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音樂;語文教學;情感互動;融合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05-0064-02
音樂是古老而具感染力的藝術(shù)形式,將音樂引入語文課堂可以創(chuàng)設情感互動的空間,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感受語文的魅力。這需要教師巧妙構(gòu)思,精心設計,使音樂與我們的語文課堂深度融合。
一、攜情入境: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
有效的導入能為整堂課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礎,因此,教師要注意捕捉、提煉文本中的情感觸發(fā)點,精心設計,使學生能夠迅速進入文本的情境。
如:《春聯(lián)》是蘇教版四上一篇語言清新的知識小品文,上課伊始,教師便播放一首民樂合奏曲《喜洋洋》作為開場白,學生被帶到了歡歡喜喜過新年的濃烈氛圍中。在音樂聲中,教師生動地講述:“新春佳節(jié),是我們國家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大街小巷處處張燈結(jié)彩,人們放起了鞭炮,敲起了鑼鼓,貼起了大紅的春聯(lián),來表達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苯處熯呎f邊把大紅的春聯(lián)(文中的五幅春聯(lián))貼在黑板上。新穎的導入方式,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眼球,學生仿佛置身于過年的氣氛中,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了強烈的閱讀期待。
二、情與文共:湖光秋月兩相和
恰當?shù)囊魳纺軉拘褜W生記憶中的生活體驗,引發(fā)和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品味與想象中與作者、文本產(chǎn)生共鳴,達到情意相匯的最佳境界。
1.瓶頸之處渲染。
有人說:“音樂不需要中介的語言,它往往通過直感式的體驗,讓聽者從音響感知中產(chǎn)生內(nèi)心的情感體驗,激起人們的類似聯(lián)想?!痹趯W生理解的瓶頸之處引入恰當?shù)囊魳?,可以使學生提升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
如:蘇教版六上《青海高原一株柳》是陳忠實的一篇散文,什么樣的音樂才能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到青海高原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才能讓古典邊塞詩詞表達的那種悲壯和蒼涼絲絲縷縷侵入學生的心脾呢?只有塤曲,唯有塤曲。青海高原那廣袤無垠、青草覆蓋的原野,那寸木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一切的一切就著音樂的旋律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實踐證明,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為課文難點的學習及寫作方法的理解作了非常好的伏筆。
2.憤悱之處催發(fā)。
語文課堂既有理性的思考,亦有感性的體驗,情感是感性和理性的翅膀。在學生課文學習的憤悱之處,若能借助音樂催發(fā)學生的情感,則可使其情動辭發(fā)。
如:蘇教版五下《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一文,要讓學生走進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體會彭德懷愛大黑騾子,但又不得不殺大黑騾子的復雜心理。當學生情有所動時,教師巧妙地運用背景音樂《英雄的黎明》創(chuàng)設一個讓學生情感宣泄的生長點,即在第三次命令下達之后,請學生以“我的大黑騾子”為題,寫一段真情告白。學生悄然動容,小小的練筆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對語言文字材料的內(nèi)化及拓展。
3.抒情之處強化。
文學作品的情感世界深邃而廣博,而學生由于受年齡、生活閱歷、接受水平等的限制,往往對作品中的情感世界體驗不深。配樂朗讀,則在教材的情感點和學生的情感點架起了一座橋梁。
如:教學蘇教版六上《姥姥的剪紙》一文時,教師緊緊抓住主旨段(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憶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紙聲,我的心境與夢境就立刻變得有聲有色。)引領(lǐng)學生穿行在字字句句的密林中。如何讓學生的內(nèi)心在音樂的穹宇間得到雨露甘霖的滋養(yǎng)呢?比較了幾首曲子之后,我認為《神秘園之歌》是最好的選擇。在這柔美的旋律中,教師帶著學生一唱三嘆,不斷地讓學生朗讀、涵泳此句:“一頭老牛定定地站著,出神地望著一只歡蹦著遠去的小兔子,聯(lián)結(jié)它們的是一片開闊的草地。”人間至真至純至美之情,在學生的輕吟淺唱中得以抒發(fā),情感也在一遍又一遍的深情誦讀中達到頂峰,可以說,音樂用其獨有的方式豐富了教學過程,也為情感的表達插上了飛翔的羽翼。
三、情溢于文:余音繞梁味無窮
音樂不僅能傳遞思想感情,而且還有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用音樂煞尾,會讓學生乘著裊裊的余音繼續(xù)任思緒飛翔,達到紙短情長、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
如:《水鄉(xiāng)歌》是蘇教版二上一篇優(yōu)美的詩歌,在教師和學生一同感受水鄉(xiāng)的美麗以及人們的勤勞快樂之后,我設計了一個仿寫環(huán)節(jié):“我也來當小詩人”。這個仿寫練習是現(xiàn)場生發(fā)生成的過程,學生朗讀自己的小詩時,教室里響起了輕柔的音樂。在歡快優(yōu)美的旋律中,教師一展歌喉,學生聽得如癡如醉,忍不住輕聲哼唱。最妙的是這首歌曲是教師套用江南民歌《水鄉(xiāng)歌兒多》的旋律,而歌詞就是課文作者和學生寫的小詩。相信,走出課堂,學生的耳畔仍然會時常響起這首《水鄉(xiāng)歌》,因為它的根已經(jīng)扎在了學生的心中。
音樂的語言是微妙的,也是強烈的。它的走入,豐富了語言文字的呈現(xiàn)方式,我們的語文課堂因此錦上添花;它的走入,讓語文和音樂的融合漸入佳境,我們的語文課堂因此情趣橫生。■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青年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