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人際關系狀況與學齡前流動兒童的問題行為*

    2015-02-05 22:19:40李燕芳劉麗君呂瑩駱方王耘
    心理學報 2015年7期
    關鍵詞:兒童

    李燕芳劉麗君呂瑩駱方王耘

    (1北京師范大學腦與認知科學研究院;2北京師范大學認知神經(jīng)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3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基礎教育質(zhì)量監(jiān)測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4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北京100875)

    1 問題提出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和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的快速發(fā)展,大批農(nóng)村人口涌入城市,形成了我國特有的人口流動現(xiàn)象。20世紀90年代后,流動人口“家庭化”趨勢出現(xiàn),一些外出打工父母將子女帶在身邊,設法讓其在打工城市入學,但戶籍仍然留在農(nóng)村,這些兒童被稱為“流動兒童”(范興華,方曉義,劉勤學,劉楊,2009)。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14歲以下流動兒童人數(shù)已達2453萬,而在這一龐大的流動兒童群體中,0~5周歲流動兒童規(guī)模已達到981萬,占流動兒童總數(shù)的27.4%,且與2005年相比,增幅達到了38.59%(全國婦聯(lián)課題組,2013)??梢?學齡前流動兒童的規(guī)模不斷擴大,增速加快,已經(jīng)成為流動兒童中不容忽視的群體。本研究中關注的學齡前流動兒童為3~6周歲隨父母或其他監(jiān)護人在流入城市居住半年以上,未改變農(nóng)村戶口,且在流入城市幼兒園就讀的學齡前兒童。

    學齡前兒童正處于身心發(fā)育的關鍵階段,其心理發(fā)展具有較強的可塑性。流動作為其在早期階段經(jīng)歷的一項重要生活事件,對他們身心發(fā)展的影響作用可能更為深遠(Heckman,2006;張蒞穎,孫敬,2012)。諸多有關流動兒童的研究表明,各種內(nèi)、外向問題行為是“流動”這一事件帶給他們的主要影響,也是諸多研究關注的焦點。因此,對早期階段流動兒童的行為適應和相關因素進行研究,對他們后續(xù)進入小學、初中后的學校適應,以及未來的城市適應、社會融合至關重要。

    然而,縱觀我國有關流動兒童心理和行為適應的研究發(fā)現(xiàn),目前大多數(shù)研究都是針對“義務教育階段的流動兒童”,針對學齡前流動兒童的實證研究極為缺乏。比如,周皓和榮珊(2011)采用內(nèi)容分析(content analyses)的方法,對1994至2009年我國有關流動兒童的1519篇文獻進行回顧和分析,發(fā)現(xiàn)針對學齡前流動兒童的研究僅有84篇,占文獻總篇數(shù)的5.5%。而在這84篇文獻中有79篇是以免疫接種、衛(wèi)生保健為主題,以教育、心理發(fā)展和社會融合為研究主題的文章寥寥無幾。并且,目前尚沒有研究專門考察學齡前流動兒童的人際關系狀況及對其問題行為的影響作用。與義務教育階段的流動兒童相比,學齡前階段流動兒童或在城市出生,或在較小年齡隨父母遷入城市,感受到的文化沖突和適應困難可能會比較小,這些可能會帶來學齡前流動兒童行為適應的獨特性。親子關系、師幼關系作為兒童早期階段經(jīng)歷的兩種重要人際關系,對其適應性行為表現(xiàn)具有重要影響(Pianta,Nimetz,&Bennett,1997;Zhang,2013)。而與城市兒童相比,受父母學歷較低和工作時間較長,以及進入的幼兒園總體質(zhì)量較低等原因的影響,流動兒童的親子和師幼關系總體狀況不容樂觀(陳麗,劉艷,2012)。因此,本研究將重點考察學齡前流動兒童的人際關系狀況及對其問題行為的影響,并對親子關系和班級師幼關系氛圍的相互作用進行分析,為促進這一階段流動兒童的行為發(fā)展和適應提出建議。

    1.1 親子關系和學齡前流動兒童的問題行為

    親子關系指的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相互關系,是兒童最早建立的人際關系,是家庭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關系,通常涉及親密性和沖突性兩個維度(張曉,陳會昌,張桂芳,2008)。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親密、支持的親子關系與兒童較少的問題行為有關(O’Connor&McCartney,2007),而消極、沖突的親子關系,則會讓兒童表現(xiàn)出更多的破壞性行為(Buyse,Verschueren,&Doumen,2011;DeMulder,Denham,Schmidt,&Mitchell,2000;Pianta et al.,1997)。

    流動兒童的父母受教育程度低,且往往從事較低層次的工作,工作時間長,強度大,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和教育兒童(鄒泓,屈智勇,張秋凌,2004),與孩子的互動時間少、頻率低,互動方式貧乏,內(nèi)容單調(diào),質(zhì)量差(徐微,2010;趙潤紅,2009),這種較差的親子關系狀況成為導致流動兒童問題行為的危險因素(曾守錘,2010)。反之,如果父母能與兒童建立親密的關系,則會成為流動兒童發(fā)展的一個重要保護因素,促進其積極發(fā)展。例如,金燦燦、劉艷和陳麗(2012)對4–9年級流動兒童的研究發(fā)現(xiàn),良好的親子關系能夠緩沖或者降低由周邊負性事件、受欺負和教師打罵引發(fā)的流動兒童的問題行為。國外有關移民兒童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墨西哥裔移民兒童在5年級時高質(zhì)量的母子關系與其7年級時更少的外向問題行為有關,5年級時高質(zhì)量的父子關系則顯著預測其7年級時更少的內(nèi)向問題行為(Schofield,Parke,Kim,&Coltrane,2008)。

    1.2 班級師幼關系氛圍和學齡前流動兒童的問題行為

    隨著兒童進入幼兒園,幼兒園老師成為兒童的重要他人。與親子關系類似,師幼關系也涉及親密性和沖突性兩個方面(Pianta&Steinberg,1992)。近20年的研究發(fā)現(xiàn),師幼間溫暖、和諧的親密關系能促進兒童的幼兒園適應,使其對幼兒園產(chǎn)生更積極的態(tài)度,從而表現(xiàn)出更少的問題行為(O’Connor,Dearing,&Collins,2011;Silver,Measelle,Armstrong,&Essex,2005)。而師幼間憤怒、對立的沖突關系則可能增加兒童出現(xiàn)攻擊行為的頻率,使其產(chǎn)生對幼兒園的消極情緒和隔離感(Buyse et al.,2011;Hamre&Pianta,2001)。幼兒園時期的師幼關系質(zhì)量對兒童的問題行為也有長期的影響。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幼兒園時期的師幼關系沖突性顯著預測兒童在小學5~6年級時的問題行為(Hamre&Pianta,2001);幼兒園時期高質(zhì)量的師幼關系仍能對小學3年級兒童的問題行為發(fā)揮保護作用,防止他們發(fā)展為長期的行為問題(Silver et al.,2005)。師幼關系對處境不利兒童早期發(fā)展的影響可能更為明顯。例如,一項針對風險兒童的早期學校教育質(zhì)量改進項目(First Step to Success)發(fā)現(xiàn),改善師幼關系會彌補具有反社會行為兒童發(fā)展上的劣勢(Walker,Stiller,Severson,Feil,&Golly,1998)。

    Buyse,Verschueren,Verachtert和van Damme(2009)提出,“師生關系植根在整個班級的交互性(Interactional)的環(huán)境中”,他將這一交互性的環(huán)境定義為“班級關系氛圍(Classroom Relational Climate)”,并取師生關系的班級平均值作為其觀測指標。研究表明,班級師生關系氛圍作為一種集體環(huán)境特征,對兒童的發(fā)展有重要影響。比如,Buyse等人(2009)考察了3000多名一年級學生的班級師生關系氛圍和兒童當前及之后的學校適應的關系,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一年級的班級師生沖突氛圍顯著正向預測兒童在一年級和二年級的攻擊行為。已有研究也對班級師幼關系氛圍的作用進行了探討,發(fā)現(xiàn)班級師幼關系氛圍獨立于個體的師幼關系對兒童的幼兒園適應產(chǎn)生影響,如Birch和Ladd(1997)發(fā)現(xiàn)班級師幼沖突氛圍顯著消極預測兒童幼兒園時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合作能力,其獨立解釋率分別為6%和4%。Howes(2000)以307名幼兒為被試,發(fā)現(xiàn)幼兒園第一年的班級師幼親密氛圍顯著正向預測兒童第二年的同伴交往狀況,負向預測兒童的問題行為。

    與城市兒童相比,流動兒童入園率低,有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我國3~6歲流動兒童的入園率僅為61%(趙華瓊,2010),而且流動兒童進入的幼兒園大部分是收費較低的私立園,其中,以沒有經(jīng)過審批就自行開辦的“山寨園”為主(張燕,李相禹,2010)。這些幼兒園中的教師學歷普遍較低,教育行為以及與兒童的互動模式等與城市兒童所在幼兒園的教師也有所不同(索長清,2011)。那么流動兒童所在班級的師幼關系氛圍如何,對流動兒童問題行為影響作用如何?這些問題目前尚無研究探討。而且以往針對師生關系的研究也都是從一對一的師生關系入手,即將教師與單個兒童的關系作為個體層的變量進行分析。本研究創(chuàng)新性地引入班級師幼關系氛圍的概念,通過構(gòu)建個體嵌套于班級的兩層數(shù)據(jù)結(jié)構(gòu),考察班級師幼關系氛圍作為一種集體心理環(huán)境特征的影響作用。

