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繼彪,張建斌
(1.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南京 210023;2.南京中醫(y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yī)學院,南京 210023)
隱喻視角下的腧穴命名英譯研究*
蔣繼彪1,張建斌2
(1.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南京 210023;2.南京中醫(y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yī)學院,南京 210023)
針灸是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的寶貴遺產(chǎn)之一,腧穴是其重要組成部分。腧穴的名稱有其深厚的醫(yī)學和文化內(nèi)涵?;谌∠蟊阮惖乃季S模式,隱喻廣泛地使用在腧穴的命名之中。故通過對隱喻的概述、腧穴命名的特點、隱喻的翻譯方法、隱喻視角下腧穴的翻譯方法以及例析等來探討具有豐富內(nèi)涵的腧穴英譯問題,以期譯文能夠更好地體現(xiàn)有關(guān)腧穴的定位、功能、主治以及所承載的文化內(nèi)涵,進而促進中醫(yī)藥在世界更好地傳播和發(fā)展。
隱喻;腧穴;翻譯
針灸是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的寶貴遺產(chǎn)之一,腧穴是其重要組成部分。腧穴的名稱不僅有深刻的醫(yī)學內(nèi)涵,也承載著中國文化的信息編碼?;谌∠蟊阮惖乃季S模式,隱喻廣泛地使用在腧穴命名之中。要翻譯好這些古老的腧穴名稱,不但需要了解腧穴的命名方式、診療意義及其文化內(nèi)涵,還需要掌握隱喻的翻譯方法,選擇合適的目標語進行翻譯。
1.1 隱喻的概念
隱喻一詞源自希臘語的“metaphora”,“meta”的意思是“超越”,而“phor”的意思則是“傳送”。隱喻的本質(zhì)是通過一類事物或者經(jīng)驗來理解另一類事物或者體驗另一類經(jīng)驗。隱喻不僅僅是一種語言現(xiàn)象,更重要的它是一種人們理解和認識周圍世界的工具,是一種認知現(xiàn)象。它是人類將其某一領(lǐng)域經(jīng)驗用來說明或理解另一領(lǐng)域經(jīng)驗的一種認知活動。隱喻源于隱喻式思維過程,它反映了人腦反映世界的方式。
1.2 隱喻與取象比類
“取象比類”之“象”最初是指表現(xiàn)于外,能夠為人們直觀觀察到的事物的功能表象。中醫(yī)的藏象、脈象、舌象都是“象”,體現(xiàn)中醫(yī)“司外揣內(nèi)”的診斷特征。而“取象”是指“在大量觀象的基礎上,依靠思維的抽象活動,對事物的現(xiàn)象和本質(zhì)進行分析、概括、綜合、歸納,確定他們的抽象屬性,找出他們的共相,并借助于特定的形象加以標識?!氨阮悺笔强缭降倪^程,即借助于已知的事物去認識未知的事物,而認識的基礎是二者之間的相似性。取象是采集表象,并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而比類則是由此及彼、由點及面的認知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比類其實就是一種類比。隱喻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類此”,而“類比”是為中醫(yī)學所強調(diào)的。中醫(yī)學的取象比類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現(xiàn)代認知語言學的隱喻[1]。
唐代醫(yī)學家孫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說:“凡諸孔穴,名不徒設,皆有深意。”由此可見,古人對腧穴的命名取義十分廣泛,可謂上察天文,下觀地理,中通人事,遠取諸物,近取諸身,結(jié)合腧穴的分布特點、作用、主治等內(nèi)容賦予一定的名稱。大量的取象比類、隱喻性的語言體現(xiàn)在腧穴的命名之中,主要有:以天文星象和氣候比擬命名;以地理地形比擬命名;以居處和社會形態(tài)比擬命名等。
3.1 隱喻的翻譯方法
翻譯理論家紐馬克在他的《翻譯問題探討》[2](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中認為,隱喻的翻譯是翻譯中最重要的具體問題。紐馬克把隱喻分為五種: “dead”、“cliché”、“stock”、“recent”以及“original”,并就隱喻的翻譯介紹了5個術(shù)語:“本體(object)”、“意象(image,相當于 vehicle)”、“sense(喻義)”、“metaphor(喻詞,相當于 metaphorical term)”和“metonym(轉(zhuǎn)喻)”。隨后,他提出了隱喻的6種翻譯方法:①在目的語中再現(xiàn)原有的意象(reproduce the same image in the TL);②用目的語中的典型意象代替源語的意象(replace the image in the SL with a standard TL image);③采用明喻來翻譯隱喻,保留意象(translation of metaphor by simile,retaining the image);④將隱喻轉(zhuǎn)化為喻義 (conversion of metaphor to sense);⑤省略(deletion);⑥保留原隱喻,同時點名喻義(same metaphor combined with sense)。他還指出,首選而且最令人滿意的隱喻翻譯方法是在目的語中再現(xiàn)原來的意象,但更常見的方法則是用目的語中已有的意象代替源語中的意象。紐馬克在隱喻的翻譯方面所做的研究是具有開拓性的,時至今日,對隱喻的翻譯仍有著很強的指導意義。目前,國內(nèi)有很多關(guān)于隱喻翻譯的文章,研究者多從語義、語用、文化、哲學等不同角度對隱喻翻譯進行研究。就隱喻的翻譯方法而言,主要有:①保留隱體(即在譯文中重現(xiàn)隱喻中的形象或喻體);②改變喻體(用譯入語中與原喻體隱喻意義相同的對等語去翻譯原喻體);③舍棄喻體(即在譯文中舍棄原隱喻喻體,直接譯出喻底)。
