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趙琳
摘 要: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應著重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運用籃球游戲,培養(yǎng)學生對籃球游戲的興趣愛好。在傳統(tǒng)教學法和籃球游戲教學法對比的實驗研究中,發(fā)現(xiàn)游戲法更能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水平,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籃球;教學;游戲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5)01-0033-03
籃球游戲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在教學中合理運用籃球游戲,有利于增進身體健康,娛樂身心,發(fā)展專項身體素質,釋放學生的學習壓力,有效地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1.研究對象
選取徐州市西苑小學六年級27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實驗組三個班(每班45人,共135人)、對照組三個班(每班45人,共135人)。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根據(jù)研究需要,利用中國期刊網(wǎng)、百度搜索平臺查閱中小學體育游戲與籃球教學相關文獻30余篇,并觀看省市級以上教學評優(yōu)課相關圖片及影像資料,為本研究提供堅實的理論依據(jù)。
(2)實驗法
實驗組采用體育游戲形式進行籃球課程教學,與對照組在實驗前期、中期、后期學生學習興趣、技術掌握情況進行比較,分析教學效果。
(3)問卷調查法
設計調查問卷,并通過專家調查對問卷進行效度檢驗。對徐州市西苑小學六年級實驗組三個班(每班45人,共135人)、對照組三個班(每班45人,共135人)進行問卷調查,在填寫完問卷15天后,將相同的問卷讓同一批學生、教師再填寫一遍,求其相關系數(shù)。
二、實驗設計方案與過程
1.研究對象的分組方案
為了實驗的公平和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教師全面了解各班學生的基本情況,如性別、身高、技術水平和身體素質等因素,根據(jù)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進行分組:首先把身形高大,體能、技能較好,有一定籃球基礎的同學稱為強隊,剩下的同學稱為弱隊;其次把兩隊學生平均分配,盡量保持男女人數(shù)相同。雖然分組后同一組的學生能力存在差異,但各組之間的實力大致平衡,亦有利于競技類游戲的公平性。
2.課中游戲的選取、時間分配及運動量的控制
實驗時間從2013年9月1日開始,于2013年12月6日結束,每周安排四節(jié)籃球課、實驗組采用籃球游戲教學法進行授課、對照組則按照常規(guī)教學模式授課,原則上兩組場地器材、教學內容、運動量與強度應保持一致?;@球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jù)該班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身體素質和技術水平等方面設置游戲。在編排游戲時,盡量選擇簡單易行、運動量適中、趣味性較強的籃球游戲,這樣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濃厚興趣,同時采取競賽的形式,將籃球技術運用到游戲中,不僅使學生學習到技術技能,也能讓小學生主動參加。每節(jié)體育課中設置三個游戲進行教學,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動作幅度和疲勞程度,不斷調整運動負荷,讓學生保持最佳狀態(tài)。第一,在準備活動階段采用集中注意力游戲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反口令”練習和“撒網(wǎng)捕魚”等鍛煉學生的反應速度,亦可起到熱身的效果;第二,在課的基本部分加大游戲的難度和運動量,用競賽的方式來鞏固籃球技術,類似“運球接力”等,既滿足了學生的要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競爭意識;第三,在課的結束部分應穿插一些運動負荷較小的游戲來放松學生的身心。放松活動是籃球課結束前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之一,籃球游戲用于整理活動,有助于消除疲勞,促進身體機能盡快恢復,其效果要比傳統(tǒng)教學中的放松跑和放松操更好[1]。這部分籃球游戲的安排主要是注重游戲的娛樂性,以動作緩、負荷小的游戲為主,利用這些負荷小、內容有趣和形式多樣的籃球游戲,可以使學生身心更快地由緊張狀態(tài)過渡到安靜狀態(tài),促使機體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得到放松。
