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南澗縣小灣東鎮(zhèn)中學 周劍鋒
農村初中語文討論式教學的實踐和思考
云南省南澗縣小灣東鎮(zhèn)中學 周劍鋒
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特點是大力倡導教與學方式的多樣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為特征的學習方式。本文總結反思了自己在初中語文新課程實施中轉變教學方式的做法,探究了致力于教學方式變革過程中“討論式教學”的幾點策略,為構建充滿生機活力的語文教學課堂積累了有益經(jīng)驗。
初中 語文 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 討論式教學
新課程改革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大力倡導教與學方式的多樣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為特征的學習方式。筆者在長期的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努力轉變教學方式,致力于教學方式變革過程中討論式教學的探索和實踐,使語文教學課堂充滿生機活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益。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使得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語文教學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獨特的體驗。討論式教學無疑給學生提供一個獨特體驗交流的平臺,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探索欲,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討論式教學,從智力培養(yǎng)來說,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廣闊、深刻;從能力培養(yǎng)來說,由于參與了一個動腦、動手的求知過程而學會了學習方法,判斷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從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上來看,學生在討論中要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尊重他人,學會與他人相處,并在其中感受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增強自己的責任心。
如果說高效課堂需要有突破口的話,那么,預習毫無疑問的能夠當此重任。應該說,高效課堂最大的貢獻之一就是將備受大家輕視的、逐步被邊緣化的預習,強化為課堂的一個正式的、舉足輕重的環(huán)節(jié)。恰恰是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固化,讓課堂成就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變革,當然也是討論式教學效果的保證。討論式教學的“預習準備”,包括對學生討論意識與技巧的培養(yǎng)和對教學內容的選擇。許多學生在討論式教學課堂上不理解將討論什么和怎么討論,所以在展開討論式教學之前要有一定準備和必要訓練。教師可有意識地提供學生盡可能豐富的思想材料,使學生的思想活躍及敏銳起來。討論前,教師要有適當?shù)闹v述,教給學生必要的合作討論技能,教會學生學會反思和建設性地解決問題,有意識地培養(yǎng)其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品質。
討論式教學是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不一定每節(jié)課都要搞課堂討論,也并非所有的教學任務都要通過課堂討論才能完成。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和教學環(huán)境條件等,選擇有價值的內容、有利的時機和適當?shù)拇螖?shù)讓學生進行交流討論。一般來說,較簡單的學習內容,只需要個人獨立學習或開展全班教學,而較復雜、綜合的學習內容,有利于產生爭論的、有價值的,而且是個人難以完成的內容,則可以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交換意見,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討論的“問題”,可以是教師在教學的重點、難點處設計的探究性、發(fā)散性、矛盾性的問題,帶有一定挑戰(zhàn)性的問題,也可以是學生在質疑問難中主動提出的問題。教師還必須選擇恰當?shù)臅r機進行,如理解多義時、學生思考出現(xiàn)困難時、意見不統(tǒng)一時。關鍵在于提出的問題能否提供討論合作的契機,是不是值得討論的問題。
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領者與合作者。有效的組織、引領和合作,必須強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地位”,依據(jù)教學目標和學情在動態(tài)的教學過程中發(fā)揮好引導(有效激發(fā)學習興趣)、誘導(有效保護學習積極性)、指導(有效調控學習進程)、輔導(有效評論學習成效)等作用,簡言之“指導性”。第一,在課堂討論中,教師既不能 “放羊”,也不能去主宰討論,抑制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和創(chuàng)造性,應講究引導的藝術。第二,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獨立思考,小組討論的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發(fā)言,充分交流意見,進行意見的互補、更正、辯論。教師在討論學習中要盡量多走動、觀察、傾聽,必要時進行干預。第三,教給學生一些探索、發(fā)現(xiàn)的方法,讓學生會探索、會發(fā)現(xiàn),不斷引發(fā)學生思維碰撞,把學生的探索引向深處。
在《曹劌論戰(zhàn)》的教學中,筆者精心預設了導學案,讓學生認真預習。在教學中,把全班按4至6個人分成學習小組,讓學生自主閱讀、翻譯全文,再圍繞以下問題進行討論:為什么會發(fā)生“齊師伐我”?課文中為什么不用“魯”而說“我”呢?曹劌是個什么樣的人?我們也有“魯莊公”一樣的疑問:為什么要擊三次鼓之后,才說“可矣”?文中有哪些相關的文言常識需要掌握?在討論過程中,適時“引導”。課后,要求同學們認真整理筆記、寫心得體會。這樣,不僅使語文課堂充滿生機活力,而且使學生更牢固、更準確地掌握好相關知識,形成語文能力。
總之,討論式教學是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等新的學習方式下孕育的產物。它是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的重要手段。討論式教學讓師生都參與其中,不僅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激發(fā)學生想象力、邏輯思維能力與創(chuàng)造力。所以,在“減負增效”的背景下,我們語文教師要加深對討論式教學的理解,在課堂上進行有效的組織,使教學效果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
[1]劉大春,熊生貴,劉益民.評好課、新理念、新方法[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04
[2]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01
[3]李建平.課程資源如何開發(fā)[J].中國教育報,2001.10
ISSN2095-6711/Z01-2015-07-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