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寧
摘 要:藥物化學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學科,也是一門應用很廣的學科,并且藥物化學一直是技工院校藥劑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它為學生學習后續(xù)課程如藥理學、藥劑學、藥物分析等專業(yè)課奠定基礎。本文從目前我國技工院校學生的心理特征、家庭環(huán)境、學習基礎等方面入手,根據(jù)客觀現(xiàn)狀討論了因材施教在該課程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藥物化學 技工院校 因材施教
藥物化學是藥學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起源于化學和生物學科的許多分支,是一門綜合性學科。該課程的特點概括起來有“五多五難”:一是藥物名稱多,拗口難寫難說;二是藥物結構式多,復雜難記;三是藥物的化學性質(zhì)多,相似難分辨;四是藥物化學反應多,深奧難理解;五是藥物的應用方向多不直接,與實際難聯(lián)系。因此該課程常常使學生感到學習困難,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技工院校培養(yǎng)學生的目的和普通高中不同,并且廣大藥物化學教育工作者對教學對象的把握和分析不夠,沒有做到因材施教,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學習藥物化學失去興趣,形成惡性循環(huán),不僅影響該門課程的學習,對藥劑學、藥理學和藥物分析學等相關學科的學習都會造成嚴重的影響。眾所周知,技工院校的學生與普高學生的現(xiàn)狀相差很大,他們的性格特征、家庭情況、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化學基礎知識等方面現(xiàn)狀都對學習起到了很大的制約作用。因而,要想把技工院校的藥物化學教好,首先應該多從分析這些學生的現(xiàn)狀入手,找到切實可行的教育方法,才能解決根本性的問題。
一、技工院校學生及其學習藥物化學的基本現(xiàn)狀
1.大部分學生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
當前來到技工院校就讀的學生中,一部分從小就在長輩的呵護和溺愛中長大。這種呵護和溺愛造成了性格養(yǎng)成的缺失。每次經(jīng)老師一說就下決心要好好學習,但過不了幾天,就又回到原來的樣子。許多同學都是語言的偉人、行動的矮子。每當期末考試成績一下來,大部分同學考得并不理想,這其中的主要原因還是這些學生對自己要求不嚴格,學習經(jīng)常是老師抓就學,老師放松了就不學。當然還有少數(shù)學生抱著混日子的態(tài)度來到學校,他們的目標就是60分萬歲。
2.許多學生的家庭現(xiàn)狀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現(xiàn)在技工院校的許多學生家長不知道如何正確引導子女,也有些家長完全把教育子女的希望寄托給學校。孩子們在家缺乏父母的管教,自然也就沒把學習放在心上。在家中,很少有人讓他們參加勞動,所以,既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也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可以說,家庭教育成效微乎其微,而社會不良習氣對他們影響卻是非常大,因此,這部分學生成績差,缺乏正常的家庭成長環(huán)境和父母的正確引導是主因。
3.學生的學習基礎總體比普通高中生差,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
基于以上兩方面的原因,考到技工院校的學生學習成績和各方面的素質(zhì)和學習習慣總體都不如普通高中生。由于從小成績就不好,他們也就自然成了所在各班中的那一小部分后進生。不可否認,某些學校為抓升學率,只注重那些成績好的學生,而早把他們淡忘了。這部分學生在初中時,已經(jīng)漸漸形成了在家沒有父母管、在校沒有老師抓學習的現(xiàn)象,自然而然成績是越來越差了。同時技工院校的學生學習方法也不太得當,他們喜歡死記硬背,尤其是習慣于在考前突擊死記硬背。
4.大部分學生的基礎化學知識非常貧乏
我們發(fā)現(xiàn)技工院校新生的化學知識普遍都非常貧乏。主要是因為這些學生以前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習慣都不是很好,而化學知識。大多要花時間去理解去記憶,所以對化學知識的掌握,比起其他學科來往往少得可憐。就連苯環(huán)、羥基這些最基本的結構知識一個班級中往往都有很多學生回答不上來。
二、技工院校藥物化學教學如何采取因材施教的策略
1.針對學生性格特點,先育人再教書
英國思想家歐文說過:“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學校不僅對學生傳授文化科學知識,進行政治思想教育,還促進學生性格的形成和發(fā)展”。由此可見,學校在人的性格形成中起著重要作用。教師的教育態(tài)度、師生關系和學生在集體中的地位等都將對學生的性格產(chǎn)生影響。學生在學校形成良好的品行,就能順利地走向社會。因此無論學校還是教師,育人的重擔都將超過授業(yè)解惑。既如此,我們承擔學生教育任務的廣大技工院校的老師就不能只教書、不育人,也要像班主任那樣,在學生的性格改造和習慣養(yǎng)成方面下一番工夫,多與學生談心,做他們的知心朋友,更好地幫助他們改造不良習性,養(yǎng)成良好習慣。這樣讓學生真心喜歡與老師交往、交流,從而慢慢喜歡上藥物化學這門學科。
2.教會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讓他們不僅會學而且會巧學