3.實驗操作過程
對照組采取傳統(tǒng)教學方法,教師講解動作技術要領并示范,學生按要求進行練習。主要內容是:腳步移動練習、運球、傳接球、投籃以及搶籃板。腳步移動練習要學習滑步、防守;運球技術包括原地左右手的熟練運球、行進間的運球、體前變向運球、后轉身和背后運球等;傳接球技術要學習雙手胸前傳球、雙手頭上傳球、雙手反彈球、單手環(huán)繞傳球;投籃有原地單手投籃,行進間單手投籃;搶籃板球要練習擋人搶板和砸籃筐搶球。
實驗組將在常規(guī)教學法的基礎上,運用游戲教學法進行(表1)。
(1)腳步移動練習——斷球游戲
5人為一組,首先三個人站成三角形,用兩個球任意傳球,另外兩個人可以隨意滑動斷球,斷到球的同學換下傳球失誤的同學。規(guī)則:圍成三角形的三個同學不能走動,準確傳到對方手里才算成功,里面的兩個人只允許滑步。
(2)運球練習——一人運兩球接力
全班分為四組,兩隊男生、兩隊女生,四個排頭一人拿兩個球跑到50米處返回,再依次接力,哪隊先跑完算贏。規(guī)則:四隊站在起跑線后不能越線,跑動時控制好球的方向,不得失球。
(3)傳接球練習——傳球追逐
全體同學站在半個籃球場中,其中兩名同學做行進間傳球,其余人分散場內移動,要求傳球的兩個人在跑動中抓別人,凡是被球碰到或者出界的同學立即加入傳接球的隊伍。規(guī)則:傳接球的同學不能運球,不準用球擊人,必須用手中的球觸碰到對方,其余同學不可以出界。
(4)投籃練習——投籃比賽
全班同學分為四隊,教師組織兩隊男生、兩隊女生分別站在籃架下,教師吹哨比賽開始,學生依次投籃,哪個隊投進球最多算贏。規(guī)則:一人只能投一次球。
(5)搶籃板練習——連續(xù)砸板
全班同學在罰球線后站成一隊,由第一個同學將球投向籃板(然后跑到最后一個同學后面),第二個同學起跳接球,在身體落地前把球再次投向籃板,以此類推,砸板20個球為一組。規(guī)則:砸板中球不可以落地,否則重來。
三、結果分析
從表2可以看出,學習籃球前,實驗組感興趣的同學占42.2%、對照組占38.5%,通過調查得知,這些對游戲感興趣的學生愿意把籃球游戲帶入體育課中,認為這樣既能學習到籃球技術,也能掌握一項運動技能。態(tài)度一般的學生是喜歡籃球這項運動,沒接受過正規(guī)訓練,只是把籃球當成一種愛好,可有可無。沒興趣的基本上是沒接觸過、不了解籃球的女同學,她們覺得籃球游戲是個費體力的活動,因此不愿意參加。
從表3可以看出,學習籃球后,實驗組沒興趣的同學占8.9%、對照組占17.0%,由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實驗后兩組對籃球游戲感興趣的同學都大大增加了,大部分同學都能積極主動地參加游戲,使那些態(tài)度一般和沒興趣的同學很多都加入到游戲的隊伍中,同學們既學習到了新的籃球技能,也感受到游戲帶來的快樂,同時增強了體質,教師也樂在其中,不僅達到很好的課堂效果,也出色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由表4可以看出,通過這三個多月的練習,達到一定的教學要求和目標,使學生的技術水平普遍提高。實驗后,實驗組的技術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游戲教學法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愛好,并能讓學生盡快地掌握各項技能,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
四、 實驗結論
1.在教學中選用籃球游戲的作用
(1)激發(fā)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
興趣是一個學生認真上好一節(jié)體育課的動力,但學生對于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早就有了厭煩的心理,提不起精神鍛煉,無法達到教師要求,從而影響教學進度。如果學生對某項運動產(chǎn)生興趣,也會全身心地投入,這時教師只需要起到引導作用,學生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練習。創(chuàng)新籃球教學方法,在教學中突出籃球基本技術,突出籃球教學過程中游戲性的特點,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籃球的積極性,提高學習質量[2]。
(2)有效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促進學生速度、耐力、力量、靈敏等身體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籃球游戲是一種有效的身體鍛煉手段,不僅能增強學生體質,還可以提高運動能力。例如推小車可以增強腰部和上肢力量,搬運籃球入筐可以鍛煉腳步移動的靈活性,運球四線往返跑可以發(fā)展學生的靈敏性和快速奔跑能力,四角傳球發(fā)展學生的有氧耐力,同時也鞏固了傳球技術。又如運球接力、傳球比多少、1分鐘自投自搶等,這些游戲都是通過競賽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而小學生好勝心強,都會為取得勝利而努力,也從中得到了鍛煉。
