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適應現代社會科技的高速發(fā)展,人們開始重視小學信息技術這門學科。這門學科主要是提升現代小學生的信息技術知識與操作能力,為今后的學習以及生活、工作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并且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與信息技術學習能力。在信息技術教學方面,筆者通過教學探究與反思總結了以下幾點:
引入游戲,激發(fā)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一個對所有新鮮事物都非常好奇的時期,并且很難經受住誘惑,常?;ㄙM過多的時間沉迷于游戲中,而我們正可以利用孩子的這一特點。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引入游戲,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帶動整個課堂的學習氛圍。
譬如,在對學生進行鍵盤指法的教學中,筆者就巧妙地將游戲融入到了課堂中。在新課一開始,筆者首先問了一個問題:“大家想不想邊玩游戲邊學習呢?”聽筆者這么說,所有學生都是一副非常感興趣的樣子,并且異口同聲的回答:“想!”然后,筆者就開始引導學生在《金山打字通》軟件中嘗試進行“青蛙過河”的游戲。在所有學生基本上掌握它的玩法時,筆者繼續(xù)引導大家:“你們想不想進行一場比賽呢?老師想看一看哪位同學幫助過河的青蛙數目最多?”這一問題的提出,顯然又燃起了每一名學生的興趣,而此時教學的目的正是在于提升整個課堂的教學效率以及學生認真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
在比賽的過程中,有部分學生對指法已經有所了解,還有大部分學生則是隨意地在尋找字母,所以速度自然快不了。這時候,筆者提出第三個問題:“為什么打不快呢?”隨后就將正確的指法教授給大家,學生通過多次練習與比賽也了解到正確的指法對于打字的速度與正確率是非常有幫助的,他們從而開始更加認真的學習。
學科整合,促進自主學習
信息技術是一門非常活躍的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們可以引導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時搜索大量的學習資源,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發(fā)揮信息技術教學的最大優(yōu)勢。
在平時對學生進行Word軟件的應用教學時,筆者常常引導學生利用Word進行語文詩詞的編排以及英語單詞的拼寫,從而使學生加深語文學科以及英語學科的印象,帶動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積極性。在進行畫圖軟件的學習時,筆者經常引導學生回憶美術課堂中老師讓學生欣賞過得畫作,然后讓學生根據回憶利用畫圖軟件創(chuàng)作出來,并且配以自己的想象,從而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以及操作畫圖軟件的能力;在對學生進行網頁搜索與瀏覽教學時,筆者首先引導學生回憶其他學科中是否有不懂的知識點或者沒有解決的問題,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問題在搜索欄中進行搜索,并且在搜索的結果中尋找正確答案,這一方法大大地提升了學生操作網頁的熟練程度,并且解決了他們在其他學科中真實存在的一些疑惑。
鼓勵創(chuàng)新,發(fā)展個性思維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過于注重讓學生遵循固有的學習模式,從而使得學生逐漸失去了自我學習、自我創(chuàng)新以及自我探究的意識。因此,我們在進行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時,應該格外注意對小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根據教師教學模式的改變,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思維,創(chuàng)造極富創(chuàng)新意識的小學信息技術課堂。
譬如,筆者在對學生進行畫圖軟件教學時經常會要求大家集體討論得出一個主題,鼓勵學生根據這一主題進行自由創(chuàng)作,并且在創(chuàng)作完畢后向其他同學展示并介紹自己的創(chuàng)作思路;在進行Word等軟件的教學時,筆者經常鼓勵學生將自己創(chuàng)作的小文章利用軟件打出來,并進行合理的美化,還可以創(chuàng)作相應的PPT演示文稿。在網站上創(chuàng)立自己的主頁,并發(fā)布文章與其他學習成果,讓同學們在課余時間可以進入主頁互相欣賞作品、點評與交流……利用一切教學機會幫助學生提升創(chuàng)新意識。在教學評價環(huán)節(jié),筆者對每一名學生的評價都是不一樣的,有的時候會引用一個故事;有的時候會用一幅圖;有的時候會應用一個成語典故,講解里面的蘊含的哲理??傊酶鞣N富有創(chuàng)意的評價方式肯定學生的價值與成果,同時也提出自己的建議與期望。
結束語
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應該是一個充滿活力與樂趣的課堂,引入游戲教學能夠讓課堂活起來。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應該是一個充滿探究與嘗試的課堂,進行學科整合是課堂活起來的一個新思路。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應該是一個充滿想象與創(chuàng)造的課堂,勤于思索是課堂活起來的一個新方向。這樣的課堂才會是學生喜愛的課堂,才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才會讓信息技術教學綻放出絢爛的花火。
參考文獻
[1]余勝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網絡時代的教學模式與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馬穎峰.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與學——網絡教學模式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