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蕓,王翔飛,李 鵬,唐 輝,譚 勇,王 琪
(石河子大學藥學院,新疆石河子832002)
《藥用植物學》課程中植物細胞的后含物說課設計思路探討
朱 蕓,王翔飛,李 鵬,唐 輝,譚 勇,王 琪
(石河子大學藥學院,新疆石河子832002)
教學設計是在教學實施之前系統(tǒng)地計劃和安排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其中最核心的環(huán)節(jié)是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內容設計中所貫徹的設計理念能夠充分體現教師的教育理念和價值追求。說課是一種非常有效和實踐性強的教研形式。作者以《藥用植物學》課程中“植物細胞的后含物”章節(jié)內容為代表舉例,從具體的課程分析(包括教材和教學目標的確定和把握)、教學對象、教學方法及教學過程(從新課的引入和講授、課堂總結歸納)等方面探討了該內容說課的設計思路,旨在為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提供一定的參考和指導。
植物,藥用; 植物/細胞學; 設計思路; 教學方法
說課是一種以教師口頭語言表達為主,教材和教育科學理論為依據,同行教師和專家為授課對象,面向同行教師和專家說清楚講授內容的教學思路、教學設計及其依據的教學研究活動,是對教師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的綜合考察。簡言之,說課就是探究授課教師“為什么要教”、“講授什么內容”、“如何去講授”和“講授或者說教得怎樣”等的問題[1]。
《藥用植物學》是以具有醫(yī)療和保健功能的植物為主要對象,主要研究其形態(tài)和組織、生理功能、資源開發(fā)、分類鑒定及合理利用的科學[2-3]。植物細胞后含物是植物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由于新陳代謝活動而產生的各種非生命的物質的統(tǒng)稱,后含物主要為貯藏物質或廢棄物質,大多以定形、不定形的形式在細胞質或液泡以及細胞器內分布。在中藥的顯微鑒定中以定形形式存在于細胞中的后含物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4]。本課題組主要對植物細胞后含物的說課思路進行分析和探討,從分析和選用教材、教學重難點、分析學情、設計教學方法、指導學習方法、教學過程實施、教學反思和歸納等方面進行分析設計,旨在提高該內容的授課質量和教學效果,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知識的掌握。
1.1 教材介紹[5-6]《藥用植物學》是中藥和藥學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我院采用的教材為衛(wèi)生部“十二五”規(guī)劃教材全國高等學校藥學專業(yè)規(guī)劃教材(書號:ISBN978-7-117-14377-6/R14379;主編:張浩,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該教材是經過了6次改編改版,內容上進行了很多優(yōu)化和更新,適用性強。“植物細胞的后含物”小節(jié)為教材中第1章植物的細胞第1節(jié)的內容,計劃授課1.5學時(藥學專業(yè)講授約60 min,中藥專業(yè)講授約90 min),教學內容包括細胞后含物中的淀粉、菊糖、蛋白質、脂肪和脂肪油、晶體的主要存在形式、類型和特點、檢驗方法等。
1.2 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教材內容和特點,確定本小節(jié)的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通過本次課程的學習,首先是讓學生重點掌握植物細胞后含物中(主要淀粉、菊糖和晶體)及其鑒別方法;其次,要求學生熟悉植物細胞后含物中蛋白質、脂肪和脂肪油的存在部位及鑒別方法;了解除草酸鈣和碳酸鈣晶體以外的其他晶體及生理活性物質,本部分內容為后續(xù)課程的學習鑒定良好的理論基礎。(2)技能目標。通過課程教學和實驗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細致的觀察外界自然事物和微觀世界的能力,啟發(fā)其理論聯系實際,進一步增強探究物質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縱向聯系,分析推理和歸納總結能力,并具備一定的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具備自主學習能力。(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的學習精神,同時樹立學生對實驗課的重視。
1.3 重點和難點
1.3.1 重點 本次教學內容的重點是如何在微觀的角度讓學生準確地掌握植物細胞主要后含物的存在形式和形態(tài)、存在的部位和檢驗方式等基礎知識。