    1.3 親子關系和班級師幼關系氛圍對學齡前流動兒童問題行為的交互作用

    布朗芬布倫納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理論(Ecological System Theory)指出家庭和學校是兩個緊密聯(lián)系的系統(tǒng),只有在家庭和學校的良好互動中,個體才能實現(xiàn)最優(yōu)的發(fā)展(Bronfenbrenner&Morris,1998)。同理,作為家庭和幼兒園兩個環(huán)境系統(tǒng)中具有代表性的人際關系,親子關系和師幼關系不僅獨立地作用于兒童發(fā)展,兩者也發(fā)生相互作用,構(gòu)成影響兒童發(fā)展的關系網(wǎng)絡(Pianta&Walsh,1996)。研究者提出了多重關系作用于兒童發(fā)展的交互性假說,他們認為多重關系,如親子關系和師幼關系,對兒童發(fā)展的貢獻并不是相互獨立的,一種關系的影響要視其它關系的性質(zhì)而定(張曉,陳會昌,2008)。已有研究對親子關系和師幼關系在兒童發(fā)展中的交互作用進行了考察。例如,O’Connor和McCartney(2007)采用縱向數(shù)據(jù)探討從幼兒園到小學三年級時教師與兒童的關系對不同母子依戀狀況兒童在小學三年級時學業(yè)成就的影響,發(fā)現(xiàn)良好的師幼關系(親密性高、沖突性低)對于不安全母子依戀兒童的學業(yè)成就的積極預測作用大于具有安全母子依戀的兒童。張曉等(2008)對于母子關系和師幼關系影響兒童入園一年后問題行為的研究發(fā)現(xiàn),母子關系的作用隨著師幼關系的不同而變化,具體來說,對于師幼親密高的兒童,母子關系親密性對兒童的問題行為有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而對于師幼親密性低的兒童,母子關系親密性對兒童的問題行為的預測作用并不顯著,甚至對焦慮問題有顯著正向預測作用。

    此外,親子關系和師幼關系的交互作用可能對于處境不利的兒童更為明顯。有研究者認為處境不利的兒童由于缺乏與家庭之外成人和同伴相處的經(jīng)驗,因此從家庭內(nèi)親子關系中獲得的經(jīng)驗可能會更強,從而掩蓋了師幼關系對兒童的影響(Howes,Matheson,&Hamilton,1994;Pianta et al.,1997)。另有研究者認為,恰恰由于處境不利兒童缺乏與家庭之外成人和同伴相處的經(jīng)驗,因此,良好的師生關系則能夠作為一個保護因素,發(fā)揮彌補作用(Meehan,Hughes,&Cavell,2003)。比如,有研究發(fā)現(xiàn)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彌補父母具有專制教養(yǎng)方式的非裔兒童在閱讀技能方面的劣勢(Burchinal,Peisner-Feinberg,Pianta,&Howes,2002)。學齡前流動兒童作為處境不利的群體,親子關系和師幼關系的交互作用在他們身上是否有獨特于城市兒童的表現(xiàn)呢?本研究將要對此進行探討。并且,突破已有研究都是將師幼關系作為個體層變量的做法,本研究將考察班級師幼關系氛圍作為一種集體環(huán)境特征的影響作用。

    綜合以上分析,本研究將在考察學齡前流動兒童人際關系、問題行為基本狀況的基礎上,通過構(gòu)建個體嵌套于班級的兩層數(shù)據(jù)結(jié)構(gòu),重點分析親子關系、班級師幼關系氛圍對學齡前流動兒童問題行為的影響作用,以及親子關系和班級師幼關系氛圍之間的交互作用。研究結(jié)果將通過識別有助于學齡前流動兒童行為發(fā)展的人際關系模式,為促進其健康發(fā)展提出建議。

    2 方法

    2.1 被試

    本研究的被試來自北京市某區(qū)學前教育質(zhì)量監(jiān)測項目。該項目采用兩階段隨機抽樣的方式選取被試:第一階段,隨機選取全區(qū)50%的幼兒園(共97所),其中公立幼兒園49所,私立幼兒園48所;第二階段,運用等距取樣的方法在選中的每個幼兒園中,從小、中、大三個年級的每個班級中各隨機抽取40%的兒童參與測試。由于本研究關心的是流動兒童的狀況,因此從97所幼兒園中選取了流動兒童人數(shù)大于或等于5的幼兒園,共40所,其中27所是公立幼兒園,13所是私立幼兒園。刪除沒有流動兒童的班級21個,最后樣本包括40所幼兒園336個班級的3430名兒童,其中536名為流動兒童,2894名為北京本地城市兒童。40所幼兒園中流動兒童比例從4.69%到71.88%不等,平均為17.79%;336個班級中流動兒童比例從2.38%到84.62%不等,平均為18.39%。流動兒童的平均年齡為53.46個月(

    SD

    =9.80),年齡范圍為31~74個月;城市兒童的平均年齡為53.42個月(

    SD

    =9.70),年齡范圍為30~79個月。同時參與研究的還有兒童的主要撫養(yǎng)人和一位主班教師。在撫養(yǎng)人被試中,2235名是兒童的親生母親,797名是親生父親,398名是其他撫養(yǎng)人。流動兒童主要撫養(yǎng)人的受教育水平分布如下:初中及以下占14.77%,高中/職高占38.50%,大專/職專占29.72%,本科學歷占15.70%,碩士及以上學歷占1.31%;城市兒童主要撫養(yǎng)人的受教育水平分布如下:初中及以下占0.63%,高中/職高占6.63%,大專/職專占21.49%,本科學歷占45.56%,碩士及以上占25.69%。共有336名教師參與研究,全部為女性,教師平均年齡為27.89歲(

    SD

    =4.79),平均教齡為7.64年(

    SD

    =4.32),教師受教育水平中,中專/中師占19.02%,大專占61.10%,本科占18.89%,研究生及以上占0.99%,所有教師與孩子接觸至少半年以上。

    2.2 研究變量及工具

    2.2.1 家庭背景變量

    父母受教育水平:由主要撫養(yǎng)人報告兒童的父親和母親的受教育水平,原始題目的選項分為5個等級,分別是“1=初中及以下”、“2=高中/職高”、“3=大專/職專”、“4=本科”、“5=碩士及以上”。本研究參考Davis-Kean(2005)的做法,將父、母中較高的受教育水平作為父母受教育水平的指標。

    家庭收入:原始題目為填空題,由撫養(yǎng)人報告家庭人均月收入。

    2.2.2 親子關系

    采用張曉等人(2008)修訂的親子關系量表(Child-Parent Relationship Scale,CPRS;Pianta,1992)中的親密性和沖突性兩個維度。親密性指撫養(yǎng)人感受到的與兒童親切和開放的交流,如“孩子在乎他和我之間的關系”,包含9個項目;沖突性指撫養(yǎng)人感受到的與兒童消極和沖突的關系,如“孩子和我似乎總是在相互對抗”,包含12個項目。由撫養(yǎng)人對自己與孩子的關系進行5級評價(從“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分數(shù)越高表明親子關系越親密或越?jīng)_突。驗證性因素分析得到模型的各項擬合指數(shù)如下:CFI=0.92,TLI=0.90,RMSEA=0.046,說明親子關系的測量模型擬合較好。根據(jù)Iruka,Burchinal和Cai(2009)、張曉等人(2008)的做法,將每個維度下所包含題目的平均分作為親密性和沖突性的維度分,兩個維度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分別為0.76和0.81。本研究中親子親密和沖突無顯著相關關系(

    r

    =0.03,

    p

    =0.14),可見,親密性和沖突性分別代表親子關系的兩個獨立的方面。

    2.2.3 班級師幼關系氛圍

    師幼關系采用張曉等人(2008)修訂的師生關系量表(Student-Teacher Relationship Scale,STRS;Pianta&Steinberg,1992)中的親密性和沖突性兩個維度。其中,親密性指教師感受到的與兒童溫暖和開放的交流,如“這個孩子珍惜他和我之間的關系”,包含10個項目;沖突性指教師感受到的與兒童不和諧的交流,如“這個孩子和我似乎總是在相互對抗”,包含11個項目。由兒童所在班級的一位主課教師對自己與班級內(nèi)取樣兒童的關系逐一進行5級評定(從“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分數(shù)越高表明師幼關系越親密或越?jīng)_突。驗證性因素分析得到模型的各項擬合指數(shù)如下:CFI=0.93,TLI=0.90,RMSEA=0.057,說明師幼關系的測量模型擬合較好。師幼親密和沖突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分別為0.78和0.82。

