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薇
(池州學院外語系,安徽 池州 247000)
試論地方特色文化引入旅游英語教學的意義
孫薇
(池州學院外語系,安徽池州247000)
本文探討了將地方特色文化引入到旅游英語教學中的意義,分析了地方特色文化引入到旅游英語教學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并從課程設置、教材、教學實踐和教學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引入地方特色文化的途徑。
旅游英語教學;地方特色文化;引入
隨著全球旅游熱的持續(xù)升溫,作為突出體現旅游地資源價值的文化旅游日益顯示其重要地位并成為旅游地核心吸引力。而在文化旅游過程中,地方文化又是旅游地文化資源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在旅游英語教學中應該并如何融入地方特色文化,近幾年來成為旅游英語教學探討的課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結合我校發(fā)展定位和英語本科專業(yè)“旅游英語”課程實際情況來探討這一問題。
1.1引入地方旅游文化資源是為地方經濟服務的需要
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我校的根本任務是為地方培養(yǎng)專業(yè)性人才,滿足地方經濟、文化、科技發(fā)展的需求。只有堅持為地方的進步和發(fā)展服務,高校才能不斷提高辦學能力,進而增強自身實力,拓展上升空間?!耙驗椋瑧眯捅究圃盒4蠖嗍堑胤叫员究圃盒?具有很強的區(qū)域性特點,在區(qū)域社會發(fā)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主要職能是圍繞區(qū)域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需求,為地方經濟建設與社會發(fā)展需求培養(yǎng)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層次應用型人。[1]”所以地方高校的根本任務就是為地方的社會發(fā)展和經濟建設服務,這既是地方高校辦學的基本思路,也是今后發(fā)展的方向和必須堅持的自身特色。地方高校應該了解所在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根據地方的實際需求調整辦學形式,進行教學改革,提升為地方經濟服務的能力。而對于坐落在旅游資源極其豐富的池州學院而言,以九華山佛教文化為中心的本土文化極具地域特色,因此應當將池州當地本土文化特色融入到旅游英語教學中去,以適應人才培養(yǎng)對地方旅游發(fā)展的需要。
1.2引入地方旅游文化資源是是培養(yǎng)旅游人才的需要
我校外語系在2007屆英語專業(yè)三年級開始分方向學習,但由于旅游英語方向起步較晚,辦學經驗不足,譬如課堂教學偏重理論知識,忽視實踐操作;教材針對性不強;沒有充分的實習機會,不足以培養(yǎng)學生實際的語言交際能力。再加上學生自身傳統(tǒng)的就業(yè)觀念,我們發(fā)現,根據已畢業(yè)的旅游方向學生的就業(yè)狀況反饋,學生的專業(yè)方向和職業(yè)方向相脫節(jié),專門從事涉外旅游工作的學生只占畢業(yè)生中的一小部分。不能滿足地方旅游市場的需求,也沒達到培復合型人才這一人才培養(yǎng)目標。因此在旅游英語這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要“實用性”、“應用型”和“地方性”相結合,“把英語作為載體、作為工具,運用這一語言把旅游以及旅游文化展示給旅游者,從而使旅游者領略到旅游目的地的特色和精髓所在。精深嫻熟的外語能力,豐厚扎實的旅游文化知識,是旅游涉外從業(yè)人才的必備兩大素質,這兩個方面缺一不可。[2]”
1.3地方特色文化與旅游英語的相融關系
地方文化是 “一方居民為適應自然環(huán)境、滿足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的需要而長期形成的文化積淀,它包括社會風氣、自然環(huán)境、物質生活、文化傳統(tǒng)和民俗風情等多種因素。[3]”它是“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的地方思維習慣及生活方式,地域性是地方文化最主要的點。[4]”而旅游英語作為專門用途英語的一種,“是根據學習者特定的目的和特定的需要而開設的英語課程,……其目的培養(yǎng)學生在一定的工作環(huán)境中運用英語開展工作的交際能力。[5]”為了體現旅游英語專門性、實踐性的特點,其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應與今后從事的涉外旅游這一職業(yè)發(fā)展方向相符合。而涉外旅游接待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向國際游客推介和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尤其是旅游地當地文化特色和風土人情。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旅游英語的教學應注重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尤其是當地本土文化的輸出,利用當地豐富而獨特的文化資源,讓學生熟練掌握本地的旅游文化知識,從而更好的為今后職業(yè)發(fā)展服務。從這個角度來說,旅游英語教學應該注重地方特色文化的輸入,兩者關系相融相合,密不可分。
