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麗斌
(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體育學院 福建福清 350300)
?
技巧啦啦操運動員疲勞營養(yǎng)干預探析*
許麗斌
(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體育學院福建福清350300)
摘要:通過分析技巧啦啦操運動項目在訓練過程中產生運動性疲勞的特點,運用技術分析法、訪談法、文獻資料法和主觀判斷分析法,對大學生技巧啦啦操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產生的疲勞情況進行調查分析。不同訓練時期及運動員間的不同分工,其疲勞產生的部位和類型也不同,從營養(yǎng)學的角度,采用相應的營養(yǎng)方法進行干預,以期達到延緩疲勞的產生或減輕疲勞的程度,有效減少技巧啦啦操訓練過程中運動損傷,從而提高學生的訓練效果和安全系數(shù)。
關鍵詞:技巧啦啦操,疲勞,營養(yǎng)干預
運動性疲勞的產生和控制問題一直是體育界關注的核心問題之一,也是影響技巧啦啦操運動在中國學校順利安全推廣的重要因素之一。技巧啦啦操是啦啦操運動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啦啦操運動在全國大中小學校迅速發(fā)展,大、中、小學生參加啦啦操比賽不斷增多,由此造成的運動損傷,特別是技巧啦啦自選項目中的損傷機率也不斷增高。文章通過對學校24名參加省賽技巧啦啦操比賽集訓的運動員進行訪談,得知在訓練過程中大部分尖子運動員都有過損傷,其中有1~2個傷勢還比較嚴重如腰部和膝部的損傷,還有1~2個尖子在訓練過程中由于摔過造成心理陰影從而退出集訓的隊伍。分析其原因是運動員們在完成部分高難度動作和運動性疲勞控制不當?shù)那闆r下,容易引起動作失誤而造成。當然,運動訓練中引起技巧啦啦操運動損傷的因素很多,包括動作技術方面的原因、場地器材以及運動性疲勞等方面的原因等,其中最容易為教練員和運動員所忽視的,是運動性疲勞方面的原因。技巧啦啦操與健美操、藝術體操、體操等運動有著明顯的不同在于運動員們需要高度默契的配合完成高難動作,在完成托舉、拋接、金字塔等動作的過程中,若有一名運動員處在過度疲勞狀態(tài)下,就會給該項運動的安全性埋下隱患。目前文獻對消除運動性疲勞的方法研究很多,文章試圖嘗試從營養(yǎng)學的角度,探析減緩技巧啦啦操運動員在運動訓練中引發(fā)疲勞的方法,從而降低技巧啦啦操運動員的損傷率。
1技巧啦啦操運動項目特點分析
根據(jù)田麥久教授創(chuàng)立提出的“項群訓練理論”,按競技能力的主導因素分,技巧啦啦操運動應屬于技能主導類難美性項群,這個項群主要特點是追求難度,團隊協(xié)作,要求編排創(chuàng)新、動作規(guī)范、完成流暢。技巧啦啦操運動項目的特點,要求各運動員有明確的分工,如拋接、托舉和金字塔,運動員往往由底座和尖子等不同專位組成,這就要求在不同專位的技巧啦啦操運動員,應具備相應的身體素質[1]。其中,技巧啦啦操底座運動員的速度力量素質,是身體素質的核心,是完成該運動項目金字塔、托舉、拋接等各類難度動作的基礎,[2]其動作特點是需要有良好的腰腹背和手臂的靜力性和動力性力量。而尖子運動員是托舉動作的上層隊員,是被舉起和拋入空中的隊員,其動作特點要求具備良好的本體感覺和肢體控制能力。因此,不同專位的運動員,其消耗的能量、身體成分、體型等的要求也不同。由于技巧啦啦操運動規(guī)則規(guī)定,一套自選的技巧啦啦操動作,需要編排150s左右的動作,其中包括翻騰類、托舉類、拋接類和金字塔等難度動作以及個性舞蹈動作,這就使得在短時間內難度動作在套路中頻繁出現(xiàn)。短時間內反復完成高強度的運動過程,在運動過程中主要由磷酸原系統(tǒng)和乳酸能系統(tǒng)供能。因此,通常認為,技巧啦啦操運動項目屬于典型的有氧無氧混合式、以無氧代謝為主的代謝運動項目。
2技巧啦啦操運動員疲勞產生的因素
2.1個體因素
運動員個人的訓練水平不同,在同等運動強度下產生的疲勞程度也不盡相同。初學者由于訓練過程中運動量往往比較大,特別是底座運動員與尖子運動員相互磨合的過程中,運動量更為巨大。在挑戰(zhàn)更高難度動作時,則由于運動員動作技術尚不熟練,訓練時消耗更多的能量,如運動量控制不當,隨著訓練強度的增加,也易出現(xiàn)疲勞現(xiàn)象。
2.2環(huán)境因素
環(huán)境因素對人體各項生命活動均有重要的影響。如技巧啦啦運動訓練若在夏季進行,訓練場館的氣溫一般較高,訓練時容易產生更高熱量且熱量不易散發(fā),則機體經常出現(xiàn)頭暈、惡心等脫水現(xiàn)象,使得運動員內環(huán)境穩(wěn)定的破壞,也往往引起各種生理變化,從而易引起肌體的疲勞現(xiàn)象。
2.3生活方式因素
