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磊
★【老師講義】
你會吃嗎?你會寫“吃”嗎?你寫的“吃”好吃嗎?中華民族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大作家筆下的美食更是讓人心向往之,我們向往的不僅僅是食之本身,更是一種飲食態(tài)度,一種可以將人之食性擴大至淋漓盡致的生活的人生態(tài)度。如今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胃口也越來越好,一天三頓癡癡地等,等來了美味,是不是也等來了人生的智慧呢?讓我們執(zhí)筆而談吃,做一回“寫食主義者”,去奔赴一場與美食的約會吧。
★【老師下水】
南湖菱
費佳
我參與了你的前世,也愿守候你的今生。
前世,你是南湖碧波中的精靈,我是煙雨樓前無言的楊柳。
“陛下,現正值中秋前后,禾城百姓進貢南湖菱一碟。”就這樣,皮色翠綠,嬌嫩欲滴的你被擺放在精致的青花瓷盤中,獻給了下江南的乾隆皇帝。“噢?這菱角甚是可愛,朕倒要嘗它一嘗?!币苍S是命中注定,你將在那一年的煙雨蒙蒙中遇見他,然后從此改變你的一生。此時,我看見他拿起了你,在他手中的你,竟顯得如此青澀,宛如一位鄰家女孩初見世界時的張皇失措。從此,你一朝揚名,卸下尖銳的兩角,露出圓潤豐腴的雙頰。從此,你是南湖里最美的精靈。
今生,你是遺世獨立的仙子,我是煙雨樓前沉默的楊柳。
“媽,這菱沒有角,好像一位含苞待放的姑娘呀!”小女孩用手溫柔地捧著你,笑靨暈染開來。樸素的你,一襲綠衣依舊,靠近柄的那塊綠色顯得有些深沉,但是到了菱肚就慢慢褪成嫩綠,甚至還帶點兒微微的鵝黃。你少了幾許羞澀,更添幾分風韻。輕輕掀開外衣,你露出了如水潤滑的藕色菱肉,那種淡淡的胭脂紅,璀璨了你一世的孤寂。再湊近嗅一嗅,一股莫名的馨香,歷久彌香,仿佛經過長久的塵封后重新被釋放,迫不及待地要讓人欣賞。放入口中,用舌尖細細探尋你的曲線,卸下雙角之后的光滑,那富有張力的弧度,都在詮釋你的生命力。咬下去,脆生生,甜津津,滿口的幽香縈繞在齒間,是深情的眷戀嗎?我想,每一個被你溫柔對待過的人,都不會忘記這種親昵的感覺。
我是與你為鄰的楊柳,熟諳你的前世,守著你今生的剎那芳華。
“新鮮的南湖菱,又甜又爽口咯……”遠遠地傳來菱翁的吆喝聲,一如陸游的“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沒有華美的遣詞,卻如此富有韻味。靜靜聽,賣菱翁的吆喝聲,由遠及近,一聲一聲,彌漫開去,聲聲唱著你的傳奇。賣菱翁諳熟你的脾性,知道你不愿做戲臺上萬眾矚目的青衣,你只是素雅的鄰家女孩,從骨子里生出水靈來,然后靜靜等待生命中的有緣人。前世你未被盛名拖累,今生只把自己交給菱翁,默許他唱出你絕塵出世的美。
又是夕陽,游人們輕輕地走了,帶走了你的故事。不知不覺中,我已戀上你的美。那么,等下一個夕陽,當河畔的金柳成了孤獨的新郎,請你一定成為我最美的新娘。
★【學生佳作】
鱉
八年級 ?金婧
鱉,俗稱甲魚,與龜似,大補。因其大補,人們競相捉之,如今野生甚少。我一向對補物嗤之以鼻,卻因身體欠佳,野生鱉近年時常出現在自家餐桌上。
它生活在山中小溪里,養(yǎng)成了些野性,故置于水桶中,不安分。它似乎明白自己遠離了家園,便沒日沒夜地用它尖利的爪子敲擊著桶壁。這反倒催生了人們殺它的念頭。不過見其甲背上深邃的兩個孔洞,我又憐憫起它來了,那是它自由之日的終結象征。優(yōu)勝劣汰本就是自然法則,對于此,我只能閉眼咬牙了。
