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元
摘 要:農村初中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普遍較低,提高初中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是當務之急,是打造高效課堂、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體驗、感悟自主學習的樂趣是提高農村初中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自主學習;學習能力;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4-286-01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先生之責任不在教,不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要發(fā)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現(xiàn)代教學理論強調要培養(yǎng)學生探索問題的欲望和探索問題的思路與方法;強調學生主動尋求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不能只顧自己“教什么”,更要注重學生“學什么”,“怎么學”,通過學法指導,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這才是我們現(xiàn)代教育的本質之所在。
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關鍵。那么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值得我們當代英語教師探索的一個新課題。要使學生得到發(fā)展,要打造高效的英語課堂,要使英語課堂實現(xiàn)由“教”到“學”的轉移,要使學生學會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自主性素質,構建自主參與型的英語教學模式是至關重要的?,F(xiàn)代教學思想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性為目標,致力于充分發(fā)展學生自覺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因此,在本質上,主體教育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一種深層的素質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具體化形式。由此可見,它是適合于未來人類社會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在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全面實施英語課素質教育呢?我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即是自主學習意識的引發(fā),解決建立在自我意識發(fā)展基礎上的 “學”和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之上的“想學”兩個方面的問題。讓學生對為什么去學、能否學、學什么、如何學等問題有自覺地反映、并逐步付諸行動。
俗話說:“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jù)”,學生就像有待于點燃的火把一樣,一旦點燃,其內在的潛能無法比擬。學生是英語課堂中真正的演員,教師在課堂中要讓他們去聽、去模仿、去表演、去思考,在整個自主學習過程中探究,獲取新知,提高能力。例如復習“Weather”這一單元時,那天正好是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我便把學生帶出教室,分組讓學生討論、歸納、總結了許許多多的關于天氣的句子。For Example:1.Its hot today. 2.The weather is very sunny. 3.I think tomorrow will be fine. 4.The sun is bright. 5.What a beautiful day! 6.Its a fine day today isnt it? 從以上片段的復習可以看出,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是十分必要的,這樣既復習了已學過的知識,同時在學生實踐、探索、合作的學習過程中,通過交流、感悟,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農村初中,環(huán)境偏僻,信息閉塞,沒有很好的學習英語的氛圍,加之,學習難度逐漸增加,很大一部分意志力薄弱的學生對英語學習失去了興趣。我校通過對學生英語自主學習情況的問卷調查,約有50%的學生對學習英語興趣不濃,在平時學習環(huán)節(jié)中缺少預習,作業(yè)不能獨立完成;許多學生迫于家長和老師的壓力,敷衍著應付學習,不積極開動大腦,不注重知識積累,始終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久而久之,英語學習成績越來越差,甚至有的學生破罐子破摔,完全放棄了英語課的學習。那么作為英語教師的我們就應該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不斷創(chuàng)新英語課堂,應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用高超的教育藝術去大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把學生的興趣引入到英語學習的各個領域。例如在引入新課時,可以利用簡筆畫,唱英語歌曲等喜聞樂見的形式引入到新課講授中去。在學生合作、交流學習過程中,可以組織學生表演課本劇,英文朗誦比賽,唱歌比賽,制作海報、宣傳畫,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文的情境中去,使學生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來培養(yǎng)學習的興趣。
三、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習慣的養(yǎng)成能使學生受益終生。英語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它是一門交際工具,學生能聽懂,大膽開口說是學校的關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盡量使用英語組織教學,緊湊安排一節(jié)課的對話表演、小組討論、朗讀背誦、才藝展示,促使學生能夠自主地投入到等過程中去,并逐步形成一種傾向性的學習方法。比如,每天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教師每天要布置預習作業(yè),指明預習的內容,明確預習的目標是查找信息,還是認讀生詞、短語,還是思考問題,并要逐次檢查落實。這樣,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就能夠掃除障礙,提高學習效率,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主發(fā)揮、創(chuàng)新、開拓思維,這樣長期堅持就能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能夠達到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四、體驗、感悟自主學習的樂趣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生的成功體驗來源于兩個因素:一是自己獲取知識、技能的價值感的滿足,這是內在因素;二是別人的表揚、獎勵所帶來的榮譽感的滿足,這是外在因素。教學過程中: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表揚的話語,一個滿意的微笑,這無形之中都會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吶喊助威。課堂教學中:學生讀準一個單詞,掌握一個短語,運用一個句子,理解一篇短文,朗誦一首詩歌,表演一個話劇,學生都會在教師搭建的學習平臺中感悟到成功所帶來的樂趣、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愉悅。自主學習過程中的每一個成功點會成為學生成長歷程中的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