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省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縣隆林二中 王廷向
探究式學習是國家基礎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而具體的目標,而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是探究式學習過程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探究式學習以問題為中心而展開,以問題為導向,通過提出問題,促使學習者卷入學習。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不是一個方式問題,而是一種教育觀念問題。如果學生不能發(fā)現問題、不能提出問題,科學探究便無從談起??梢姡谥袑W物理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雖然我國大力提倡素質教育,但由于目前我國大部分中學由于社會、學生家長的壓力和經濟因素等方面的原因,還存在不少片面追求升學率的現象。一部分教師僅為考試而教學,沒有認清質疑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沒有為學生提供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情境和途徑,使學生缺乏質疑的意識和習慣。
第二,有些教師教學思想、教學方法落后,喜歡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往往把物理概念、規(guī)律平鋪直敘地全部端給學生,從而壓抑了學生思維,很少留給學生提問的機會和內容。
第三,一些教師由于害怕學生提出的一些“古怪”的問題自己答不上來,有失面子。對于學生問的超越“考綱”的內容一律不予作答。有的教師還訓斥學生浪費時間,嚴重挫傷了學生質疑的積極性。所以一些愛提出問題的學生對老師敬而遠之,這必然不利于學生提問能力的發(fā)展。
第一,在傳統的教學中,學生習慣了接受式教學,主動發(fā)現問題的能力十分薄弱,大多數學生只會讀出課本中的問題,自己提不出問題,缺乏提出問題的意識和主動性,不想問。
第二,有問題但怕問得不好,同學會笑話,老師會責怪,缺乏提問的信心,不敢問。
第三,有問題但由于掌握的知識和思維能力有限,不會用物理語言來提問,表達不規(guī)范,或提問不著邊際,不切中要害,不善問。
如果學生對書本質疑、向老師發(fā)問,換來的是教師的不屑、不耐煩甚至訓斥,于是課堂上便只剩下教師的聲音了。久而久之,學生也就沒有問題可問或有問題不敢問了,師生間的心理距離拉大了。相反,如果教師能民主、平等地對待學生,鼓動學生大膽質疑、提問,鼓動學生求新求異,正確對待學生的提問,挖掘其可貴之處,保護學生的積極性,逐步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這就為問題意識這顆種子的生長提供了充足的陽光、水分、適宜的土壤,使其生根發(fā)芽,寄希望于將來的開花結果。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能使人專心致志,廢寢忘食地工作,充分發(fā)揮人的潛能。所以,激發(fā)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是啟發(fā)學生思考,自己提出問題的動力之一。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方式很多,除了學生實驗和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外,還可以通過課外實踐活動。同時應考慮學生提問可能出現的困難,采用適當方法,調動他們的學習情緒,幫助他們解決困難,獲得成功,從而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產生源源不斷的問題。
要讓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就必須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產生問題的情境。 課本中給出的情景,對引入課題、理解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都有著重要意義,要充分利用,并盡可能給學生展示圖片、音像實物等,給學生必要的體驗。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學內容自主開發(fā)一些聯系生活的情景,增加學生的體驗與探究,效果會更佳。例如,在探究“串聯和并聯”內容后提出:街上有形形色色的燈,這些燈是怎能樣連接的?你們想不想進行探究?你們還能提出類似的新的問題嗎?學生通過聯系生產生活中的現象提出了許許多多的問題,如教室里一個開關控制的兩盞燈是怎么連接的?馬路上的路燈同時熄、同時亮,它們是怎樣連接的?節(jié)日里的彩燈一個壞了,其他的還亮嗎?這些小燈泡是怎么連接的?用這些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
在傳統教學中,我們習慣了老師提問題,學生回答的方式。應該鼓勵學生大膽向老師提出問題,而教師可以巧妙地將問題“傳”給其他學生,“哪個同學能回答這個問題?”“誰來幫他回答這個問題?”而接答的學生又將新的問題“拋”向其他同學。初中生有不服氣和攀比思想,教師當好問題的“二傳手”,努力營造讓學生攀比提問題的氛圍,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
學生的提問習慣和提問能力是逐步培養(yǎng)起來的。開始時學生往往對教師還有很大的依賴性,要么提不出,要么提出一些膚淺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啟發(fā)引導,教會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會問?!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讓學生掌握提出問題的基本方法。有人說:好的方法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個平庸的教師只會奉送真理,而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則教人發(fā)現真理的方法。因此,學生只有掌握了發(fā)現問題的基本思維方法,才能從平常中看出異常,從普遍中發(fā)現特殊,從而不斷地發(fā)現和提出問題。比如,教給學生提出問題的一般方法:碰到某個物理現象,一般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由何(為什么)、如何(怎樣)、若何(如果條件變了,將怎樣)、是何(是什么)。如做完真空中的鬧鐘實驗,根據現象可提出:為什么聽不到鐘聲?怎樣才能聽到聲音?通入空氣后能否重新聽到聲音?聲音靠什么來傳播?
表揚不僅僅是對個別學生的鼓勵,也是對其他學生的鞭策。每個學生在回答完一個問題后,都渴望聽到教師和學生的評價,特別是得到教師的肯定。對于那些提出不著邊際的問題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合理的評價,教會他們如何把問題表達得更清楚、更準確。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對比學生提出的問題,對表現好的學生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氨頁P”這個手段如果用的恰當對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乃至整個班級的教學都會產生很大的促進作用。
通過對學生提問能力的訓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性,豐富學生情感體驗,使他們的個性品質得到鍛煉,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習自信心,提高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