1.3.2 難點 如何在微觀的角度讓學生準確地掌握后含物的分類和主要類型等基礎知識;如何在學生掌握主要知識點的基礎之上,引導學生從中醫(yī)藥的角度理解后含物的在中藥顯微鑒定中的應用和重要意義。
課堂能夠取良好的互動和教學效果,要求教師必須對授課對象的知識背景和結構、認知能力進行預先的了解和把握,亦是安排和計劃授課內容的先決條件。《藥用植物學》是中藥和藥學專業(yè)的主干課程,和生藥學、中藥鑒定和天然藥物化學等多門學科有著緊密的聯系,主要的授課學生為中藥學或藥學專業(yè)本科二年級學生,均為理科生,思維較為活躍,而且大二的學生能夠很好地安排自己的學習進程和生活,具有很強的自學能力、求知欲和進取精神,具備學習藥用植物學的良好基礎。
本節(jié)內容專業(yè)術語名稱和化學試劑名稱較多,學生記憶可能會感覺晦澀,因此采用啟發(fā)引導式、類比法及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進行教學;由前期知識的引導,對該章知識的學習可以采用啟發(fā)引導式進行基本知識和概念的學習和記憶;同時采用穿插討論式和研究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思考植物細胞后含物在中藥顯微鑒定中的意義和在實際鑒定工作中的應用。在教學過程中合理的使用多媒體技術和其他教學手段,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問題,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yōu)橹鲃铀季S,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
教學過程是教學設計體現和實施的重要過程。如何將教師的思維與學生的互動完美融合,需要教師經常的反思和思考。課程組經過教學研討,以本內容的實際應用和實驗需求為導向,結合學生對以前知識的掌握,按照從激發(fā)學生興趣導入新內容和引入新概念,結合重點和難點展開新課內容,及時并適時地小結和歸納主要知識點,到合理安排課后的拓廣與提升(可結合細胞后含物目前的研究現狀,適當補充教學內容)的原則進行教學過程的實施。
4.1 引入新課 為了達到課堂的最佳效果,在策略實施過程中關鍵是營造懸念氛圍,如要引入本章的講解,首先給學生一組植物圖片,可以分別舉例的圖片有:含有淀粉的紅薯和土豆,含有菊糖的甜葉菊和菊芋,含有油脂的蓖麻和芝麻,通過圖片首先讓學生自己談談從圖片的植物中都含有什么。針對學生談論情況,提出本章內容:存在于植物體(或者植物細胞)中植物細胞的后含物質,學生在課堂討論過程中就開始對課堂的思考了,同時采用圖片引導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
4.2 新課講授 此部分以課堂講授為主,采用多媒體課件中加入彩色數碼圖片的方式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個直觀、清晰、準確的定向印象,因此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容易突破,依次對細胞后含物不同類型的形成、特點進行動態(tài)描述并加以文字說明。每一種類型后含物按照如何形成、存在形式、如何進行檢驗的思路進行講解。例如:淀粉的講解,首先解釋淀粉的形成(采用逐字輸出的幻燈片設計講解淀粉由同化淀粉再度分解重新形成貯藏淀粉);然后過渡到淀粉積累時形成的淀粉粒;接著可以引入問題“為何淀粉粒看到的是明暗相間的層紋?”讓學生思考和討論,然后進行總結解釋;最后對淀粉進行檢驗,學生高中已經學過,簡單回顧,并增加新的知識。該節(jié)專業(yè)術語和化學試劑名稱較多(如:菊糖、脂肪和脂肪油、蛋白質等的檢驗試劑),學生都是初次接觸,記憶可能會感覺晦澀,采用啟發(fā)式、引導式、類比法及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進行教學。如:淀粉粒的3種類型可以總結歸納主要特點和區(qū)別讓學生記憶;晶體的類型中選擇多種中藥的晶體舉例給學生展示主要形態(tài)特點。
4.3 總結歸納 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合理安排時間及教學方式,循序漸進式進行講授,并及時進行歸納總結,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總結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采用多媒體對本節(jié)重點和難點內容進行歸納總結,使其轉化為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的知識點,如:淀粉、菊糖、脂肪油等,注意按照后含物存在部位、主要類型和檢驗方式等點來歸納和類比進行記憶。
4.4 內容升華 此部分教師主要引導學生為什么學習此部分內容,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例如“這些細胞后含物的存在有什么樣的意義?”,然后具體結合一些中藥鑒定或者生藥學的重點藥材(如人參和大黃中的簇晶、天麻中的針狀結晶、黨參中的菊糖)的顯微簡圖讓學生觀察以后歸納細胞后含物對于中藥鑒定的重要意義。