3.2 隱喻視角下腧穴名的翻譯方法
腧穴的命名是古人在生產(chǎn)、生活中不斷總結(jié)歸納而成,涉及到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星象學說、音律八卦、神話傳說等,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人體有14條經(jīng)絡361個腧穴。據(jù)統(tǒng)計[3],在361個腧穴中,以比喻的方式進行命名的腧穴有203個,占總數(shù)的56%。1991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頒布了《針灸經(jīng)穴名稱國際化標準方案》(A Proposed Standard International Acupuncture Nomenclature, Geneva, Standard Acupuncture Nomenclature,Revised ed,Manila),該方案采用英文字母代碼+數(shù)字+漢語拼音+漢字的方式進行命名,例如LU 7 Lieque列缺[4]。這種采用漢語拼音并附加國際代碼的翻譯方法,對針灸在世界范圍內(nèi)的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存在著明顯的缺陷。首先,由于漢語腧穴名稱存在著較多的同音字,這使得有些腧穴名稱的音譯有些混亂不清。如“伏兔”與“扶突”的音譯均為“Futu”,“腕骨”與“完骨”的音譯均為“Wangu”,“中渚”與“中注”的音譯均為“Zhongzhu”,這會給西方讀者在理解上帶來極大的障礙[5]。其次,《針灸經(jīng)穴名稱國際化標準方案》并未得到很好地推行[6]。再次,每個腧穴都有著極其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采用音譯法無法較好地體現(xiàn)出其文化內(nèi)涵。因此,在遵守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針灸經(jīng)穴名稱國際化標準方案》的基礎之上,需要采用多樣的翻譯方法,對其現(xiàn)行的編碼音譯法進行有益補充、進行更為準確和恰當?shù)姆g。只有這樣,才能讓西方讀者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有關(guān)腧穴的定位、功能和主治以及所承載的文化內(nèi)涵,才能讓中醫(yī)藥更好地走向世界。結(jié)合腧穴命名的具體特點,可以采用以下翻譯方法。
3.2.1 利用直譯,保留喻體 直譯法,即按照字面的意思進行字對字的譯法。這種譯法能夠比較好地使譯文的信息密度與原語的信息密度保持一致,能夠比較忠實地表達腧穴名的內(nèi)涵。由于大量的取象比類、隱喻性的語言體現(xiàn)在腧穴的命名之中,這些腧穴名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過多的解釋雖然可以提供較為詳實的信息,但是有時譯名拖沓冗長、繁瑣不堪,不利于交流。因此,直譯法是腧穴名英譯中常用的翻譯方法。
3.2.2 利用意譯,舍棄喻體 漢語和英語屬于不同的文化體系,各自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尤其是一些文化色彩濃厚的腧穴,采用直譯無法表達其內(nèi)涵,譯文難以讓人理解。這時可以采用意譯,盡可能地將原語深層次的本質(zhì)內(nèi)容反映出來。
4.1 腧穴命名與天象隱喻
風池:該穴位為風邪犯人、停蓄之所,有疏風解熱、清頭開竅的功能。針此穴可以主治傷風感冒、中風偏枯等。作為自然界氣候的變化,“風、寒、暑、濕、燥、火”可以進行直譯為“Wind,Cold,Summerheat,Dampness,Dryness,F(xiàn)ire”,但是這里的“風”是致病因素,采用意譯能夠較好地表達其內(nèi)涵,可以將其英譯為“Pathogenic Wind Pool”。
列缺:本為閃電名。該穴在腕上之裂縫和衣袖的邊緣處,針下之氣常如閃電。由手太陰自此處分支別走陽明,脈其由此別裂而去,似閃電之形,又如天庭之裂縫??梢圆捎弥弊g,將其英譯為“Broken Sequence”。
4.2 腧穴命名與地貌隱喻
太淵:太,高大與尊貴之意。淵,深水、深潭?!疤珳Y”位于肺經(jīng),因此處脈氣旺盛如深淵。在朗文當代英語辭典中,“Abyss”有深淵的意思。因此,可以采用直譯,將其英譯為“Great Abyss”[7]。
天井:天,指上肢。井,深凹有水之處。天井本指四周高峻,中間低洼之地。因為該腧穴在肘關(guān)節(jié)的上際,四邊高,中間低下??梢圆捎弥弊g,將其英譯為“Celestial Well”。
4.3 腧穴命名與動物隱喻
伏兔:伏,俯伏。兔,獸名。指穴處狀如俯伏之兔。“伏”可以英譯為“crouch”,“兔”譯為“rabbit”,故“伏兔”可以直譯為“Crouching Rabbit”,可以將“伏兔”的形態(tài)英譯出來。
