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獨生子女的增多,“小皇帝”或“小公主”的數(shù)量也在迅速增長。他們備受家長呵護寵愛,勞動積極性不高,勞動意識淡薄,勞動能力較差。家庭對幼兒勞動意識的培養(yǎng)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占有無比重要的地位。家長應走出勞動意識教育的誤區(q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做好榜樣示范作用,科學地培養(yǎng)幼兒的勞動意識。
【關鍵詞】家庭""培養(yǎng)""勞動意識""幼兒
【中圖分類號】G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5)31-0117-02
一"家庭勞動意識教育存在的誤區(qū)
第一,家長認為孩子勞動越幫越忙。家長普遍認為幼兒做家務時手腳不協(xié)調(diào),不靈活,不但做得慢而且還會“添亂”。比如幼兒要求自己洗手帕,結果弄得滿地都是水,要求洗碗?yún)s把碗打碎了。家長覺得家務還不如自己干更省心些。
第二,把勞動當作負擔,怕影響孩子學習。在家長看來,勞動不屬于“學習”,不能培養(yǎng)能力,反而會占用幼兒學習真本領的時間,如學習鋼琴、繪畫、舞蹈、心算等的時間。家長重知識學習、輕勞動教育的觀念剝奪了幼兒進行勞動的機會。
第三,家長持有錯誤的勞動觀。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類,勞動不存在高低貴賤之分。但是很多家長并不是這樣認為,他們普遍認為工人、清潔工、保姆等做的是不夠“體面”的工作,教訓幼兒“如果不好好學習,以后就跟他們一樣從事這樣的勞動”。家長這種錯誤的勞動觀勢必會在潛移默化當中對幼兒造成負面的影響。在孩子心目中,勞動并不光榮,有些勞動是低等的。
第四,用勞動懲罰孩子。當幼兒出現(xiàn)非期望行為時,有些家長把干家務活當作懲罰手段,以期矯正幼兒的不良行為。家長這樣的做法使孩子從小就對勞動產(chǎn)生了不良的心理定式,即勞動就是受懲罰,勞動毫無樂趣可言。
二"家庭勞動意識教育欠缺的原因
1.家長缺乏培養(yǎng)幼兒勞動能力的意識
在中國,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家長視孩子為掌上明珠,事事包辦代替,許多孩子從小學會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幼兒喪失了自我服務的機會,自理能力沒有得到鍛煉。很多孩子進入幼兒園后不能較快地適應集體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家長缺乏培養(yǎng)幼兒勞動能力的意識,幼兒獨立自主的能力較差。
2.家長對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缺乏科學的認識
很多家長認為幼兒還小,理應受到悉心照顧,一些幼兒應該自己做或者自己能做的事情,家長卻包辦代替,事事親力親為。殊不知,家長剝奪了幼兒勞動的機會,不利于幼兒大肌肉動作、小肌肉精細動作的發(fā)展,不利于培養(yǎng)幼兒堅持的品質(zhì),甚至會滋生幼兒的惰性。大量的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適當?shù)毓膭钣變鹤鲎约毫λ芗暗氖虑?,如系鞋帶、洗手、扣紐扣、自己吃飯、收拾玩具等能夠很好地促進幼兒身體動作、認知、情緒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發(fā)展。
3.家長缺乏耐心,不能“等待”
由于幼兒的認知發(fā)展水平有限,身體動作還不夠協(xié)調(diào),注意力水平不高,勞動時往往速度較慢、質(zhì)量很差、耗時較長、堅持不夠。家長有時還要花費一些時間、精力處理幼兒勞動時引發(fā)的“麻煩”,覺得與其讓孩子勞動,不如自己做更省時省事。家長應該學會耐心地等待,因為幼兒會在不斷“試誤”的過程中,逐漸學會勞動技巧,學會獨立思考,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最后獲得成長。當然,家長等待并不意味著家長只是袖手旁觀,而是應該適時地指導幼兒學習和掌握勞動的基本方法,鼓勵幼兒在勞動中提出問題,提高幼兒的勞動技能。
4.家長忽視了勞動對于幼兒發(fā)展的重要作用
幼兒通過對物的操作和與人的交往獲得對世界的認知。在勞動過程中,幼兒通過對勞動工具的操作、勞動技巧的把握,與勞動的客體產(chǎn)生聯(lián)系,勞動增強了幼兒對于勞動工具、勞動對象的認知,有利于幼兒智力的發(fā)展。勞動需要身體動作的參與、手眼的協(xié)調(diào)、注意力的集中,有利于幼兒大、小肌肉動作和意志品質(zhì)的發(fā)展。勞動過程中會產(chǎn)生問題,激發(fā)幼兒通過各種方法解決問題,促進幼兒思維的發(fā)展。勞動也需要語言的參與,為幼兒提供了運用語言、發(fā)展語言的機會。
三"家長對幼兒勞動意識的培養(yǎng)
1.家長應更新觀念,增強意識
