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宇,曹文廣,張世衡,蘇寶珠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主要病理機(jī)制涉及到動脈管腔內(nèi)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造成冠狀動脈狹窄,降低心肌血液的供應(yīng),從而誘發(fā)出冠心病的各種臨床癥狀,而冠心病的早期診斷、干預(yù)對預(yù)后非常重要[1-2]。以往研究顯示,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壓、血脂紊亂、年齡、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危險的預(yù)測因子,但這些因素與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的程度相關(guān)性在不同地域及不同人群之間存在差異[3-5]。 近年研究表明,升主動脈彈性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且其在預(yù)測心血管疾病危險性方面優(yōu)于收縮壓和舒張壓[6]。 主動脈彈性指在單位壓力的作用下,血管腔的直徑、橫截面積或體積的變化,是評價動脈管壁功能的主要參數(shù)[7]。 而在冠心病的診斷中, 多層螺旋CT 可以客觀評價冠狀動脈斑塊的性質(zhì),并測量主動脈彈性[8-9]。 但是,目前研究升主動脈彈性與冠狀動脈狹窄關(guān)系的報道較少,為此筆者探討了冠心病患者升主動脈彈性與冠狀動脈狹窄的相關(guān)性。
1.1 研究對象 以2013 年1 月~2014 年12 月我院心內(nèi)科住院擬診為冠心病患者80 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biāo)準(zhǔn):具有詳細(xì)完整的臨床病例資料,且未行干預(yù)治療;配合良好;初次擬診為冠心病,行CT冠脈造影檢查;年齡30~70 歲;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標(biāo)準(zhǔn):有明確的心肌梗死、冠心病病史;合并有惡性高血壓、風(fēng)濕性心臟瓣膜病、惡性腫瘤、繼發(fā)性高血壓、嚴(yán)重肝腎功能損害等疾病。 其中男49 例,女31例;年齡32~69(51.93±5.19)歲;56 例為高血壓患者,45 例為2 型糖尿病患者,34 例為吸煙者,血脂異常60 例,34 例飲酒。
1.2 升主動脈彈性測定 應(yīng)用64 排螺旋CT(GE公司的Brightspeed Elitec), 按照5.0 ml/s 的注射流率經(jīng)肘正中靜脈注入100 ml 濃度為370 mgI/ml 的碘海醇。注射完畢后,按5.0 ml/s 的流速注入0.9%氯化鈉50 ml。采用觸發(fā)式的掃描方式,掃描心臟部位,ROI 設(shè)置于升主動脈(右肺動脈主干水平),閾值為100 HU, 范圍從氣管分叉下至膈下1~2 cm。 掃描參數(shù): 管電流250~650 mA, 管電壓120 kV, 螺距為0.22,探測器為64 mm×0.625 mm。在間隔10%R-R 間期,5%~95%R-R 期間, 以0.625 mm 層厚及0.5 mm層間隔對圖像進(jìn)行重建,并傳送至ADW 4.6 g 工作站。 測量出升主動脈興趣層面的最小容積(Vd)、最小面積(Sd)、最大容積(Vs)及最大面積(Ss),采用動脈可擴(kuò)張度(AD)、動脈順應(yīng)性(AC)與僵硬度(ASI)評估血管彈性。
同時所有患者行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冠心病判斷標(biāo)準(zhǔn):CT 冠狀動脈造影顯示,≥1 支血管段直徑狹窄程度≥50%。 冠狀動脈狹窄程度TIMI 分級:無血流灌注,閉塞血管遠(yuǎn)端無血流為0 級;造影劑部分通過, 冠狀動脈狹窄遠(yuǎn)端不能完全充盈為Ⅰ級;冠狀動脈狹窄遠(yuǎn)端可完全充盈,但顯影慢,造影劑消除也慢為Ⅱ級;冠狀動脈遠(yuǎn)端造影劑完全而迅速充盈和消除,類似正常冠狀動脈血流為Ⅲ級。
1.3 分析指標(biāo) 采用自制調(diào)查問卷的方式, 調(diào)查病例資料的一般情況和糖尿病、 腦卒中等既往病史,包括性別、體重指數(shù)、年齡、吸煙、喝酒,合并糖尿病、腦卒中、血脂異常、高血壓、腎功能異常等;患者入院時的血糖、甘油三酯、尿素氮、肌酐、尿酸、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標(biāo)含量。