    本研究參考Buyse等人(2009)的做法,將班級內(nèi)所有取樣兒童的師幼關系親密性和沖突性的平均得分作為班級師幼關系親密和沖突氛圍的指標,這需要對數(shù)據(jù)合并的合理性和教師評價的可靠性進行分析,可分別通過ICC(1)和ICC(2)兩個指標進行考察(劉紅云,張雷,孟慶茂,2005;于海波,方俐洛,凌文輇,2004)。其中,ICC(1)是考察抽樣樣本組均值在各組內(nèi)是否具有一致性的指標。本研究中,班級師幼關系親密氛圍和沖突氛圍的ICC(1)分別為0.24和0.27,且都達到0.001的顯著水平,表明一個班級內(nèi)教師評價的一致性大于不同班級間教師評價的一致性,因此,將一對一的師幼關系合并為班級師幼關系氛圍是合理的。ICC(2)指的是抽樣樣本組均值的信度,代表用同一個班級內(nèi)教師評價的師幼關系的均值作為班級師幼關系氛圍的可靠性,大于0.70即為可靠(方杰,邱皓政,張敏強,2011;于海波等,2004)。本研究中,班級師幼關系親密氛圍和沖突氛圍對應的ICC(2)分別為0.89和0.85,表明取師幼關系班級平均數(shù)作為班級師幼關系氛圍的可信度較高。在336個班級中,班級師幼關系親密和沖突氛圍無顯著相關關系(

    r

    =0.08,

    p

    =0.38),可見親密和沖突氛圍分別代表班級師幼關系氛圍的兩個獨立的方面。

    2.2.4 早期問題行為

    采用學齡前行為問卷(Preschool Behavior Questionnaire,PBQ;Behar&Stringfield,1974)的敵意-攻擊性維度(Hostile-Aggressive)和焦慮-恐懼維度(Anxious-Fearful)分別作為外向和內(nèi)向問題行為的指標。其中,敵意-攻擊性包含11個項目,如“與別的孩子打架”等;焦慮-恐懼包含7個項目,如“容易哭”等。由兒童所在班級的一位主班教師對班級內(nèi)取樣兒童在幼兒園中行為表現(xiàn)的頻率進行3級評定(從“0-從不”到“2-經(jīng)?!?,分數(shù)越高表明問題行為越嚴重。外向、內(nèi)向問題行為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分別為0.89和0.67。

    2.3 研究程序

    正式數(shù)據(jù)收集于2013年11月進行,在一周內(nèi)完成。面向家長的測查問卷和《知情同意書》交由取樣兒童所在班級的負責教師協(xié)助發(fā)放和收回,同時發(fā)放研究人員撰寫的測試說明,告知本研究的目的和意義,并承諾對所有調(diào)查信息保密,同時還承諾給孩子提供詳細的成長反饋報告,從而保證作答問卷的積極性和填寫信息的真實性。兒童所在班級的一位主班教師逐一對取樣兒童的問題行為、師幼關系狀況進行評定。運用Epidata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雙錄,并進行一致性核對。使用SPSS 19.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清理、管理和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

    2.4 數(shù)據(jù)分析

    在本研究中,親子關系和班級師幼關系氛圍分別代表了個體層和班級層兩個不同水平的變量,構(gòu)成了個體隸屬于班級的兩層嵌套數(shù)據(jù)結(jié)構(gòu)。傳統(tǒng)的分析變量間影響關系的方法,一般要求數(shù)據(jù)滿足方差齊性、個體間隨機誤差相互獨立等條件,這兩個條件對于具有嵌套結(jié)構(gòu)的數(shù)據(jù)很難滿足(劉紅云等,2005)。因此用傳統(tǒng)的回歸分析模型對具有嵌套結(jié)構(gòu)特點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不合理(劉紅云等,2005;張雷,雷靂,郭伯良,2003)。多層線性分析(multilevel linear analysis)假設同一班級兒童之間具有比不同班級兒童更大的相似性,不要求個體間相互獨立,也不要求不同組的方差齊性,因此是更適用于嵌套數(shù)據(jù)特征的一種分析方法(Bryk&Raudenbush,1992;張雷等,2003)。本研究采用HLM 6.08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因為研究變量的缺失比例較低(0~5.07%),低于10%,所以在研究中使用Pairwise deletion的方法處理缺失值(Hair,Black,Babin,Anderson,&Tatham,2005)。在分析中,將第一水平的預測變量采用grandcentered的方法納入模型,以減小變量之間的共線性(Bryk&Raudenbush,1992),對于第二水平的變量采用uncentered的方式納入模型(張雷等,2003)。

    首先構(gòu)建不含有任何預測變量的兩水平模型,即零模型,作為基準模型用來檢驗兒童外向問題行為和內(nèi)向問題行為是否存在班級水平的變異,指標是跨級相關系數(shù)(inter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指班級層變異占總變異的百分比,也即班級層變異對總變異的解釋率。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外向和內(nèi)向問題行為在班級水平上分別存在16%和22%的變異(見表1),即不同班級間兒童早期問題行為的平均水平存在顯著差異。

    表1 零模型中兩層變異及跨級相關系數(shù)(ICC)

    隨后依次構(gòu)建3個模型分別探討親子關系的作用、控制親子關系后班級師幼關系氛圍的作用、以及親子關系和班級師幼關系氛圍的交互作用。在上述模型中,對于預測效應顯著的變量,進一步計算其效應值(Effect Size,ES)。根據(jù)Peugh(2010)和劉紅云等(2005)提到的算法,通過計算方差減小的比例(proportion reduction in variance,PRV)來計算效應值,即效應值=(未加入該預測變量的原始方差、加入該預測變量的方差)/未加入該預測變量的原始方差,即R。第一水平的預測變量的效應值是計算第一水平方差的減小比例,第二水平的預測變量的效應值是計算第二水平截距項上方差的減小比例,跨水平交互作用的效應值是計算第二水平相應的斜率項上方差的減小比例。對于交互作用顯著的變量,采用Aiken和West(1991)提出的簡單斜率分析法(Simple Slope Analysis)進行具體分析。

    3 結(jié)果

    3.1 學齡前流動和城市兒童早期人際關系和問題行為的基本狀況

    由于班級師幼關系氛圍是一個班級環(huán)境變量,同一個班級中的城市兒童和流動兒童在班級師幼關系氛圍上沒有差異。因此,以下只對城市兒童和流動兒童的早期親子關系狀況和發(fā)展結(jié)果進行了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和差異檢驗。對于差異顯著的結(jié)果,采用Choen’s

    d

    作為指標,計算效應值。結(jié)果見表2。

    由表2可以看出,流動兒童的父母與孩子的親密性顯著低于城市兒童父母,而沖突性顯著高于城市兒童父母,差異效應量都為小效應。在問題行為上,流動兒童比城市兒童表現(xiàn)出更多的外向問題行為,差異效應量也為小效應,在內(nèi)向問題行為上兩者沒有顯著差異。

    表2 城市和流動兒童早期親子關系和問題行為的描述性統(tǒng)計及差異檢驗

    3.2 親子關系、班級師幼關系氛圍與學齡前流動和城市兒童問題行為的關系

    首先,分別對城市兒童和流動兒童群體中各人際關系變量與兒童早期問題行為的關系進行了相關分析。如表3所示,對于城市兒童來說,親子沖突和班級師幼沖突氛圍與兒童的內(nèi)、外向問題行為顯著正相關,班級師幼親密氛圍與兒童的內(nèi)向問題行為顯著正相關;而對于流動兒童來說,只有班級師幼沖突氛圍與兒童的內(nèi)、外向問題行為顯著相關。

    表3 親子關系、班級師幼關系氛圍與問題行為在城市兒童和流動兒童群體中的相關分析

    3.2.1 親子關系對學齡前流動和城市兒童問題行為的預測作用

    在個體水平納入性別、月齡、父母受教育水平、家庭收入等背景變量作為控制變量;將虛擬變量流動與否、親子關系的兩個維度、以及兩者的交互作用也放入模型,以考察親子關系的預測作用及在城市、流動兒童上的差異。為了區(qū)分親子親密和沖突的作用,參考Anders等人(2012)的做法將兩者分別單獨納入模型,其中模型1中放入親子親密,模型2放入親子沖突。以親子親密對兒童問題行為的預測作用為例,構(gòu)建的模型如下:

    個體層:因變量=

    β

    +

    β

    ×(性別)+

    β

    ×(月齡)+

    β

    ×(父母受教育水平)+

    β

    ×(家庭人均月收入)+

    β

    ×(流動與否)+

    β

    ×(親子親密)+

    β

    ×(流動與否)×(親子親密)+

    r

    班級層:

    β

    =

    γ

    +

    u

    (i=0-7)

    表4呈現(xiàn)了兩層線性模型分析的結(jié)果,可見,親子沖突顯著預測兒童的外向問題行為(ES=0.02)和內(nèi)向問題行為(ES=0.02),即親子沖突越強,兒童在幼兒園中表現(xiàn)出的內(nèi)、外向問題行為越多。此外,流動與否與親子沖突的交互作用在預測兒童內(nèi)、外向問題行為時均不顯著,也就是說,親子沖突對兒童內(nèi)、外向問題行為的影響在城市兒童和流動兒童中不存在顯著差異。

    表4 親子親密和親子沖突對兒童早期內(nèi)、外向問題行為的預測作用

    3.2.2 班級師幼關系氛圍對學齡前流動和城市兒童問題行為的預測作用

    在班級層加入班級師幼關系氛圍考察其對兒童問題行為的預測作用。在個體水平,除了控制個體和家庭背景變量外,把親子親密和沖突也作為控制變量納入模型;在班級水平,控制班級流動兒童比例,分別加入班級師幼親密氛圍和班級師幼沖突氛圍,并在流動與否斜率項上分別放入班級師幼親密和沖突氛圍。模型1為班級師幼親密氛圍的結(jié)果,模型2為班級師幼沖突氛圍的結(jié)果。以探討班級師幼親密氛圍對城市、流動兒童問題行為的預測作用為例,構(gòu)建的模型如下:

    個體層:因變量=

    β

    +

    β

    ×(性別)+

    β

    ×(月齡)+

    β

    ×(父母受教育水平)+

    β

    ×(家庭人均月收入)+

    β

    ×(流動與否)+

    β

    ×(親子親密)+

    β

    ×(親子沖突)+

    r

    班級層:

    β

    =

    γ

    +γ×(流動兒童比例)+

    γ

    ×(班級師幼親密氛圍)+

    u

    表5呈現(xiàn)了兩層線性模型分析的結(jié)果??梢?班級師幼親密氛圍邊緣顯著預測兒童的內(nèi)向問題行為(ES=0.02),即班級師幼氛圍越親密,教師評定的兒童在幼兒園中的內(nèi)向問題行為越多;班級師幼沖突氛圍顯著預測兒童的內(nèi)向(ES=0.54)、外向問題行為(ES=0.53),即班級師幼氛圍越?jīng)_突,教師評定兒童在幼兒園中的內(nèi)、外向問題行為越多。