要培養(yǎng)幼兒的勞動意識,首先家長必須樹立“勞動最光榮”的觀念,引導幼兒了解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生活中每一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為社會創(chuàng)造出寶貴的財富。其次,在生活中給予幼兒勞動的機會,使其參與力所能及的勞動,獲得愉悅的情緒體驗,增強幼兒的責任感和家庭歸屬感。再次,家長應學習有關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知識,幼兒不是小大人,也不是毫無能力的小孩,有其自身年齡特征,幼兒勞動時出現(xiàn)的手腳不協(xié)調(diào)、質(zhì)量不高的表現(xiàn)是其在發(fā)展過程中的必經(jīng)階段。最后,家長應意識到勞動對幼兒身體、智力、思維、意志品質(zhì)等發(fā)展的重要作用,勞動教育是幼兒家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予以重視。
2.結合親子游戲,激發(fā)幼兒的勞動興趣
親子游戲是發(fā)生在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一種活動,是溝通親子情感、增進親子交流的重要方式,而游戲又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家長可以通過與幼兒開展親子游戲激發(fā)幼兒的勞動興趣。在家里,家長可與幼兒一起玩勞動游戲,如媽媽洗衣服時與幼兒玩搓泡沫游戲;在園子里種些種子,看看誰的種子先發(fā)芽;一起種花,比賽誰的花開得最好;媽媽整理衣物,幼兒整理玩具,比賽誰收拾得整齊等,這些活動不僅能讓幼兒體驗到勞動的快樂,得到一種滿足感和成就感,還能密切親子關系。
3.多鼓勵、表揚,增強孩子勞動的信心
家長可以采取精神獎勵和物質(zhì)獎勵相結合的方法鼓勵幼兒。精神獎勵,如表揚、撫摸、擁抱幼兒,以及帶幼兒去戶外玩,同意幼兒邀請小伙伴來家里玩等;物質(zhì)獎勵,如獎給幼兒喜愛的食品、玩具、圖書等。在日常生活中一定不能把勞動當作懲罰犯錯誤、做錯事的幼兒的手段,這樣容易使幼兒對勞動產(chǎn)生厭惡的情緒。我們鼓勵家長更多地運用精神獎勵肯定幼兒的嘗試和表現(xiàn),無論幼兒做得如何,家長一句簡短的話語,如“你真厲害”“干得真漂亮”“真是一個愛勞動的孩子”“你很勇敢,已經(jīng)可以自己做了!小手真棒!”等都會增強孩子對勞動的信心,強化幼兒的勞動行為。
4.提供有利于幼兒生活自理的條件
蒙臺梭利非常強調(diào)環(huán)境對于兒童發(fā)展的重要作用,在她看來,孩子出生以后接觸到的環(huán)境實際上是“成人的文明環(huán)境”,沒有考慮兒童的身心特點,不適合兒童發(fā)展的需求。例如,家長為孩子買緊身牛仔褲以及裝飾煩瑣的鞋子,孩子上廁所、更換鞋子時不方便自己穿脫。蒙臺梭利還指出,“生活在成人世界中的兒童,因為和周圍事物的差距太大,而看不出事物與自己的關聯(lián)性。姑且不論大小的差距,孩子的步調(diào)和節(jié)奏就與大人懸殊異常?!奔议L為幼兒配備的書架或生活用品不適合幼兒身體的尺寸,不利于幼兒收拾和存放自己的玩具、圖書或生活用品等。因此,家長一定要提供有利于幼兒生活自理的條件,抓住生活中勞動教育的契機,對幼兒進行隨機教育,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5.重視家園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庭與幼兒園應該是伙伴關系,家園合作是為了幼兒能夠健康地、快樂地成長。很多幼兒在幼兒園能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回到家中卻依賴父母,不愿意勞動,這樣幼兒在園內(nèi)培養(yǎng)起來的勞動意識一旦進入家庭環(huán)境就弱化了。歸根到底還是由于家庭與幼兒園沒有形成教育合力。因此,家長與教師應該要步調(diào)統(tǒng)一,教育要求一致,教育方法靈活多樣,遵循著循序漸進的原則。幼兒教師要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使家長正視勞動對幼兒發(fā)展的重要性。家長也應盡力配合幼兒園的勞動教育,積極有效地培養(yǎng)幼兒的勞動意識。
參考文獻
[1]池瑾、冉亮.學前兒童發(fā)展[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2]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編.陳鶴琴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
[3]袁家銀.從家庭入手,培養(yǎng)幼兒愛勞動的習慣[J].好家長,2011(2)
[4]陳金華、杜學元.幼兒自理能力的發(fā)展與培養(yǎng)[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09(3)
[5]馬宏、盧清.讓幼兒愛勞動和會勞動[J].教育科學論壇,2007(11)
〔責任編輯:龐遠燕、汪二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