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電海
(滁州職業(yè)技術學院體育部 安徽滁州 239000)
?
網絡視閾下大學生基本體育能力研究
王電海
(滁州職業(yè)技術學院體育部安徽滁州239000)
摘要:文章通過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等、對當前網絡常態(tài)化下大學生基本體育能力進行研究,發(fā)現大學生在體育語言、體育欣賞、體育審美等方面有明顯進步,但在基本身體素質、體育技能和基本體育意識等方面呈現下降趨勢。建議學校合理利用網絡體育資源,增加體育理論課時,重視學生基本身體素質練習等,以提高大學生基本體育能力。
關鍵詞:網絡,大學生,基本體育能力,特征
2015年8月15日,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正式發(fā)布的《中國青少年體育發(fā)展報告(2015)》指出,自2007年頒發(fā)中央7號文件,全力提高青少年體質以來,我國青少年身體素質持續(xù)下滑20多年的勢頭有了改變,但青少年的耐力素質、技能掌握等方面仍面臨嚴峻形勢。究其原因,網絡所帶來的消極和負面影響不可被忽視。當前,由于手機和上網工具的普及,我國大學生“惰性思維”得到滋生,自我鍛煉和終身體育意識薄弱,大學生基本體育能力令人堪憂。文章試從網絡視閾對我國大學生基本體育能力進行研究,以期獲得些許改善大學生體質的理論依據。
1基本體育能力定位
一般地,體育能力是指個體各種知識、素質、能力有機組成的綜合能力,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體育能力是指從事身體鍛煉的能力,即能夠根據實際條件和環(huán)境的的不同,選擇、運用、創(chuàng)造相應的身體練習方法而進行獨立的體育鍛煉,科學安排鍛煉時間及運動負荷,實行自我醫(yī)務監(jiān)督和正確的自我評價身體狀況與鍛煉效果。從廣義上講,體育能力是指人們進行某一活動時所展現的身心統(tǒng)一、肢體協(xié)調配合的能力,與其他能力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是由知識、技能、智力等構成的一種個性身心品質的綜合體。因此,體育能力可分為基本體育能力和高級體育能力,兩者密切相關?;倔w育能力是高級體育能力的基礎,任何高級體育能力的獲得都離不開基本體育能力的擁有;高級體育能力是基本體育能力的目標和方向,基本體育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目的是為了獲得更高層次的體育技能和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
由此可得,具體化的體育能力應包括體育意識、體育技能、體育欣賞、體育語言等。對于大學生來說,基本的體育能力是指能夠從事基本體育行為和活動的綜合能力,它包括基本身體素質、基本體育語言、欣賞、審美、技能和意識等,是進行較高一級體育活動的基礎和條件。
2大學生基本體育能力特征
網絡的普及化,加速了現時代大學生基本體育能力呈現良莠并存的局面。一方面網絡豐富了學生體育視角如體育語言、體育欣賞等,另一方面卻也使得大學生基本體育技能出現令人擔憂的狀況,如基本身體素質與年齡的“反比化”、體育意識“惰性化”等,如何有效調節(jié)兩者實現共贏,將是未來高校體育工作者不斷研究的課題之一。
2.1基本體育意識“惰性化”
