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合作學習是上世紀70年代興起于美國,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近年來,包括深圳學校在內的全國許多學校都在嘗試“小組合作學習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并在許多學校取得了成功,山東杜郎口中學就是實行小組合作學習的佼佼者。加拿大的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筆者目前雖然只是在初中物理教學進行一個嘗試,但它符合新課改的精神,能大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學會學習,喜愛學習,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
認識加拿大合作學習模式
2014年11月,筆者有幸參加了在廣東省深圳龍華新區(qū)組織的中加合作項目之骨干教師培訓班。在一周的培訓學習中,來自加拿大列治文市的Daphne教授讓教師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了解到了加拿大的教學模式、教育現狀、教育價值觀與教育目的、教學原則、教學策略;Jennifer女士還為教師呈現了一節(jié)加拿大小組合作模式的教學實踐課。作為一名初中物理老師,筆者對列治文市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感觸頗深。
加拿大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就是通過開展開放式課堂教學,強調學生為主,師生相互尊重,師生互動,教師給學生保留足夠的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同時又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通過小組間的交流,思維火花的碰撞產生了智慧的果實;給學生充分展現自我、充分發(fā)言的機會,教師適時指導引導即可;布置開放性作業(yè),沒有固定的答案,尊重學生的成果,只要是通過思考,通過小組交流的,有自己獨立見解和思考的都是好答案,讓學生在開放性作業(yè)中發(fā)展創(chuàng)新精神。
加拿大合作學習模式嘗試
教學嘗試案例一:在上“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公開課時,學生往往會猜想出很多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比如重力、壓力、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接觸面積等,這些猜想中有的是正確的,有的是不正確的。筆者采用了加拿大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對每個可能的因素在小組中進行討論、實驗、去偽存真,最后展示各組的結論,得出正確的結論。但由于筆者之前沒有做好前期的組內分工指導,以致學生目標不明確,而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比較多,學生實驗需要測量的量也較多。一節(jié)課下來,沒有一個小組能完成所有實驗,學生分享小組成果的時間只能壓縮,最后只能匆匆把結論推導出,可以說沒有很好地完成小組合作的教學目標。
教學嘗試案例二:在上《阿基米德定律》一節(jié)時,如果僅憑教材,學生理解起來很困難。筆者采取加拿大小組合作教學模式。首先,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接下來是驗證這些影響因素。利用教師提供的實驗器材,讓學生根據之前的猜想設計相關實驗。筆者吸取了上次不成功的經驗教訓,在教學設計中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讓各小組分別對其中的一個猜想進行驗證,實驗,小組討論,分享,最后歸納結論:浮力的大小只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與其他因素無關。即F浮=ρ液gV排,為下一節(jié)得出阿基米德定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學生實驗操作動手能力和科學思維能力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重難點更容易被學生掌握。
嘗試中凸顯的優(yōu)劣勢
通過一個多學期的初中物理課堂嘗試,筆者在實施加拿大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中,筆者發(fā)現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整堂課似乎教師更多的是在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有時教師根本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會感到比較吃力。二是一個良好的課堂秩序是該模式實施的前提條件,有些小組利用討論時間在聊天,有些小組成員配合不夠融洽。
當然通過一個多學期的嘗試,筆者在實施加拿大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發(fā)現了很多閃光點:第一,小組合作模式把課堂的一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強調了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學生由被動地接受知識到自主地學習知識,教師充當的是指導者、幫助者、促進者的角色。學生上課參與度高,積極性高漲,為以后自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生終身受益,這也是新課改的方向。第二,更多同學得到了鍛煉機會,因為加拿大小組合作教學模式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是分享,每個小組成員都有機會為大家講出自己小組的觀點,而且,學生在準備分享之前,一定要做大量的工作,組織語言,學生熱情被調動起來了。如果學生的分享不盡人意,教師可以適當地點評,這樣學生就可以及時去糾正他的問題,使錯誤不再發(fā)生,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第三,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學會了分工與合作,學會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學會了理解別人、尊重別人、欣賞別人,同時也可以得到別人的理解、尊重與欣賞。
結束語
筆者相信,這種模式下的課堂氛圍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希望看到的,所以會繼續(xù)將這種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應用在課堂教學中并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