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紅梅,梁曉涵
(阜陽師范學院文學院,安徽阜陽236037)
傳媒時代生活的快節(jié)奏、碎片化使人們更傾向于用只言片語來表達見解,伴隨著移動便攜設備的發(fā)展,新興媒介成為人們移動學習和表情達意的載體,特別是在學生群體中,手機等新興媒介已經(jīng)成為其接受信息的主要來源。通過手機等媒介獲取信息、表達自己的思考和感受更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利用新興媒介進行情感傾訴和理性訴求更是遍地開花,青少年用零碎片段書寫生活的酸甜苦辣,展示當代人的生活風貌和價值觀,透視人性的善良與險惡,這種微寫作方式無疑為廣大學生開啟了一扇通往寫作殿堂的陽光之窗,以其自主化、日?;蛡€性化等強大優(yōu)勢在“微時代”備受人們青睞?!罢{查顯示,在美國的大學生生活中,占據(jù)最重要部分的寫作方式有三種,其中手機短信、電子郵件和課堂筆記是學生最常用的;另外是現(xiàn)在最流行的,在社交網(wǎng)絡上高頻率地寫作一些簡短的心情文字?!盵1]手機短信、微信、電子郵件、心情文字等目前都是微寫作的主要形式和內(nèi)容。
2014年北京高考語文增加微寫作更把微寫作推上了風口浪尖,成為當前人們關注的焦點,對于這種手隨心動、言簡意賅、文短情深的小型寫作的探討也風起云涌。人們甚至對微寫作進行溯本追源,同濟大學文化批評研究所教授張閎認為:“大家所熟悉的唐詩、宋詞、元曲,其實都是微寫作的文本,古代筆記、寓言、笑話,以及古典文論中大量的詩論、詞論、曲論,甚至群眾喜聞樂見的楹聯(lián)、格言、謎語,都有微寫作的影子,像《世說新語》《搜神記》《閱微草堂筆記》等,都是微寫作的典范之作?!盵2]這些廣為傳頌的古代微寫作雖然體裁豐富、形式紛呈,但都短小精悍、語言凝練、立意高遠,濃縮各種文體的精華。目前對于微寫作人們普遍的共識是以微博、微信的形式發(fā)表的“微小說”“微詩歌”“微劇本”“微笑話”等網(wǎng)絡文體,微寫作在高考語文的語境中則指汲取網(wǎng)絡文本內(nèi)容、形式短小精悍的一種小型寫作。
微寫作語言的精練、構思的精巧、意趣的精致、思辨的縝密正成為受人關注的獨特文化現(xiàn)象,同時這種便攜的手持式微型寫作也成為當下人們的一種生活狀態(tài),它毋庸置疑地為學生交流思想、表達見解打開了一扇窗。嘗試以新興媒介促進微寫作是當下寫作的新趨向,新興媒介異彩紛呈的功能催生出人們獨特的感受和思考,營造出人們情趣化的經(jīng)驗和言語活動,微寫作理所當然成為學生進行表情達意、有效交流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彰顯出不同于常態(tài)寫作的獨有特點。
微寫作是一種形式靈活、體裁多樣,短小精悍、不求篇幅完整,但要求主題明確的寫作訓練方式。無論哪個時代何種形式的微寫作,其實只是載體形式的不同,微寫作的本質大同小異,它是一種具體而微的寫作,名微實全。從形式上看,它五臟俱全,要具有標題、中心、體裁、結構層次等;從內(nèi)容上看,要具備諸如人物、情節(jié)、景物、情感等;從表達方式上看,可以使用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說明等一種或多種表達方式。微寫作的字數(shù)一般是140—200字,140字可寫盡喜怒哀樂,滲透寫作主體的酸甜苦辣,表達作者的真知灼見、書寫其壯志豪情,可謂140字閱盡人間繁華,寫盡人間風流。這種小型寫作旨在引導作者去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關注人生。但微寫作“形”微而“神”不微,它用微現(xiàn)象折射時代風云,微話題中凸顯社會精神風貌,只言片語影響社會人生,所以微寫作不僅是煩瑣堆積成的各種真實生活情感的再現(xiàn),也可以是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微言大義,用小問題、小現(xiàn)象反映出社會風貌,綜合體現(xiàn)了寫作者用精練的語言進行表情達意的能力。由此可見,微寫作可錘煉人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其精巧構思,可見微知著地評估一個人利用微話題闡釋出微言大義的才能,從這個層面上講,“微”亦足道。
