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曉華
【關鍵詞】音樂教學;心理品質;疏導;想象
【中圖分類號】G633.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06-0078-01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是新時代發(fā)展的需求,遠大的目標、堅定的意志、豁達的性格、樂觀的心態(tài)、創(chuàng)新的思維、認真的態(tài)度對學生的一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挖掘音樂學科中蘊含的心理因素,從興趣出發(fā),逐步幫助學生建立穩(wěn)定的心理,使學生的心理品質日趨完善,真正得到全面、健康的發(fā)展。
一、正確疏導,訓練技能,緩解學生的緊張心理
音樂學科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它常常為學生帶來多種多樣的表演機會。然而在多年的音樂教學中,我們常常會發(fā)現學生由于心理緊張造成“怯場”問題,具體表現在:面紅耳赤,呼吸急促,手足無措,唱歌聲音輕,走音跑調等。遇到這些問題,教師應找出根本原因,對癥下藥,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
首先,應從心理方面入手。自信心、恒心、調節(jié)能力、應變能力等直接關系到表演效果,因此教師應及時地肯定和鼓勵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和進步,使學生樹立起足夠的自信心。同時,教師還要通過各種途徑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例如在每節(jié)音樂課上拿出五分鐘,讓學生輪流上臺表演節(jié)目,積累一定的“舞臺”經驗,從而縮小平時練習與上臺表演的差距。
其次,從表演技能方面入手。俗話說“藝高人膽大”,有了過硬的表演技能,如歌唱、舞蹈、器樂演奏等能力,學生自然就會消除某種程度上的緊張。例如,對學生音準的訓練,可指導學生有意識地訓練自己的控制能力;碰到相對高的音高,教師可把高音部分拿出來單獨訓練,并注意訓練他們的呼吸方法。解決了類似的問題,學生就能比較自如地演唱歌曲了。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在學習音樂、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的過程中,胸有成竹、心情舒暢、思維活躍,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才會無拘無束,真正敢說、敢唱、敢表現,從而獲得更多的審美體驗。
二、豐富想象,鼓勵創(chuàng)編,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音樂是一種情感藝術。黑格爾曾經說過:“最杰出的藝術本領是想象?!币魳冯x不開想象。
在日常教學中,我精心選取能夠引起學生聯(lián)想的音樂素材,把它們合理地組織在一起,引導學生圍繞作品進行想象。例如:奧地利著名音樂家小約翰·施特勞斯的《春之聲圓舞曲》久享盛譽,它的旋律時而輕盈優(yōu)雅,時而歡暢華麗,時而上下起伏,時而溫柔嫻靜,在引導學生欣賞時,我先給學生介紹作曲家、圓舞曲、曲式等相關知識,然后邊放音樂邊讓學生閉目聆聽、展開想象。隨著音樂的展開,學生的腦海里出現了這樣一些畫面:春回大地,冰雪消融,天空晴朗,陽光明媚,光禿的山嶺、枯黃的草坪上透出一層新綠,紅色的、粉色的、白色的花兒競相開放,“嘰嘰喳喳”的小鳥唱著動聽的歌兒,“叮叮咚咚”的山泉又歡快地奔跑起來……輕松愉快的想象、交流之后,學生對該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在想象的基礎上,我還經常組織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創(chuàng)編,他們往往熱情高漲,積極參與,有時獨立創(chuàng)作,有時互相配合,用不同的方式更好地演繹音樂作品。創(chuàng)造和創(chuàng)新的品質有利于他們的一生。
總之,音樂教學是自由、愉快、生動活潑的。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種途徑激發(fā)學生的各種潛能,培養(yǎng)他們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審美素質的全面提升。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實驗初中教育管理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