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中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恰當?shù)乩枚嗝襟w來輔助教學,利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來營造教學的生活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nèi)容具體化、形象化,教學情景具有直觀性、立體感和動態(tài)感,活躍孩子們的思維,使孩子們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重視實踐操作,科學地記憶知識,充分發(fā)揮孩子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優(yōu)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為了踐行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下面根據(jù)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踐經(jīng)驗,談一談多媒體如何與語文課堂教學相結合:
一、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妞斯說過:“興趣是創(chuàng)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huán)境主要途徑之一,教師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孩子們的求知欲?!币虼?,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教材設定“新鮮”、“奇特”、“有趣”的學習內(nèi)容,來調(diào)動孩子們學習欲望,讓孩子們的學習從被動的接受變成主動的探索。而集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動畫于一體的多媒體,能夠為孩子們提供更加豐富的感知,使孩子們能把語文學習當作是一種享受、一種樂趣。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合理地將多媒體課件和實際教學內(nèi)容結合起來,創(chuàng)設有利于教學的問題情境來導入新課,是引起孩子們學習興趣重要手段之一。
在開始學習《自選商場》時,我了解到孩子對這個事物很熟悉,所以我就給孩子出示了自選商場的課件圖片,并問:“這是什么地方啊?”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這是自選商場。”接著,我讓小孩和我一起表演“媽媽和孩子”一起去商場買東西的情景,并讓他們說出自己在自選商場購物的感受。表演一開始,孩子們都爭先恐后地表演著,通過模擬對話,大家都說出了自己的感受,頓時課堂的學習氣氛高漲起來了,對話讓孩子把課堂學習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他們的學習勁頭就更高了。
二、借助信息技術,化抽象為直觀,促進孩子們理解語文知識
抽象思維能力較弱的小學孩子們,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他們?nèi)菀捉邮苤庇^形象的事物,而合理恰當?shù)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夠將一些較為抽象的圖形、概念等內(nèi)容變得直觀,同時又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們抽象概括能力,使孩子們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知識的心理狀態(tài)。這對于優(yōu)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起著重要的作用。
對于一些語文概念,小學的孩子們由于生活體驗和年齡特點,對于一些文字表述的理解起來有點困難,利用多媒體為孩子們鋪路搭橋,逐步降低思維難度,有達到理解概念的目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些課文內(nèi)容含義較深或過于抽象,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難以理解和認識,借助電教手段能使其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變抽象為生動有趣,使學生充分鮮明地感知。例如:在教學《爬山虎的腳》一課時,學生對爬山虎的腳沒有感性認識,特別對爬山虎的腳在爬墻時的一系列動作更是一無所知,因此,對文中的有關動作描寫的詞語難以理解和掌握。這時及時出示教學錄像,讓學生一看便明白了爬山虎的腳的形狀以及滿墻綠葉在風兒吹動時泛起層層漣漪的動態(tài)美。而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更是將爬山虎的腳在"爬"時的形狀及動作的變化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出來,勝似教師千言萬語的空洞說明,有助于語言文字的訓練和學生的理解。例如在新舊知識連接上,使孩子們的思維在“舊知識固定點——新舊知識連接點——新知識生長點”上有序展開,促進良好認知結構的形成,從而輕松地獲取新知識。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豐富表象,發(fā)展思維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圖畫不單是文字的說明,且可拓展兒童的想象,涵養(yǎng)兒童的美感?!比藗儗W習任何知識,都是離不開想象的。閱讀教學更是這樣,必須重視啟發(fā)和引導學生去想象,去思維?!毒耪瘻稀肥且黄榻B旅游勝地的文章,如果在教學時,就讓學生一起來學課文的話,學生和“九寨溝”的距離相差甚遠,枯燥的學習很難讓學生對九寨溝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導入新課時,我深情地說道:“九寨溝是一個神奇的地方,有‘人間天堂的美稱,你們想親自去游覽一下嗎?”“想?!蓖瑢W們異口同聲地回答。于是我就對同學們說:“我們開始出發(fā)了。”利用多媒體出示了地圖,然后描述:“我們乘飛機到了四川,下了飛機,坐上了去九寨溝的汽車。汽車到了南坪,再往西行了四十公里,九寨溝終于到了。”接著就配樂播放九寨溝的錄像。同學們在看時,都暗暗地、情不自禁地贊嘆那兒的美景。從他們的表情中,我感受到了一種興奮。接下來的教學,就在這樣的氣氛中進行,整堂課學生們都是興致盎然。
四、多媒體技術是學生情感共鳴的“催化劑”
感情對人的認識和行動起著刺激作用。學生只有融入情境,與作品中的形象息息相通,產(chǎn)生共鳴,才能真正使教學成為學生的內(nèi)部需要,達到讀懂課文、養(yǎng)成能力、升華情感的目的。例如: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文時,課文第三段揭露了英法聯(lián)軍的罪行。而這些對于學生來說既遙遠又陌生。在教學時成功地運用錄像這一視聽覺媒體,便能完成情感轉折,并使之達到高潮。如老師過渡:“當年圓明園如此輝煌,多么令人自豪,但是……”陡然一轉,通過大屏幕放映“火燒圓明園”的錄像。直觀、鮮明的圖像,生動而精煉的語言,具體再現(xiàn)了當年那殘酷的一幕。學生親眼目睹了侵略軍的強盜行徑,親耳聽到了那一聲聲憤怒地譴責,憤怒之情油然而生。
總之,信息技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作用越來越凸現(xiàn),恰當?shù)剡\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對于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孩子們?nèi)姘l(fā)展來說,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有機結合,是語文教學中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我堅信,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讓它成為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使我們的的語文課堂教學變得越來越精彩!
【作者單位:漣水縣幸福里實驗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