1.4 統(tǒng)計學(xué)方法 選擇SPSS15.0 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jìn)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biāo)準(zhǔn)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或方差分析, 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 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歸分析,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2.1 冠心病冠狀動脈狹窄發(fā)病情況 經(jīng)過檢測,本研究80 例中,確診冠狀動脈狹窄72 例,非冠狀動脈狹窄8 例。
2.2 升主動脈彈性對比情況 冠狀動脈狹窄患者的AD 與AC 值明顯低于非冠狀動脈狹窄患者(P <0.05),而ASI 值明顯高于非冠狀動脈狹窄患者(P <0.05)。 見表1。
表1 升主動脈彈性指標(biāo)對比
2.3 冠心病患者冠脈狹窄的相關(guān)危險因素分析 將吸煙、年齡、合并高血壓、AD 值、AC 值、ASI 值、合并2 型糖尿病、總膽固醇含量等危險因素進(jìn)一步進(jìn)行Logistic 回歸分析, 結(jié)果顯示, 年齡、AD 值、AC值、ASI 值、合并2 型糖尿病是冠脈狹窄的獨立危險因素(P <0.05,表2)。
表2 冠心病患者冠脈狹窄的Logistic回歸分析結(jié)果
在冠心病發(fā)病的病理機(jī)制中,伴隨有冠狀動脈狹窄等結(jié)構(gòu)改變和動脈彈性等功能改變[10-11]。 有研究表明,冠狀動脈狹窄的演變與主動脈彈性密切相關(guān),對冠心病發(fā)生與發(fā)展的評估有重要作用[12]。動脈彈性主要與管壁硬度及動脈管腔大小相關(guān),升主動脈距離心臟最近,其能很好地反映動脈彈性[13]。而主動脈彈性的下降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影響因子。
患者對安全性及檢查舒適度的要求不斷增加,無創(chuàng)性的檢查方法越來越受到患者的青睞[14]。 64 排螺旋CT 作為多層螺旋CT 的一種特殊技術(shù),當(dāng)前在臨床上應(yīng)用比較多。 CT 掃描中確定的AD 值、AC值、ASI 值, 是反映動脈管腔及管壁彈性的指標(biāo),可作為主動脈彈性的評價指標(biāo)[15]。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冠狀動脈狹窄患者的AD 與AC 值明顯低于非冠狀動脈狹窄患者(P <0.05),而ASI 值明顯高于非冠狀動脈狹窄患者(P <0.05),說明冠狀動脈狹窄患者的主動脈彈性降低。 不過許多冠心病患者同時存在不同程度的鈣斑, 在CT 掃描過程中可出現(xiàn)線束的硬化偽影,致使血管狹窄程度被過度評估,在臨床診斷中需要及時進(jìn)行鑒別。
早期準(zhǔn)確評價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的風(fēng)險因素,對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率和病死率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16]。本研究采用Logistic 回歸模型分析結(jié)果顯示年齡、AD 值、AC 值、ASI 值、合并2 型糖尿病是可致冠心病冠脈狹窄的獨立危險因素(P <0.05)。 冠心病冠狀動脈狹窄重在預(yù)防,動脈彈性作為預(yù)測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指標(biāo), 螺旋CT 檢查可以準(zhǔn)確對其作出評價。64 排螺旋CT 由于時間、空間分辨率的限制,對冠狀動脈復(fù)雜病變(如混合斑塊、鈣化斑塊)所致的狹窄程度評價欠準(zhǔn)確,但CT 冠狀動脈成像的同時可以準(zhǔn)確測量主動脈彈性,而主動脈彈性與冠狀動脈狹窄密切相關(guān),因此可以通過主動脈彈性的變化判斷冠狀動脈狹窄的程度。
綜上所述, 心臟螺旋CT 掃描能夠準(zhǔn)確測量升主動脈彈性, 可以借此評估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可作為臨床上檢查升主動脈彈性和預(yù)測冠脈狹窄的影像學(xué)手段。
[1] 陳義加,查云飛,陳倫剛,等.MDCT 評價冠狀動脈狹窄程度與升主動脈彈性的相關(guān)性[J].放射學(xué)實踐,2012,27(4):411-416.
