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明林
低年級的小學生正處于黃金教育階段,如何讓識字課堂“活”起來,是不容忽視的問題。采取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能夠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并對識字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下面是本人對低年級識字教學的幾點體會。
一、激起學生的識字樂趣
成功的課堂不在于教師文化程度的高低,而取決于教師表演藝術的深淺。
1. 根據(jù)孩子天真、好奇、好勝的心理,用富有個性化的問題去引起孩子的識字興趣。如,班里有些孩子的姓名不容易認,作業(yè)本長時間沒人敢發(fā),只有老師代勞,后來培訓了幾個所謂的“小能人”,專職發(fā)放學生作業(yè)本。在識字教學中,利用這一生活實際可設問題:你的名字有點難認,其他同學不認識,發(fā)本子總出錯,你能教大家記住這個字嗎?小朋友們踴躍舉起小手,爭著當老師,教其他小朋友認他自己的姓名。
2. 合理利用游戲形式,調(diào)動學生學習興趣。我根據(jù)漢字的字形特點,自己編成兒歌或者謎語,在實際教學中以猜謎語的方式教學生字。方法是:教師先將幾個新字編上號碼,老師編兒歌或者念謎語,學生用手勢表示猜到的結(jié)果,看誰猜字又快又準。如,“大王頭上有一人(全),小馬腳旁跑來一只蟲(螞),一匹馬被踩扁了(騙),兩人在土上(坐),木頭長在嘴里面(困),你有一顆愛心(您)”……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學字游戲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
二、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
識字教學最本質(zhì)的不是老師教會學生認識生字,應該是老師教會學生識字的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教學中,我教給學生比一比的識字方法,在學“蝌蚪”時,有學生就動腦筋用比一比的方法來記,把“蝌”中間的禾去掉,就是“蚪”,一石二鳥,一下就記住了蝌蚪這兩個字。
要激發(fā)每一位學生的識字興趣。平時要多接觸學生,了解學生,掌握每一位學生的識字現(xiàn)狀,幫助他們把漢字進行分類,因為每一個漢字都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記。所以,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開始樂于識字了,會逐步進入學習的軌道。
三、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識字
在創(chuàng)新時代的今天,識字教學也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在教學實踐中,我借鑒和創(chuàng)造了許多“創(chuàng)新識字”的方法:
1. 象形會意識字法。在教學一年級下冊《識字4》一課時,啟發(fā)小朋友運用多種方法認字,課堂充滿了童趣。認“網(wǎng)”字時,在課堂上讓學生看羽毛球拍上的網(wǎng),對比“網(wǎng)”這個字,小朋友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網(wǎng)”字里的兩個小叉叉就像網(wǎng)上的線,把他們放到同字框里,就變成了“網(wǎng)”字。
2. 形聲識字法。漢字中有一大部分是形聲字,一部分表形,另一部分表聲,形聲字的這一特點能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字形。如,《識字4》中要求會認的字:“蜻、蜓、蝴、蝶、蚯、蚓、螞、蟻、蝌、蚪、蜘、蛛”都是形聲字,先出示去掉蟲字旁的部分的字,讓學生自主讀音,然后加上蟲字旁,很自然就發(fā)現(xiàn)了形聲字的規(guī)律,便掌握了。
3. 故事法。愛聽故事是學生的天性。課堂上,孩子們每當聽到老師要講故事,都會睜大眼睛,聚精會神。漢字本身有表意的作用,有的漢字本身就是一個故事。如,在教“日”字時,我給學生講“后羿射日”的故事,圓圓的恰似太陽的外形,中間的一橫就像后羿射出的箭。這樣生動的故事,吸引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讓每位學生都能掌握這個漢字。
4. 歌訣法。兒歌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學體裁,學生一旦記住,永久不忘。在識字教學中,我注意字的特點,編一些通俗易懂的兒歌。如,教“金”字時,編成“一個人本姓王,腰里別了兩塊糖”;“碧”字編成“老王頭、老白頭,同坐一塊青石頭”。這樣一編后,學生更容易記憶,情趣橫生。
總之,在識字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原來識字教學充滿了樂趣,很奇妙。作為一線的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探究,不斷探索,讓識字課堂成為學生和老師共同享受快樂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