魚際:《說文·魚部》:“魚,水蟲也。象形?!笔终颇粗競?cè)肌肉肥厚,其形似魚,古人經(jīng)常稱之為“魚”或者“手魚”。因為該穴在魚形肌肉的邊緣,故此命名。在朗文當代英語辭典中,“margin”的意思為“邊界”,故可以采用直譯,將其英譯為“Fish Margin”。
4.4 腧穴命名與植物隱喻
攢竹:攢,攢聚。竹,竹葉。因穴在眉頭陷中,此處眉毛攢聚,猶如竹葉族聚之狀。“攢”的意思為“聚集”,可以英譯為“gather”,“竹”英譯為“bamboo”,故“攢竹”可以直譯為“Gathering Bamboo”。
絲竹空:因為該穴在眉梢的空隙中,其處似蕭管之空。眉毛如絲,眉形似竹葉。因此,可以很形象地將其直譯為“Silk Bamboo Hole”。
4.5 腧穴命名與建筑隱喻玉堂:玉,金玉、貴重之意。堂,是高大明敞的居室。玉堂為宮殿之美稱,又泛指富貴之家,借喻其地位之高貴。可以采用直譯,將其英譯成“Jade Hall”,完全可以反映“玉堂”的內(nèi)涵。
魄戶:魄,是伴隨精氣往來的陰神。戶,出入居住與謹護閉塞之處。指其為護衛(wèi)肺中精微之氣的門戶。穴在肺俞之外方,既為肺俞之附屬,亦為肺精之衛(wèi)護。該詞具有豐富的內(nèi)涵,可以采用意譯,將其英譯為“Corporal Soul Door”。
4.6 腧穴命名與器物隱喻
少商:手太陰肺經(jīng)腧穴的末穴?!吧偕獭盀榉谓?jīng)之穴,肺屬金,系肺經(jīng)之末穴,其氣少而不充,故稱其為”少商“。此處,“商”是五音宮商角徵羽之“商”。有學者按照五行配五音的方式采用意譯,將其英譯為“Lesser Metal”。但也有學者采用音譯,將其英譯為“Lesser Shang”。筆者比較傾向于采用意譯,將其英譯為“Lesser Metal”。
缺盆:缺,凹陷。盆,受盛之器。缺盆因喉結(jié)下、巨骨上缺陷處似盆,穴居其中,故名缺盆。有學者采用直譯,將其英譯為“Empty Basin”。在朗文當代英語辭典中,“Empty”的意思為“空的”,“Basin”的意思為“臉盆”,采用直譯法將其英譯成“Empty Basin”是不合適的。有學者采用意譯,將其形象地英譯為“Basin Depression”[8]。
綜上所述,基于取像比類的思維模式,隱喻廣泛地使用在腧穴的命名之中。腧穴命名的獨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對譯者的翻譯能力和翻譯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9]。在遵守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針灸經(jīng)穴名稱國際化標準方案》的基礎之上,譯者還需要采用多樣的翻譯方法,對其現(xiàn)行的編碼音譯法進行有益的補充、進行更為準確和恰當?shù)姆g。只有這樣,才能讓西方讀者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有關(guān)腧穴的定位、功能、主治以及所承載的文化內(nèi)涵,才能讓中醫(yī)藥更好地走向世界。
[1] 肖建喜,許能貴.論經(jīng)穴命名中隱喻思維的應用[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1,27(5):697-699.
[2] Newmark,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 王奇?zhèn)ィ疂h語經(jīng)穴命名研究[D].吉林:吉林師范大學,2011.
[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estern Pacific Region.Standard Acupuncture Nomenclature Revised Edition[S].Manila: Philippines,1991.
[5] 楊方林,韓桂敏.中醫(yī)針灸穴位英譯現(xiàn)狀及問題芻議[J].宿州學院學報,2012,27(3):75-77.
[6] 蘭鳳利.中醫(yī)名詞術(shù)語英譯:唯一標準還是多重標準[J].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10,30(2):188-192.
[7] 李經(jīng)蘊,李永安.也談針灸穴位名稱的翻譯[J].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09,29(12):1133-1134.
[8] 李照國.中醫(yī)基本名詞術(shù)語英譯國際標化研究[M].上海:上??茖W技術(shù)出版社,2008:45.
[9] 惠佳蓓,張斌.認知語言視角下的中醫(yī)典籍翻譯[J].醫(y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yī)學版,2010,31(9):67-69.
H315.9
A
1006-3250(2015)03-0350-02
2014-12-15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省局(江蘇省人民政府和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共建一期項目開放課題—中醫(yī)藥對外教育標準化體系研究(SJGJ027)
蔣繼彪(1979-),男,江蘇徐州人,醫(yī)學博士,從事中醫(yī)英語翻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