轉眼那活生生的不斷抗爭的鱉已成為盤中之物。在歷經三個小時的砂鍋中的加熱、沸騰、蒸煮之后,那種原生的碧色清澈明亮。無雜質的清湯,如清泉一般,浸入心扉。那甲上的斑紋還是那樣質樸,那樣神秘,好像一個古老的圖騰訴說著它生命的歷程。殼邊膠質的皮,如此剔透,又有幾分混沌,輕盈得像徘徊在天上的云朵;入口時像果凍般潤滑,叫人不忍咽下。鱉的肉已經綻開了,表皮已無法包住其為人稱道的內涵。
輕輕一嗅,沒有一絲腥味,卻泛著水草的香氣。淡淡的氣息回轉于鼻腔之中,那種烈性在清燉之后早已消失殆盡,只留無邊的溫存。那熱氣已不大旺了,讓這寒性之物更顯清冷。不需要什么調料,只需少許的鹽,不愧是昂貴之物。我優(yōu)雅地舀一口湯汁,含在口中,那獨特的山林之味潛伏在舌的深處,不消什么力氣,那滋味已在腹中回蕩。
比起母親的清燉,父親的紅燒在我看來顯然淪于粗俗。雖然那鱉肉也許更有滋味,可火焰的氣息,似乎喧賓奪主。母親清燉的鱉肉已美到難以言說,讓人只覺得時間已將所有都融化了,只留下鱉的精華與神韻。就只那么隨意地剁成幾塊,散落在碗中,似乎只有那樣才能做出最自然的原味。
原味,似乎人們早已丟棄了它,各種的調料、添加劑抹去了食物天造地設的靈氣,而帶給人們虛假的享受。充斥著人們胃的僅僅是些化學合成物罷了,那種真實、質樸、原生態(tài)的成分在我們的血液中越來越少。原味,我欣賞這樣本質的東西,無論人們的口味如何隨潮流改變,它都是永恒的。它所蘊藏著的豐富、細膩、獨特的內涵和它本質的永恒的光彩是永遠品不盡賞不完的。無論事物昂貴與否,無論身份的高低貴賤,除去表面的美化,所有真實的原汁原味都值得人們肅然起敬。
★評語: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因為它允許純粹的東西成為經典。
本文從鱉的野性入筆,然后濃墨重彩地描摹了清燉鱉肉的美好,無不在為下文詮釋的主旨做鋪墊——越單純越接近事物的本質,越值得人們肅然起敬。食材如此,生活亦然。
作者語言老到,對鱉色、香、味、形的描寫到位,頗具畫面感。
芥末
八年級 ? 姜津津
芥末的味道并不好,這是我還沒有吃過芥末的時候就聽很多人多次提到的。
第一次接觸芥末源于我第一次吃西餐?;璋档奈鞑蛷d里,我第一次看到切成薄片的生魚片就這么優(yōu)雅地躺在白瓷盤中,整齊地排列。不知道是用了多薄的刀,才能切出如此薄如蟬翼的魚片。endprint
芥末似乎永遠只是個配角,它被擠在小小的味碟中,向四周散發(fā)著青草般的顏色。這樣純粹的綠色,并不顯得單一乏味,它只是靜靜地待在碟子里,隨著忽明忽暗的燈光或淺或深地變換著,隨著服務生在碟中倒入一些醬油,芥末漸漸地向上漂浮,漂掛在黑紅的醬油上。醬油仿佛一汪墨池,輕漾著黑而深沉的色澤,倒了芥末,就成了細細雕琢的青玉,蒼翠的顏料,沾染著些許的淡墨,畫面呼之欲出。但那絲毫不顯招搖的綠色,將芥末點染得恬靜而澄澈。
將鼻子湊近那碟子,因為對芥末的懼怕,我只是輕輕地嗅了一下。入鼻的氣味不像想象中那樣強烈,是淡而清新的,就如同芥末的顏色一樣,泛著青草的味道。這樣溫暖的味道,竟將我的思緒牽扯到了遙遠的春天的草原——迷蒙的視線中一片綠色,幾個影子在遼闊的蒼穹中馳騁,轉瞬即逝;空氣中是,干凈清爽的新生青草味無拘無束地撲鼻而來。