2.1池州極具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資源
池州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既以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見長,又以深厚人文景觀為特色。近年來池州市利用自身資源,大力發(fā)展旅游業(yè),以文化旅游、宗教旅游、生態(tài)旅游作為旅游發(fā)展的方向和特色,其旅游資源以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華山最為聲名卓著,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的游覽觀光,成為池州市旅游業(yè)發(fā)展的重點項目。池州是安徽皖南國際旅游區(qū)的核心區(qū),也是國際性佛教道場九華山所在地,擁有各類景區(qū)景點300多個,其中國家級旅游品牌4個,A級以上景區(qū)33個。[6]并獲得“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中國旅游競爭力百強城市”、“中國網民最關注的十大旅游城市”等一系列稱號。近年來,池州市政府堅持走旅游興市之路,以九華山為中心,培育出牯牛降、杏花村、升金湖等一系列精品旅游路線,突出佛教文化資源,并將其與地域文化、生態(tài)文化、風俗文化相結合,大力打造皖南國際旅游示范區(qū),推動地方經濟發(fā)展。地方旅游業(yè)的大力發(fā)展更需要大量涉外旅游人才,向國際游客介紹以佛文化為中心的當地特色文化、悠久的人文歷史、秀麗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風土人情。可以說正是池州底蘊深厚的人文景觀為地方特色文化引入旅游英語教學提供了必要條件。
2.2英語本科專業(yè)(旅游方向)教學體系的創(chuàng)新
池州學院外語系從培養(yǎng)實用性人才的宗旨出發(fā),為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從07屆英語本科開始,大力進行教學改革,在學生三年級階段進行分方向學習。經過二年的英語基礎課程學習后,學生英語能力已經大幅度提高。而在三年級分方向后,旅游英語方向的本科學生學習目的非常明確,就是在發(fā)揮自己的語言優(yōu)勢的基礎上,掌握旅游英語的基礎知識,熟悉旅游專業(yè)詞匯,培養(yǎng)具備涉外旅游實務運作的實踐能力,并且整合所學涉外旅游方向的行業(yè)知識,最后能夠達到運用流利、地道的英語進行涉外旅游服務工作的要求。同時旅游英語教學還與本校資源環(huán)境與旅游系的旅游管理專業(yè)在師資、教學設備、實習基地等方面實行資源共享,既突出外語系旅游英語的特色,又充分利用旅游管理專業(yè)的專業(yè)特色和豐厚資源,這都為英語本科專業(yè)(旅游方向)實踐教學體系創(chuàng)新打下堅實基礎。
3.1合理的課程設置和調整
在課程設置上,旅游英語教學要做到不偏不倚,既不能為了突出旅游方向的專業(yè)性而加大旅游專業(yè)知識的比重和難度,使得教學過于偏重旅游專業(yè)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將語言作為交流工具這一根本教學目的;又不能過分強調語言的交際性原則而忽視了和旅游專業(yè)這一方向相結合的專業(yè)特殊性。旅游英語作為綜合性很強的專業(yè)方向,在課程結構設計不能偏重于理論化知識而忽視了實踐性教學。在課程的設置編排上要加大體現本土文化教學內容的比例,除了傳統(tǒng)的旅游學體系教學、英語語言體系教學之外,更要加強地方特色文化的引入比如開設池州本土文化簡介,介紹當地特色的人文、風俗、自然風光歷史淵源,幫助學生完成當地著名旅游資源的導游詞講解、景點介紹、背景知識等英文翻譯工作。通過這樣的課程設置和調整,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領會地方文化內涵,打下堅實的全面的本土文化基礎,并弘揚地方特色文化。
3.2引入地方文化教學題材
旅游英語作為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只有和實踐相結合的課堂教學才可以取得良好教學效果。因此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照顧到本地區(qū)的旅游文化和資源,把地方文化特色融入到旅游英語教學中。在文化教學題材方面,除了設計一些與中國文化相關的專題,包括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建筑、戲曲、烹飪、民間工藝到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家學說等介紹給學生之外,還要有意識地在教學過程中。比如,我們將池州當地的旅游資源與相關教學題材相結合,重點介紹當地自然人文景觀的歷史、地理、人文、特產、風俗習慣、民間故事等背景知識,尤其應突出九華山佛文化這樣的地方特色的,教學題材可以包括:
1)關于宗教概況尤其是佛文化。
2)關于地方歷史文化。
3)關于地方特色景觀。
4)關于鄉(xiāng)土民俗比如儺戲。
5)關于地方特產比如茶文化。