    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在內(nèi)向問題行為上,流動與否與班級師幼親密氛圍(ES=0.07)、班級師幼沖突氛圍(ES=0.04)的交互作用均為邊緣顯著。簡單斜率分析發(fā)現(xiàn),班級師幼親密氛圍對城市兒童內(nèi)向問題行為有正向預測作用(simple slope=0.18,

    t

    =2.10,

    p

    <0.05),對于流動兒童的內(nèi)向問題行為沒有顯著的預測作用(simple slope=0.05,

    t

    =0.42,

    p

    =0.68)(見圖1a);班級師幼沖突氛圍對城市兒童的內(nèi)向問題行為有顯著預測作用(simple slope=0.76,

    t

    =9.78,

    p

    <0.001),對流動兒童內(nèi)向問題行為的預測作用雖然顯著,但相比于城市兒童來說,作用減小(simple slope=0.58,

    t

    =3.74,

    p

    <0.001)(見圖1b)。

    表5 班級師幼親密氛圍、班級師幼沖突氛圍對兒童早期內(nèi)、外向問題行為的預測作用

    3.3 親子關系、班級師幼關系氛圍對學齡前流動和城市兒童問題行為的交互作用

    在親子關系和班級師幼關系氛圍的交互作用模型中,在個體水平首先控制了兒童性別、月齡、父母受教育水平、家庭收入,然后加入流動與否、親子關系、以及流動與否與親子關系的交互;在班級水平放入班級流動兒童比例,班級師幼關系氛圍,并在流動與否、親子關系以及流動與否與親子關系交互項的斜率項上放入班級師幼關系氛圍變量。親子關系的兩個維度(親子親密和親子沖突)與班級師幼關系氛圍的兩個維度(班級師幼關系親密氛圍和沖突氛圍)交互作用分四次完成。例如,為探討親子親密與班級師幼親密氛圍的交互作用,模型如下:

    個體層:因變量=

    β

    +

    β

    ×(性別)+

    β

    ×(月齡)+

    β

    ×(父母受教育水平)+

    β

    ×(家庭人均月收入)+

    β

    ×(流動與否)+

    β

    ×(親子親密)+

    β

    ×(流動與否)×(親子親密)+

    r

    班級層:

    β

    =

    γ

    +

    γ

    ×(流動兒童比例)+

    γ

    ×(班級師幼親密氛圍)+

    u

    圖1 班級師幼關系氛圍對城市和流動兒童內(nèi)向問題行為的影響

    表6 親子關系和班級師幼關系氛圍的交互作用對兒童早期內(nèi)、外向問題行為的影響

    由表6可見,在外向問題行為上,流動與否、親子沖突和班級師幼沖突氛圍的三項交互作用顯著(ES=0.45)。進一步簡單斜率分析發(fā)現(xiàn),對于城市兒童,當親子沖突低時,班級師幼沖突氛圍對外向問題行為的預測作用顯著(simple slope=1.34,

    t

    =6.78,

    p

    <0.001);當親子沖突高時,班級師幼沖突氛圍對外向問題行為的預測作用也顯著(simple slope=1.27,

    t

    =4.88,

    p

    <0.001),說明無論親子沖突高低,班級師幼沖突氛圍都是影響城市兒童外向問題行為的重要因素。而對于流動兒童,當親子沖突低時,班級師幼沖突氛圍對外向問題行為有顯著的預測作用(simple slope=2.12,

    t

    =4.12,

    p

    <0.001)。但是,當親子沖突高時,班級師幼沖突氛圍對流動兒童的外向問題行為的預測作用不顯著(simple slope=0.25,

    t

    =0.43,

    p

    >0.05)。由此可見,對于親子沖突高的流動兒童(雙重風險兒童),班級師幼沖突氛圍對其外向問題行為的消極作用減小。結(jié)果見圖2。

    圖2 親子沖突與班級師幼沖突氛圍對流動兒童外向問題行為的交互作用

    在內(nèi)向問題行為上,流動與否、親子親密和班級師幼沖突氛圍的三項交互作用顯著(ES=0.07)。進一步簡單斜率分析發(fā)現(xiàn),對于城市兒童,當親子親密低時,班級師幼沖突氛圍對內(nèi)向問題行為的預測作用顯著(simple slope=0.75,

    t

    =6.40,

    p

    <0.001);當親子親密高時,班級師幼沖突氛圍對內(nèi)向問題行為的預測作用也顯著(simple slope=0.79,

    t

    =7.07,

    p

    <0.001),說明對于城市兒童而言,無論親子親密高低,班級師幼沖突氛圍都是其內(nèi)向問題行為的顯著預測因素。而對于流動兒童,當親子親密低時,班級師幼沖突氛圍對內(nèi)向問題行為有顯著的預測作用(simple slope=0.97,

    t

    =2.99,

    p

    <0.01);當親子親密高時,班級師幼沖突氛圍對流動兒童的內(nèi)向問題行為的預測作用不顯著(simple slope=0.29,

    t

    =1.01,

    p

    >0.05)。由此可見,高親子親密可以緩解班級師幼沖突氛圍對流動兒童內(nèi)向問題行為的消極影響。結(jié)果見圖3。

    4 討論

    研究關注學齡前流動兒童這一特殊群體,考察在兒童發(fā)展的早期關鍵階段,發(fā)揮重要作用的兩類人際關系對其問題行為的影響及交互作用。通過對流動兒童與城市兒童的比較,分析這兩類人際關系對流動兒童和城市兒童的作用差異,識別對流動兒童發(fā)揮獨特作用的人際關系變量和互動模式,為促進流動兒童的行為適應提出建議。以下依次對本研究的發(fā)現(xiàn)進行討論。

    圖3 親子親密與班級師幼沖突氛圍對流動兒童內(nèi)向問題行為的交互作用

    4.1 沖突關系是學齡前兒童問題行為的重要預測變量

    通過比較人際關系的親密性和沖突性兩個維度對兒童早期問題行為的影響,可以發(fā)現(xiàn)在預測兒童的內(nèi)、外向問題行為上,相比親密關系,親子關系的沖突性和班級師幼沖突氛圍的消極預測作用更明顯,是更為關鍵的影響因素。其中,親子沖突是兒童內(nèi)、外向問題行為的顯著預測變量,且在城市兒童和流動兒童上無顯著差異,說明親子沖突是所有兒童的內(nèi)、外向問題行為的一個基本的預測變量。班級師幼沖突氛圍也顯著預測城市兒童和流動兒童的內(nèi)、外向問題行為??梢?家庭中父母與孩子、幼兒園中教師與班級內(nèi)兒童的沖突關系越多,兒童會表現(xiàn)出更多的敵對攻擊行為和焦慮恐懼情緒。冷漠和敵對的親子關系可能為孩子提供了適應不良的范例,讓他們認為回避和壓抑、敵對和攻擊是解決沖突的有效方法,這不僅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還會導致問題行為的出現(xiàn)(Zhang,2011)。班級消極的關系氛圍會給教師帶來額外的負擔和壓力,導致教師消極對待孩子的情緒和行為,從而對兒童的早期行為適應產(chǎn)生消極影響(Birch&Ladd,1997;Howes,2000)。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中親子沖突和班級師幼沖突氛圍與兒童問題行為的關系并不一定是因果關系,兩者之間可能是一個惡性循環(huán)的關系,因為兒童的問題行為可能帶來更多的親子沖突、師生沖突(Doumen et al.,2008;Ladd&Burgess,1999);而且與父母和老師長期的沖突性的互動本身可能就是兒童適應不良的一種表現(xiàn)(Hamre&Pianta,2001)。

    進一步對比親子沖突和班級師幼沖突氛圍對兒童問題行為的預測效應值可以發(fā)現(xiàn),班級師幼沖突氛圍比親子沖突的作用更大。這與張曉等人(2008)和Howes等人(1994)發(fā)現(xiàn)的師幼關系對兒童行為的預測力強于親子關系的結(jié)果類似。這與學前階段的兒童大部分時間在幼兒園度過有關,在與教師、同伴的互動中,更容易表現(xiàn)出攻擊、多動或社交退縮、焦慮恐懼等問題行為,從而受到老師批評和同伴拒絕,老師也有更多的機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這些問題行為(Howes et al.,1994;蔡春鳳,周宗奎,2006)。

    4.2 班級師幼關系氛圍對城市兒童的預測作用大于流動兒童

    本研究發(fā)現(xiàn),班級師幼親密氛圍顯著預測城市兒童而非流動兒童的內(nèi)向問題行為,班級師幼沖突氛圍對城市兒童內(nèi)向問題行為的預測作用大于流動兒童。并且,有關親子關系和班級師幼關系氛圍交互的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無論親子親密和親子沖突的高低,班級師幼沖突氛圍對城市兒童的內(nèi)、外向問題行為的預測作用均顯著。綜合這些結(jié)果,可見城市兒童受師幼關系的影響更大。相比農(nóng)村流動兒童,城市兒童大多是獨生子女,缺乏農(nóng)村流動兒童原有的較為廣泛和緊密的農(nóng)村社會互動和支持系統(tǒng)(Settles,Sheng,Zang,&Zhao,2013),如兄弟姐妹、鄰里和其他親屬,所以,班級和老師成為城市兒童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第二個重要組成部分(顏潔,龐麗娟,1997),是他們除父母之外最重要的互動對象。此外,相比移民兒童/流動兒童,本地城市兒童的家庭價值觀和規(guī)范與其學校的價值觀和規(guī)范更為相似(Portes&MacLeod,1996);而且教師大多是本地人,其價值觀和城市兒童比較接近,教師與兒童的關系也更為緊密(Roscigno&Ainsworth-Darnell,1999),所以城市兒童也就比流動兒童更容易融入班級,受到班級師幼關系親密和沖突氛圍的影響都更大。對于流動兒童來說,從整體來看,農(nóng)民工群體與城市居民群體之間很難相互融合,這種情況極易傳遞到流動兒童身上(陳懷川,2006),所以這些流動兒童可能更少融合到班級氛圍中,從而無論是班級師幼親密氛圍還是沖突氛圍,對流動兒童的影響都更少。

