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返鄉(xiāng),和從北京回來的老同學吃飯,提起另一個在京的朋友,她說,她們雖然在同一個城市,但其實一年都見不上一次?!按蠹叶继?,北京又太大,哪有時間見面呢。”她念叨,但又話鋒一轉:“但我們經(jīng)常在微信朋友圈里聯(lián)系,前幾天她才給娃兒過周歲生日呢?!迸笥殉燥堥g,手機就放在桌上,她時不時還回幾句微信,偶爾還拍拍新上的菜肴。
我知道,今晚又能在朋友圈看到她的聚餐照片了。
而對于那個她一年也見不上一次面的同城朋友來說,這就是她對她全部的了解——有吃有喝有朋友。如果是以前,手機還只是一種通話工具的時候,我們恐怕很難如此自信地說出某個久未謀面的朋友的生活境況。那時的疏遠,是真的疏遠,那時說和誰誰生分了,就真的是生分了。但是,當手機的技術發(fā)展到智能化時,人與人的交往狀況就沒那么簡單了。手機,通過各種社交網(wǎng)絡的普及,成為了人與人相互了解的重要工具。
不是么?我們所能了解到的外界,都是通過我們所能擁有的各種信息來呈現(xiàn)的。不管是朋友在哪里吃飯這樣的生活小事,還是埃博拉病毒的傳播狀況這樣的世界大事,都是通過信息的傳播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手機像一個有魔力的阿拉丁神燈,開關一按,全世界的信息都向我們涌來,我們變得似乎可以知曉一切。無怪乎有人說,每天早上打開微博一刷,就會有種“君臨天下”的感覺。
可以說,我們生活在一個絕大多數(shù)人都不會關掉手機的時代里。因為一旦關上手機,那個巨大信息庫就被隔絕了,我們就真的不知道朋友們在忙什么,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在發(fā)生什么了。這種被時代拋棄的感覺,會讓懼怕孤獨的人難以忍受。
當一種技術、媒介成為我們看世界最重要的手段時,它就不再是中性的了。因為它勢必會影響我們看待外界的方式,并且這種影響是悄無聲息的。作為一種獲取信息的工具,手機首先影響的是我們處理信息的方式。手機里的信息往往是“多而短”的,微信和微博是這種信息傳達方式的典型代表,適用于在電腦上發(fā)表長文的博客幾乎已經(jīng)被這兩種社交軟件取而代之。
手機里巨大的信息群以一種“碎片化”的方式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一個信息與另一個信息之間可以完全沒有關聯(lián)。譬如前陣子手機里滿屏的姚貝娜乳癌去世的消息,但不久就被杰倫大婚的喜慶畫面所取代;馬航MH370失聯(lián)的問責還沒有結束,找不到親人的家屬們還在奔走,但與此相關的信息已經(jīng)淹沒在年輕消防員火海喪生等新一輪的新聞轟炸之中。當信息的出現(xiàn)和消失變得如此輕易,當信息變得如此沒有秩序的時候,我們很難去嚴肅地對待這些大大小小的事件。再令人悲痛的死亡,再慘烈的災難,又或者再動人的故事,再美麗的風景,都會在一次刷屏之后迅速消失。我們擁有了海量的信息,卻失去了判斷這些信息是否有意義的能力。我們以為能了解一切,但實際上一切都變得如海邊的腳印,一個新信息的大浪打來,便會消失無影。信息無比豐富的另一面,是意義的匱乏。
這樣的信息呈現(xiàn)模式對人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最為典型的就是大量“低頭族”的出現(xiàn),隨意進一家飯店,你都能看到兩個面對面吃飯的人,互相一言不發(fā),卻都不停地刷著手機。人與人的相處漸漸脫離了現(xiàn)實生活,與此相伴的是人的思維方式的改變——當信息的獲取變得如此輕易,信息的消失變得如此平常,那么我們?yōu)槭裁丛谒伎蓟蚪涣鞯臅r候還要遣詞造句、鋪陳論辯,為什么還要費勁定義、解釋和記憶周圍的世界呢?
佛家有云,一沙一世界,一念一天堂。如果說手機是我們在這個時代看世界最重要的窗口,那么它帶給我們的,會是一片荒蕪的信息沙漠,還是一個蘊含了無限可能性的廣袤天堂,有待于身處這個時代的我們慢慢追問。
(作者為哲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