4.5 課后練習的設計 鼓勵和指導學生就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進行選題、查閱文獻、設計方案、開展相關研究(要求學生必須突出傳承與創(chuàng)新):(1)舉例說明各種后含物在中藥鑒定中應用。(2)細胞后含物產生內在和外在機制的研究,列舉說明可以寫出相應論文報告。
“任何事物都是處在不斷變化和發(fā)展中”,同樣作為專業(yè)基礎課的教學,主講教師大多不變,而面對授課對象每學期都在變,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設計應該進行適時的調整,同一個教學內容在每年的教學實施中都會略有不同,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也才能獲得最理想化的教學效果。《藥用植物學》的主要教學目標就是能夠將抽象和微觀的物質和構造緊密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培養(yǎng)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和探索精神,因此整個課程的教學設計過程中都應該合理把握這一目標?!爸参锛毎暮蠛铩眱热莸慕虒W設計只是課程組在教學研討的一部分,通過對此內容進行“說課”活動引導教師思考和優(yōu)化出更好的教學策略和教學設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亦是迅速提高整體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作者課程組依據教學大綱反復研究和思考教學內容和教材,采用多種多樣教學方法和手段,旨在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張躍偉.高效利尿藥的說課設計及體會[J].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2,28(11):1732-1733.
[2]繆珊,畢琳琳,謝艷華,等.《藥用植物學》教學實踐與體會[J].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4,30(7):1090-1091.
[3]朱蕓,譚勇,王翔飛,等.藥用植物學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思考[J].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1,27(21):3354-3355.
[4]張浩.藥用植物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9-12.
[5]吳明俠,張東霞,許閩,等.中藥學專業(yè)儀器分析課程“色譜法概論”說課[J].中醫(yī)藥管理雜志,2015,23(1):43-44.
[6]王利麗,孫麗敏,陳隨清,等.以“冬蟲夏草”為例探討《中藥鑒定學》說課設計思路[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3,1:49-50.
[7]張秀玲.如何觀察植物細胞的后含物和質體[J].生物學通報,2006,41(4):53-54.
[8]親曉靜,苑冬敏,康廷國,等.草酸鈣簇晶在中藥顯微鑒定中的應用[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6,8(5):137-138.
[9]裴瑾,萬德光,馬云桐等,等.關于優(yōu)化藥用植物學課程知識體系的思考[J].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13(3):23-25.
[10]李濤.藥用植物學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體系的建設[J].藥學教育,2013,29(4):4-6.
[11]文德銀,王柏喜.淺談植物細胞中的后含物在中藥顯微鑒定中的應用[J].中醫(yī)藥導報2008,14(6):126-127.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2.061
:B
:1009-5519(2015)12-1897-03
2015-01-30)
石河子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立項課題(JG-2012-078);石河子大學“3152”青年骨干教師資助計劃(3152YXY03002)。
朱蕓(1979-),女,江蘇南通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從事中藥學教學和科研工作;E-mail:whitecloud2002001@163.com。
唐輝(E-mail:Th_pha@shz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