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正確理解數(shù)學概念是掌握數(shù)學基礎知識的前提?!庇纱丝梢?,概念教學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當前,在數(shù)學概念教學中,大家普遍認為,與其在概念教學中花費時間,不如讓教師多講一些題,學生多做一些題,這樣在做題的過程中,學生自然就會理解和掌握好概念。
概念運用中掌握解題技能
數(shù)學教學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解題的過程。要想靈活掌握概念的基本原理,就必須學會在運用中有效提高。因此,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數(shù)學概念,通過基本概念的正用、反用、變用提高學生靈活應用概念的能力,是培養(yǎng)學生解題技能的一個有效途徑。
比如,在函數(shù)奇偶性教學中,筆者先讓學生掌握函數(shù)奇偶性與圖象對稱的等價再由奇偶性得出對稱性。例題:已知f(2x+1)為偶函數(shù),則 f(2x)的對稱軸為( )。A.x=1 B.x=-1 C.x=- D.x=。分析:由于f(2x+1)為偶函數(shù),其對稱軸為y軸,即直線x=0,而f(2x)的圖象是由 f(2x+1)的圖象向右平移單位得到,故f(2x)圖象的對稱軸由直線x=0向右平移 單位得到。即x=,故答案為D。
又如,在反函數(shù)教學中,筆者就嘗試通過讓學生抓住互為反函數(shù)的兩個函數(shù)有關概念的變用,用轉(zhuǎn)化方式在反函數(shù)問題轉(zhuǎn)變?yōu)樵瘮?shù)問題中達到解題的順暢。例題:已知函數(shù)f(x)=4x-2xx+1,求f-1(0)的值。分析:這是一個簡單的題目,一般先求反函數(shù),再求所求的值。思路很簡單,但運算并不簡單,有簡單的方法嗎?當然有。即f^-1(0)就是當f(x)=0時所對應的值,只須解方程即可。
互動中加強概念理解
新課標強調(diào)指出:有效的課堂是一個師生、生生的多邊互動的過程。高效互動的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不斷增強,課堂氛圍不斷活躍,課堂效率不斷提高。概念教學,單靠教師講,學生是很難理解到位的。因此,通過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達成課堂的高效,是新課改背景下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主要途徑。
例如:映射中象和原象的概念是映射概念的進一步拓展,比較抽象,不易被掌握。在教學中,筆者在給出象和原象的概念(見課本)之后,從學生實際出發(fā),首先假設第一個集合A為全班同學(都是7月出生的),第二個集合B={1,2,……13,14,15,16,17,29 ,30},然后問學生能否建立從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個映射?同學們經(jīng)過討論、思考,有同學說“能”,對應法則是“求生日”。這時筆者問他的生日是多少?他說“14”,而后又改說“不是”(陰歷七月十四是傳統(tǒng)鬼節(jié),不吉利)。筆者繼續(xù)問,求生日到底是不是從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個映射?有學生說“不是”?!澳窃鯓硬攀怯成淠??”有學生回答:“求陽歷生日”可以,但“求陰歷生日”不可以。大家對此進行分析討論,再對照映射的定義,最后建立了從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個映射“求陽歷生日”。
總結(jié)中增強概念意識
概念教學的有效提升,靠的是不斷的積淀最終達到升華,從而不斷增強概念意識。在高中數(shù)學概念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側(cè)重直觀背景材料的使用、注重原型與變式的作用、建立概念域和概念系等,通過數(shù)學概念的專門訓練,提高學生的概念應用意識,在運用中提升,從而有效掌握概念本義。
接著上例,在這個映射下,筆者讓同學們各自說出自己的象,第一個同學有點不好意思,說的同學多了,大家就漸漸習慣了。當問有沒有哪位同學在這個映射下找不到自己的象時,都回答說沒有;當問有沒有哪位同學在這個映射下,有兩個或多個象時,也都回答說沒有,就這樣在師生互動下,輕松地得出了象的兩個性質(zhì):①集合A的每一個元素都有象;②集合A中的每一個元素的象都是唯一的。最后,對于這個從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個映射(即求陽歷生日),筆者又根據(jù)集合B中的元素來找原象(即學生)。問“生日是15的原象站起來!”有人站起來了。然后越來越多,教師在課前查過學生的檔案。所以開始清點人數(shù),直到吻合為止。接下來,又請生日是16的原象,生日是25的原象分別站起來。在輕松的氛圍中得到了原象的兩個性質(zhì):①集合B中有的元素的原象可能不只一個;②集合B中有的元素可能沒有原象。
在輕松愉快的氛圍和積極主動的師生互動中,筆者完成了象與原象這一抽象概念的教學。
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數(shù)學概念教學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有效運用的過程。在例題講解中引導學生抓住斜率概念的本質(zhì),從已知人手,通過三個易錯的習題訓練,培養(yǎng)學生應用概念解題的意識,使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入,形成的概念更清晰,從而提高學生對概念的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胡焰根.在概念教學中提高學生數(shù)學素養(yǎng)[J].中學數(shù)學教學,1999(6).
[2]馮仕虎.貼近實際,注重實質(zhì)——映射概念教學淺記[J].數(shù)學教學通訊,19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