生活方式主要指飲食與睡眠方面的不利因素。飲食中長期的高糖、高脂、高熱量、低纖維食物攝入,容易導致熱量攝入過多以及長期的睡眠不足,由此引發(fā)生理功能紊亂以及神經系統(tǒng)失調,致使無法集中精神,肌體疲憊。因此,不良生活方式對運動員的體質健康具有極大危害,此種狀況下參加高強度的集訓,機體極易產生疲勞。
2.4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所產生的運動疲勞,主要包括情緒性疲勞、智力性疲勞和單調性疲勞等三個方面,而在技巧啦啦操運動的心理影響因素,主要是運動員情緒緊張或沖突所引起的疲勞,特別是尖子運動員在初次完成高位動作時,或是尖子與底座在磨合期,常會出現(xiàn)各種情緒沖突而引發(fā)疲勞現(xiàn)象。單調性疲勞則常發(fā)生在托舉動作完成肩位以上的多次單一動作訓練中,此類疲勞常易引起底座麻木、注意力不集中。
3技巧啦啦操運動員運動性疲勞產生的可能機制
現(xiàn)有運動生理學研究成果對產生運動性疲勞的確切機制尚不十分清楚。迄今為止,主要約有9種學說,試圖對此機制進行解釋。根據(jù)技巧啦啦操運動項目的特點和運動生理學原理,從營養(yǎng)學角度分析技巧啦啦操運動員產生疲勞的可能機制主要有以下幾點:
3.1機體能量耗竭
技巧啦啦操運動的能量,主要源自骨骼肌的三磷酸腺苷(ATP)和磷酸肌酸(CP),而肌肉收縮所需的直接能量來源,也是ATP和CP。技巧啦啦操項目的成套編排,是以托舉、金字塔、拋接等技巧難度動作為主的體育項目,尖子運動員在完成平衡動作、拋接動作,底座運動員完成支撐托舉動作、翻騰等難度動作時都需要消耗大量磷酸原。長時間訓練時,血糖濃度隨負荷強度增大而減少,ATP和CP供應不足,肌肉即產生疲勞。
3.2機體保護性抑制
技巧啦啦操是一項獨特的團體運動項目,需要有大量的配合動作,如托舉、金字塔和各種拋接等,這要求運動員精神必須高度集中、彼此配合默契,同時緊密配合快速的音樂節(jié)奏,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不但要跟緊音樂節(jié)奏,還要在音樂的配合下,完美流暢并且精準地完成配合動作練習。這一要求使得運動員大腦皮層相應的神經細胞高度緊張,長時間的運動訓練,使得神經細胞長期興奮,導致消耗過多而產生保護性抑制行為。這一保護性抑制,使大腦供血量減少,引起供氧不足,產生疲勞,從而使運動能力下降。
3.3機體代謝產物的堆積
技巧啦啦操運動是以高度的無氧代謝為主的運動。以無氧訓練為主,重視高強度的體能訓練,在訓練中容易產生乳酸、氫離子、氧自由基等代謝產物,并在肌組織中大量堆積,影響糖原分解,從而造成ATP再合成速度減慢,使機體在缺氧狀態(tài)下供應能量,產生大量的乳酸,導致肌肉活力下降,出現(xiàn)肌肉酸痛,從而引起肌肉疲勞現(xiàn)象。[3]
3.4機體內環(huán)境穩(wěn)定失調
技巧啦啦操運動員在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中進行長時間的訓練,使組織器官產生的代謝產物,超過了機體的調節(jié)能力,使機體產生代謝性酸中毒、PH值下降、大量排汗,使機體嚴重脫水而導致血漿滲透壓及電解質濃度的改變,使身體內部機體調節(jié)紊亂。根據(jù)生理學研究結果,脫水可以分為輕度脫水、中度脫水和重度脫水。出現(xiàn)輕度脫水時,體內流失的水分相對較少,失水量達到體重的4%,體力將下降10%-15%;當機體達到中度脫水時,體力下降至30%左右,機體產生疲勞;當達到重度脫水時,失水量占體重6%-10%,將嚴重威脅健康、甚至引起死亡[3]。因此,機體內環(huán)境機制,對技巧啦啦操運動疲勞的影響無疑更為巨大。
3.5機體產生自由基
在劇烈的運動中,技巧啦啦操運動員機體會產生大量的自由基,可與體內的糖類、蛋白質類、脂類等結合[3],造成機體細胞功能結構的損傷和破壞,產生病理變化,使機體產生疲勞,影響運動員機能的正常發(fā)揮。
4運動營養(yǎng)的理論基礎
4.1運動營養(yǎng)的定義
運動營養(yǎng)學是:“營養(yǎng)學的一個分支,是一門研究人體在體育運動過程中的營養(yǎng)需要及其與運動能力、機能適應和恢復之間關系的學科。”[4]運動員正如一輛賽車的發(fā)動機,而合理的營養(yǎng)則相當于高質量的汽油。技巧啦啦操運動員的合理營養(yǎng),即根據(jù)技巧啦啦操不同專位運動員的特點,選擇自己合理的飲食結構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水、膳食纖維等七大類的營養(yǎng)素的含量或比例,使食物提供的熱量和營養(yǎng)素,與每天訓練消耗的能量和營養(yǎng)素達到平衡。運動營養(yǎng)是體能恢復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合理的運動營養(yǎng)可以顯著提高運動員的機能狀況,為運動員延遲疲勞和加快恢復,提高訓練效果和競技水平,提供合理膳食結構計劃。與此相反,不合理的運動營養(yǎng),將導致機體生理功能紊亂,運動能力下降,甚至產生疾病和創(chuàng)傷。
