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學生的作文,教師應不留痕跡地教給方法,引起學生的作文興趣。使他們樂寫,從而不再有“作文難,難于上青天之感。”
關鍵詞:創(chuàng)設情境 ;因材指導; 授之以漁
作文教學的第一要素在于讓學生進入樂寫狀態(tài),而教師的任務就是激趣,授之以漁。
一、巧設懸念創(chuàng)情境
“文似看山不喜平”,因此,在講“想象與聯想”的作文時,導入設懸念?!疤撇⒃谂笥涯赣H的壽宴上寫:
(依次出示)這個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塵。兒孫個個都是賊,偷得壽桃獻至親。再拋出一段材料:小女孩走失,大哭。警察問:
“你家在什么地方?”“在樓上?!薄鞍职纸惺裁矗俊薄坝H愛的!”“媽媽叫什么?”“寶貝!”“家里還有誰?”“還有我?!薄澳憬惺裁??”“我叫乖乖!”
警察怎樣才能將這位小女孩送回家,請展開想象,以“送迷失的女孩回家”為話題,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記事文章。要求:1、故事有波瀾;2、情節(jié)合情理。
其實心理描寫也可用懸念式:我回頭一看,只見一個身材瘦小的人正比劃著向我跑來。他高顴骨,凹眼睛,嘴向外突出,臉又窄又瘦。追我干啥? My god!是壞人?我心一慌,猛跑。此時,路上無人,再回頭一望,那人追得更兇了。尤其是他那怪叫聲使我毛骨悚然,心提到了嗓子眼,我沒命地跑起來,大口喘粗氣,嘴唇也顫抖起來……突然,我腳一軟,摔倒在地,我拼命地想爬起來,可是人已經站到我面前?!巴炅?,他要殺我了。”我想。只見他手里拿著一件黑乎乎的東西,好像是匕首。我驚恐地望著他??墒?,他卻把我扶起來。這時,我才驚奇地發(fā)現他手里拿的竟是我的錢包,同時,我發(fā)現他原來是個聾啞人。真是虛驚一場。
另外創(chuàng)設情境也可以激趣。如:情境一:外出打工的父親已三年沒回家,如今春節(jié)臨近,許多外出打工的人都已回來??吹竭@些,你想到了什么?
情境二:正當你準備把寫好的話作為一封信投寄給父親時,他卻突然出現在家門口,這時父子(女)相見會是怎樣的場景?
情境三:正當你們相見時,卻從遠處跑來兩名警察,一邊跑一邊呼喊著你父親的名字。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二、張弛有度文武道
讓學生寫作文,教師應不留痕跡地教給方法,一張一弛是寫文章的文武之道。如:怎樣為話題(材料)作文擬題時可以這樣進行:在沙漠地區(qū),蝎子和蜥蜴住在一起,互不侵犯,蝎子還常常用毒針刺殺蜥蜴的天敵狐貍等,保護蜥蜴。這是為什么?生答后,公布答案:原來沙漠地區(qū)氣候干旱,天氣炎熱,最高溫度可達攝氏70度左右,蝎子只好躲在蜥蜴的身下避暑,把蜥蜴的身軀當成遮涼的房屋。大概它把保護蜥蜴的行為,作為付給蜥蜴的房租。如果把它制成網頁,怎樣使點擊率更高,最后擬定標題《蝎子的房租》。學生明確,好標題是吸引視線的“吸鐵石”。否則,許多文章盡管文采飛揚,因擬題不好使之擦肩而過。
再如:教學生肖像描寫時,上課伊始突然把一學生拉到門外,問:“這位同學大家熟悉嗎?”“那誰來說說××今天穿什么衣服什么鞋,什么顏色的”等等,眾生發(fā)言后,把××叫進來,大家明白說錯的原因是因為平時沒有注意觀察,然后當堂進行練習,讓學生對班級同學或教你的老師進行肖像描寫,讀后猜是誰。問,為什么會很容易猜出他(她)是誰?得出結論:因為抓住了人物的個性特征。這時告知寫肖像描寫不能千人一面,不能臉譜化,肖像不僅指人的身材、容貌、服飾,還包括人的姿態(tài)、神情、聲音、習慣特點等。肖像描寫不僅僅單純?yōu)榱嗣鑼懲饷?,還要通過肖像描寫反映一個人的內心世界或個性品質,是為了突出文章中心而服務的……
從課文中亦可引出寫作素材。如:《旅鼠之謎》,讓學生用小標題介紹旅鼠三大謎,引出其它奇聞秩事?!稌艿闹参铩罚耗厦乐奚L著一種有趣、奇特的植物,名叫卷柏。每當氣候干旱,嚴重缺水之時,它會自己把根從土壤里撥出,讓整個身體卷縮成輕巧的圓球,隨風在地面上滾動。一旦滾到水分充足之地,圓球迅速打開,恢復“廬山真面目”。
三、巧妙變通“材”會贏