眾所周知,處在特定年齡階段的中學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強,渴望與人傾訴交流,各種媒介如手機就成為他們展示自我、表達交流的一個有效載體。新興媒介微寫作帶給學生新鮮的體驗和感受,QQ空間、貼吧、論壇、短信、微信等是學生獲取信息和交流的主要平臺,借助這些新興媒介孩子們可以隨時隨地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并形成文字發(fā)送到自己的日志、博客中,或者通過“留言飛語”來傳情達意,既完成了自我的傾訴,又獲得與無數(shù)人的溝通和聯(lián)系。[3]這種微寫作不僅契合了《語文課程標準》中“寫作時考慮不同的目的和對象”,更能“激發(fā)表達真情實感的熱忱”。
基于新興媒介的微寫作不僅寫作平臺多樣化,寫作內(nèi)容也極為豐富多彩。可以“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微寫作的內(nèi)容既可著眼于個人生活的酸甜苦辣,如回顧反思自身經(jīng)歷,交流自己的喜好、對自己的人生進行規(guī)劃等,又通過新興媒介移動網(wǎng)絡引進時代的活水,真正使學生“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jīng)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多方面地積累和運用寫作素材”。新興媒介不僅是交流的載體,更是學生借此以言表意、以言訴情的工具,學生可以通過交換媒體信息,主動參與表達交流。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地交流自己在新媒介上看到的熱點話題,評介喜聞樂見的媒體作品,通過審視媒體,培養(yǎng)其對各種話題和觀點的批判意識以及獨立思考能力。
新興媒介催生人們利用微寫作表達的欲望,借助新興媒介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或對媒體作品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大家會主動地去說去寫,作為溝通方式的寫作不是“要我寫”而是“我要寫”,寫作已經(jīng)成為一種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的內(nèi)在需求,是每天生活所必須,甚至成為人們的一種生存狀態(tài),一種生活方式。學生為需要而寫作,為溝通而寫作,為表情達意而寫作。這種寫作沒有任何功利目的,更不會成為學生的一種精神重壓,作者有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想寫的沖動,他們用文字展示當下生活的五彩繽紛,追憶過往生活的酸甜苦辣,編織明日生活的七彩夢幻,把美好生活的點點滴滴訴諸媒介與朋友分享,或者是在節(jié)假日通過各種媒介表達自己對親朋好友的溫馨祝福。這樣微寫作可以通過寫日志、發(fā)微信、短信祝福、跟帖、發(fā)帖等方式,使孩子們都有話可說,有人可記、有事可敘、有情可抒、有感可發(fā),已經(jīng)達到了不吐不快的境地。學生在這種寫作狀態(tài)下,自己沒有意識到是在寫文章,更不會“為賦新詞強說愁”,他們對寫作充滿期待,執(zhí)筆成文的過程也是孩子們享受愉快的寫作之旅,寫完之后還有一種酣暢淋漓或意猶未盡之感。
新媒介微寫作的成品也突破純文字形式走向豐富多彩。作者可以隨心所欲地利用自己喜歡的形式來表達見解和感受,孩子們可以把回味無窮的文字和耳目一新的畫面、扣人心弦的視頻、清晰明了的圖表、變化莫測的表情、妙趣橫生的圖像、悅耳動聽的音樂巧妙結合,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從而更好地表情達意,有效交流。這些微作品留住孩子們激情歲月中的精彩瞬間,展示學生自己的成長過程,傾訴孩子們稚嫩的真知灼見,也引領讀者在視像文明中做逍遙游。
