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各種類型的手機成為中國當代人們特別是大學生的青睞對象,手機在帶來生活便捷的同時也影響著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如何引導大學生正確看待和使用手機已成為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從高職院校學生課堂使用手機的影響、學生上課玩手機的原因分析以及相關解決建議等方面進行了思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課堂""玩手機現象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5)31-0152-02
當今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各種類型的手機成為中國當代人們特別是大學生的青睞對象,其在交流溝通方面顯得更為便捷。手機所具有的功能比較全面,能迅速增加人與人之間感情的溝通。隨著智能手機的出現、手機媒介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大學生完全處于由手機等媒介所構造的擬態(tài)環(huán)境中。手機對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維方式產生了諸多影響,由此衍生出“低頭族”、手機依賴癥等現象。部分自控能力不強的學生整天沉溺于手機中,走路、上課甚至吃飯都離不開手機,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生活質量。在這日益嚴峻的課堂手機依賴問題中,我們該如何正確利用手機?如何引導大學生正確看待和使用手機已成為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手機在大學生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1.學生社交的主要工具
在任教過程中,通過觀察發(fā)現,很多學生與朋友、同學保持交流都是利用手機短信、QQ、飛信以及新出現的微信、微博等聊天工具。同時,他們寫日志、發(fā)照片、發(fā)微博等讓自己的信息也獲得他人的關注,以此來獲得一定的滿足感。他們習慣于在虛擬世界中與他人交往,從而導致參與社會活動的時間大量減少,隨之會造成學生的人際交往脫離現實。大量事實表明,學生在人際交往時往往選擇手機上的虛擬交流,這嚴重影響到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交往。
2.個人休閑娛樂的主要工具
根據調查發(fā)現,很多學生改變了以往的休閑娛樂方式,他們認為手機是他們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娛樂工具。手機可以用來閱讀報紙、看小說、瀏覽新聞,手機還可以玩游戲、聽音樂,甚至可以自行錄音檢測與原唱的匹配度,通過這些方式,學生獲得了一定的成就感與滿足感。
3.逃避學習壓力的工具
很多學生到了職業(yè)院校,沒有了高中時的升學壓力,對自己要求不嚴格,逐步沉迷于網絡,他們課堂上玩手機,課后缺乏主動學習的動力,對教師布置的作業(yè)經常直接用手機在網上搜索答案。經過一段時間的累積,部分學生越來越跟不上老師上課的節(jié)奏,對所學內容會感到索然無味,便通過玩手機游戲、用手機上網等方式逃避學習。這會導致學生產生思考的惰性,嚴重阻礙大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的發(fā)展,不利于大學生專業(yè)素質和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二"高職院校學生課堂使用手機的影響
1.影響師生互動
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從表面上看,只是玩手機的學生在課堂上不認真聽講,但實際上老師在課堂上發(fā)現學生玩手機,往往會停下來用一定的時間加以制止,這無形中就占用了屬于絕大部分學生的公共時間,老師的思路會被打斷,認真聽講同學的合法利益也受到了侵害。同時,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不能及時聽到老師的提問或所講的內容,從而不能給老師更好的反饋,教師就不能了解真實的需求,就會加劇師生間的矛盾,但如不及時制止,則會讓更多的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造成的危害更大,從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
2.影響聽課效率
通過調查發(fā)現,經常在課堂上玩手機的學生成績都不太理想,因為課堂交流他們幾乎不參加,思考的時間也相應減少,他們更樂于被動地接受。對于這些學生而言,所需要的只是考試能通過,他們來上課也只是為了獲得平時成績,這種過低的自我要求毫無疑問會影響學生的聽課效率,不僅浪費了教育資源,也影響了學生的成長。
三"高職院校學生課堂上玩手機的原因分析
1.學生自控能力不強
很多學生在中小學階段就一直在教師和家長的雙重督促下完成學業(yè),缺乏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控能力。進入職業(yè)院校后,沒有了家長和老師的督促,管理和學習模式跟以往相比產生了很大的區(qū)別。學習壓力沒有高考前那樣大,學習目標也不明確,很多學生不能正確認識和對待所學專業(yè)的課堂教學,很容易逃避或放棄學業(yè)而沉迷于手機中。
2.教學模式不合理
總體來說,職業(yè)院校除了專業(yè)課程經常開設實驗課外,很多文化課程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師在課上授課,課后布置作業(yè),隨后通過期中和期末考試(試卷考試為主)進行知識點檢測的教學模式。眾所周知,教師傳統的授課方式多是“填鴨式”的,課堂上的授課往往比較呆板,與學生缺乏交流與互動,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也有部分教師備課不夠充分或缺乏講課技巧,上課就是讀教材或PPT,學生對這樣的講授產生不了興趣,于是利用手機上網消磨時光。
