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威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4-173-01
一、原實驗的不足:
原實驗來源于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下冊第二章第二節(jié),很明顯該實驗設(shè)計不夠嚴密,很牽強的得出可燃物燃燒的條件,而且操作難度大,不易控制,為此我們對實驗進行了改進,僅供大家參考。
二、方案一:
(一)實驗操作:
1、未加熱時,通入氧氣:木炭不燃燒。說明可燃物即使有充足的氧氣,但溫度沒有達到著火點時,可燃物也不燃燒。
2、加熱,使木炭溫度達到著火點,但不通入氧氣:木炭不燃燒。加熱過程中,由于氣體受熱膨脹,基本上被擠出試管,此時沒有充足的氧氣,木炭也沒有燃燒,說明可燃物的溫度達到著火點,但沒有充足的氧氣時,也不燃燒。
3、溫度達到著火點時,通入氧氣:木炭燃燒。此時,可燃物的溫度達到著火點,并有充足的氧氣,可燃物就燃燒了。
4、待木炭的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再通入氧氣,木炭不燃燒。說明可燃物即使有充足的氧氣,但溫度沒有達到著火點時,可燃物也不燃燒。(同1)
(二)改進后的實驗優(yōu)點:
1、實驗沒有污染;用木炭代替白磷。不僅能達到明顯的實驗效果,而且從源頭上消除了污染,是一個真正的綠色實驗。
2、實驗現(xiàn)象明顯;
3、操作簡單安全;用有兩個出口的試管代替原裝置。實驗裝置簡單,更容易操作。用氣球裝氧氣,實驗過程中通入氧氣更方便,更容易控制。
4、實驗材料易得,成本較低。
方案二:(一)實驗儀器及試劑
試管 燒杯 溫度計 導(dǎo)管 橡皮塞 橡膠管 氣球 氣唧 鐵架臺(帶鐵夾)
白磷 紅磷 氮氣 二氧化碳 熱水 酒精燈 試管夾
(二)實驗裝置圖
(三)實驗操作
1、如圖1,取兩支試管,1號試管中放入火柴頭大小紅磷,2號試管中放入火柴頭大小白磷,觀察并不燃燒;將兩支試管放入熱水中1號試管中紅磷仍不燃燒,2號試管中白磷燃燒。將盛有紅磷的試管取出擦干外壁水分,換上試管2上的橡膠塞(帶氣球)觀察紅磷燃燒。
探究結(jié)論:不同的可燃物著火點不同,且可燃物燃燒溫度必須達到著火點。
2、如圖2,取兩支試管,3號試管中盛有氮氣,4號試管盛有二氧化碳,分別放入火柴頭大小的白磷(要用吸水紙將水吸干)。兩支試管中的白磷都不燃燒。
探究結(jié)論:可燃物燃燒需要與空氣接觸。
3、如圖3,將3號試管的塞子拔下,換上帶導(dǎo)管的雙孔塞(連接有氣唧和氣球)。捏動氣唧,向試管中通入空氣,可以觀察到白磷燃燒,發(fā)出黃色火焰,產(chǎn)生白煙。調(diào)節(jié)空氣通入量,可以看到大小不同的火焰。用4號試管做上述同樣的實驗,現(xiàn)象相同。
探究結(jié)論:空氣中只是氧氣起助燃作用,氮氣、二氧化碳都不能助燃。
三、實驗裝置改進的意義
與課本中原實驗相比,我的實驗改進有以下優(yōu)點:
1、設(shè)計更科學、嚴謹,且增強了實驗的探究性:充分證明了空氣中能夠助燃的氣體是氧氣。
2、實驗可控性更強,現(xiàn)象更明顯:向盛有N2、CO2的試管中,通入空氣,白磷燃燒,停止通空氣,則白磷不燃燒,再通空氣則白磷又燃燒,可反復(fù)多次呈現(xiàn)實驗現(xiàn)象。而且通入的空氣越多,則白磷燃燒得就越劇烈。有力地說明了燃燒需要氧氣(空氣)這個條件。
3、環(huán)保安全:燃燒過程始終是在密閉的系統(tǒng)中進行,沒有污染物排放到空氣中。且產(chǎn)生的白煙處理簡單方便。
4、將實驗室常用的氣唧改用血壓計上的氣唧,只能出氣,不能吸氣,避免了倒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