國內(nèi)外對寫作的認識大致有三種:從結果上,把寫作看作“寫文章”;從過程上,把寫作看作“認知過程和問題解決”;從功能上,把寫作看作“自我表達和社會交流”。[4]一線教師和語文教育研究者不斷轉變關注的焦點,從關注寫作的結果到過程到新課標強調的讀者意識,但寫作教學一直是處于人們的質疑之中,究其根源是三者在關注結果、關注過程還是關注交流中長期掙扎,難以找到恰當?shù)慕Y合點。部分學者也一直在探討能否通過一個平臺或中介把三者有機整合起來,既關注寫作的過程、步驟、方法,又關注寫作過程中的表達和交流,激起學生言說的欲望,這樣寫出好文章也就是理所當然了。新興媒介微寫作構建三者整合的平臺。這種新媒介微寫作聚焦于寫作的核心問題“寫什么”“如何寫”“為何寫”,有效整合三種寫作范式的優(yōu)勢。
首先,新興媒介微寫作可以隨時隨地隨心隨意地記錄生活中的精彩。微寫作可以在文海中縱橫馳騁、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把隨時隨地的精彩、酸甜苦辣的感受、即時發(fā)生的社會生活事件作為寫作的內(nèi)容,關注孩子們喜聞樂見的熱點話題,引進時代活水、激活記憶表象。豐富多彩的熱門話題、異彩紛呈的見聞感受、形象生動的在線素材最能吸引孩子們的眼球,喚起他們對當下生活評說的熱情,激活頭腦中相關內(nèi)容的表象,催發(fā)他們表達的欲望和言說的激情,引導其以興趣為基點對以往的經(jīng)驗和此刻的體驗進行回顧和篩選,并隨時記下奇思妙想和偶發(fā)頓悟。當學生在新興媒介上把由這些資源刺激所引發(fā)的一系列觀點、想象和情感等以非線性的結構組織起來后,觀點、寫作所需的素材及情感體驗就會噴涌而出。
其次,寫作的重頭戲是如何寫。微寫作滿足了《語文課程標準》“根據(jù)個人特長和興趣自主寫作,力求有個性、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在生活和學習中多想多寫,做到有感而發(fā),提倡自主擬題,多寫自由作文”的要求,沒有限制的自主寫作為孩子們有感而作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微作文倡導真實的寫作,要求有感而發(fā),字數(shù)不限、篇幅不限、時間不限,只要有表達的欲望就可隨時隨地進行寫作,避免了長篇大論的無病呻吟。微寫作倡導自主作文、自由作文,有個性、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學生無須考慮審題、立意,擺脫了布局謀篇的藩籬,無須帶著各種鐐銬,他們?yōu)榻涣鞫鴮懽?,為實用而寫作,為解決某一問題而寫作,他們會擺脫“要我寫”的精神重壓,自由自在地揮灑文字,真知灼見、奇思妙想、偶發(fā)頓悟都在隨心所欲中彰顯。新媒介寫作在寫作過程中遇到任何的問題和困惑都可以隨時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交流,同時借助新興媒介能簡潔明快地展示文章的思路框架,把與主題有關的材料和記憶中的原始經(jīng)驗進行優(yōu)化組織使其條理化,并把在這個過程中作者所產(chǎn)生的奇思妙想根據(jù)主題的需要擺放在合適的位置,使文章的框架了然于胸,真正做到胸有成竹,學生執(zhí)筆成文時自然是妙筆生花。文章發(fā)表后可以隨時吸納讀者對文章的評論,隨時進行修改完善,實現(xiàn)錦上添花。
最后,微寫作還關注寫作過程中的表達和交流。寫作的本質在于交流。交互性是新興媒介的最基本功能。依托移動網(wǎng)絡和智能手機可以使交流隨時隨地隨心隨意。微寫作作者和讀者的交流可隨時隨地進行,貫穿于寫作過程始終。這同《語文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的“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不謀而合。孩子們利用新興媒介進行即時寫作時,好像面對特定的對象,為達成特定目的,就大家共同感興趣的話題興趣盎然地進行交流。微寫作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每個人情感傾訴和理性訴求的需求。微寫作交流方式呈多樣化之勢,由傳統(tǒng)單向交流發(fā)展到雙向交流,到現(xiàn)在的立體化網(wǎng)狀交互,可以說是單向、雙向和網(wǎng)狀多樣化交流方式并存。讀者參與到材料的收集、起草、修改、加工各個階段共同建構媒介作品,多樣化讀者的見仁見智,作者的“東張西望”、博采眾長,最后的成品必然是錦上添花。
