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急性腎衰竭診斷標準及治療進展
孫燕
(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河南衛(wèi)輝453100)
摘要急性腎衰竭指的是多種原因導致的腎臟生理功能急劇減低甚至喪失,進而引起一系列生理變化的情況。小兒急性腎衰竭屬于兒科臨床危重癥,具有逐年上升的趨勢,且死亡率很高。小兒急性腎衰竭的早期診斷和積極治療對挽救患兒的生命,改善其預后有重要意義。本文研究的主要目標在于明確小兒急性腎衰竭的診斷標準,并從多方面分析其治療情況。
關鍵詞小兒急性腎衰竭;診斷標準;治療進展
【中圖分類號】R725
急性腎衰竭也稱急性腎損傷,是以機體內的水電解質發(fā)生紊亂、酸堿平衡被破壞、氮質血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一組臨床綜合征[1]。除少數(shù)患者(如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致急性腎衰竭的患者)不對排尿量造成影響外,排尿量降低甚至無尿也是急性腎衰竭的主要特征。小兒急性腎衰竭的致病原因較多,如先心病心內直視下手術、狼瘡性腎炎、急性藥物性損傷等均可造成急性腎衰竭的發(fā)生,且病死率高達60%。本文主要分析目前臨床診斷小兒急性腎衰竭的標準,并探討其治療方法及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2005年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辦的急性腎衰竭國際研討會上將急性腎衰竭定義為腎臟的功能結構異常不超過三個月的情況;并將腎臟功能發(fā)生48 h內急速減低,在此期間,血肌酐水平的發(fā)生至少兩次升高的情況,升高幅度的超過26.5μmol/L(或者血肌酐一次上升的水平與前次相比提高程度在50%以上或者患者的每小時平均尿量在0.5ml/kg以下的情況持續(xù)時間超過6h)。
同時,根據其血肌酐及尿量等的變化,還可以對腎損傷的患者進行分期,將血肌酐水平升高程度在26.5μmol/L以上或者血肌酐一次上升的水平與前次相比提高程度在50%以上,每小時平均尿量在0.5ml/kg以下的情況持續(xù)時間超過6h為AKI 1期;將血肌酐一次上升的水平與前次相比提高程度在200%-300%之間,每小時平均尿量在0.5ml/kg以下的情況持續(xù)時間超過12h為AKI 2期;將血肌酐一次上升的水平與前次相比提高程度在30%以上或者血肌酐升高程度在353.6μmol/L,每小時平均尿量在0.3ml/kg以下的情況持續(xù)時間超過24h或無尿持續(xù)時間超過12h為AKI 3期。
小兒急性腎衰竭的結構或功能異常可從血、尿功能異常的檢查、腎臟影像學診斷以及腎組織檢查等方面入手判斷。而在小兒急性腎衰竭診斷標準中,主要將血肌酐水平的變化作為診斷和分期的依據。但值得注意的是血肌酐水平的變化并無顯著的特異性,僅能通過血肌酐檢測對患者的腎功能損傷等進行預測和判斷,而腎損傷的性質、損傷的類型、腎小球與腎小管的病變程度、病變位置等則無法據此進行有效分析。因而,在腎損傷的診斷過程中,需要尋求更為可靠、靈敏和準確的腎損傷標志物,以期更為全面診斷腎損傷的情況。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腎損傷因子1、cystatin C、IL-18、中性粒細胞明膠酶相關蛋白、半胱氨酸肝素結合蛋白等因子均被作為臨床診斷腎功能損傷情況的標志物進行研究,雖然目前通過上述指標檢測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相信通過更為深入的研究可以獲得良好的應用。在功能性磁共振等影像學技術不斷發(fā)展的同時,其對于小兒急性腎衰竭的診斷也展現(xiàn)出優(yōu)秀的應用價值。
小兒急性腎衰竭的治療可以從多個方面入手,目前臨床上主要治療方法是血液凈化治療。
2.1 血液凈化治療小兒急性腎衰竭
血液凈化治療主要是通過超濾作用和溶質彌散、水分滲透等的作用,經血液中的代謝廢物進行清除,排除多余水分,以達到糾正電解質和酸堿失衡狀態(tài)的一種方法。其在急性腎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礙、心衰、腦水腫、水電解質失衡、急性中毒、心源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等多種疾病的治療中都有廣泛的應用。
血液凈化治療應用于小兒急性腎衰竭的治療過程中,操作時選擇單針雙腔中心靜脈導管建立血管通路(兒科選擇股靜脈、鎖骨下靜脈以及頸內靜脈等作為血管通路),根據患兒的年齡不同,在管路、聚砜膜面積以及濾器等的選擇上也有一定的區(qū)別。選擇碳酸氫鹽作為透析液,以肝素作為主要抗凝方法,按照患兒的病情和凝血功能不同,可選擇常規(guī)肝素化、邊緣肝素化和無肝素化幾種方法。一般情況下,常規(guī)肝素化的首劑量選擇30-50U/kg,維持量在每小時15U/kg-25U/kg之間。透析治療的血流量設置在3ml/kg·min-5ml/kg·min之間,透析液的流量為每分鐘500ml。梁勝景等[2],孫珍等[3],劉學英等[4]都對血液凈化治療小兒腎衰竭的效果進行了觀察和分析,發(fā)現(xiàn)治療后患兒的腎功能檢測指標(血尿素氮和血肌酐)、血清中的鈉鉀鈣離子水平以及二氧化碳結合力等均得到顯著改善,臨床效果十分顯著。
需要注意的是,在小兒急性腎衰竭的血液凈化治療期間,不僅要嚴格遵照操作流程實施整個透析操作,避免因人為因素造成腎功能再次損傷的情況,也要從血管通路的護理、生命體征監(jiān)測、出血或者感染等并發(fā)癥的預防、心理護理等多個方面為患兒提供全面的護理支持,保證治療的順利進行。
2.2 胃腸外營養(yǎng)治療小兒腎功能衰竭
考慮到發(fā)生急性腎衰竭之后,重癥患兒實施血液透析治療,患兒會因創(chuàng)傷、感染及其他應激狀態(tài)等引起機體代謝功能的加快,而患兒又常無法正常進食,獲得必要的能量,患病期間常會發(fā)生蛋白-熱量營養(yǎng)不良的情況,對預后造成影響。而通過腸外營養(yǎng)為患兒提供支持治療后,不僅能促進低氮質血癥的快速降低,而且可以有效控制減輕消化道癥狀,改善腎功能。
小兒急性腎衰竭的危害大,把握其診斷鑒別的主要依據,實施早期診斷,并聯(lián)合多種方法積極治療對挽救患兒的生命,改善其預后,促進腎功能恢復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沈穎,孟群.小兒急性腎衰竭診斷標準及治療進展[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8,23(17):1391-1392.
[2]梁勝景,林輝,李香偉,等.腹膜透析在小兒心臟術后急性腎衰竭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2009,32(17):65-66.
[3]孫珍,劉惠娟,董巖.血液透析在治療小兒急性腎衰竭中的應用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15):25-27.
[4]劉學英,劉建華,李蘭鳳,等.連續(xù)性血液凈化救治13例小兒重癥急性腎衰竭的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8):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