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應對腐敗問題,真正做到“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本文從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的角度提出了應對腐敗的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抑制腐敗
與腐敗作斗爭,是長期存在的艱巨任務。應當如何應對腐敗問題,真正做到“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fā)展、化解矛盾、維護穩(wěn)定能力,要嚴格規(guī)范權力行使,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huán)節(jié)改革,健全反腐敗法律制度,切實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表明了黨中央的決心和執(zhí)政理念,為今后有效的預防腐敗,治理腐敗提供了明確的指導方針。
一、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涵義
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就是以法律為根本,遇到問題首先想到的是以法律的角度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方式。
法治思維是法治原則有約束力的表現。實質是作決策、辦事情,必須嚴格遵循法律規(guī)則和法律程序,尊重保護人權,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須自覺接受法律的監(jiān)督和承擔法律責任。”法治思維主要表現在法律實施的過程中,法律及其基本原則對人思想的影響。
法治方式的本質與法治思維沒有區(qū)別,法治思維影響和決定法治方式。根據法律處理具體問題,法治方式具有獨立性、強調法律方法的運用,即使因為實質原因需要變通法律,也不蠻干,而是講究運用價值進行衡量,根據社會情勢進行權衡。法治思維是實施法治方式的思想基礎。沒有法治思維不可能有解決問題的法治方式。兩者在決策行為的意義上具有同一性。
二、從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角度看待腐敗
“老虎蒼蠅一起打”掀起了新一輪的反腐敗運動,從禁止公款吃喝、送禮到懲治官員貪污、受賄,黨中央的這次行動不可謂不好,幾乎在一夜之間就把公權力的黑暗面打壓下去了,群眾拍手稱道。除了認真落實中央有關反腐倡廉的戰(zhàn)略部署和各項工作安排,還應當更加重視堅持依憲執(zhí)政、依法執(zhí)政,充分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腐治權,切實從體制上、機制上遏制并解決腐敗問題。
應對腐敗問題的核心理念是依法治國,其反對腐敗的側重點和落腳點是法治教育、同時法治思維要高度重視、依賴并結合政治思維和德治思維,充分發(fā)揮政治優(yōu)勢與德治功能依靠與現代民主相結合的法治,依靠嚴謹的法律和有效的制度,在反對腐敗斗爭中真正做到標本兼治。
三、利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應對腐敗問題
要適應新的要求,從自身做起應對腐敗,應該明白以下幾點內容:
(一)要重視發(fā)揮法律和制度對于權力的監(jiān)督制約作用。通過法治思維尋找法治方式反腐,就是要強調以制度規(guī)范權力,以民主監(jiān)督權力,建立并完善以法律控制權力、權利制約權力的
機制。
(二)要進一步加強科學民主立法工作,完善反腐敗法律體系。要確保民主立法、科學立法和公正立法,認真解決部門立法、借立法擴權卸責等問題,警惕并有效防止立法腐敗。完善有關行政法和經濟法,從制度源頭上堵住或減少公權力尋租的可能。要靠法治反對腐敗,不僅要有法可依、疏而不漏,而且要重典治腐、嚴刑懲貪。
(三)要堅定不移地推進依法行政和嚴格執(zhí)法。行政權本質上是人民意志的執(zhí)行。行政權是把體現為人民意志和黨的主張相結合的立法決策落實兌現的關鍵。行政權非常強大,具體掌握著國家絕大多數資源的分配使用權,經常需要與經濟文化事業(yè)、公民事項、社會事務、企事業(yè)單位等打交道,因此具有更多的腐敗資源、腐敗條件和腐敗可能,是反腐的重點對象。
(四)要堅持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和公正司法,充分發(fā)揮司法作為反腐治權最后一道防線的作用。司法是公正的象征,它所追求的最高價值目標是公正。為了保證司法公正,所以要堅持司法獨立原則,保證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要切實保證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排除各種干擾,盡可能地減少司法權的經濟、民事和社會活動,從制度設計和程序安排上最大限度地減少司法腐敗的可能。
四、結束語
反對腐敗是一項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系統(tǒng)性工程,只有將其納入社會主義法制軌道,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法反腐,才能形成標本兼治的長效機制,從根本上鏟除腐敗行為生存的空間和土壤,隨著反腐倡廉工作向深層次,寬范圍的不斷推進和發(fā)展,必將為社會主義法制建設提供良好的政治保障和立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