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梢?,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的是對學生作文興趣的培養(yǎng)和作文情感的激發(fā)。筆者結(jié)合多年教學經(jīng)驗,探索到了以下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一、以情感人,激發(fā)練筆欲望
俗話說:“感人心者,莫乎于情?!鼻楦惺亲魑乃悸返脑搭^。學生只有情緒高漲,對所寫的事物產(chǎn)生情感時,才會產(chǎn)生寫作欲望。
如有一天,筆者照例把學生送到校門口,只剩下小凱的家長沒到。筆者陪著他,無意間抬起頭看到西邊一縷晚霞,非常美麗,于是讓小凱看。
“你看,那是什么?”
“云!”小凱興奮地回答。
原來他對美好的事物也那么向往?。?/p>
“那是晚霞,你覺得它像什么?”筆者問他。
“像一團燃燒的火焰!”
聽到他的回答,筆者激動地說:“是啊,你喜歡嗎?如果喜歡的話,你就把它寫下來!這就是寫日記的素材?!?/p>
“喜歡,我會好好寫的?!毙P開心地應道。
二、抓好契機,指導即興練筆
教師要善于抓住機遇,及時指導學生“即興練筆”。這樣,學生才能寫出真情實感。
如一天中午,班上的學生小怡吐了。頓時,一股難聞的味道在教室里彌漫開來。許多學生都捂著鼻子躲開了。只見曉露連忙走到教室后邊,拿起掃帚就掃了起來。
看到眼前的一幕,筆者靈感迸發(fā),設置了一道作文題《在別人遇到困難時》,讓學生當堂寫作。每個學生都從同學的神態(tài)、動作來揣測他人的內(nèi)心,再寫到自己的內(nèi)心、表現(xiàn)以及對這件事情的看法。有的學生還運用了名言“莫以善小而不為,應以善小而為之”,有的學生發(fā)出感慨:“要從身邊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中給他人以幫助、關(guān)愛……”
事實證明,只要引導學生隨時捕捉生活素材,利用他們的親身體驗,就能打開作文的活水源泉!
三、拓展空間,進行隨文練筆
1.精彩處,仿一仿
語文課本中有許多精彩的片段值得學習,教師應抓住這些精彩之處,引導學生仿寫,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空白處,補一補
在教材中,許多文章留有“空白”,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按照文章的內(nèi)容,展開豐富的想象,以練筆的形式補充“空白”。學生妙筆開生面,往往能補出新格局。
3.插圖處,練一練
課本中常常配有一些生動的插圖,既能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又能給學生提供創(chuàng)作的機會。教師可以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指導學生圖文結(jié)合進行練筆。
4.文尾處,續(xù)一續(xù)
一些故事性較強的文章在結(jié)尾處似乎講完了故事,但實際上卻又意猶未盡,給讀者留下了無限想象的空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多向思維,延伸情節(jié),進行續(xù)寫,尋求不同的結(jié)局。
四、關(guān)注生活,多渠道練筆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引導學生熱愛生活、觀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并隨時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表達自己的真實感情?!币龑W生觀察和認識生活,積累寫作素材,提升表達能力,教師可從四個方面入手:
1.節(jié)日練筆
教師利用春節(jié)、中秋節(jié)、國慶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進行練筆,要求學生針對節(jié)日的特點,設計有創(chuàng)意、不落俗套的活動,常練常新。
2.活動練筆
主題班會、游藝活動、演講比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常伴隨著學生的校園生活,教師應抓住契機,在活動中育人,在活動中練筆。學生既是活動的參與者,又是組織者,真實的情感體驗能讓學生下筆如有神。
3.時事練筆
具有教育意義和便于寫作的時事都是值得學生關(guān)注的練筆內(nèi)容。如“5·12”汶川大地震,教師可以讓學生收看電視、網(wǎng)上查閱、訪問師長來了解情況,自由擬題,或者把“地震”期間發(fā)生的感人故事讀給學生聽,讓學生動筆。只有先讓學生“心動”,再讓學生“筆動”,學生才能有話可說,有情可抒。
4.見聞練筆
生活處處皆文章。一切所見、所聞,只要學生用心去發(fā)現(xiàn),均可成為練筆的素材。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必S富多彩的生活是練筆素材的倉庫,教師應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身邊熟悉的寫作題材,千萬不要錯過那些可遇而不可求的練筆良機。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合興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