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承語素”這一概念由楊曉黎(2006)首次提出,為漢語語素分類提供了從歷時層面劃分的新視角。所謂“傳承語素”是指從上古的詞發(fā)展而來,在現(xiàn)代漢語中作為構詞成分而存在的語素。本文對傳承語素“兵”在現(xiàn)代漢語詞和短語中的構詞情況進行分析,并試圖總結其構詞規(guī)律。
關鍵詞:傳承語素 “兵” 構詞能力
傳承語素源于上古詞語,即上自先秦下至西漢出現(xiàn)的詞語,它們在現(xiàn)代漢語中大多不能獨立成詞。由于傳承語素具有能產(chǎn)性、聚合性、穩(wěn)定性,因此其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構詞能力較強,但是進入到詞語的構成要素層面后,語義發(fā)生了變化。《說文解字》對“兵”的解釋為:“兵,械也”。早在《周禮·司兵》中就有“掌五兵”司農(nóng)注:“戈、殳、戟、酋矛、夷矛也。”傳承語素“兵”在現(xiàn)代漢語中不能單獨使用,而是作為構詞成分存在。本文以《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5版)和《大辭?!罚?005年版)為依據(jù),對傳承語素“兵”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構詞能力進行分析。
《現(xiàn)代漢語》(第5版)所收錄的“兵”的義項有5個,分別是:①兵器:短~相接|秣馬厲~。②(名)軍人;軍隊:當~|~種|騎~。③(名)軍隊中的最基層成員:官~一致。④指軍事或戰(zhàn)爭:~法|~書。⑤(Bīnɡ)(名)姓。
《現(xiàn)代漢語》(第5版)和《大辭?!罚?005年版)中共收錄由“兵”構成的36個詞,11個短語。語素“兵”在詞中都處于前位。
一、“兵”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構詞情況
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第五版)所收的“兵”的5個義項和構詞方式,我們對由“兵”構成的37個詞進行分類。
第一個義項“兵器”是“兵”的古義繼承,所構成的詞共3個,約占構詞總數(shù)的8%。構詞方式有偏正式、聯(lián)合式。
偏正式(1個):兵革
聯(lián)合式(2個):兵戈、兵戎
義項②構成的詞有13個,約占構詞總數(shù)的36%。構詞方式有偏正式、陳述式。
偏正式(11個):兵車、兵船、兵工、兵艦、兵力、兵棋、兵權、兵餉、兵營、兵站、兵部
聯(lián)合式(2個):兵變、兵諫
義項③構成的詞有11個,約占構詞總數(shù)的31%。構詞方式有偏正式、聯(lián)合式、附加式。
偏正式(7個):兵丁、兵痞、兵團、兵役、兵員、兵源、兵種
聯(lián)合式(3個):兵士、兵勇、兵卒
附加式(1個):兵油子
義項④構成的詞語有9個,約占構詞總數(shù)的25%。構詞方式有偏正式、附加式。
偏正式(8個):兵法、兵符、兵火、兵亂、兵器、兵書、兵災、兵燹
附加式(1個):兵家
綜上可知,語素“兵”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構詞方式多為偏正式,共計28個,占總構詞方式的78%。以上僅是對語素“兵”構詞方式的分類總結,下面對其進行語義方面的分析。符淮青(1981)在《語義和構成詞的語素義的關系》一文中,分析了語素共義和語素變義的異同,認為“語素在構成合成詞中有不同的變異”,關于意義上的變異部分,分為關聯(lián)關系、種類關系、借代比喻關系,還有兩種特殊變異,即“語素義完全消失”和“語素義完全改變”。
按照這些關系類型,對語素“兵”在各義項上的構詞進行分類,我們發(fā)現(xiàn):在每個義項構成的詞中,“兵”的語素義和詞義都保持一致關系。
二、“兵”在現(xiàn)代漢語短語中的分布情況及其特點
《現(xiàn)代漢語》(第5版)和《大辭?!罚?005年版)中共收錄與“兵”相關的短語11個,其中7個為固定短語,4個為一般短語。
固定短語:兵不血刃、兵不厭詐、兵貴神速、兵荒馬亂、兵臨城下、兵強馬壯、兵要地志
一般短語:兵工廠、兵馬俑、兵役法、兵役制度
短語中的語素“兵”在義項中的分布情況如下:
1.為義項①的短語有:兵不血刃、兵工廠
2.為義項②的短語有:兵臨城下
3.為義項③的短語有:兵馬俑、兵強馬壯、兵役制度、兵役法
4.為義項④的短語有:兵要地志、兵荒馬亂。筆者認為“兵貴神速”和“兵不厭詐”中的“兵”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5版)里沒有與之對應的義項。
兵貴神速:用兵以行動迅速最為重要。
兵不厭詐:用兵打仗可以使用欺詐的辦法迷惑敵人。
筆者為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5版)對這兩個詞的解釋,將“兵”釋義為“用兵、指揮軍隊”比較合適,即義項②“軍人、軍隊”的動作化形式“用軍”。
從“兵”在現(xiàn)代漢語短語中的分布情況可以看出:在“兵”構成的三字短語中,多與“法”“工廠”“制度”聯(lián)系在一起構成以“兵”為中心詞的定中短語;在“兵”構成的四字短語中,“兵荒馬亂”和“兵強馬壯”是“兵~馬~”的格式。值得一提的是,語素“兵”的7個四字短語中有6個都有出處,占總數(shù)的83%。由此可知,“兵”作為語素構成的固定短語大多是在古籍中有來源、有背景的,由此可推論,“兵”有較長遠的歷史發(fā)展和文化內(nèi)涵。以下列出了這6個短語的出處來源:
1.兵不血刃:《荀子·議兵》:“故近者親其善,遠方慕其德,兵不血刃,遠邇來服?!?/p>
2.兵不厭詐:《韓非子·難一》:“臣聞之,繁禮君者,不厭忠信:戰(zhàn)陣之間,不厭詐偽,君其詐之而已?!?/p>
3.兵貴神速:《孫子·九地》:“兵之情主速。”
4.兵荒馬亂:元·無名氏《梧桐葉》第四折:“那兵荒馬亂,定然遭驅被擄?!?/p>
5.兵臨城下:無名氏《范書》第一折:“有一日兵臨城下,將至濠邊,四下里安環(huán),八下里拽泡,人平了你宅舍,馬踐了你庭堂?!?/p>
6.兵強馬壯:《新五代史·安重榮傳》:“嘗謂人曰:‘天子寧有種耶?兵強馬壯者為之爾?!?/p>
通過對傳承語素“兵”在現(xiàn)代漢語中構詞情況的考察,可以看到“兵”在不同義項上的構詞情況;對其在詞和短語中構成規(guī)律的梳理,有助于我們更加深入地理解該詞語并更好地進行古代漢語教學。
參考文獻:
[1]符淮青.詞義和構成語素義的關系[J].辭書研究,1981,(1).
[2]符淮青.現(xiàn)代漢語詞匯(增訂本)[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
[3]楊曉黎.傳承語素:漢語語素分析的新視角[J].安徽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2).
[4]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5版)
[Z].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5]成語源流大詞典[Z].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1).
[6]大辭海[Z].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1).
(桑悅 ?安徽合肥 安徽大學文學院 24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