這些題材既作為平時的課堂口語練習和聽力能力訓練的內容,也可以以課外講座和校外實踐活動的形式來引入和介紹給學生,從而在旅游英語課堂內和課堂外教學中不斷滲透地方旅游特色的背景知識。我校處于旅游資源極其豐富的地區(qū),擁有九華山等著名風景名勝與特色景觀,為旅游英語教學提供了最適合最便利的研究對象與實訓基地。所以說,在旅游英語教學中突出將地方特色文化資源的介紹,既可以體現外語系分方向性教學的辦學特色,又達到了人才培養(yǎng)為地方社會發(fā)展服務的目的。
3.3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中引入地方文化
在課堂內外尤其是在實踐中,教師除了介紹國內著名景點,還應幫助引導學生掌握本地的主要旅游景點內容,編寫英文導游詞,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熟悉地方旅游文化地方文化特色。同時利用PPT、旅游情景實訓室等多媒體教學手段,導游模擬訓練等實踐教學方法,向學生形象直觀地展示地方文化特色,給學生深刻印象,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在校外實踐方面,旅游英語的教學應當和本地旅游主管部門和旅游機構合作,從產學研相結合的角度培養(yǎng)涉外旅游人才。一方面,可以從和學校有聯系的旅游機構挑選有豐富從業(yè)經驗的人員到學校授課或開講座;另一方面,以實習的方式讓學生到真正的涉外服務環(huán)境中去學習體驗。
3.4理論與實際并重的教學模式
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旅游英語方向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既要有流暢的語言交際能力,又要有旅游專業(yè)理論以及處理突發(fā)情況的應變能力。很明顯,這些能力的取得靠課堂時間的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針對旅游英語操作性強的特點,我們應加強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具體做法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課堂實踐。在課堂應采取以聽說為主、情景模擬專題式教學。理論知識的傳授知識課堂教學的一部分,教師更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聽、說、讀、寫、譯的實踐技能訓練中去,同時根據課堂相關教學內容布置任務,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后利用圖書館或互聯網收集相關資料,再用于課堂上專題陳述、導游模擬訓練、景點路線設計和旅游案例分析等課堂專項實踐活動中。
其次是校內實踐。在班級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布置任務,開展多種課外活動,如模擬景點講解、景點導游詞寫作比賽、景點路線游覽設計等,要求學生拿出具體可行的方案,專門安排時間予以討論。
最后是校外實踐。在學生的實習階段,將他們安排到當地旅游機構諸如賓館、酒店、旅行社以及景點景區(qū)進行實訓,在工作崗位上得到真正的實踐。最適合旅游英語特色的教學模式就是將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緊密聯系,這一點上外語系可以和我校資環(huán)與旅游系合作,利用他們已有的與當地旅游部門合作的相關資源,以及學校從制度和資金上給予的支持,和地方旅游部門建立長效的合作機制。
將地方特色文化引入旅游英語教學,可以使得旅游英語教學不斷豐富深化,學生不但具備良好的語言交際能力,又能熟練掌握旅游專業(yè)知識,只有這樣將語言能力和專業(yè)知識很好地結合起來,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才能在涉外旅游領域如魚得水,游刃有余。只有在旅游英語教學中重視引入地方文化特色,才能為當地旅游市場培養(yǎng)既具旅游專業(yè)知識和語言交流能力,又有敏銳的文化意識,積極傳播本土文化的全面涉外旅游人才,從而更好地促進地方經濟的發(fā)展。
[1]朱科蓉.應用型大學的核心競爭力及其提升策略[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4):9-12.
[2]王愛枝.鄂州本土文化在旅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J].鄂州大學學報,2011,(3):66-68.
[3]徐秋明.地方文化研究與旅游文化資源開發(fā)[J].經濟與社會發(fā)展,2008,(11):5-8.
[4]杜森,王童.地方文化資源與校本課程開發(fā)[J].岱宗學刊,2009,(2):67-68.
[5]王冬梅.論ESP需求分析理論對旅游英語教學的指導意義[J].石河子大學學報(哲社版),2006,(5):84-86.
[6]黃文生,胡宇平.池州打好“生態(tài)牌、九華牌、長江牌”的對策研究[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2011,(3):37-40.
責任編輯:陳鳳
G642.0
A
1672-2868(2015)04-0141-04
2015-06-12
池州學院校級課題(項目編號:2012jyxm028)
孫薇(1975-),女,安徽無為人。池州學院外語系,講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