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圓錐曲線在高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也使得許多考生遭遇“滑鐵盧”. 本文主要探討圓錐曲線中一組有關(guān)定點、定直線問題,拋磚引玉,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
關(guān)鍵詞:圓錐曲線;定點;定直線
2010年江蘇高考數(shù)學卷運算量大,區(qū)分度高,立意高遠,注重創(chuàng)新. 本文將對其中的第18題進行深入研究與再推廣.
2010年江蘇卷第18題: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如圖1,已知橢圓+=1的左、右頂點為A,B,右焦點為F,設(shè)過點T(t,m)的直線TA,TB與此橢圓分別交于點M(x1,y1),N(x2,y2),其中m>0,y1>0,y2<0.
(1)設(shè)動點P滿足PF2-PB2=4,求點P的軌跡;
(2)設(shè)x1=2,x2=,求點T的坐標;
(3)設(shè)t=9,求證:直線MN必過x軸上的一定點(其坐標與m無關(guān)).
圖1
其中第(3)問的結(jié)論為過定點(1,0),其實這是文中推導的一個定理的直接應用.
文給出的定理為:
定理1:設(shè)A,B分別為橢圓+=1(a>b>0)的左、右頂點,P為直線l:x=u上任意一點,若直線AP,BP分別與橢圓交于點M,N,則直線MN恒過定點Q
,0
.
其實,此定理在雙曲線和拋物線上也可以做進一步的推廣.
定理2:設(shè)A,B分別為雙曲線-=1(a>0,b>0)的左、右頂點,P為直線l:x=u上任意一點,若直線AP,BP分別與雙曲線交于點M,N,則直線MN恒過定點Q
,0
.
證明:設(shè)P,M,N的坐標分別為(u,v),(xM,yM),(xN,yN).
① 若直線AP斜率存在,則可設(shè)其直線方程為y=k1(x+a).
由y=k1(x+a),
-
=1,得(b2-a2k)x2-2a3kx-a4k-a2b2=0,
故M
,
.
同理,若直線BP斜率存在,則可設(shè)其直線方程為y=k2(x-a),
可求得N
,
.
又直線MN方程:=,
令y=0,得x=,化簡得x=,
又v=k1(u+a)=k2(u-a),即=.
故x=a·=,從而直線MN恒過定點
,0
.
②若直線AP(或BP)的斜率不存在,容易驗證定理2成立. 證畢.
定理3:設(shè)拋物線y2=2px(p>0),P為直線l:x=u上的任意一點,直線OP交拋物線于點M,PN平行于x軸且交拋物線于N,則直線MN過定點Q(-u,0).
證明:設(shè)P坐標為(u,v),則直線OP方程為y=x,
由
y=x,
y2=2px,得y2-2py=0,
故M坐標
,
,易知N坐標
,v
,
所以MN方程為y=(x+u).
所以MN過定點(-u,0). 證畢.
這3個定理中的點Q、直線l也是一一對應的,與圓錐曲線的焦點、準線類似,故我們可以得到如下三個推論.
推論1:設(shè)A,B分別為橢圓+=1(a>b>0)的左、右頂點,P為準線l上任意一點,若直線AP,BP分別與橢圓交于點M,N,則直線MN恒過l對應的焦點.
推論2:設(shè)A,B分別為橢圓-=1(a>0,b>0)的左、右頂點,P為準線l上任意一點,若直線AP,BP分別與橢圓交于點M,N,則直線MN恒過l對應的焦點.
推論3:設(shè)拋物線y2=2px(p>0),P為準線l上的任意一點,直線OP交拋物線于點M,PN平行于x軸且交拋物線于N,則直線MN過焦點.
經(jīng)過筆者的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在定理1、定理2、定理3的情況下,直線PM,PQ,PN的斜率成等差數(shù)列.
推論4:設(shè)A,B分別為橢圓+=1(a>b>0)的左、右頂點,P為直線l:x=u上任意一點,若直線AP,BP分別與橢圓交于點M,N,直線MN與x軸交于點Q,則直線PM,PQ,PN的斜率成等差數(shù)列.
證明:由定理1可知Q
,0
,
因為kAP=,kQP==,kBP=,
所以kAP+kBP=+==2kQP . 證畢.
