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普寧市洪陽鎮(zhèn)第五小學 王欽雄
小學習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小語界從來沒放松對此的探索與研究。但我們習作教學的現(xiàn)狀依然是學生懼怕寫作文,教師懼怕教作文,教學難,難教學。很多學生習作的積極性不高,出現(xiàn)了我不得不寫的被動現(xiàn)象,許多老師深感困惑,習作教學舉步蹣跚。
要想解決存在現(xiàn)象和問題,在實踐與研究中,我認為習作教學應該回歸“原點”。 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習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學生習作也是一種體驗,一篇好習作應是學生的一種獨特體驗”。這就要求我們對習作要有很好的規(guī)劃,創(chuàng)設環(huán)境,人人參與體驗,讓學生在體驗中寫好習作,在寫作成功時感受到體驗的重要,因為體驗,會讓孩子愛上習作。
要讓學生習作寫得真實可信,就必須把學生從狹窄的課堂和繁重的課業(yè)負擔中解放出來,引導學生走出教室,跨出校園,讓他們“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在真實的閱讀中積淀語言材料,在充實的生活中積蓄情感體驗。例如,我組織學生開展活動——夾豆子,活動中,同學們有的喊著該怎樣夾,有的說該怎樣用力,有的說夾豆子太爽啦!太難了!……我讓同學們根據不同的體驗完成習作《夾豆子比賽》。我與綜合性學習巧妙結合,例如關于環(huán)境教育:《人人都來保護環(huán)境》,關于飲食文化:《家鄉(xiāng)菜》,關于情感教育:《“愛”的歸屬》,關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我們的節(jié)日》。我還讓學生利用雙休日參加社區(qū)活動和社交活動,訪問退伍軍人、退體教師等;依托享譽全省的洪陽“萬花園”,讓學生進行養(yǎng)花的體驗;組織學生參觀“林則徐紀念館”……讓學生留意生活中細微的情感變化,留心大腦中冒出的小理解、小感受,并隨時記下它,生活的外延有多大,習作的外延就有多大。
陶行知先生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同樣,家庭、社會紛繁多彩的場景也會在同學們內心世界激起波瀾,我們可以讓學生在不經意間參與心動體驗,教會學生在平凡生活中及時捕捉靈感和“閃光點”。我讓孩子們通過心動體驗寫好內心活動,如話題作文“走上大街,向陌生人請教”,要讓孩子寫出自己內心的緊張,話題作文“笑過之后”,要讓孩子體驗“自責”的心理。
習作提示語好比是電視某專欄的主持人,為采訪對象作個引子來點啟發(fā)。教學中,為迅速打開學生的寫作思路,無論命題作文、材料作文,還是話題作文,我都注重用習作提示語進行無痕引導。如以《家鄉(xiāng)的_》為題目進行習作時,我用提示語:“家鄉(xiāng)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會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請大家體驗家鄉(xiāng)景物,把景物特點寫出來,表達自己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結果《家鄉(xiāng)的小橋》《家鄉(xiāng)的早晨》等一篇篇真實、有新意的習作,在學生筆下自然而然流露出來。
在各年級中,每學期均安排了8次習作,但這只構成了習作教學大的框架,還需要一些小練筆來補充,更需要用任務責任感來引導,這些從何而來呢?從生活中來。
其一,以社會為背景,指導學生觀察生活,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陶冶情操。其二,以活動為載體,組織學生參與生活,積累較典型的寫作材料。其三,以實踐為契機,引導學生體驗生活。我鼓勵學生寫成長日記,內容無所謂好壞,只要是真實的,學生認為有意思的。不求文筆優(yōu)美,只要文通字順就行,可以記敘、也可抒情??梢砸粋€片段,也可寫一個過程……只要是我手寫我口,我筆抒我心。其四,組辦學生作品輿論平臺、與讀者見面的載體“寫作展覽專欄”,精選優(yōu)秀作品,當中穿插同學、老師和家長的精彩點評以及學生的感受,讓每個學生都能讀到優(yōu)秀的作品,從而喚醒學生寫作沖動,完成習作任務。
在習作教學中,我總是為學生創(chuàng)設習作的親身實踐、親身體驗、合作探究的氛圍,讓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把自己真實的見聞感受通過文字表達,積極構建“習作——生活”的橋梁,使學生樂于寫作、善于寫作,學生文思泉涌,流瀉出一篇篇感人的文章。習作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有根據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征,通過多種形式和手段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才能喚醒學生寫作沖動,豐富表象,讓學生在快樂中促進表達能力的提高 。
由于思想認識、性格愛好等的差異,學生的文章也自然不同。因此,對學生的習作,要正確地、客觀地去評價。我大膽舍棄傳統(tǒng)的評改方法,提倡賞評,實行多元評價。我盡量保留學生習作的東西,并充分挖掘每一個學生習作的成功點、閃光點,哪怕是精彩片段,或一個標點、一個成語、一個修辭運用得當,我都用紅筆進行勾畫,多用鼓勵性語言加以贊賞,我感受到,學生的習作需要真切的賞識與智慧的引領,不要胡亂“槍斃”學生的勞動成果,扼殺學生的寫作興趣。新《課程標準》指出:“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學生自改和互改習作的方式,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習作興趣、習作水平,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欣賞他人積極向上的品格。學生把習作本拿回家,讓家長欣賞自己子女的習作和老師的評語,再在習作中寫出家長的評價意見,共同促使學生的習作更加優(yōu)秀。只要學生習作文通字順,有真實感受,或有所進步,我會毫不吝嗇地讓他們的習作粘貼在班級“寫作展覽專欄”,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習作交流與體驗成功的舞臺,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體驗到寫作的樂趣,便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
習作教學要向生活“開放”,回歸到豐富生動、真實可信、令人向往、其樂無窮的境界,這是習作教學獲得解放的理想途徑。而實現(xiàn)這一理想途徑的最佳方法就是體驗,因為體驗,會讓孩子愛上習作。讓我們每位教師用自己智慧的雙手為孩子們搭建起走向成功的寫作平臺,讓孩子們對寫作充滿熱情。我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