3.學生存在厭學和畏學情緒
現行的中學教育體制導致學生為了應付各種考試,不斷背書、做習題,學習興趣在題海中被慢慢消磨殆盡。到了職業(yè)院校,學習模式與中小學階段有很大的區(qū)別。高校課程學習存在知識點多、課時少的問題,他們必須在課前、課后進行自主學習才能學懂。但是很多大學生在中小學階段并沒有養(yǎng)成自我管理、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進入大學以后發(fā)現所學知識難度很大,學不好,于是就會產生厭學情緒。
四"降低手機對大學生課堂學習負面影響的建議
1.制訂相關管理規(guī)章
《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第二章學生的權利與義務中第六條,學生在校期間依法履行義務包括:遵守學校管理制度;努力學習,完成規(guī)定學業(yè);遵守學生行為規(guī)范,尊敬師長,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現實中,課堂上玩手機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了非常明顯的消極影響,學生沒有努力學習,沒有遵守學校的課堂紀律,沒有尊重老師上課的勞動這樣的現象大量存在。目前,就很多學校而言,學生帶手機進課堂并不違反學生行為規(guī)范和教學管理規(guī)定。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中學生的義務,教師為了保證教學效果,可制訂相關規(guī)章制度,加大管理力度,規(guī)范學生使用手機的行為。禁止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或玩手機,如有違反,一經發(fā)現,一律收繳。目前,已有學校制訂并執(zhí)行此類管理措施。
2.教師以身作則,課堂上不使用手機
俗話說:“身教重于言傳?!苯處煹男袨榕e止是學生模仿的對象,對學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嚴格要求自己,應該在上課期間關閉手機,以自身行動尊重教學、尊重課堂、尊重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秩序。我院就有規(guī)定,若教師在課堂上接聽手機或玩手機,一旦被發(fā)現,則被認定為教學事故。
3.嚴格加強課堂管理
因為上述種種原因,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的現象還是比較普遍的,很多教師在發(fā)現此類現象后只是善意提醒,并不進行過多干預、制止。事實上,學生課堂上玩手機僅靠善意提醒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且課堂上玩手機行為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對于自控能力相對缺乏的學生,必須嚴厲制止其在課堂上玩手機,一旦發(fā)現,立即收繳,課后再進行處理,絕不姑息?!吨腥A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二章權利和義務的第七條,教師享有下列權利的第三點:“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評定學生的品行和學業(yè)成績”;第八條教師應當履行下列義務的第四點:“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fā)展。”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很有可能不僅影響自己的學習,還極有可能引起其他同學的效仿,導致很多同學都不認真聽講從而影響學習。課堂上不認真聽老師講課,從行為本身來看,也是對老師的不尊重,久而久之,也不利于學生尊師重教優(yōu)秀品德的培養(yǎng)。因而,作為教師,有權利指導學生好好學習,認真完成學業(yè),有義務促進學生優(yōu)秀品德的培養(yǎng)。老師在課堂上發(fā)現學生玩手機在善意提醒還沒有效果的情況下,可以暫時沒收學生的手機,加強課堂管理。
4.在教室配備手機使用袋
以我院為例,每個班級的教室后方,都配有一個手機使用袋,學生在上課時可以將手機放在自己的手機袋里,強制使人機分離,以保證上課能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有調查顯示,部分學校也實行過將手機放入使用袋的措施,但是往往呈現曇花一現的狀態(tài),因為他們的手機使用袋是放在學生身邊的,因此在教室固定的地方統一配備手機使用袋,效果會好些。
5.改革現有的考核模式
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職業(yè)學校的建設和發(fā)展,職業(yè)學校學生的培養(yǎng)更加直接的目的是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以往的考核方式已不能符合時代的發(fā)展,我們應該對考試制度進行創(chuàng)新。例如我院根據課程特點,考試形式可以分為開卷考試、閉卷考試、口試、操作技能考試等,使考核方式多元化。同時,增加課堂討論在平時成績中的比重,避免學生平時上課不聽講,考試前突擊背書通過考試的現象。嚴格執(zhí)行學生管理規(guī)定,加大對成績不合格學生的處理力度,使學生自然而然地產生一定的學習壓力。
總之,作為學校的管理工作者和老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手機,讓手機回歸工具本質,成為學生學習的輔助工具,而不是成為學生游戲和消磨時光的工具。
〔責任編輯:龐遠燕、汪二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