同樣的方法可以證明以下推論:
推論5:設(shè)A,B分別為雙曲線-=1(a>0,b>0)的左、右頂點,P為直線l:x=u上任意一點,若直線AP,BP分別與雙曲線交于點M,N,直線MN與x軸交于點Q,則直線PM,PQ,PN的斜率成等差數(shù)列.
推論6:設(shè)拋物線y2=2px(p>0),P為直線l:x=u上的任意一點,直線OP交拋物線于點M,PN平行于x軸且交拋物線于N,直線MN與x軸交于點Q,則直線PM,PQ,PN的斜率成等差數(shù)列.
推論4、5、6有沒有更加一般性的結(jié)論呢?經(jīng)過筆者的深入研究,發(fā)現(xiàn)了如下定理.
定理4:設(shè)橢圓方程為+=1(a>b>0),P為直線l:x=上任意一點,MN是過定點Q(m,0)的橢圓的一條動弦,則直線PM,PQ,PN的斜率成等差數(shù)列.
證明:設(shè)直線MN的方程x=m+tcosθ,
y=tsinθ,(其中t為參數(shù))
代入橢圓方程得
(b2cos2θ+a2sin2θ)t2+2mb2cosθ·t+b2(m2-a2)=0,
所以t1+t2=,t1t2= …………①
又M(m+t1cosθ,t1sinθ),N(m+t2cosθ,t2sinθ)
所以kPM+kPN=+=. 將韋達定理①式代入并化簡得:kPM+kPN==2kPQ. 證畢.
定理5:設(shè)雙曲線方程為-=1(a>0,b>0),P為直線l:x=上任意一點,MN是過定點Q(m,0)的雙曲線的一條動弦,則直線PM,PQ,PN的斜率成等差數(shù)列.
證明略,可仿照定理4的方法證之.
定理6:設(shè)拋物線y2=2px(p>0),P為直線l:x=-m上的任意一點, MN過定點Q(m,0)的拋物線的一條動弦,則直線PM,PQ,PN的斜率成等差數(shù)列.
證明:設(shè)P(-m,n),M
,y1
,N
,y2
,
直線MN方程:x=ky+m,
由x=ky+m,
y2=2px,得y2-2pky-2pm=0,
所以y1+y2=2pky1y2=-2pm…………②
又kPM+kPN=+
=,
將②式代入并化簡得:kPM+kPN=-=2kPQ. 證畢.
當定理4、5、6中點P取在直線l與x軸的交點時,我們可以得到如下推論:
推論7:設(shè)橢圓方程+=1(a>b>0),P坐標為
,0
,MN是過定點Q(m,0)的橢圓的一條動弦,則kPM+kPN=0.
推論8:設(shè)雙曲線方程-=1(a>0,b>0),P坐標為
,0
,MN是過定點Q(m,0)的橢圓的一條動弦,則kPM+kPN=0.
推論9:設(shè)拋物線y2=2px(p>0),P坐標為(-m,0), MN過定點Q(m,0)的拋物線的一條動弦,則kPM+kPN=0.
這三個推論正是文中所推導的性質(zhì)1、2、3. 故定理4、5、6可以看做是文中的三條性質(zhì)的進一步推廣.
例1 (2010年全國卷(一)第16題)已知F是橢圓C的一個焦點,B是短軸的一個端點,線段BF的延長線交C于點D,且=2,則C的離心率是__________.
解:不妨設(shè)橢圓方程+=1(a>b>0),令P
-,0
,
由推論7可知,kPB+kPD=0,即PB,PD關(guān)于x軸對稱,
從而P,D,B1共線,
又BF=2DF,由角平分線定理可知,PB=2PD=PB1,
故F為△PBB1的重心,所以=3c,即e=.
例2 (2010年全國卷(一)第21題)已知拋物線C:y2=4x的焦點為F,過點K(-1,0)的直線l與C相交于A,B兩點,點A關(guān)于x軸的對稱點為D.
(1)證明:點F在直線BD上。
(2)設(shè)·=,求△BDK的內(nèi)切圓M的方程.
證明:(1)由推論9可知, kFA+kFB=0,
又A與D關(guān)于x軸對稱,
所以B,F(xiàn),D三點共線.
(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