基本體育意識是指大學生對體育行為和活動所產生的原始的、具有本能的自我動機、興趣,它是動員大學生從事體育運動、鍛身體煉認知源泉。正確、積極的基本體育意識能夠激發(fā)大學生主動、持久的從事體育運動和鍛煉,也是教師順利進行體育課堂教學的思想保障。隨著手機和上網工具的尋?;?,網絡資源如無線wifi、移動網絡的全面積覆蓋,大學生的基本體育意識呈現“惰性化”趨勢?!岸栊曰奔创髮W生體育參與動機、興趣等強度不足或受某種活動的影響,動機、興趣等受到削弱或被取代。由于網絡資源的豐富性和廣泛性,大學生在課余生活、閑暇時間里大部分被網絡所取代,甚至在體育教學課堂中,只要有活動空隙,玩手機成為他們的第一運動,“低頭族”變成了體育課堂和課外活動的一道獨特而又令人尷尬的場景。這樣勢必會產生一種難以調和的不良循環(huán),即學生自主鍛煉時間被網絡所代替,從事體育的動機、興趣逐漸降低,引發(fā)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持續(xù)減少,其結果是導致學生身體機能發(fā)生變化,如很多大學生在大學階段體重極速增加,肥胖人群顯著增加,常見“貴族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等過早出現在大學人群,最終加速大學生基本體育意識“惰性化”的形成。這不僅影響了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更對大學體育教學的一種無言的嘲弄。
2.2基本身體素質與年齡“反比化”
基本身體素質是從事體育活動的所必備的身體能力,即包括簡單的跑、跳、投、爬、支撐等行為動作,也包含了機體的一般柔韌、靈活、力量、耐力等。從生理學角度來說,大學階段是人身體機能的黃金時期,各項技能指標都成上升趨勢或達到一定的峰值。大學生身體素質經過數年的體育積累,理應呈現較好的態(tài)勢,但實際我國大學生的身體素質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比于中學階段,整體呈下降趨勢,特別是柔韌性、靈活性、耐力等方面,大部分學生呈“反比化”。體育課堂中,部分學生無法堅持幾百米的熱身跑,甚至出現50m測試時學生暈倒的局面。很多學生跑步時身體不協(xié)調,一些簡單的投擲、跳躍動作無法完成,學生對簡單的技能動作學習產生困難感,自信心受到打擊,學習興趣和動機降低,直接導致學生對體育課和課外活動采取逃避,也使得教師無法順利完成課堂技能教學的目標。
2.3基本體育欣賞“網絡化”
網絡對與大學生的體育欣賞是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首先,體現在大學生通過網絡對各種體育運動的廣泛認知和熟悉,能夠從眾多的體育運動項目中,依據個人喜好,有針對性的選擇運動項目進行關注,對運動項目的規(guī)則、從事方法進行了解和學習,并積極進行有效參與。在網絡和手機沒有普及的時代,大學生的基本體育欣賞如對運動項目規(guī)則、方法的認識和了解,大多是通過書籍、報紙雜志、電視轉播等途徑獲取。而現代大學生體育欣賞的途徑更加快捷、方便、直觀,能夠第一時間對相關比賽進行欣賞、評論。其次,網絡的積極作用還體現在大學生基本體育欣賞水平的提高,如斯諾克現場不能大聲喧嘩,不能隨意拍照等,這些對于大部分大學生來說,“網絡化”的體育欣賞,熟知的過程簡短、方便,也更加經濟實效,如觀看足球世界杯、NBA籃球賽等。
當然,基本體育欣賞“網絡化”也帶來一定的弊端。即隨著大學生體育欣賞水平的提高,對一些學生體育比賽,觀看熱情度降低,觀看人數少。這也是大學運動會逐漸成為學生“放假日”“回家日”的原因之一。
2.4基本體育語言普及化