(3)學習新的技術技能,加強團隊意識及思想品德教育
一場籃球賽,需要和諧的團隊才能取得勝利,因此不能忽視游戲的教育作用。比如撒網(wǎng)捕魚可以反映學生的靈活性,發(fā)揚團結力量大的精神,團隊打板接力可以通過相互配合來達到共同取勝的目的,這些游戲在無形中起到了教育作用,有意識地培養(yǎng)了學生遵守紀律、團結互助、勇于競爭和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
2.運用籃球游戲進行課程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1)預防和避免傷害事故
小學生的年齡小,活潑好動,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而籃球游戲動作幅度較大,形式多樣,活動起來會很難控制,所以容易造成傷害事故;再者,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差,準備活動不充分,做徒手操不認真,有可能身體承受不住大強度的運動負荷,造成肌肉損傷;亦或教師沒有認真細致地檢查場地,因器材和學生的服飾而導致事故;還有很多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因求勝心切,自我控制能力差,也容易發(fā)生危險。這就要求教師要注重安全教育,具有高度的責任感,為學生排除安全事故隱患;學生要聽從老師的安排,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各項任務,師生相互配合,才能有效的避免傷害事故。
(2)游戲教學中應合理分組,規(guī)范教學講解,講、學、評相結合
為了激發(fā)學生積極鍛煉的興趣,需要考慮游戲的趣味性,教師要講解游戲規(guī)則并示范動作,在競技游戲中要合理地分組,注意各組的人數(shù)要相等,學生水平要相近,確保比賽的公平性。每次游戲結束后,教師要進行小結,表揚先進,指出不足,把游戲的技巧及所發(fā)揚的精神進行集體解說和教育。
(3)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合理地安排游戲內容
教師應對不同年級、性別、基礎、能力、水平的學生進行分析,制定出由易到難、從高到低、循序漸進、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在學生掌握技術動作的要領后,再把多樣的籃球游戲穿插到教學中,有利于鞏固技術技能。由于學生的身體素質不同,教學中要注意控制運動量,避免學生身體消耗過多體力,影響游戲效果,也耽誤其他課程的學習。
五、結語
籃球游戲能夠適應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心理特點,有效地挖掘了學生學習籃球技能的潛力,更對游戲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采用與籃球專項技術相關的籃球游戲的教學模式,既有利于學生技術的掌握與提高,也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3]。兩者結合使學生得到鍛煉、學到技術,也提高了學生的運動參與能力,活躍了課堂氣氛,保障了教學質量。
籃球游戲與籃球專項技術結合教學,不僅能促使學生身體素質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有利于籃球技術動作的掌握和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且還能促進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品質,為構建終身體育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4],對籃球運動的推廣與普及和全民健身的發(fā)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劉小明,胡學禮.論籃球游戲在籃球教學中的運用[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1(08).
[2]秦丹妮,韋內靈.影響少年兒童籃球興趣的因素分析[J].體育科技,2008(03).
[3]陳哲夫.籃球游戲教學法對中學生學習效能的實驗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 2003(02).
[4]余紅盈.籃球游戲教學法與傳統(tǒng)籃球教學的對比研究[J].福建體育科技,2007(01).
*基金項目:2013年度江蘇省體育局體育科技項目(ST133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