    具體到班級師幼關系氛圍對內(nèi)向問題行為的預測作用上,研究發(fā)現(xiàn)這一預測作用為正向,即班級師幼關系氛圍越親密,城市兒童的內(nèi)向問題行為就越多。其原因在于內(nèi)向問題行為,如焦慮、恐懼等可能不容易覺察(Mesman&Koot,2000),教師與所在班級的孩子關系親密和諧,反映了教師積極的教學態(tài)度和品質(zhì),這樣的教師能更容易發(fā)現(xiàn)孩子的焦慮、恐懼等內(nèi)在情緒問題。反過來,教師也常常會鼓勵、安慰和關注有焦慮、恐懼等情緒問題的孩子(Brophy,1981),這也是班級師幼關系親密氛圍的表現(xiàn)。此外,幼兒園也會要求老師與有內(nèi)向問題行為、適應不良的孩子發(fā)展親密的關系以幫助這些孩子(Hamre&Pianta,2001;Iruka et al.,2010)。這表明班級師幼關系親密氛圍與兒童的內(nèi)向問題行為之間存在一個循環(huán)的關系。

    4.3 親子關系和班級師幼關系氛圍的交互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流動兒童上

    研究還探討了親子關系與班級師幼關系氛圍對兒童早期問題行為的交互作用及在流動兒童和城市兒童上的差異,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兩者的交互作用只體現(xiàn)在流動兒童身上。一方面,當流動兒童的親子沖突較低時,班級師幼沖突氛圍顯著預測流動兒童的外向問題行為;而當流動兒童的親子沖突較高時,班級師幼沖突氛圍對流動兒童外向問題行為的消極作用不再顯著,可見班級師幼沖突氛圍對雙重風險兒童(家庭中親子沖突較多的流動兒童)的外向問題行為的消極作用有所削減,這驗證了已有研究者提出的觀點,即如果風險兒童的親子關系較強,可能會掩蓋師幼關系對兒童的影響(Howes et al.,1994;Pianta et al.,1997)。依戀理論假設來自父母的親子關系和社會性支持為孩子建立其他人際關系、探索新的環(huán)境奠定了基礎(Cassidy&Shaver,1999),只有當兒童在家庭中接受了父母溫暖關愛的社會性支持并建立親密的親子關系,兒童才能更好地與環(huán)境互動(Bowlby,1988),并從其他社會情境中獲益。反之,當兒童與父母的關系存在較多沖突時,他們與其他環(huán)境,如幼兒園的互動較少,與教師比較疏遠,對班級環(huán)境的探索較缺乏(Elicker,Egeland,&Sroufe,1992),受班級師幼關系氛圍的親密性和沖突性的影響也都較少。這個結(jié)果同時也暗示,幼兒園的班級師幼沖突氛圍和親子沖突是一種此消彼長的關系,當親子沖突低時,班級師幼沖突氛圍的作用就很明顯地顯現(xiàn)出來;而當親子沖突高時,班級師幼沖突氛圍的作用就被掩蓋住了。

    另一方面,對于流動兒童,當親子親密低時,班級師幼沖突氛圍對內(nèi)向問題行為有顯著的預測作用;當親子親密高時,班級師幼沖突氛圍對流動兒童的內(nèi)向問題行為的預測作用不顯著。由此可見,親密的親子關系可以保護班級師幼沖突氛圍對流動兒童內(nèi)向問題行為的消極影響。流動兒童隨父母從農(nóng)村來到城市,其父母受教育水平較低,常忙于生計(鄒泓等,2004),沒有時間陪伴他們,難以與他們建立親密的親子關系(徐微,2010;趙潤紅,2009)。如果父母能與兒童建立親密的關系,則會成為流動兒童發(fā)展的一個重要保護因素,促進其行為的積極發(fā)展。和睦、融洽的親子關系不僅能為孩子提供如何解決沖突和問題的行為榜樣,還能促進兒童建立與同伴、老師間的親密關系(O’Connor&McCartney,2006;Pianta et al.,1997;Zhang,2011)。因此,這種積極、安全的親子交流可以緩解流動兒童在班級沖突氛圍中表現(xiàn)出焦慮恐懼等情緒(Lafrenière,Provost,&Dubeau,1992),促使流動兒童在班級中更積極地與老師和同伴交往。

    綜合班級師幼親密和沖突氛圍均對城市兒童的問題行為具有更大影響的結(jié)果,以及班級師幼關系沖突氛圍對親子沖突高的流動兒童的外向問題行為、親子親密高的流動兒童的內(nèi)向問題行為的消極影響更小的結(jié)果,本研究證實了早期班級師幼關系氛圍對兒童問題行為的影響依賴兒童家庭社會經(jīng)濟地位的不同而呈現(xiàn)出一定的差異:對于家庭經(jīng)濟狀況較好的兒童而言,如本研究中的城市兒童,師幼關系可能具有獨立于親子關系之外的獨特作用(Howes et al.,1994;張曉等,2008);而對于家庭經(jīng)濟狀況較差的兒童而言,如本研究中的流動兒童,當他們的親子關系更為強烈時(親子親密或親子沖突更高),親子關系對于兒童的影響就會更加突出,從而掩蓋了師幼關系的影響作用掩蓋(Pianta&Ferguson,1993,引自張曉等,2008)。

    總結(jié)來看,本研究啟示高親密、低沖突的人際關系對學齡前兒童的行為發(fā)展和適應具有積極作用,其中低沖突的人際關系尤為重要。對于城市兒童來說,班級老師注重營造良好的師幼關系氛圍對他們的行為適應具有獨特的重要作用。而對于流動兒童來說,家長應該給流動兒童更多的關愛,營造良好、親密的親子關系,這將會成為流動兒童行為發(fā)展的重要基礎性因素;教師還要特別把指導家長如何與孩子建立積極的親子關系作為家園協(xié)同工作的重點,通過家庭和幼兒園的共同努力,營造適合流動兒童行為適應的人際關系網(wǎng)絡。

    5 結(jié)論

    (1)親子沖突顯著預測學齡前兒童的內(nèi)、外向問題行為,這在城市和流動兒童身上沒有差異。

    (2)班級師幼親密氛圍顯著預測城市兒童的內(nèi)向問題行為;班級師幼沖突氛圍顯著預測所有兒童的內(nèi)、外向問題行為,其中對內(nèi)向問題行為的預測作用在城市兒童身上更大。

    (3)不管親子親密性或沖突性高、低,班級師幼沖突氛圍對城市兒童內(nèi)向或外向問題行為的預測作用都顯著。

    (4)對于親子沖突性低的流動兒童,班級師幼沖突氛圍對其外向問題行為的預測作用顯著;對于親子沖突性高的流動兒童,班級師幼沖突氛圍對其外向問題行為的消極作用不顯著。

    (5)對于親子親密性低的流動兒童,班級師幼沖突氛圍對其內(nèi)向問題行為有顯著的預測作用;對于親子親密性高的流動兒童,班級師幼沖突氛圍對其內(nèi)向問題行為的預測作用不顯著。

    Aiken,L.S.,&West,S.G.(1991).

    Multiple regression:Testing and interpreting interactions

    .Newbury Park,CA:Sage.Anders,Y.,Rossbach,H.G.,Weinert,S.,Ebert,S.,Kuger,S.,Lehrl,S.,&von Maurice,J.(2012).Home and preschool learning environments and their rela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early numeracy skills.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7

    (2),231–244.Behar,L.,&Stringfield,S.(1974).A behavior rating scale for the preschool chil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0

    (5),601–610.Birch,S.H.,&Ladd,G.W.(1997).The 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 and children’s early school adjustment.

    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35

    (1),61–79.Bowlby,J.(1988).

    A secure base:Parent-child attachment and healthy human development

    .New York:Basic Books.Bronfenbrenner,U.,&Morris,P.A.(1998).The ecology of developmental processes.In:

    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1

    ,993–1028.Brophy,J.(1981).Teacherpraise:A functional analysi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51

    ,5–32.Bryk,A.S.,&Raudenbush,S.W.(1992).

    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s:Applications and data analysis method

    s.Newbury Park CA:sage,15–145.Burchinal,M.R.,Peisner-Feinberg,E.,Pianta,R.,&Howes,C.(2002).Development of academic skills from preschool through second grade:Family and classroom predictors of developmental trajectories.

    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40

    (5),415–436.Buyse,E.,Verschueren,K.,&Doumen,S.(2011).Preschoolers’attachment to mother and risk for adjustment problems in kindergarten:Can teachers make a difference?

    Social Development,20

    (1),33–50.Buyse,E.,Verschueren,K.,Verachtert,P.,&van Damme,J.(2009).Predicting school adjustment in early elementary school:Impact of 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 quality and relational classroom climate.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110

    (2),119–141.Cai,C.F.,&Zhou,Z.K.(2006).Stability of childhood externalizing problem behaviors.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14

    (1),66–72.[蔡春鳳,周宗奎.(2006).兒童外部問題行為穩(wěn)定性的研究.