回過神來,明晃晃的紅色打破了眼前的一片幽靜,主角是生魚片,可它卻沒有引起我太大的興趣。我迫切地想知道有著如此好聞氣味的芥末會是怎樣的味道,于是夾起魚片往芥末上一沾,將那層混合著黑色的綠色輕點在魚片的一角。入嘴,入嘴的一瞬間,嘴巴沒有任何感覺,鼻子卻是首先有了反應,那刺激強烈的辛辣,毫無阻攔地沖擊向嗅覺,又通過神經中樞涌向視覺,涌向大腦,蠻不講理地攪亂了我的視線和思想,硬是讓我在冷氣十足的餐廳里冒出一層層熱汗,流出一串串淚珠。這時,味覺才開始有了反應,我接受著芥末更大的刺激,此時它遠不如剛入口那般強橫,只剩下波瀾起伏的麻木。我滿嘴只有芥末的味道,仿佛一個個味蕾都變成了蒼綠色的芥末。
只是十幾秒的時間,一切又回歸到原來那種平淡,似乎剛才那場軒然大波并不存在,但我的口中、鼻中、腦中仿佛都是劫后余生的戰(zhàn)場。忽感覺臉上濕濕的,用手一摸,才發(fā)現淚水早已糊了滿臉,是芥末,刺激出了如此強烈的情感。
當機器制作的現代情感已經泛濫,我們對那些或大或小的煽情也都司空見慣,麻木便成了我們情感的主色調。我們再難有感動,再難被打動,有時候心里有著些許的傷感,卻也是因為要強、要自尊,不會輕易地釋放,那么,來一管芥末吧!讓它來幫你解開心結。當你淚水潸然而下的時候,就可以笑著解釋說:“呵呵,真的辛辣!”這十幾秒的激情涌動,讓你掙脫麻木,感覺最透明的心情,擁抱最真摯的生活。
流動的綠色,在喧囂的城市里,化成一道熾烈的風景。
★評語:
“是芥末,刺激出了如此強烈的情感?!倍嗝淳俚木渥?。
芥末是一味調料,選擇它來入文,可見作者的別致。作者感情細膩,描寫如工筆畫般秋毫畢現,幾個比喻也很貼切、動人,使我們對芥末有了一份莫名的向往。其獨辟蹊徑的思考,也令人驚艷。
餛飩
八年級 ? 劉夢琦
溫州可謂中國的美食之都。夜晚,我喜歡逛街,順便在路邊的小攤上來一碗溫州的小吃,而餛飩是我的最愛。
餛飩其實并不純屬于溫州的特色小吃,其他地方也有,電視劇《大明宮詞》里太平公主不就在長安城里二度吃餛飩嗎?然而,北方的餛飩皮太厚,簡直能與餃子皮相媲美,溫州的餛飩才真正稱得上餛飩。
來上一碗餛飩,未端到眼前便聞到一股清淡的獨特的香味。這香氣總讓我想到那位面貌嬌好、不施粉黛的唐曉芙,空靈、脫俗,絕非長相另類、打扮妖艷的鮑小姐可比。置餛飩于眼前,只見在清湯中幾根青青的空心菜簇擁著那一個個白里泛著淡黃又夾著嫩紅的餛飩,不禁讓人想起清秀卻不失華美的出水芙蓉,更給人雨后山中的清新神怡之感。這一個個浮于水面的餛飩又似乎是披著輕紗的甌劇演員,正款款述說著這古老典雅的甌越文化。
這如同甌繡、甌塑般精致的餛飩實在讓人不忍心就這樣入腹,但小吃還是得吃的,不吃倒是對此藝術品的一種褻瀆。我用青瓷調羹輕輕地撈起一個餛飩,又慢慢地放到嘴邊輕輕地咬上一口,啊,那口感就像德芙巧克力廣告里說的,“如絲般滑潤”。在細細品味的同時,分明讓人覺得似乎正領略楠溪的水色與風光。吃這么一碗餛飩,真讓我大飽眼福、口福及鼻福,受益匪淺??!
然而,我喜歡餛飩并不單單只喜歡它那清淡的香味、華美的外表、爽滑的口感,更對它販賣的特有方式情有獨鐘。夜晚時分,差不多在老人和小孩入睡時,從天的一方隱約傳來“篤、篤、篤”的敲竹聲——一副餛飩擔飄然而至。這有節(jié)奏的敲竹聲很容易讓人想到兒時玩耍的竹筒,我們放在手中左敲一下右敲兩下,嘴里還口齒不清,上氣難接下氣地哼著兒歌。餛飩擔的聲聲敲竹不僅讓人懷舊,還有安眠的作用——當你無法入睡時,只要這如同露天搖籃曲的敲竹聲一響,保你睡得口水三千尺,這可比空數著綿羊或是猛吃腦白金強多了。因此,我喜歡這敲竹聲,更喜歡在這敲竹聲中做著童年的夢安然入睡。
餛飩,確是溫州最好吃、最動人的小吃食。也許,溫州這薄如蟬翼的餛飩皮、清如春水的餛飩湯正從另一個角度訴說著溫州悠遠而迷人的文化吧!