4.2營養(yǎng)素的功能作用
人體所需的營養(yǎng)均從食物中來,食物為人體提供能量和各種營養(yǎng)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等三大類物質,在運動中主要為人體提供運動過程中消耗的能量,能量充足,運動機體才能不易疲勞,并能維持其運動狀態(tài)。維生素是酶的輔基或輔酶的組成成分,在機體釋放能量過程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是一類調節(jié)物質,如維生素C可以防解肌肉酸痛等作用。礦物質對維持酸堿平衡和組織正常興奮性有著重要的作用,如鈣離子與肌肉神經興奮性的密切相關。水是調節(jié)體溫和物質代謝不可或缺的營養(yǎng)物質。堿性食物,維生素C、E、A、B2、B1和合理的營養(yǎng),能防止乳酸堆積;補糖和補水可保持運動中的血糖水平和良好的水合狀態(tài),抗氧化物質可減輕疲勞[5]。
5技巧啦啦操運動員的營養(yǎng)干預
以福清分校的20名技巧啦啦操不同專位運動員為對象,其中尖子隊員6名,底座隊員14名,對其代謝特點進行分析,實施為期1個月的營養(yǎng)干預并進行主觀判斷分析。
5.1尖子運動員的營養(yǎng)干預
尖子運動員類似于靈敏、技巧性項群運動項目。首先這類項目對運動員的身體形態(tài)要求較高,并具有良好的身體的協(xié)調能力;其次運動員還應具有良好的時空感知能力、良好的柔韌性和控平衡能力,在完成托舉,金字塔、拋接動作時,身體時刻保持緊張狀態(tài),對神經系統(tǒng)要求較高,其日能量消耗相對較少,并需要長期控制體重,對體成分有較嚴格的要求。因此,尖子運動員既需保證營養(yǎng),又要嚴格控制能量攝入,否則在高強度的訓練期,極易出現(xiàn)因營養(yǎng)素的缺乏而影響訓練。
營養(yǎng)干預:尖子各運動員需精確的計算一天所需的能量消耗。其膳食中應有充足的蛋白質供應,平時約占其總熱量的12%~15%,控體重期間則可達18%左右[5]。應有充足的包含維生素B1、維生素C、維生素B12以及鐵、鈣、磷、鉻、泛酸等物質的食物攝入,由于尖子運動員柔韌性要求較高,應確保含有充足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食物的攝取,在運動中根據(jù)天氣情況及時補充含鉀、鈣的飲料和適宜濃度的葡萄糖飲料,并強調運動員運動后即刻補糖。
5.2底座運動員營養(yǎng)干預
底座運動員代謝特點類似于力量性項群運動,因底座承擔尖子運動員的全部身體重量。因此,對底座運動員的上下肢力量要求較高,而且要求有較好核心力量的穩(wěn)定性,具有與同伴高度協(xié)作的能力,底座運動員肌肉要求有較好的激素水平、較粗的肌纖維、良好的神經系統(tǒng)、快肌纖維類型豐富、肌群協(xié)調性高、肌纖維中ATP、CP含量豐富。所需能量主要來源于ATP、CP系統(tǒng),部分來源于糖酵解系統(tǒng)。
營養(yǎng)干預:高蛋白質食物特別是一些氨基酸(如蛋氨酸和賴氨酸),有助于條件反射的建立,高維生素B2的食物(為了發(fā)展肌肉,蛋白質供給量達到2g/kg·d以上,但不宜過多,以免代謝形成過多酸性產物)[5]。補充適量的含豐富的鈉、鉀、鈣、鎂等的食物,以保證神經肌肉的正常收縮功能。及時補液,防脫水,選用低糖、等滲的運動飲料。適量補充肌酸和機體抗氧化性的食物。增加堿性食物的攝入,攝入含有充足維生素A、C、B1、E等的食物[9],確保賽前微量元素營養(yǎng)充足。適量補充抗氧化物質和改善神經營養(yǎng)狀態(tài)的物質如谷氨酰胺和麥芽油。適量補充含鋅和硒較豐富的食物。強調運動員運動后即刻補糖。
6結果分析及建議
對技巧啦啦操運動員不同專位運動員,實施為期1個月的營養(yǎng)干預。在訓練過程中,相同的運動負荷(通過脈搏監(jiān)控運動強度)或甚至更強的運動負荷情況下,對運動員的疲勞表現(xiàn)癥狀進行觀察。結果顯示:運動員肌肉痙攣現(xiàn)象幾乎沒有再出現(xiàn);尖子運動員的頭暈目?,F(xiàn)象得到改善;具有較好的觀察力、注意力和思維能力;運動員表現(xiàn)極積向上,精神飽滿、果敢等意志品質;特別是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動作完成的失誤率大大降低,且運動損傷率幾乎為零,在短短40d從零基礎開始訓練至參賽,自選套路難度動作可達到四到五級之間的難度,并且是首次參加省賽就取得了專業(yè)組第二名的好成績。
