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威
(湖南省湘鄉(xiāng)市人民醫(yī)院放射科 湖南 湘鄉(xiāng) 411400 )
支氣管擴張是因支氣管及肺部周圍組織慢性化膿發(fā)生炎癥及纖維化,引起支氣管壁的彈性組織及肌肉遭到破壞,最終導致支氣管變形,出現(xiàn)持續(xù)性擴張的現(xiàn)象。其臨床典型表現(xiàn)為反復咯血、咳膿痰及慢性咳嗽,其發(fā)病機制是支氣管發(fā)生阻塞、牽拉及感染,部分患者為先天遺傳導致[1]。支氣管擴張出現(xiàn)時,患者往往合并麻疹、支氣管肺炎、百日咳等。本研究對我院門診收入的60例支氣管擴張患者行螺旋CT 診斷,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現(xiàn)將結果總結如下。
選取我院門診2010年2月-2011年8月期間收入的60例支氣管擴張患者,全部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60例患者臨床均表現(xiàn)有反復咯血、慢性咳嗽、咳膿痰,呼吸道反復發(fā)熱、感染、胸痛等,多數(shù)患者伴有大量膿痰,且有明顯臭味。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齡:39-76 歲,平均(58.3 ±3.2)歲;痰中帶血者21例,輕度咯血者27例,重度咯血者12例。詳見表1.
表1 患者一般資料分析(n,歲;%)
60例患者均為我院門診收入,選擇對象排除:(1)腎功能不健全者;(2)有甲亢病史或碘造影劑過敏者;(3)胸腔大量積液者[2]。
60例患者均行64 排螺旋CT 三維成像掃描確診,使用德國西門子公司生產(chǎn)的SOMATOM.Definition.AS 型號的128 層64 排螺旋CT 掃描儀,掃描參數(shù):電流控制在200mA 左右,電壓控制在200Kv 左右,層厚及層距均為8mm,螺距為1.5mm。掃描前患者取出胸部金屬物品,由胸骨上凹4cm 部位掃描至肺底部,后對支氣管病變部位的肺葉或肺段進行掃描。對患者主動脈弓上水平方向的造影劑濃度進行監(jiān)測,其值達到150HU 時開始掃描,掃描時間約5s,延遲時間約10s,采用相應血管分析軟件對工作站內(nèi)的圖像進行分析,后經(jīng)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積再現(xiàn)方式對患者支氣管動脈的空間結構進行三維重建,并對患者支氣管動脈的空間解剖結構成像圖進行分析。
按照擴張的不同形態(tài),分別分為囊狀、柱狀、靜脈曲張型及混合型,若結果符合以下標準即可診斷為該肺段支氣管擴張:①患者胸壁下方1cm范圍內(nèi)可見支氣管;②以肺段為單位,某一段支氣管的遠端≥近端;③與周圍支氣管比較,內(nèi)徑明顯更大,管壁明顯更厚;④支氣管內(nèi)徑與伴隨的肺動脈管徑比較,明顯更大[3]。
經(jīng)64 排螺旋CT 掃描成像結果顯示,60例患者支氣管的動脈主干部位均表現(xiàn)有明顯的不同程度的擴張及彎曲、迂回,擴張部位累及肺部下方,支氣管內(nèi)供血動脈的分支間存在交叉溝通現(xiàn)象,引起了分支血管形成網(wǎng)狀結構,其血管擴張約3-6mm。3例患者因病情嚴重,局部形成血管動脈瘤,CT 成像顯示形態(tài)為明顯的串珠瘤狀。最終診斷囊狀型9例,柱狀型15例,靜脈曲張型25例,混合型11例。詳見表2.