    心理科學進展,14

    (1),66–72.]Cassidy,J.,&Shaver,P.(Eds.).(1999).

    Handbook of attachment:Theory,research,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New York:Wiley.Chang,L.,Lei,L.,&Guo,B.L.(2003).

    Applied multilevel data analysis.

    Beijing:Educational Science Publishing House,11–27.[張雷,雷靂,郭伯良.(2003).

    多層線性模型應用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1–27.]Chen,H.C.(2006).The sociological analysis of rurual immigrant children’s maladjustment in city.

    Lanzhou Academic Journal,

    (5),163–164.[陳懷川.(2006).農(nóng)民工子女城市生活不良適應的社會學分析.

    蘭州學刊,

    (5),163–164.]Chen,L.,&Liu,Y.(2012).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grant children’s communication with their parent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migrant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Chines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1),58–63.[陳麗,劉艷.(2012).流動兒童親子溝通特點及其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中國特殊教育,

    (1),58–63.]China Women's Federation.(2013).

    Research report:Condition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and migrant children in urban areas in China

    .Retrieved from http://acwf.people.com.cn/n/2013/0510/c99013-21437965.html.[全國婦聯(lián)課題組.(2013).

    我國農(nóng)村留守兒童、城鄉(xiāng)流動兒童狀況研究報告

    .取自:http://acwf.people.com.cn/n/2013/0510/c99013-21437965.html.]Davis-Kean,P.E.(2005).The influence of parent education and family income on child achievement:The indirect role of parental expectations and the home environment.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19

    (2),294–304.DeMulder,E.K.,Denham,S.,Schmidt,M.,&Mitchell,J.(2000).Q-sort assessment of attachment security during the preschool years:Links from home to school.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36

    (2),274–282.Doumen,S.,Verschueren,K.,Buyse,E.,Germeijs,V.,Luyckx,K.,&Soenens,B.(2008).Reciprocal relations between teacher-child conflict and aggressive behavior in kindergarten:A three-wave longitudinal study.

    Journal of Clinical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ology,37

    (3),588–599.Fan,X.H.,Fang,X.Y.,Liu,Q.X.,&Liu,Y.(2009).A social adaptation comparison of migrant children,rear children,and ordinary children.

    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5),33–40.[范興華,方曉義,劉勤學,劉楊.(2009).流動兒童,留守兒童與一般兒童社會適應比較.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5),33–40.]Fang,J.,Chiou,H.Z.,&Zhang,M.Q.(2011).Analysis of contextual effects on multilevel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Compared with multilevel modeling.

    Advancesin Psychological Science,19

    (2),284–292.[方杰,邱皓政,張敏強.(2011).基于多層結(jié)構(gòu)方程模型的情境效應分析——兼與多層線性模型比較.

    心理科學進展,19

    (2),284–292.]Elicker,J.M.,Egeland,M.,&Sroufe,L.A.(1992).Predicting peer competence and peer relationships in childhood from early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In R.D.Parke&G.W.Ladd(Eds.),

    Family-peer relationships:Modes of linkage

    (pp.77–106).Hillsdale,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Inc.Hair,J.F.,Black,W.C.,Babin,B.J.,Anderson,R.E.,&Tatham,R.L.,(2005).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Upper Saddle River,New Jersey:Prentice Hall.Hamre,B.K.,&Pianta,R.C.(2001).Early 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s and the trajectory of children’s school outcomes through eighth grade.

    Child Development,72

    (2),625–638.Heckman,J.J.(2006).Skill formation and the economics of investing in disadvantaged children.

    Science,312

    (5782),1900–1902.Howes,C.(2000).Social-emotional classroom climate in child care,child-teacher relationships and children’s second grade peer relations.

    Social Development,9

    (2),191–204.Howes,C.,Matheson,C.C.,&Hamilton,C.E.(1994).Maternal,teacher,and child care history correlates of children’s relationships with peers.

    Child Development,65

    (1),264–273.Iruka,I.U.,Burchinal,M.,&Cai,K.(2009).Long-term effect of early relationships for African American children’s acade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An examination from kindergarten to fifth grade.

    Journal of Black Psychology,36

    (2),144–171.Jin,C.C.,Liu,Y.,&Chen,L.(2012).Then effect of negative social environment on problem behavior of unattended and migrated children: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and peer relationship as moderators.

    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35

    (5),1119–1125.[金燦燦,劉艷,陳麗.(2012).社會負性環(huán)境對流動和留守兒童問題行為的影響:親子和同伴關系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心理科學,35

    (5),1119–1125.]Ladd,G.W.,&Burgess,K.B.(1999).Charting the relationship trajectories of aggressive, withdrawn, and aggressive/withdrawn children during early grade school.

    Child Development,70

    (4),910–929.Lafrenière,P.J.,Provost,M.A.,&Dubeau,D.(1992).From an insecure base:Parent-child relations and internalizing behaviour in the preschool.

    Early Development and Parenting,1

    (3),137–148.Liu,H.Y.,Chang,L.,&Meng,Q.M.(2005).Teacher collective efficacy and it’s moderating effect on the function of teachers’self-efficacy.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37

    (1),79–86.[劉紅云,張雷,孟慶茂.(2005).小學教師集體效能及其對自我效能功能的調(diào)節(jié).

    心理學報,37

    (1),79–86.]Meehan,B.T.,Hughes,J.N.,&Cavell,T.A.(2003).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s as compensatory resources for aggressive children.

    Child Development,74

    (4),1145–1157.Mesman,J.,&Koot,H.M.(2000).Child-reported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preadolescence:I.Associations with parent and teacher-reported problem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Adolescent Psychiatry,39

    (11),1371–1378.O’Connor,E.E.,Dearing,E.,&Collins,B.A.(2011).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 and behavior problem trajectories in elementary school.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48

    (1),120–162.O’Connor,E.E.,&McCartney,K.(2006).Testing associations between young children's relationships with mothers and teacher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98

    (1),87–98.O’Connor,E.E.,&McCartney,K.(2007).Examining 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s and achievement as part of an ecological model of development.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44

    (2),340–369.Peugh,J.L.(2010).A practical guide to multilevel modeling.

    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48

    (1),85–112.Pianta,R.C.(1992).

    Child

    -

    parent relationship scale(CPRS)

    .Charlottesville,VA:University of Virginia.Pianta,R.C.,&Ferguson,J.(1993).

    Prediction of behavior problems in children from mother-child interaction

    .Unpublished manuscript,Virginia:University of Virginia.Pianta,R.C.,Nimetz,S.L.,&Bennett,E.(1997).Mother-child relationships,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s,and school outcomes in preschool and kindergarten.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12

    (3),263–280.Pianta,R.C.,&Steinberg,M.(1992).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s and the process of adjusting to school.

    New Directions for Child and Adolescent Development,1992

    (57),61–80.Pianta,R.C.,&Walsh,D.J.(1996).

    High-risk children in schools:Constructing sustaining relationships

    .New York:Routledge.Portes,A.,&MacLeod,D.(1996).Educational progress of children of immigrants:The roles of class,ethnicity,and school context.

    Sociology of Education,69

    (4),255–275.Roscigno,V.J.,&Ains worth-Darnell,J.W.(1999).Race,cultural capital, and educational resources:Persistent inequalities and achievement returns.

    Sociology of Education,72

    (3),158–178.Schofield,T.J.,Parke,R.D.,Kim,Y.,&Coltrane,S.(2008).Bridging the acculturation gap: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quality as a moderator in Mexican American familie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44

    (4),1190–1194.Settles,B.H.,Sheng,X.W.,Zang,Y.,&Zhao,J.(2013).The one-child policy and its impact on Chinese families.In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Chinese Families

    .New York:Springer.Silver,R.B.,Measelle,J.R.,Armstrong,J.M.,&Essex,M.J.(2005).Trajectories of classroom externalizing behavior:Contributions of child characteristics,family characteristics,and the 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 during the school transition.

    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43

    (1),39–60.Suo,C.Q.(2011).

    Children's early education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of urban disadvantaged groups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索長清.(2011).

    城市弱勢群體子女早期教育現(xiàn)狀調(diào)查——以沈陽市3-6歲流動兒童為例

    (碩士學位論文).沈陽師范大學.]Walker,H.M.,Stiller,B.,Severson,H.H.,Feil,E.G.,&Golly,A.(1998).First step to success:Intervening at the point of school entry to prevent antisocial behavior patterns.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35

    (3),259–269.Xu,W.(2010).Family education of floating preschool children:Based on the interview on 25 floating families.

    Journal of Xiangfan University,31

    (7),74–78.[徐微.(2010).流動學前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的研究——基于25戶流動家庭的訪談調(diào)查.

    襄樊學院學報,31

    (7),74–78.]Yan,J.,&Pang,L.J.(1997).How to create favorable environment to improve preschoolers’social development.

    Studies in Preschool Education,

    (4),16–19.[顏潔,龐麗娟.(1997).論有利于兒童社會性發(fā)展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學齡前教育研究,

    (4),16–19.]Yu,H.B.,Fang,L.L.,&Ling,W.Q.(2004).Issues on multilevel research of organizations.

    Advancesin Psychological Science,12

    (2),462–471.[于海波,方俐洛,凌文輇.(2004).組織研究中的多層面問題.心

    理科學進展,12

    (2),462–471.]Zeng,S.C.(2010).The social adaption of migrant children and its risk factors.