在實施營養(yǎng)干預的過程中,教練員與運動員一定要根據(jù)運動項目,以及項目中專位的不同,選擇自身的營養(yǎng)特點進行干預,這不同于在一般人的營養(yǎng)模式上簡單的量的增加。通過營養(yǎng)干預手段延緩和消除技巧啦啦操運動員疲勞,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實施過程因人而異,注意飲食的合理搭配和替換,切勿一味追求相應的營養(yǎng)素而忽略運動員的個人飲食喜好;注意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營養(yǎng)干預疲勞恢復的理論系統(tǒng)。技巧啦啦操教練員和運動員,必須清晰認識到運動營養(yǎng)的重要性,自覺配合,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在訓練過程中注意及時恢復體能,提高安全意識,消除運動中的安全隱患,創(chuàng)造優(yōu)異運動成績。
參考文獻:
[1]王洪.啦啦操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3.67.
[2]邱建鋼.優(yōu)秀技巧啦啦操運動員專項素質特征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53(9):134.
[3]鄧樹勛.運動生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9.
[4]張?zhí)N琨主編.運動營養(yǎng)學[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23.
[5]張鈞,張?zhí)N琨.運動營養(yǎng)學(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89.
(責任編輯胡安娜)
On the Emergency of the Tips Cheerleading Athlete Fatigue and Nutrition Intervention
XU Libin
(InstituteofPhysicalandScienceinFuqingbranchofFujianNormalUniversity,Fuqing350300,Fujian,China)
ABSTRACTThrough technical analysis, interview, literature review and subjective judgment analysis, the fatigue characteristics produced in the sports training were analyzed to examine the fatigue situation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llege students tips cheerleading athletes training.The type and site of fatigue were different with the changing of various division during different training periods and athlet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utrition, nutrition intervention was used to delay or relieve the fatigue, in order to control tips cheerleading training process effectively and to reduce sports injuries, and finally to improve training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factor of students.
KEY WORDSstips cheerleading, fatigue, nutrition intervention
中圖分類號:G 8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545(2015)04-0116-(04)
通訊作者:許麗斌(1978-),女,福建莆田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健美操的教學與研究。E-mail:wenzhiba@163.com。
收稿日期:2015-9-24
*基金項目:福建省教育廳人文社科A類項目“福建省城市社區(qū)社會體育指導員發(fā)展框架及運行機制研究”(編號JAS150690)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