在“一材多用”中播放江濤的《愚公移山》和《愚公何必移山》片段對比:……愚公是愚蠢而勤勞的代言人,是愚蠢與落伍的代名詞,做法不知變通,頭腦冥頑不靈,手段原始拙劣,不僅害了自己,甚至殃及子孫……幾千年過去,山,還是原來的山,絲毫沒有降低的趨勢,而愚公呢?他的子子孫孫今何在?難道都忘記了祖先的誓言? 所以愚公到頭來只能博得“持之以恒”的美名,卻成不了大事,太行、王屋之遷移畢竟歸結為神話。此觀點可用拿破倫的話加以印證?!笆澜缟嫌兴姆N人:聰明人,愚蠢人,勤快人,懶惰人,聰明而勤快人,聰明而懶惰的人,甚至愚蠢而懶惰的人都可用,惟有愚蠢而勤快人不可用。”結論是,莫做愚蠢而勤快的人。
從中可知:同一件事,觀點不同,結論不同。
再如:對項羽這個持有爭議之人,由笑話《阿房宮不是我燒的》入手,學生轟堂大笑過后,對火燒阿房宮的項羽產生興趣,引出不同時代詩人對其評價褒貶不一:
杜牧詩云:“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惜之。王安石說:“百戰(zhàn)疲勞壯士衰,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貶之。又過了幾十年,李清照曰:“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表炛?/p>
為什么同樣一件事會有如此不同的評價?因為“橫看成嶺側成峰”,所站的角度不同,觀點結論亦不同。
此時,你只要肯過江東,恐怕歷史會改寫。此時,你只要重振雄風,也許江山會改號。咆哮的烏江向我訴說著一個動人故事。然而你沒有那么做,你選擇了死亡,將一腔熱血抒寫成生命的氣節(jié),至使幾百年后一位奇女子驚嘆:“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蹦鞘且驗槟闹杏幸活w屬于自己的太陽——氣節(jié)。
而生活中許多小哲理也很有意思:
悲觀者說,風是浪的幫兇,能把你埋葬在大海深處。endprint
樂觀者說,風是浪的伙伴,能把你推向勝利的巔峰。
蠟燭
你注定一生與黑暗為伴,時時為人們發(fā)光發(fā)熱。卻耗盡了你自己。
站得不端正,必然淚多命短。
看,只要角度不同,答案就是豐富多彩的。
四、聯想豐富有創(chuàng)意
其實,一個真正有創(chuàng)意的人,就是能從廢墟中挖掘到金礦的人。如手機微信:“蘋果才是水果界的真正老大。一個誘惑了夏娃,一個砸醒了牛頓,一個害了白雪公主,一個成為手機品牌,一個主宰了廣場舞,一個霸占了平安夜。其非凡的創(chuàng)意可見一斑。
“命”的聯想:由字典mìng只有 “命”字,說明“命”只有一條,聯想到“珍愛生命”的話題。
五、反彈琵琶角度新
反彈琵琶,一種逆向思維,會使文章獨辟蹊徑,別具一格。據說一個戲劇演員表現哭泣,不是對著觀眾以袖掩面,而是背對觀眾抽動雙肩,其表演的真實感,超過了掩面的工夫。文章亦如此,如話題“關心”,有位學生別出心裁,由眾人對一個出生百日孩子起名的關心,引出一位被人漠視、歧視的老人:即小孩的爺爺,家人對待小孩與老人的態(tài)度對比鮮明,反映了具有社會意義的深刻主題。文章的構思以“反”為主,以“正”襯“反”,以“反”寫“正”,以老人的不被“關心”呼喚全社會對老人的關心,這種構思賦予題目“關心”以更深廣的內容,發(fā)人思考,讓人耳目一新。
而關于“烏鴉學鷹”的材料作文,文題在寓言故事最后增加了讓牧羊人的孩子摸著烏鴉的羽毛說“它也很可愛啊”情節(jié),從而暗示對這則寓言還可以有另外一種理解,即把烏鴉當做悲劇英雄來尊重,從而更深入也更豐富地理解題目內涵。
六、求異思維悖立意
《為東施鳴冤》中說:不要扼殺對美的追求,東施效顰是丑則思變,是對美的執(zhí)著追求,刻意進取,這種誠懇的態(tài)度和積極的精神應當給予肯定。
從東施案想到輿論,中國輿論有些是不公正的。美者沾了容貌的光,一美遮百丑。
訓練學生:《杞人憂天何錯之有》《老馬未必識途》《笨婦難為有米之炊》《旁觀者未必清》《補牢何必亡羊后》等等,會使學生的求異思維迅速得到發(fā)展。
當然,在作文教學之路上,教無定法,但不著痕跡地“授之以漁”,勢必會讓學生的作文直上青天!
參考文獻:
[1] 吉冰冰. 授之以”漁”,”師”志不渝——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體會[J]. 英語廣場(學術研究). 2014(09) .
作者簡介:李海霞:女,47歲,1988年畢業(yè)于吉林省林業(yè)學校(中師),1994年取得延邊大學(中文)畢業(yè)證書,一直從事在教學第一線,教齡:26年,語文教研組長,(中學)一級教師,多次被評為先進、優(yōu)秀教師,課件、論文、指導學生作文多次獲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