如構效關系是藥物化學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學中應用口訣教學法可以增加趣味性,方便學生記憶。同時通過口訣可以讓學生了解結構改造后的衍生物,拓寬學生知識面。學生在學習構效關系的時候經(jīng)常會混淆,如果讓學生自己對照結構比較簡單的構效關系,把幾個知識點可以聯(lián)想烏龜?shù)淖笫?、右手和尾巴進行分類,可以增加學習興趣,消除藥化學習的恐懼心理。比如在學習嗎啡的構效關系時,筆者編了口訣:三位甲基變聯(lián)邦,鎮(zhèn)痛成癮均降低;六位乙酰海洛因,鎮(zhèn)痛增加變毒品;七八還原六成酮,鎮(zhèn)痛成癮均增加;十七取代大改變,納洛酮是拮抗劑。在前期的教學中可以給學生編好口訣,后期的教學中引導學生自己編口訣。
3.培養(yǎng)興趣,開發(fā)教材,探索藥化教學新模式
我校學生是初中起點的五年制學生,沒有經(jīng)過高中階段的學習,對理論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比較弱。如果教師一味地講,忽視學生課堂上的反饋,會使學生陷入茫然狀態(tài),打擊他們的學習興趣。長此以往又會使學生陷入學習藥物化學課程是為了應付藥物化學考試的被動學習中去。針對當前技校生普遍化學基礎知識差的現(xiàn)狀和藥物化學的學科教學特點,重點應從兩個方面改進技工院校藥化課的教學。
(1)不斷提高化學知識較差的學生學習藥化的興趣。首先通過多與學生交流,讓學生從喜歡藥化老師到喜歡藥化學科,這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長效途徑。我們每位教師都應該特別重視,力爭做得更出色。其次可以通過圖片、資料、投影、電影等多媒體教具和教學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將藥化課上得生動有趣。第三,不斷提高我們的教育水平和教學藝術,用風趣幽默而且動聽的語言去講解枯燥無味的藥化知識。第四,從以教師為主體、單向知識傳授的教學型教學,轉(zhuǎn)向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師生互動式研究型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此外,藥物化學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不僅是先進設備的使用、軟件程序的革新,更重要的是思想意識上的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滿堂灌”只會使學生疲于應付、死記硬背,無暇積極主動的思考,久而久之扼殺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所以要樹立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首先要給學生留下思考的余地,鼓勵學生的懷疑精神。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只是一個數(shù)學或?qū)嶒炆系募寄芏?,而提出問題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分析舊的問題,需要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新的進步”。教師的責任在于作為學習的推動者和導向者而不是知識的權威人士,去努力營造民主、平等和探討的學習氣氛。
(2)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和藥化教學側(cè)重點加快教材的開發(fā)。技工院校要結合學校的專業(yè)特點和人才培養(yǎng)方向重點,力爭盡快編寫出與專業(yè)和人才培養(yǎng)方向結合緊密的本校藥化課教材,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技工院校藥化教材的編寫,不能比照普通高校的藥化教材對知識點面面俱到,而要結合技校學生的實際水平,適當降低難度和深度,在知識的趣味性上多下功夫,把藥化課的知識性和趣味性融為一體,編寫出一本教師容易教,學生喜歡學的好教材。
三、小結
總之,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過程就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但總是留有遺憾的過程。因此,對于因材施教開展技工院校藥物化學的教學亦將是不斷探索、不斷完善、無止境的過程。社會對綜合型人才的需求決定了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而不同的培養(yǎng)目標則決定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能力興趣等進行“因材施教”,而“因材施教”的實施不僅要求教師有高度的責任心與教學熱情以及敏銳的洞察力,自身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也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除了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外,還要不斷“充電”進行知識的更新,及時了解學術前沿熱點問題,擴大自己的知識面,真正做到教學相長,與時俱進,以充分適應社會對人才需求日新月異的變化。
參考文獻:
[1]陳金香,呂琳,陳之朋等.藥物化學教學的改革與探索[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8(2).
[2]王桂云.藥物化學教學的難點與對策[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9(24).
[3]李洪娟,孫居鋒.在藥物化學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8(1).
[4]楊家強.在藥物化學教學中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醫(yī)學教育探索,2007(12).
[5]吳曉明.高等藥學教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楊芝春,胡長平.談藥理學實驗教學中的“因材施教”[J].實用預防醫(yī)學,2010(8).
(作者單位:杭州第一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