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講好一節(jié)地理課,需要多變的課堂教學藝術。如何通過教學提高學生的興趣,吸引其注意,從而提高地理課堂的學習效率。筆者在課堂教學中,總結(jié)一些個人心得。
教態(tài)的變化
教態(tài)變化不需要借助其他工具就可以實現(xiàn),它僅僅需改變教學中教師講話的聲音、眼神、體態(tài)語言等,它是我們最常用的一種變化技能。
通過眼神的變化來啟發(fā)學生 眼睛是獲取信息最多的感官,每個人面部表情的變化都能通過眼神的變化來表現(xiàn)。所以,在地理課堂上筆者利用目光的變化來感染學生,和學生進行眼神的交流。不同的班級,學生的性格參差不齊,思維方式也各異。課堂上,有些同學思維相當敏捷,注意力非常集中,對這些學生,要投以贊許、鼓勵的目光;如果你對其不理睬,久而久之,這些學生就會沒信心,以后上課,他們可能就會不吭氣,慢慢地上課也不積極思考問題。有些學生上課喜歡說話,交頭接耳或做小動作,課堂上看到他們不注意聽講時,筆者經(jīng)常皺著眉頭盯他們幾秒鐘,暗示批評他們。還有些同學天生膽小,上課不敢發(fā)言,課堂上,筆者就通過一些淺顯的、難度不大的問題、用親切的目光注視他們,給他們以鼓勵,學生受到鼓舞,會克服膽小、羞澀的心理勇敢地站起來。與此同時,筆者也會從學生流露出的眼神來獲得信息;如果學生聽懂了筆者所講的內(nèi)容,他們的眉頭就會舒展,筆者就按計劃繼續(xù)下面的內(nèi)容;如果筆者所講的內(nèi)容,學生未聽懂,學生就會眉頭緊皺,筆者就適時調(diào)整自己的教法,直至學生緊皺的眉頭舒展開來。
在講課的時候,筆者眼睛一般盯著中間一排的學生,因為此時,所有的學生感覺上都覺得老師在注視著他們。如果上課時老師目光四處游移,學生就會感覺老師不關心他。教師目光變化運用的好,同時又時刻從學生的目光中捕捉信息,就會給地理課堂教學注入生機,教學效果自然會好。
通過聲音的變化來感染學生 在教學中,教師講課的聲音音量要適度:聲音過低,對學生聽覺的刺激較弱,就會讓學生上課打瞌睡,不注意聽講;如果聲音過高,使學生聽課的過程中精力過度集中,時間一長產(chǎn)生疲勞感。同時,講課時,語調(diào)要抑揚頓挫,如果一種聲調(diào)講到底,學生會覺得很乏味,激發(fā)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講課中,筆者感受最深的就是語速問題,平時說話速度快,登上講臺,這個毛病也沒一下子改掉,以致使本來很簡單的內(nèi)容,由于語速過快,學生沒有思考的余地,使簡單東西復雜化,學生沒接受好。后來,筆者講課時,又故意把語速調(diào)得很慢,又發(fā)現(xiàn)講課時,有些反應快的同學看起來有點不耐煩?,F(xiàn)在,筆者又悟出講課時語速也應該有變化,例如講“礦物”的概念:“礦物”是地殼中的元素按一定的規(guī)律結(jié)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單質(zhì)”,降到“天然化合物”或“單質(zhì)”時語速放慢,語調(diào)加重,學生的注意力一下集中到這幾個字上,隨后,筆者馬上問:“玻璃是礦物嗎?”學生回答:“不是,因為他不是天然化合物?!笨梢?,聲音變化運用得好,同樣能提高學習效益。
通過體態(tài)語言的變化與學生交流 在講“海陸分布對氣壓帶、風帶的影響”時,7月份,北半球陸地上氣溫高,海岸上氣溫相對較低,從而導致陸地上氣壓低,形成低壓中心,海岸上氣壓高,形成高壓中心。由于部分學生初中沒學好地理,海陸分布狀況不了解,所以,筆者先站在地圖前,學生的目光也隨之到地圖前;然后,筆者用教鞭指北半球的海洋和陸地名稱,學生的目光也隨著指示而移動。進而筆者又提問,海洋和陸地上氣壓狀況,有些學生就皺起眉頭,筆者用手指示了一下,學生當即就反應過來了。這樣,海洋和陸地上形成一個個高低壓中心及名稱,學生也記住了。
體態(tài)語言能對課堂教學起到催化的作用。教學中,教師位置的變化更能促進師生情感交流和信息的傳遞,是沉悶的課堂氣氛變得充滿生機。
傳遞通道和教學媒體的變化
學生獲取各種信息是通過各種感官來完成的,而作用于不同感官的媒體又互不相同,所以在地理課堂教學中要通過不同的媒體轉(zhuǎn)換來刺激學生不同的感官。只有這樣,才能把學生所有的感官都充分調(diào)動起來,增加學生課堂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在復習初中地理中的世界之“最”時,筆者先用實物投影展示喜馬拉雅山、東方大裂谷、尼羅河等的景觀圖,同時介紹各自的特點及其與人類的關系,然后把這些內(nèi)容編成歌,配上學生平時最喜歡聽的歌調(diào)唱了幾遍,一些拗口的名稱,十幾分鐘學生便記住了。
師生關系的變化
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所學習的內(nèi)容是客體,教師是媒介,三者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不可分割。所以,在教學中要把握好三者之間的關系,注意其變化,對我們的教學和學習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學內(nèi)容是固定不變的,而教師、學生及教學方法是可以改變的,所以,針對不同的地理課堂教學內(nèi)容,教師可以采用講解、提問、談話、討論、引導學生展示等方式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加以解決。
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運用變化技能,以提高學習效率。但是在運用變化技能時也要適可而止,要有分寸,切不可亂用,頻繁地使用或使用幅度過大,有時會喧賓奪主,反而會影響教學效果。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運用變化技能要“善用”,而不是“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