[2] 趙云峰,郭楊,張潔,等.高血壓病患者升主動脈彈性功能與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的相關(guān)性[J].江蘇醫(yī)藥,2011,37(20):2393-2396.
[3] Mitchell GF.Arterial stiffness and wave reflection:biomarkers of cardiovascular risk[J]. Artery Res,2009,3(2):56-64.
[4] 劉芳,于晶,曹源,等.雙源CT 冠狀動脈成像對升主動脈彈性與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的相關(guān)性研究[J].臨床放射學(xué)雜志,2013,32(10):1436-1439.
[5] Heffeman KS, Patvardhan EA, Hession M, et al. Elevated augmentation index derived from peripheral arterial tonomery is associated with abnormal ventricular vascular coupling [J]. Clin Physiol Funct Imaging,2010,30(5):313-317.
[6] 李寧,趙鵬,柳澄.雙源CT 評估主動脈彈性的初步研究[J].中國醫(yī)學(xué)影像技術(shù),2011,27(5):953-957.
[7] Schlicht MS, Khanafer K, Duprey A, et al. Experimental foundation for in vivo measurement of the elasticity of the aorta in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J]. Eur J Vasc Endovasc Surg,2013,46(4):447-452.
[8] 趙云峰,郭楊,張潔,等.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升主動脈彈性功能與冠脈病變的關(guān)系研究[J].齊齊哈爾醫(yī)學(xué)院學(xué)報,2012,33(6):715-716.
[9] Ahmadi N, Nabavi V, Hajsadeghi F, et al. Impaired aortic distensibility measured by computed tomography is associated with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Int J Cardiovasc Imaging,2011,27(3):459-469.
[10] 李亮,查云飛,楊春英,等.心電門控技術(shù)64 排CT 測量正常胸主動脈彈性的初步研究[J].臨床放射學(xué)雜志,2011,30(3):341-344.
[11] 吳磊,查云飛,邢棟,等.MDCT 評價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組織容積與升主動脈彈性的相關(guān)性[J].放射學(xué)實踐,2013,28(2):154-158.
[12] Liang W, Chen D, Chen W, et al. The ascending aortic elasticity feature in normotensive subjects: evaluation with coronary CT angiography[J]. Clin Imaging,2014,38(5):686-692.
[13] 吳磊,查云飛,彭曉菁,等.MDCT 評價冠心病患者升主動脈彈性與高血壓的相關(guān)性[J].CT 理論與應(yīng)用研究,2013,4(12):685-691.
[14] Jang S,Yong HS,Doo KW,et al. Relation of aortic calcification,wall thickness and distensibility with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evaluation with coronary CT angiography [J]. Acta Radiol,2012,53(8):839-844.
[15] 李寧,趙鵬,柳澄.雙源CT 評估主動脈彈性的初步研究[J].中國醫(yī)學(xué)影像技術(shù),2011,27(5):953-957.
[16] 由倍安,高海青,沈琳,等.冠心病患者頸動脈- 股動脈脈搏波傳導(dǎo)速度與升主動脈組織結(jié)構(gòu)成分的相關(guān)性研究[J].中華老年醫(yī)學(xué)雜志,2012,31(9):758-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