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琴是一種簡單的樂器,價格低廉,攜帶方便,便于學習,也易于掌握,這些特點也使其極易成為學生步入音樂殿堂的敲門磚。筆者在30余年的口琴教學中,利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其學習興趣,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使難度大的曲子很輕松學會,減輕了學生負擔,使之積極主動地參與音樂課學習。
重視基礎,變難為易
訓練音階,夯實基礎 在訓練音階的過程中,筆者特別注重基礎知識的落實。讓學生吹奏C大調音階,掌握演奏中音區(qū)(多、來、米、法、梭、拉、西、多)八度以內的音,了解中音區(qū)的每個音在口琴上的位置,中音區(qū)的音演奏好后再練習吹奏高音區(qū)(多、來、米)三個音,最后練習吹奏低音區(qū)(多、西、拉、梭)四個音。
練吹音,循序漸進 在吹奏口琴時,多、米、梭三個音是通過吹氣發(fā)音。先練好中音區(qū)多、米、梭三個音,中音區(qū)掌握好后再吹奏高音區(qū)多、米、梭三個音,最后練習吹奏低音區(qū)多、梭兩個音。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學生掌握得很快。
練吸音,突破重點 在吹奏口琴時,有些音是通過吸氣發(fā)音的,先練習吹奏中音區(qū)的吸氣音來、法、拉、西四個音。這四個音是吸音練習中的重點,練習好了這幾個音,其他的音也就迎刃而解了。中音區(qū)練習好后,再練習高音區(qū)的來、發(fā)兩個音,最后練習低音區(qū)來、西、拉三個音。
練視唱,提高素養(yǎng) 器樂教學離不開視唱練習,通過視唱,學生才能掌握樂曲的風格特點。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知道樂曲中哪些音是吹音,哪些音是吸音,掌握旋律、音高、節(jié)奏、節(jié)拍、速度、力度、音色等音樂要素,進而提高學生的視唱水平和音樂素養(yǎng)。
注重技巧,意在口先
唱出樂譜中的吹氣音和吸氣音 在學習吹奏口琴樂曲時,先唱好視唱曲,再把口琴演奏的吹氣音和吸氣音唱出來,吹氣音唱成吹,吸氣音唱成吸,唱熟后學生就知道哪些音是吹氣音,哪些音是吸氣音,更好地掌握用氣的方法。
用符號來表示吹氣音和吸氣音 用符號來表示吹音和吸音,使記譜更加方便、美觀,減輕學生的記譜負擔,提高記譜速度,筆者把口琴上的吹音用“方形 ”表示,吸音用“圓形”表示。
重視能力,自主創(chuàng)新
筆者在器樂教學中運用了先學后教的方法,讓學生把譜子記下后,在課堂上唱好視唱曲,然后讓學生回家自學吹奏,最后再回到課堂進行學習。這樣的學習方法,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性,又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活動中主動學習,吹奏的技巧得以鞏固。有的學生還能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自學其他樂曲,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毫不夸張地說,筆者的口琴課是學生最喜歡的課,學生在兩年的學習中掌握口琴吹奏的方法,而且絕大多數(shù)對于任意的曲譜都可以用口琴吹奏出來??吹胶⒆拥倪M步,家長對筆者的器樂課也特別支持和重視,有的孩子甚至因為喜歡口琴,而喜歡上了其他樂器的演奏,課外學起了手風琴、電子琴等器樂。
重視評價,以評促教
課堂即時評價,區(qū)別于其他評價的重要特點就是隨機性和瞬時性。在課堂上,它往往是一閃而過,似流星劃過夜空,雖然短暫,卻光彩奪目,叫人無法不去關注它。課堂即時評價就像車前的馬、線上的針,對調控教學激勵學生起到及時調節(jié)與導向的作用。學生能夠從教師的評價當中受到啟發(fā),明確今后的努力方向,這也正是即時評價的價值精髓。有經(jīng)驗的老師是不會放過任何與學生交流的機會,給予適度評價的,教師都應該樹立起課堂即時評價的意識。老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興趣,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師的即時評價來推動。
課堂教學中筆者采取了小組評價的辦法。把學生每四人分為一個學習小組,按學習能力的差別分別編為1號至4號。課上小組合作時,1號與4號是師徒對子,2號與3號是師徒對子。不同編號同學吹奏表演時的表現(xiàn),可以為小組贏得不同的分數(shù)。徒弟吹奏時積的分數(shù)大于師傅吹奏時的分數(shù)。師傅為了給小組多積分,在小組合作時會認真積極地輔導徒弟,徒弟的優(yōu)秀表現(xiàn)更能為本組帶來更多積分。而對于師傅積極樂教的態(tài)度,筆者也及時評出優(yōu)秀的師傅,給出相應的積分。小組評價不僅調動了徒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激勵了師傅的善教熱情。師傅在教的過程中,會思考更多的知識和技巧,從學的技巧到溝通的技巧等,逐步做到了“因材施教”。這樣的過程也鍛煉了師傅的思考及語言表達能力,使得師傅的學習更加優(yōu)異。因此,課堂中及時性的評價,能有效喚醒學生的自主性,進而使口琴教學更加高效。
口琴雖小,但容易普及,而且完全能表現(xiàn)出器樂的節(jié)奏、節(jié)拍、速度和力度等音樂要素。特別是對小學生來說,真可謂小樂器承載大學問。業(yè)道酬精,器樂教學也是如此。一種樂器的精通完全可以做成孩子成長的大學問。
(作者單位:吉林省吉林市永吉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