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玲霞
【摘 要】家園共育中教師與家長構(gòu)建和諧的互動關系,對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從四個方面闡述了教師如何掌握語言這門藝術,與家長進行良好的交流、溝通與互動,從而保持家園教育的一致性和協(xié)調(diào)性,共同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關鍵詞】家園共育 語言藝術 和諧互動
語言是一門藝術,它是人們用以交流思想的工具,同樣也是教師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工具之一。俗話說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庇變航處熢谂c家長進行溝通、交流、互動過程中的說話方式,直接影響到與家長合作的成功與否,同樣說一句話,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出來,收到的效果往往是大相徑庭。因此,幼兒教師要與家長和諧互動,就必須掌握好語言這門藝術。本人在與家長的交流、溝通與互動中,小有體會,愿與大家分享。
一、態(tài)度要熱情誠懇
幼兒教師在與家長溝通時態(tài)度要熱情、謙和、誠懇,只有尊重家長,與家長保持平等的關系,才能保證與家長的順利交談,從而進行有效的互動?!队變航逃笇ЬV要(試行)》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加。家長出于對幼兒園和教師的信任,將孩子托付給我們,雙方的教育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讓孩子健康的成長。如果我們教師能熱情而有禮貌地接待家長,微笑服務,在與家長談話時能夠推心置腹,坦誠相見,讓人有可近、可親的感覺,家長就會感受到教師的誠意。同樣教師對孩子也要懷有無比關懷之心,既為孩子成長而喜,也為孩子進步而榮,就能取得家長的信任,讓家長覺得雙方都在為培養(yǎng)孩子在努力,這樣家長也一定能敞開心扉與你交談。特別是對一些難以接近的家長,教師說話時眼睛要望著對方,使家長感受到你的親和力,感到自己是被教師接受的和受教師尊重的。給彼此的談話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愉快、和諧的溝通氛圍。只有這樣以一種平等友好的態(tài)度來接待家長,將家長視為朋友,充分尊重家長的意見,虛心聽取家長的建議,才能真正贏得家長的尊敬和信賴,才能“親其師,信其道”,那么教師與家長的關系就會比較融洽,教師與家長互動就會非常愉快。
二、語言要有藝術性
幼兒教師的語言要有藝術性,因為這樣有利于家長和教師之間的溝通?!敖馃o足赤,人無完人”。教師要一分為二,突出優(yōu)點,不要以點概面。大部分家長都會視自己的孩子為“掌上明珠”,對自己孩子的“感覺”都非常的好。其實,再好的孩子也會有不足之處,再差的孩子也會有閃光點,我們教師對孩子的評價一定要客觀,不要把孩子說得無可挑剔,那樣會使家長過分地寵愛孩子,放松對孩子必要的管教;教師也不要把孩子說得一無是處,忌用否定的言辭,切忌告狀式,那樣會引起家長反感,有的家長甚至會無理取鬧。我們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學會講“只要……你的孩子就會……”,要用熱情感人的語言,促使家長滿懷信心地進一步配合教師教育好孩子。
幼兒教師在與家長互動過程中,注意要講究語言交流的一般技巧。一是教師在與家長交談時應語氣委婉,向家長反映的情況要客觀,不能摻雜主觀的色彩,注意態(tài)度一定要平和。做到先揚后抑,先肯定孩子再指出存在的問題。二是教師應盡可能地采取多種途徑與家長交流。我們不能等孩子犯了錯誤后才去與家長溝通,找家長告狀,而平時就要主動向家長反映孩子在園的情況,談孩子集體活動時的積極表現(xiàn),談孩子在園吃飯、游戲、睡覺等方面的進步表現(xiàn),以拉近教師與家長之間的距離,這是每個家長都較關心并十分樂意接受的。另外,我們可以針對本班情況及時開展一些集體活動。如:家長開放日活動、召開家長會、家園聯(lián)誼活動、形式多樣的親子活動等。讓家長集體感受教師的教育教學技巧、教師的兒童化語言,親身體驗班級這個大家庭的快樂氛圍。偶爾臨時利用接孩子的機會召開短時的家長會,及時處理一些共性的問題,保持家園教育的一致性和協(xié)調(diào)性。
三、注重善傾聽、巧引導
在溝通過程中,教師要善于耐心傾聽家長的敘述,當家長在講孩子在家里的表現(xiàn),教師不要隨便打斷、反對家長的講話。教師越表現(xiàn)出樂于傾聽,與家長分享孩子在家的信息,家長就越愿意與教師交流。在這樣的交流過程中,教師盡量少運用責備、勸告、警告、教訓和命令的語氣,避免使用傷害家長行為、情感的語言,盡可能地多使用傾聽、解釋、陳述的技巧。當家長說完后,教師方可進行不同方式的引導。
四、最后要學會感謝
幼兒教師通過與家長溝通之后,一座互動的橋梁已悄然出現(xiàn)在師、幼和家長之間。在與家長交流、溝通、互動結(jié)束之后,教師要及時對家長的建議給予肯定、對家長的配合給予感謝。我們教師要用熱情感人的語言,促使家長滿懷信心地進一步配合教師教育好孩子。當然,教師為了提高自己的說話水平,提升自己的家長工作能力,還應該多思考、勤總結(jié),注意多種溝通方式的靈活運用,互相補充,提高工作成效,取得家長的滿意和信任,從而使我們的工作得到更多家長的良好評價。
總之,跟家長交流互動的語言藝術,它需要教師從家長的角色出發(fā),把握好家長的心理,因人而異,對癥下藥,“多報喜,巧報憂”,那么大事就會化小,小事就會化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關系就會越來越融洽,家長工作也會更有成效些。只有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溝通、交流、互動過程中,家園共育才能發(fā)揮最大的教育潛能,幼兒也才能得到更全面的教育。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印發(f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2001(9).
[2]吳華鈿.論教師與家長的互動[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4(2).
[3]駱欣.家園合作的途徑與方法淺談[J].科學教育家,2008(01):247-2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