    Psychological Science,33

    (2),456–458.[曾守錘.(2010).流動兒童的社會適應狀況及其風險因素的研究.

    心理科學,33

    (2),456–458.]Zhang,L.Y.,&Sun,J.(2012).On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floating children in the city.

    Studies in Preschool Education,

    (12),37–40.[張蒞穎,孫敬.(2012).學前流動兒童社會性發(fā)展現(xiàn)狀及其特點.

    學齡前教育研究,

    (12),37–40.]Zhang,X.(2011).Parent-child and 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s in Chinese preschoolers:The moderating role of preschool experiences and the mediating role of social competence.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6

    (2),192–204.Zhang,X.(2013).Chinese children’s relationships with mothers during the transition to nursery care:Changes and associations with later growth in social competence.

    Infant Mental Health Journal,34

    (1),60–71.Zhang,X.,&Chen,H.C.(2008).Relational and individual predictors of children’s early social competenc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24

    (4),19–24.[張曉,陳會昌.(2008).關系因素與個體因素在兒童早期社會能力中的作用.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

    24

    (4),19–24.]Zhang,X.,Chen,H.C.,&Zhang,G.F.(2008).Children's relationships with mothers and teachers: Linkages to problem behavior in their first preschool years.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40

    (4),418–426.[張曉,陳會昌,張桂芳.(2008).母子關系、師生關系與兒童入園第一年的問題行為.

    心理學報,40

    (4),418–426.]Zhang,Y.,&Li,X.Y.(2010).Cottage nurseries and preschool education of migrant workers’children.

    Studies in Preschool Education,

    (10),3–8.[張燕,李相禹.(2010).山寨幼兒園與農(nóng)民工子女學前教育——對北京市城鄉(xiāng)交界處一個區(qū)位樣本的調(diào)查與思考.

    學齡前教育研究,

    (10),3–8.]Zhao,H.Q.(2010-7-6).Migrant children education is worrying-visit professor Duan Chengrong in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Representative Demos Newspaper

    .[趙華瓊.(2010-7-6).流動兒童教育引人憂——訪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fā)展研究中心教授段成榮.

    人民代表報

    .取自:http://www.rmdbw.gov.cn/2010/0706/27109.html]Zhao,R.H.(2009).

    Problems of family education of preschool migrant children and resolutions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趙潤紅.(2009).

    流動學齡前兒童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碩士學位論文).西北師范大學,蘭州.]Zhou,H.,&Rong,S.(2011).Migrant children in China:Review and appraisal.

    Population&Economics,

    (3),94–103.[周皓,榮珊.(2011).我國流動兒童研究綜述.

    人口與經(jīng)濟,

    (3),94–103.]Zou,H.,Qu,Z.Y.,&Zhang,Q.L.(2004).Migrant children’s living and being protected conditions in nine cities of China.

    Youth Studie

    s

    ,

    (1),1–7.[鄒泓,屈智勇,張秋凌.(2004).我國九城市流動兒童生存和受保護狀況調(diào)查.

    青年研究,

    (1),1–7.]