體育語言是體育文化傳播的主要方式之一,其普及程度也是大學生體育活動開展狀況的標志之一。體育語言可以是文化詞語,可以是一些具有代表的肢體動作,可以是一些體育動作圖案,也可能是一些體育的標志性雕塑、建筑。一個簡單的詞語,或是一個簡單的肢體動作,都可以與一項運動相聯(lián)系或是一項運動的象征。如羽毛球運動員林丹獲得比賽勝利時標志性的軍禮動作;巴西足球運動員進球后的桑巴舞等,都是一些典型的體育語言。有了網絡作為平臺,這些體育語言得到了極速的傳播和被模仿。而大學生又是接受新事物的社會主體代表,一些時尚、前衛(wèi)的體育語言經過網絡易于被大學生接受和使用。一些書本或網絡中出現的圖案如田徑的起跑、籃球的扣籃、羽毛球的扣殺等動作,也會讓人產生體育項目的共鳴。而一些典型的體育建筑或雕塑,都會引起人的條件反射,如北京的“鳥巢”是典型體育場地的代名詞;奧運體育雕塑“擲鐵餅者”被公認為是奧運體育的象征。這些都得益與網絡的普及化,使得體育語言無形中激發(fā)大學生對項目的好奇心和興趣性,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該項目的在大學校園的逐步開展。
與此同時,一些不良體育語言也不時的充斥著運動的各個項目,影響著大學生的運動情緒和品質修養(yǎng)。如足球場上的“京罵”,豎中指動作等,潛移默化的侵蝕著現代大學生的運動修養(yǎng),已經威脅到了大學生正常的體育語言,甚至誘發(fā)了大學生的運動場上互噴口水仗、垃圾話不斷、打架等一系列不良后果,這些都需要體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學中不斷的進行正確指向和引導。
2.5基本體育技能“一半化”
基本體育技能“一半化”是形容大學生對基本體育技能掌握的程度?;倔w育技能是指社會所普遍存在的,影響力較為廣泛且易于掌握和參與的體育運動,如籃球、足球、排球等。當前,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對基本體育技能的掌握較為缺乏,有的運動只能進行簡單的動作,甚至沒有參與過。排除大學生個人對運動項目的喜好不同和高中體育課程的邊緣化因素,可以發(fā)現當前我國大學生運動參與度較低,特別是一些文化課成績優(yōu)異者,其運動參與度幾乎是空白。對于籃球、足球等世界普及度很高的運動項目來說,很多大學生僅僅只會簡單的傳球、運球且動作規(guī)范性很差。而一些場地要求較高的運動項目如羽毛球、網球等,諸多大學生連都未曾真正接觸過,更別提基本技能的掌握。
當前我國網絡資源雖已廣泛普及,但大學生對運動技能的了解和掌握,很多還是來自網絡,加上高中體育教學的缺失,對體育基本技能總體上呈現“一半化”?!耙话牖彪m是我國學校體育教育的遺憾,但遺憾中也可以發(fā)現借助網絡的力量,大學體育還是具有極大的拓展和進步空間,這些都需要大學體育教師注重和反思的地方。
2.6體育審美“表面化”
體育的美,不僅僅是運動員動作姿態(tài)、器械飛行的外在美,還具有展現運動的一種內在精神美。借助于網絡,無論是國內體育競技還是國外的運動大賽,大學生都可以在第一時間觀看比賽或得知比賽的結果。運動員獲得金牌或是比賽勝利,往往會引起大眾的歡呼和狂贊;而一旦發(fā)揮不佳或比賽失利,批評、指責甚至漫罵等都會接踵而來。在經濟利益占主導趨勢的今天,我國大學生體育審美觀念也呈大眾化和利益化傾向,而這種傾向可能逐漸形成一種競技觀念,影響深遠。部分大學生由于只看到比賽報道和聽到比賽消息,就妄加武斷,提出個人并非正確的見解;更有一部分大學生跟風網絡不實報道,肆意進行評論和批判。這些都來源于大學生已經和社會人一樣,只看到競賽的成績和名次,沒有觸及真正體育美的東西,如精神的震撼、運動員頑強拼搏的意志力、賽場友誼等良性的一面。
我國大學生體育審美還僅停留在“表面化”層次,需要更多自身的人文化和人性化的熏陶以及外界的正確引導。而外界引導更具有實際作用,能夠直接而深入的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和競技觀念。這就需要網絡呈現更多的正能量報道,需要大學體育課堂更多體育內在美的理論教學和引導。
3影響大學生基本體育能力的主要因素
3.1互聯(lián)網絡