★評語:
薄如蟬翼的餛飩,宛如面容姣好的江南女子,美好得讓人舍不得吃。試想,胡同小弄間,一副餛飩擔,一聲吆喝,一碗餛飩,即使碰不見那位結著哀怨的丁香一樣的姑娘,也足以使人銷魂。
此文勝在聯想的豐富,從錢鍾書筆下的唐曉芙,到甌劇、甌繡、甌塑,再到楠溪水色、童年的餛飩擔,佐以細致的描寫,真摯的抒情,共同成就了這碗美妙動人的餛飩。
饅頭
八年級 ? 徐暢
它是一千多年前就有的食物了。
它是最純樸的食物。
因為它只有很普通很普通的外貌、口感、內在,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平凡、簡單、廉價,就是它恒久的生命。
淡淡的清晨,走在能看見炊煙的街巷里,找到個能落腳的地方,叫上碗清粥再配個饅頭,饅頭那股混合著熱氣溢出的淡香,是從竹篾鋪的蒸籠里蒸出來的吧。在我看來,樸素的饅頭里唯一雅致之處便是在那熱氣蒸籠中暈染上的絲絲竹意。饅頭的氣味,清淡得像是白開水一般,泛著熱氣的微波。籠著這份淡泊中的清雅,它的味道真的平淡得談不上是香氣,只是一種最最平凡的氣息,沒有如花香甜的裝裱,沒有酥爽膩人的華麗。那種樸實的味道,不比任何一種麥香、奶香來得誘人、飽滿,只能說那是只屬于平凡饅頭的素凈淡雅。深呼吸,在那個清晨,我聞見的不是寧靜致遠的深沉,而是它干凈透徹的豁達。
饅頭的氣質也許就是那種看得見的透明。
看見街角的饅頭攤時,腦中總是會不由自主地浮想出古人買到饅頭時的情景:一個不大的土褐色紙袋,裝著兩三個熱乎乎的饅頭,買者滿心歡喜地捧在懷里,胸前的衣袖上充盈著滿滿的熱氣。紙袋幾乎是被捏捧得變了形,但袋里豐潤的饅頭依然是那樣可愛,像是稚嫩的孩子白胖的臉兒,未經雕琢,卻有著渾然天成的簡單之美。饅頭像是滿滿懷揣著最純粹的幸福,充盈地飽和著,只是很圓滑的表面,卻讓人飽嘗到最簡潔的韻美。饅頭有不完美的底部,那或整齊或零亂的印痕僅僅是為它的誕生而刻下的烙印。自然,不復雜,因為那只是不經意間在凹凸不平的竹篾上烙下的印跡。飽滿的隆起,圓潤的弧線,有著天生胎記的底兒,一個簡筆畫就能勾勒出饅頭的形狀,簡簡單單。
饅頭的可愛也許就是那傻傻的模樣。
媽媽說,最好的饅頭是帶點米黃色的,可是我吃的都是白色的饅頭。但是無論什么顏色,它總是不加任何修飾,永遠是那么純粹的一種色調,單純得讓我覺得它在矜持沉穩(wěn)之外,還有一種與世無爭的淡泊。饅頭不被色彩所點綴,它只要平凡就好。沒有瑩潤的色調,只有熹微的光澤,它純粹只是為普通人的需要而存在。
饅頭的顏色也許就是平凡的色調。
當你沉浸在對奢靡與個性的追求時,當你懷念平凡與普通時,吃一口饅頭吧,它總是平淡中夾雜著充實的感覺。咬下一口,使勁地嚼吧!它的味道不及麥餅粗曠,不及蛋糕細膩,沒有酸甜,沒有苦辣,它只是很耐嚼、很平和。也許饅頭是食物里的白開水吧,沒有姿色,沒有酷味,但它真的有一種比畫不出的味道。那是什么?也許就是平淡生活的味道吧!
饅頭的味道也許就是一種生活的味道。
如果平凡也是一種味道。
★評語:
最簡單的食物往往是最難以描摹的,而本文作者卻能輕巧地勾勒出一個饅頭的萬般滋味,實為難得。
作者對饅頭憨厚的體態(tài)與印記的細致捕捉,顏色氣味豐盈的渲染,以及對古人懷揣饅頭的幸福的聯想,讓我們輕易地觸及瑣碎的日常生活中最真實簡單的感動。而最后作者對生活獨具匠心的回歸也更讓我們咀嚼到了生活最淳樸平實的味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