表2 螺旋CT 檢測結果(n;%)
支氣管擴張在支氣管樹中具有不可逆性,其會因先天遺傳染病,如免疫球蛋白A 的缺乏、先天性的囊狀型支氣管擴張、囊狀纖維化、原發(fā)性的丙種球蛋白低血癥等;后天的致病因素主要是外力牽引、管腔阻塞或肺部感染等引起,導致支氣管壁損傷、腔內(nèi)壓力增高、彈力下降,最終導致了支氣管擴張的發(fā)生。臨床癥狀常表現(xiàn)為反復咳嗽、咯血、咳膿痰三大癥狀,合并感染時則出現(xiàn)胸痛、發(fā)燒、咳嗽及咳痰加重。傳統(tǒng)確診其擴張程度及范圍的方法是支氣管造影,雖然可以對肺葉、肺段進行全面地觀察,但此種造影方法屬于一種入侵性方法,其操作方法較為復雜,診斷過程中引起患者痛苦,且極易引起醫(yī)源性的肺部纖維化病變。有文獻報道[4],支氣管造影與數(shù)字減影聯(lián)合應用診斷支氣管擴張,可減小副作用,成像質(zhì)量較好,但患者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痛苦。
隨著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多層螺旋CT 被廣泛應用在對肺部疾病患者的檢測中,其后處理技術能較好地顯示出肺部病變血管的情況,例如多平面重建、容積再現(xiàn)、最大密度的投影等,擴大了臨床中使用血管成像技術的范圍,對支氣管擴張患者的結果診斷的可靠性更高。支氣管擴張的CT 成像顯示與其擴張類型有密切關系,且因走向及層面的不同而不同。當支氣管及層面平行時,擴張氣管呈現(xiàn)串珠或雙軌癥狀;當氣管與層面相垂直時,擴張氣管呈現(xiàn)環(huán)形或者厚壁環(huán)形影像透亮,且與伴隨的肺動脈成印戒征;當多個擴張氣管相鄰時,呈現(xiàn)蜂窩狀;當遠端氣管擴張比近端更為明顯,且與層面平行時,呈現(xiàn)為柱狀[5]。本研究中60例患者的支氣管動脈螺旋CT 成像結果顯示,主干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顯著的氣管擴張,及彎曲、迂回等表現(xiàn);對于病情較嚴重的特殊情況,多排螺旋CT 還可顯示出其內(nèi)部的串珠瘤形態(tài),本研究中3例患者CT 檢測圖像顯示串珠瘤形態(tài)。
本組病例的研究結果顯示,60例患者氣管動脈主干部明顯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擴張及彎曲、迂回,擴張部位累及肺部下方,圖像還清楚地顯示了供血動脈的分交叉溝通現(xiàn)象,分支血管的網(wǎng)狀結構,血管擴張距離;其中3例患者的螺旋CT 成像結果顯示有明顯的串珠瘤形態(tài)。更好地證明了64 排螺旋CT 三維成像技術對支氣管擴張患者診斷結果的全面性、準確性、可靠性,清楚地顯示了患者氣管動脈的空間結構,為臨床診斷提供了可靠數(shù)據(jù),且操作方便,無創(chuàng),值得在臨床診斷中進一步推廣及應用。
[1] 鄒圣舉,關曉章,張明,等.螺旋CT 對支氣管肺囊腫的診斷價值[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3,(19):227-228.
[2] 麻增林,張黎明.多排螺旋CT 對咯血患者肺部血管和實質(zhì)的綜合評價[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1,05(1):201-205.
[3] 米崧,張黎明,毛文蘋,等.CT 肺動脈及支氣管動脈聯(lián)合造影對咯血患者的診斷價值[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2,35(1):42-44.
[4] 劉世平.肺部螺旋CT 檢查在塵肺診斷中的作用--附113例分析[C].中華預防醫(yī)學會2011年全國職業(yè)病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2011:450-451.
[5] 韓躍軍.螺旋CT 掃描在活動性肺結核中的診斷價值[C].第四屆全國艾滋病臨床影像學術會議暨第二屆全國感染及傳染影像學最新進展學術會議論文集,2011:19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