微寫作不僅要關注生活、關注社會,還要關注繽紛復雜的媒體世界,它不僅可以以微博、日志、微信、短信的形式,還可以以實錄、新聞、隨感、評點、對話等多種形式出現(xiàn),這樣的微寫作融審視社會、表達自我、訓練學生寫作技能、提升媒介素養(yǎng)多功能于一體。眾所周知,“當體現(xiàn)不同的價值觀和文化背景的媒介文本群英薈萃的時候,也是孩子們東張西望、不知所措的時候,因為他們正被一種無形的媒體文化所塑造和建構,在豐富多彩的媒介信息和強大的主流媒介話語前迷失方向”。[5]微寫作借助新媒介媒體關注社會、體察人生,審視形形色色的媒體信息,從而引導孩子們對豐富多彩的媒體信息及媒體所建構的社會進行主動審視、理性分析并做出鑒別評價;對媒體作品中蘊含的價值觀、文化內(nèi)容和意識形態(tài)有清醒的認識和思考,免遭媒體操縱;在此基礎上理智選擇,利用媒介表情達意,提升自己的寫作技能,從而有效交流。新媒介微寫作讓學生在眼花繚亂的媒介信息中學會質疑、評判和運用,在最優(yōu)化地享用大眾傳播資源的過程中獨立思考,書寫自己的感受和見解,不隨媒體逐流,能有效地運用這把雙刃劍。
對學生而言,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長篇大論固然重要,但是能否隨心所欲、言簡意賅、手隨心動進行表情達意,更是立足于世的基本能力?;谛屡d媒介的微寫作為歷練這種能力搭建了平臺。有效運用新興媒介提升學生寫作能力,我們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我們知道言由心生,寫作是用筆表情達意、有效交流,是作者感情與思想的自然流露。學生在寫作時抓耳撓腮、無話可說的現(xiàn)象往往是因為積累不夠、寫作素材匱乏。手機的拍照功能使學生能隨時隨地留住激情歲月中的精彩瞬間,用照片制作動感影集,展示自己成長的過程,以在必要的時候作為寫作素材,喚起他們對過去生活的追憶,激活頭腦中的記憶表象,激發(fā)他們表達的欲望和言說的激情。當直接的經(jīng)驗積累和間接的讀書積累已經(jīng)不能滿足孩子們個性化寫作的需要,寫作素材的挖掘要側重在媒介資源中找米下鍋,引進時代活水。媒介信息中時時更新的熱點話題是孩子們寫作的源頭活水,能產(chǎn)生共鳴的各種爭論更易于引起學生的寫作欲望。因此要利用各種途徑,充分挖掘形形色色的媒體資源。如看相冊或家庭錄像帶,瀏覽照片、報紙、雜志、影視資源,或通過郵件、手機、QQ、論壇等與家人、朋友交談,這些媒介交流可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催生本次寫作所需的詞匯和素材,解決了寫作“言之無物”的問題,他們在起草時就會感到有話可說——有人可記、有事可敘、有情可抒、有感可發(fā),寫作時就不會再遭遇“搜腸刮肚”“抓耳撓腮”的尷尬。
新興媒介的特征契合了微寫作的即時、互動、交流的需求?!笆謾C媒體還具有高度的移動性與便攜性,信息傳播的即時性、互動性,受眾資源極其豐富,多媒體傳播,私密性、整合性、同步和異步傳播有機統(tǒng)一,傳播者和受眾高度融合等優(yōu)勢。”[6]基于新興媒介的微寫作能隨時隨地利用文字、音頻甚至視頻手段有效傳遞信息、表達自己的見解,可以使瀏覽者感同身受,通過自發(fā)帖、評論的方式把自己的真知灼見提煉成精彩的文字與作者交流。微寫作不僅完成了自我的傾訴,又獲得與無數(shù)人的溝通和聯(lián)系,作者的記憶表象物化成文字,同伴可以針對其遣詞造句的匠心、構思是否新穎獨特、寫作的視角等方面進行評論,作者和讀者在交流中“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內(nèi)化精美的語言,賞析獨到的構思,解開寫作中的疑惑,溝通內(nèi)化寫作知識,提升寫作技能。這樣通過媒體強大的信息交流功能,寫作的主客體傾聽不同人的不同聲音,把各種觀點進行整理、歸納、匯總,獲取他們感興趣的話題的不同視角,在獲取媒介信息的同時,利用媒介引發(fā)參與者對同類問題更深層次的思考,享受媒介互動的愉悅。