互聯(lián)網絡是社會進步的產物,也是當今世界已經不可或缺的日常工具之一。網絡給人們生活帶來諸多便利,也稍帶了一系列令人頭痛的詬病。大學自由無束的生活,網絡給了大學生更廣闊的想象,也使得諸多學生沉溺與這種令人癡迷的虛擬世界。近年來,青少年網吧猝死的新聞屢見不鮮;而另一方面大學生體質也呈逐年下降趨勢。這兩者存在著必然的聯(lián)系,誘發(fā)原因也具有共性。大學是一個小型社會,需要大學生學會學習、生活、交際、戀愛等,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問題,網絡都會成為大學生情緒憤懣的第一宣泄口。而在網絡普及化之前,體育運動可能是大學生釋放壓力的有效“窗口”??梢灾毖缘氖?,網絡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大學生的基本體育技能,使得大學生視手機和網絡是“精神食糧”,無論何時玩手機和上網已經逐漸演變成最時尚的“運動”。
3.2高中體育教育“后遺癥”
高中是學習生涯中極為重要的階段,它可能決定了學生的未來,也可能決定了學生一生的運動觀念。長久以來,由于高考指揮棒的指引,高中體育教育已經處于邊緣化學科。相對于中考有體育加試,高中體育正處于體育教學的缺失和空白階段,學生忙于學習、補課,體育運動已經淪為保障學生順利學習的工具,基本體育技能的學習已無暇顧及甚至被認為浪費時間。高中體育教育的“后遺癥”就是大學體育教育面臨的尷尬和困惑——諸多學生入學后體質狀況極堪憂,軍訓中部分大學生站立數分鐘便會暈厥,甚至出現猝死。這些現象使得大學體育教師在日常體育教學中處于擔驚受怕的境地,一旦學生出現不適或身體異常狀況,教師都會心里緊張,害怕出現教學事故,因此大幅度減少學生運動量,以確保課堂教學安全。
可以肯定的是,由于高中體育教育的邊緣化,給大學體育教育帶來諸多的“后遺癥”,很大程度上影響甚至左右了大學生基本體育技能的學習、掌握和發(fā)展。漠視和弱化高中體育教育,影響到的不僅是大學體育教育,更多的是學生一生的體育行為。
3.3體育氛圍
良好的氛圍誘發(fā)學習的興趣和動機,這一理論同樣適用于大學生基本體育技能的學習。由于網絡、高中體育教育等影響,大學生入學時對體育基本是喜歡但不愿意參加。究其原因紛雜不齊,其中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就是學生由于沒有一項可以參與的運動技能而心存卑怯,不敢在運動場上展示自我。如果一個高校體育運動氛圍濃厚,經常開展各種層次的大學生體育活動,將會深層次激發(fā)那些卑怯心理的大學生參與欲望,主動學習和掌握基本體育技能,以便能夠參與集體活動中來。反之,如果一個高校暮氣沉沉,學生木訥機械,運動場上時常沒有吶喊和助威聲,那學生原有僅存的一點運動欲望也會被澆滅,也無從提及基本體育技能的學習和掌握了。
3.4體育場地設施
體育場地設施是大學體育實力的外在象征,也是吸引學生參與運動的有力手段之一。健全的體育場地設施如羽毛球館、籃球館、網球場等,會誘導大學生自發(fā)的進行某種運動項目的基本技能學習,促使學生從網絡里走出,拿出更多的課余時間和精力去參與運動、強身健體、舒發(fā)不良情緒。有些院校特別是一些職業(yè)院校,由于財政原因,學校沒有正規(guī)的體育場館,僅僅按照傳統(tǒng)擁有一個田徑場和若干籃球場來支撐整個大學體育教育。這樣,只會產生一種令人唏噓的局面,即有特長的大學生苦于場地限制無處可施;有運動傾向的學生也因場地而放棄基本技能的學習??梢哉f,高校體育場地設施的完善度,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大學生體育技能的學習態(tài)勢,也決定了高校體育教學的實際成效。
4建議
4.1增加體育理論課
長期以來,大學體育理論課時所占比重很小,甚至一些高校體育教師僅僅體現在教案里,實際教學中幾乎沒有理論課。而作為已經成年的大學生來說,體育理論知識的儲備是非常需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因為只有先武裝動員大學生的運動理念,倡導體育健身的意義和作用,才能從思想上讓那些以手機和網絡為伙伴的大學生們走向運動場,才有可能去逐步學習和掌握那些基本體育技能,并從運動中體會運動所帶來的快樂和價值,學會與人交際、團隊協(xié)作等社會生存技能。
