年級的升高、讀書的多少而逐步累積。如果把初入學的小學生假設(shè)為零起點的對象,從最初始的學習識字到基本掌握2500個常用字,大體可以設(shè)定為三個階段:
初識漢字階段 課標指出:“在這個階段的學生要把單字字形與語素聯(lián)系起來,從而把握它的音和義?!边@一階段的教學,要利用朗讀以語音來強化字形與口語的關(guān)系,增進識字的興趣,這往往是教學成功的前提。
大幅度增加識字量的階段 在本階段,學生識字量大幅度增加,對于字形和字義學會了初步分析、判斷。這時,學生已學會把生活中的口語逐步轉(zhuǎn)化為規(guī)范的書面語——閱讀與寫作的要求會自然產(chǎn)生。在總體數(shù)量達到一定程度后,重要的是看學生在識別字形的同時掌握字理的深入程度,從而提高學生的書面閱讀和表達能力。
鞏固、積累階段 隨著年齡的增長,識字量的增加,語言環(huán)境對漢字的識別作業(yè)日益增大。固然,中高年級閱讀教學不再以識字教學作為重點,并不意味著教師的主導作用可以缺席,而是教師的主導作用與低年級時發(fā)生了變化。中高年級的學生仍然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識字任務(wù),同時在識字過程中逐步積累詞語、理解字音、識別字義,從而加強語感,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培養(yǎng)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
識字從“扶”到“放”
低年段,應(yīng)該以讀準字音、識記字形為重點,在字義了解方面可以變通,可以放寬對于個別不常見的詞甚至可以不用講解。但是,中年級應(yīng)該逐漸向字義轉(zhuǎn)移,要關(guān)注字義,識別不同的詞在不同語境中不同的用法,中年級應(yīng)更加側(cè)重在語境當中識字。
指導預(yù)習主動識字 在進行中年級的識字教學中,課堂上應(yīng)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探究學習為輔,通過有效的手段,如課外閱讀、寫作、小練筆、課前作業(yè),幫助學生逐步養(yǎng)成在生活中主動識字的習慣,讓學生感受到處處有漢字,時時學漢字。重點是培養(yǎng)中年級學生主動預(yù)習識字的能力。這時的課前識字預(yù)習,就可以從字的音、形、義三方面動腦思考。這樣,既可以促使學生自主地、有意識地、有目標地去分析字形,從而記住字詞,又可讓學生養(yǎng)成查字典的好習慣,對字的音、形、義有一個全面的把握,這種自主學習所取得的效果是單靠課堂40分鐘來學習所遠遠不能及的。
充分利用每一位學生 中年級不同于低年級,此時的學生已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和自我檢測的能力,這時的課堂教學就可以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去進行生字的學習與復(fù)習檢查。生字排序后,按照座位號分在學生頭上,讓每一個學生參與其中。對一些學生易錯的字,字理識字更有效。中高年級學生學習內(nèi)容增多,掌握的字也多,只有讓他理解字理,才能終身不錯、終身不忘。這就需要教師自身字源、字理的修養(yǎng)與學識上多“充電”,在學習中與學生一同感受漢字的魅力與文化。此外,針對學生的差異,因材施教;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開展學習與檢測等也很適用。
在實際運用中識字
到了高年級,講解字詞解釋是小學識字教學不可或缺的內(nèi)容。在具體課堂實施中,高年段要突出字義,要尋找規(guī)律,防止錯別字產(chǎn)生 。
借助工具書,理解字的音、形、義 在識字教學時,可適當講解字理,增強學生的想象力,提高他們學習漢字的興趣,把枯燥無味的識字寫字課變得活潑、生動、快樂。讓學生從老師的講解中知道:“獨”從“犬”,“群”從“羊”,這是放牧的生活圖景——牧羊犬有一只,而被放牧的羊則是成群的。同時,高年級學生在以前學習的基礎(chǔ)上已基本具備了自學生字詞的能力,完全可以利用工具書完成對生字詞的預(yù)習。放手讓學生嘗試書寫,由錯到正,親身經(jīng)歷一個摸索的過程。其間,教師可充當監(jiān)控的角色,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適時出面幫助學生順利完成識字任務(wù)。
引導學生在語境中識字 從課文中來看,生字在課文中是分散的,反復(fù)出現(xiàn)的。如果把零散的生字整合在一段話中,甚至是一篇短文當中的話,學生的識字便成了掃除閱讀障礙的過程,學生會將識字變成一段閱讀的奇妙歷險,從而樂于識字。而且有了語境的支撐,學生的識字過程變得有趣了,生僻難懂的漢字隨著文章中的句子也變得更加容易識字和理解了,當相同的生字在其他語境中出現(xiàn),學生的識字記憶就會被激活。
聯(lián)系上下文,在課文中品讀字、詞義 課文是理解字詞的重要語境,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學詞,才能使學生感覺到生字詞不是孤立存在的。例如:在講“魂”字的時候,學生從字典中查來的字義是“舊日迷信的說法,指能離開肉體而存在的精神”。有的同學則認為:在文題中,“梅花魂”不是什么迷信說法,它指的是一種梅花的精神。那“梅花魂”又是一種什么精神呢?通過學習課文,聯(lián)系上下文內(nèi)容,學生明白了“梅花魂就是指不管歷盡多少磨難,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jié)”的道理。
(作者單位:青海省西寧市北小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