    猜你喜歡
    兒童
    兒童美術(shù)教育瑣談202
    兒童美術(shù)教育瑣談199
    兒童美術(shù)教育瑣談197
    兒童美術(shù)教育瑣談201
    兒童美術(shù)教育瑣談200
    兒童美術(shù)教育瑣談198
    兒童美術(shù)教育瑣談174
    兒童美術(shù)教育瑣談169
    留守兒童
    雜文選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六一兒童
    国产1区2区3区精品|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网站 | АⅤ资源中文在线天堂| 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 精品高清国产在线一区| 免费观看精品视频网站| 国产激情偷乱视频一区二区| 成人永久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免费无遮挡裸体视频| 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一区二区| 免费在线观看影片大全网站| av中文乱码字幕在线| 欧美在线黄色| 搡老岳熟女国产| 两个人免费观看高清视频| 天堂动漫精品| 午夜福利免费观看在线| 日韩av在线大香蕉| 亚洲人成电影免费在线| 欧美乱妇无乱码| 草草在线视频免费看| 美女高潮到喷水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电影免费观看| a级毛片在线看网站| 国内揄拍国产精品人妻在线 | 香蕉丝袜av| 99久久无色码亚洲精品果冻| 国产极品粉嫩免费观看在线| 99re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美女高潮喷水抽搐中文字幕| 午夜a级毛片| 香蕉久久夜色| 午夜福利视频1000在线观看| 日本a在线网址|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免费视频| 日韩大码丰满熟妇| 麻豆国产av国片精品| 非洲黑人性xxxx精品又粗又长| aaaaa片日本免费| 成人三级做爰电影| 久久国产精品人妻蜜桃| 真人做人爱边吃奶动态| 欧美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看|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不卡| 国产真人三级小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色激情综合| 俄罗斯特黄特色一大片|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一二三四在线观看免费中文在| 日韩精品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码二码三码区别大吗| 国产av一区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国产av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二区二区91| 精品久久蜜臀av无| 曰老女人黄片| 亚洲av美国av| 午夜老司机福利片| 一本综合久久免费| 国产精品香港三级国产av潘金莲| 国产高清有码在线观看视频 | 桃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又黄又爽又免费观看的视频| 18禁国产床啪视频网站| 亚洲人成电影免费在线| 看黄色毛片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噜噜| 亚洲成人免费电影在线观看| 老司机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三级毛片av免费| 成年免费大片在线观看| 欧美大码av| 人妻丰满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 观看免费一级毛片| 人人妻人人看人人澡| 欧美性长视频在线观看| 动漫黄色视频在线观看| 婷婷精品国产亚洲av在线| 男女下面进入的视频免费午夜 | cao死你这个sao货| 麻豆国产av国片精品| 成人三级做爰电影| 亚洲精品av麻豆狂野| 曰老女人黄片| 波多野结衣高清无吗| 草草在线视频免费看| 听说在线观看完整版免费高清| 国产日本99.免费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一区二区www| 成人三级黄色视频| 久久精品91无色码中文字幕| 怎么达到女性高潮| 亚洲专区中文字幕在线| 一夜夜www| 美女扒开内裤让男人捅视频| 999精品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粉嫩美女一区| 真人做人爱边吃奶动态|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了| 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人| bbb黄色大片|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 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 国内视频| 黄色丝袜av网址大全| 一区二区三区激情视频| 日韩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特大巨黑吊av在线直播 | 国产熟女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永久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91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香蕉国产在线看| 久久 成人 亚洲| 午夜免费成人在线视频| 18美女黄网站色大片免费观看| 成人18禁高潮啪啪吃奶动态图| 亚洲精品国产区一区二| 香蕉丝袜av| 美女扒开内裤让男人捅视频|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小视频在线| 天天添夜夜摸| 美女 人体艺术 gogo| 黑人操中国人逼视频| 欧美在线黄色| 一级作爱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自偷自拍图片 自拍| 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狠狠躁| 1024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videossex| 在线观看www视频免费| 亚洲中文av在线| 成年免费大片在线观看| 成人特级黄色片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亚洲av| 午夜激情福利司机影院| 色播在线永久视频|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99| 久久九九热精品免费|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高清视频|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第35| 一级作爱视频免费观看| 曰老女人黄片| 90打野战视频偷拍视频|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欧美久久久|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亚洲av第一区精品v没综合| 黄色丝袜av网址大全| 丝袜在线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av久久久久免费| 亚洲男人的天堂狠狠| 一区二区三区激情视频| 亚洲av电影在线进入| 精品久久蜜臀av无| 午夜视频精品福利| 亚洲黑人精品在线| 在线国产一区二区在线| av欧美777| 国产亚洲av嫩草精品影院| 看片在线看免费视频| 午夜影院日韩av| 久久亚洲真实| 一级毛片精品| 黄色女人牲交|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乱码| 午夜激情av网站|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蜜臀| 精品无人区乱码1区二区|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三区的特点|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av网站| 国产日本99.免费观看| 777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网站| 波多野结衣高清作品| 日韩一卡2卡3卡4卡2021年| 婷婷亚洲欧美| or卡值多少钱| 欧美久久黑人一区二区| 人人妻人人澡欧美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av嫩草精品影院| 91在线观看av| 深夜精品福利| 成熟少妇高潮喷水视频| 嫩草影视91久久| 欧美在线一区亚洲| 在线国产一区二区在线| 少妇被粗大的猛进出69影院| 国产视频内射| 国产亚洲av高清不卡| 成人亚洲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xxx96com| 一a级毛片在线观看| 欧美色视频一区免费|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专区| 精品国产美女av久久久久小说| 国产成人av教育| 婷婷亚洲欧美| 亚洲九九香蕉| 免费观看精品视频网站|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区一区二久久| 99久久久亚洲精品蜜臀av| 狠狠狠狠99中文字幕| 九色国产91popny在线| 每晚都被弄得嗷嗷叫到高潮| 88av欧美| 18美女黄网站色大片免费观看| 最新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二区二区免费| 99久久久亚洲精品蜜臀av| 在线免费观看的www视频|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免费高清观看 | 国产av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 国产单亲对白刺激| 免费在线观看视频国产中文字幕亚洲| 国产野战对白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55亚洲|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网站| 中文字幕久久专区| 午夜福利高清视频| videosex国产|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91九色精品人成在线观看| 亚洲电影在线观看av| 美国免费a级毛片| 在线视频色国产色| 免费搜索国产男女视频| xxx96com|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女生性感内裤真人,穿戴方法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91| 日韩欧美在线二视频| 国产亚洲av高清不卡| 又黄又粗又硬又大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av鲁大| 欧美性猛交黑人性爽|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看| 国产精品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12—13女人毛片做爰片一|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免费日韩欧美大片|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1区2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香港三级国产av潘金莲| 18禁美女被吸乳视频| 欧美成人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伦一二天堂av在线观看| 丁香欧美五月| 啪啪无遮挡十八禁网站| 国产高清videossex| 国产一级毛片七仙女欲春2 | 亚洲专区国产一区二区| 黑丝袜美女国产一区| 91老司机精品|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 首页视频小说图片口味搜索| 97碰自拍视频| av福利片在线| 国产成人欧美| 中国美女看黄片| 搞女人的毛片| 免费看美女性在线毛片视频| 久久国产亚洲av麻豆专区|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 可以免费在线观看a视频的电影网站|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在线播放| 高清毛片免费观看视频网站| 一二三四在线观看免费中文在| 免费看美女性在线毛片视频| 91在线观看av| a级毛片a级免费在线| 淫妇啪啪啪对白视频| 日韩精品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v大片淫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小视频在线|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免费高清观看 | 黄色毛片三级朝国网站|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九色国产91popny在线| 精华霜和精华液先用哪个| 99久久无色码亚洲精品果冻| 看黄色毛片网站| 在线免费观看的www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精品| 欧美激情久久久久久爽电影| 久久中文字幕人妻熟女| 久久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蜜臀| √禁漫天堂资源中文www| av中文乱码字幕在线| av福利片在线| 亚洲电影在线观看av|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综合| 欧美日韩精品网址|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二区二区91| 欧美日本视频| 欧美性猛交黑人性爽| 高潮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丰满的人妻完整版| 国产激情久久老熟女| 亚洲自拍偷在线| bbb黄色大片| 丝袜在线中文字幕| 麻豆国产av国片精品|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欧美日韩| 一边摸一边抽搐一进一小说|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 亚洲专区字幕在线| 国产精品av久久久久免费| 久久国产亚洲av麻豆专区| 天堂动漫精品| 一级毛片女人18水好多|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蜜臀| 中文字幕最新亚洲高清| 国产91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精华液| 亚洲国产精品sss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网站| www.自偷自拍.com| 女警被强在线播放| 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在线观看成人毛片| 人人妻人人澡欧美一区二区| 欧美黄色淫秽网站| 日韩成人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av一区麻豆| 神马国产精品三级电影在线观看 | 一级毛片高清免费大全| 午夜福利免费观看在线| 91在线观看av| 欧美激情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性长视频在线观看|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蜜桃av| 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5区| 黑人操中国人逼视频| 90打野战视频偷拍视频| netflix在线观看网站| 欧美性猛交黑人性爽| 黄色毛片三级朝国网站| a级毛片a级免费在线| 真人做人爱边吃奶动态|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图片| 国产伦一二天堂av在线观看| 18禁美女被吸乳视频| 国产免费男女视频| 亚洲av第一区精品v没综合|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国产色婷小说|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清纯| www日本在线高清视频| 免费观看人在逋| 成人永久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а√天堂www在线а√下载| av电影中文网址| 欧美性猛交╳xxx乱大交人|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二区二区免费| 欧美性猛交╳xxx乱大交人| 国产亚洲精品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 香蕉丝袜av| 制服丝袜大香蕉在线|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网站 | 欧美大码av|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二区二区91| 啦啦啦观看免费观看视频高清| 亚洲国产精品sss在线观看| 男人的好看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 久热爱精品视频在线9| 亚洲无线在线观看| 中文在线观看免费www的网站 | 国产蜜桃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涩受|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日本电影| 午夜福利免费观看在线| 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 无遮挡黄片免费观看| 男人操女人黄网站| 亚洲色图av天堂| 亚洲av电影在线进入|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欧美| 国产一区在线观看成人免费| 别揉我奶头~嗯~啊~动态视频| 欧美激情久久久久久爽电影| 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人| 成人三级做爰电影|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在线播放| 亚洲av熟女| 窝窝影院91人妻| 久久久国产欧美日韩av| 亚洲黑人精品在线| 真人做人爱边吃奶动态| 欧美黑人精品巨大| 亚洲欧美激情综合另类| 亚洲成人免费电影在线观看| 午夜亚洲福利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在线视频| 国产一区在线观看成人免费| 中文字幕人妻熟女乱码| 成人国产综合亚洲| 成在线人永久免费视频|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最好的美女福利视频网| 国产精华一区二区三区| 777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网站| 日本 欧美在线|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欧美日韩| 欧美色视频一区免费| 亚洲专区中文字幕在线| 在线av久久热| 日本 av在线| www.熟女人妻精品国产|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一区二区| 人人妻人人看人人澡| 亚洲九九香蕉| 午夜激情av网站|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不卡| 桃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男女下面进入的视频免费午夜 | 亚洲国产精品999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精华液| 丰满的人妻完整版| 成人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成在线人永久免费视频| 激情在线观看视频在线高清| 一本久久中文字幕| 午夜视频精品福利| 午夜精品在线福利|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日本电影| 黄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激情视频| 日韩欧美免费精品|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精品视频观看| 成年人黄色毛片网站|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躁| 免费看日本二区|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99|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欧美| 久久久久久大精品| 欧美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 国产 在线| 最新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五月| 91大片在线观看| 在线天堂中文资源库| 91在线观看av| 欧美黑人巨大hd| 午夜两性在线视频| 美女 人体艺术 gogo| 亚洲国产精品999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男人天堂|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亚洲av| 亚洲午夜理论影院| 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妹子高潮喷水视频| 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二区|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影|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欧美| or卡值多少钱| 777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网站| 给我免费播放毛片高清在线观看| 黄色成人免费大全| 久久天躁狠狠躁夜夜2o2o| 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精华液| 不卡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中文字幕一级| 搡老熟女国产l中国老女人| 久久婷婷人人爽人人干人人爱| 久久伊人香网站|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18| 午夜久久久在线观看| 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的视频| 成年免费大片在线观看| av中文乱码字幕在线| 亚洲成a人片在线一区二区| 日韩免费av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网站| 欧美日韩黄片免| 久久香蕉激情| 悠悠久久av| 欧美色视频一区免费| 动漫黄色视频在线观看| 禁无遮挡网站| 亚洲中文字幕日韩| 十八禁人妻一区二区| 精品不卡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av在线久日| 国产精品1区2区在线观看.| 免费人成视频x8x8入口观看| 超碰成人久久| 免费女性裸体啪啪无遮挡网站| 香蕉久久夜色|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_| 在线国产一区二区在线|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密| 久久国产亚洲av麻豆专区| av有码第一页| 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久久 | 好看av亚洲va欧美ⅴa在| 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人| 成人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亚洲av| 午夜免费鲁丝| 天堂动漫精品| 日韩大尺度精品在线看网址| 波多野结衣高清作品| 午夜免费鲁丝| 久久精品影院6| 脱女人内裤的视频| 亚洲熟妇中文字幕五十中出| 黄色a级毛片大全视频| 男女床上黄色一级片免费看| 九色国产91popny在线| 黄片小视频在线播放| 男女那种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三级三区| 日本一本二区三区精品| 久久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亚洲| 国产精品亚洲av一区麻豆| 亚洲自拍偷在线|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欧美在线黄色| 美女扒开内裤让男人捅视频| 亚洲片人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 男女下面进入的视频免费午夜 | av免费在线观看网站| 啪啪无遮挡十八禁网站| 婷婷精品国产亚洲av| 老鸭窝网址在线观看| 777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网站|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 搞女人的毛片| 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吃奶| 日韩国内少妇激情av| 狠狠狠狠99中文字幕| 亚洲最大成人中文|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清纯| 国产免费男女视频| 一夜夜www| 天天一区二区日本电影三级|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一级| 两性午夜刺激爽爽歪歪视频在线观看 | 色婷婷久久久亚洲欧美| 亚洲av第一区精品v没综合| 亚洲av五月六月丁香网| 夜夜爽天天搞|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一二三四区| 又黄又粗又硬又大视频| 51午夜福利影视在线观看| 亚洲va日本ⅴa欧美va伊人久久| 亚洲av第一区精品v没综合| 不卡av一区二区三区| 两个人视频免费观看高清| 美女国产高潮福利片在线看| 母亲3免费完整高清在线观看| 手机成人av网站| 久久精品91无色码中文字幕| 欧美成人午夜精品| 又大又爽又粗| 黄网站色视频无遮挡免费观看| 丝袜人妻中文字幕| 亚洲 欧美 日韩 在线 免费| 一本久久中文字幕| 色av中文字幕| 久久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亚洲| 婷婷丁香在线五月|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影|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表现在哪些方面| 亚洲片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最新亚洲高清|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精免费| 长腿黑丝高跟|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高清视频| 90打野战视频偷拍视频| 91九色精品人成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免费精品| 熟妇人妻久久中文字幕3abv| 欧美成人性av电影在线观看| 不卡av一区二区三区| 夜夜爽天天搞| 日本黄色视频三级网站网址| 1024手机看黄色片| 国产一级毛片七仙女欲春2 | 欧美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男女视频在线观看网站免费 | 女同久久另类99精品国产91| 男人的好看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 久久香蕉精品热| 国产av又大| 亚洲av成人不卡在线观看播放网| 桃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系列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 欧美亚洲| 88av欧美| 国产1区2区3区精品| 欧美性猛交╳xxx乱大交人| 免费在线观看视频国产中文字幕亚洲| 两个人视频免费观看高清| 又紧又爽又黄一区二区|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精品| 国产爱豆传媒在线观看 | 亚洲成国产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在线观看成人免费| 99热6这里只有精品| 在线视频色国产色| 亚洲第一电影网av| 亚洲成av片中文字幕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