故大學體育理論課時應該增加,特別是在開學第一次課和學期結束前的最后一次課,是引導和激發(fā)大學生運動動機、意識科學并持續(xù)體育鍛煉重要性的較佳時機。并且體育理論的內容不應僅僅局限于基本技能的介紹、欣賞等,更應以發(fā)展和培養(yǎng)大學生自覺體育及終身體育的觀念,這樣理論課才會帶來真正的實效。
4.2合理利用學校網絡資源
當前高校體育提倡的“三個走向”是非常現實和必要的,即倡導大學生“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把網絡排在首位,可見它的影響力非同一般。作為大學生最直接的管理部門,學校理當以學生學業(yè)為目標、以健康為本,應努力建設和維護學校局域網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加大體育鍛煉重要性的網絡宣傳。以網絡為平臺,建立具有特色的網上體育課堂,動員學生合理安排網絡與實際學習、生活、體育鍛煉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夠有真正從源頭上喚回大學生們走向運動場,學習運動技能,喜愛體育。
4.3增訓練基本身體素質
以分數為導向的高中教育,嚴重影響了大學生基本身體素質的發(fā)展,造成了大學生學習基本體育技能“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局面。諸多大學生連基本規(guī)范的跑、跳、投等動作都無法完成,動作機械僵硬,身體韌性和協(xié)調性性無法同步技能的學習,導致大學生學習基本運動技能時常常力不從心,運動興趣逐漸降低直至疲憊無趣。故大學體育課應重視大學生基本身體素質的發(fā)展和訓練,特別是協(xié)調、靈活、柔韌、耐力等素質的發(fā)展。每次體育實踐教學,教師都盡可能拿出一部分時間,采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發(fā)展學生的基本身體素質,引導學生對基本身體素質的重視和訓練,以便保障運動技能教學的順利完成。
4.5蘊育多樣性校園體育文化
一個成熟而又有魅力的高校,應是生機勃勃、各種校園文化豐富多彩的高校。大學生是一個接受能力強而又富有創(chuàng)新的群體,他們對運動的認識差異,決定了大學生選擇運動項目的多樣性。特別是一些時尚運動項目,大學生通常會第一時間接觸并渴望參與、嘗試。因此,學校體育主管部門,應積極因勢利導,創(chuàng)新各種體育社團和俱樂部,汲取各種時尚體育文化,定期開展各種體育文化沙龍活動,最大限度的豐富學生課余生活,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各種運動中來,實現多樣性的校園體育文化底蘊。
5結束語
互聯(lián)網絡是種工具,大學生通過網絡可以提高基本體育語言、體育欣賞、體育審美等能力,但由于網絡、高中體育教育、體育氛圍等因素的綜合影響,當前大學生在基本身體素質、體育技能和體育意識等方面呈現下降趨勢。要改變這一局面,應充分合理利用網絡資源,增加大學體育理論課時,重視大學生基本身體素質的發(fā)展和訓練,形成和沉淀多樣性的校園體育文化等,才能真正提高大學生的基本體育能力,給予他們一生的體育樂趣。
(責任編輯胡安娜)
中圖分類號:G 81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545(2015)04-0125-(03)
通訊作者:王電海,wangdianhai1982@163.com。
收稿日期:2015-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