新興媒介的多媒體功能可以隨時記錄孩子們的思考和頓悟。學生在借助媒介揮灑文字的過程中歷練其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遣詞造句錘煉語言的能力及相關寫作知識和技能。微寫作可以歷練學生各種文體的寫作能力,他們可以對生活中的點滴小事闡發(fā)微言大義,見微知著地彰顯時代風云;也可以簡明扼要地陳述一件事實,濃墨重彩地描述一個場景,毫無遮攔地展示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微作文因為篇幅短小,必須集中筆墨,讓學生在寫景、狀物、敘事、議論或抒情中訓練其記敘、議論、描寫、抒情等各種能力;在交流和溝通中博采眾長,打造個性化的精神家園。新興媒介也因可以隨時隨地交流受到學生的青睞,他們使用新興媒介已經(jīng)超越了方便聯(lián)系的單一功能,更是使其成為傳情達意、自我展示的重要工具。教師可以利用新興媒介豐富多彩的功能和媒體化特征與寫作訓練進行整合。如利用新興媒介便捷的短信、微信功能,教師可在節(jié)日布置學生寫祝福短信,并發(fā)給寫作的對象,在“留言飛語”中傳情達意。節(jié)假日規(guī)定了言語交際的情境,祝福界定了交際的內(nèi)容,短信的接收者就是他們的讀者,針對特定的對象群體,在“留言飛語”中他們傳情達意,感受人間真情。除此之外新興媒介還有更多的功能如音樂娛樂、小說閱讀、廣播電視、視頻電影、游戲互動,如果學生僅僅把這些功能用于游戲消遣,不僅荒廢了時間也分散了精力,教師要引導他們在視像文明中做逍遙游的同時,引導其賞析優(yōu)美的歌詞,評論小說,評價游戲的公平性等。
眾所周知,有爭議的、有一定影響的事件往往會引起多種媒介的關注和報道,它們針對同一事件建構不同話語,如“莫言作品進入語文教材”“微寫作進入高考語文”等,我們可以讓學生傾聽不同媒體的聲音,通過不同媒介獲取他們感興趣的話題的不同視角。這種微寫作旨在讓學生識別電視、報紙、網(wǎng)絡和廣播等媒體傳遞信息的方式,以此讓學生更好地了解這幾種大家所青睞的媒體在報道同一消息時不同的視角和側重點,從而領會紙質文章和視像、音像信息對于受眾的不同影響,學生在親歷交流、視聽的言語交際活動中辨識不同媒體所使用的技巧和產(chǎn)生的效果,然后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用言簡意賅的語言與大家交流,這種媒介交際有機整合了交際的內(nèi)容,關注交際的過程,言之有理的研究報告是交際的成果。
學生在微寫作中除了書寫當下的感受和思考,還可以在豐富多彩的媒體信息中形成自己的判斷和思考。比較常見的方式是交流、評介媒體作品,對某一媒介作品的圖像、字幕、場景、細節(jié)等進行評價,也可以對媒介作品的敘述、聲音和其中所蘊含的價值立場進行暢所欲言。通過交流和評價媒介作品,旨在讓學生了解媒介產(chǎn)品的制作意圖,識別媒介中的事實和觀點、刻板印象和社會偏見,理解媒介的建構和現(xiàn)實的偏差,利用媒體表達見解和主張,如討論某一劇本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否可行;還可以對不同媒體塑造的某一群體形象進行回顧和分析,如媒體塑造了不同群體的刻板印象,通過審視媒體,培養(yǎng)學生對影視塑造的定型印象的批判意識等。▲
[1]鄭美一.手機寫作,新舊碰撞與共生[N].環(huán)球時報·都市生活,2012-11-28.
[2]謝意.微寫作是文學還是游戲?多情緒發(fā)泄不會占主流[N].北京日報,2011-8-4.
[3]杜紅梅.媒體融合視野下語文教科書革新的探索[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2(7):36.
[4][6]Keith Johnson,Helen Johnson.應用語言學百科辭典:語言教學手冊[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342-347.
[5]杜紅梅.語文教學中批判性媒介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教學與管理,2013(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