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海+馬麗娟
在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差錯在所難免,而隨著學生對社會接觸面的不斷擴大,在學習中出現(xiàn)的差錯也多樣化,甚至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大多數(shù)教師為學生的差錯而煩惱不已。但我們靜下心來看看學生的差錯,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的差錯與我們教師的教有很大關系。(下面文中的差錯照片來自學生平時的練習)
一、練習形式單一,導致思維窄化
我們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往往總是擔心學生不會,所以就強化對書上公式死記硬背,忽視了習題的變式,致使學生被模式化的定勢所禁錮、所束縛。如:
■
學生只知道呆板套用公式(求上底:s×2÷h-a,求下底:s×2÷h-b),而沒有關注梯形的中位線與上底和下底的關系,更沒有聯(lián)系圖形通過旋轉來求下底。
數(shù)學知識要活學活用,而數(shù)學練習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我們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各種練習的獨特作用,力求活而不難,易中求深,使各種練習相互協(xié)調,從而產生正向效應。同時練習要講究質與量,無論是新授課、練習課,還是復習課,都要根據練習內容去確定練習形式。這樣才能不斷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練習的效果。
二、授魚不授漁,導致思維淺化
如找規(guī)律這道題,學生給出如下的答案:
■
還有的學生干脆空著沒有做,不知如何下手。因此這就要反思我們的教學,是否已經教給學生面對有一定難度的綜合數(shù)學問題時怎樣找到其突破口,打開解題思路,找到策略。俗話說妙計可以打勝仗,良策則有利于解題。當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學習和運用達到一定水平時,應該把一般的思維升華到計策謀略的境界。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解題策略,才會在遇到問題時,找到問題的思考點和突破口,迅速、正確地解題。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適當加強數(shù)學解題策略的指導,優(yōu)化學生的思維品質,提高解題能力。
三、缺少動手操作,導致思維弱化
如下面這道題,對于把正方形拉成平行四邊形,學生只記住了面積變了,高變了,周長不變。具體關于為什么面積變了,高變了而周長不變,仍不是很明白。
■
反思我自己的教學,如果當時我拿根鐵絲或者繩子讓學生動手做一做,拉一拉,那在做練習的時候,學生就會應用自如了。皮亞杰曾說:“智慧的鮮花是開在手指尖上的。”在教學中,多讓學生拼一拼、擺一擺、量一量、拆一拆、剪一剪、畫一畫、想一想、說一說,提供足夠的時間與空間,提供盡可能多的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鼓勵他們主動參與到數(shù)學活動中,學生就會主動地獲得知識,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思維。
四、缺少聯(lián)系實際,導致思維僵化
如:
■
學生知道要想花錢最少就要進行單價比較,但是沒有想到可以兩種合著購買。可見學生缺少對于生活中的數(shù)學的理解,這也反映出我們的教師在課堂上為教數(shù)學而教數(shù)學的狀況。數(shù)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我國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說過:“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因此在我們的課堂上,如果能夠將數(shù)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那么,在他們的眼里,數(shù)學將是一門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學科,而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數(shù)字游戲。
五、忽視個性差異,導致思維同化
解方程的題是課本上的教學內容,我們教師肯定會很認真地教,而且大多數(shù)學生都會做了,我們才往下進行新的教學內容。但是,看看下面的例子:
■
解這幾道題的學生肯定不會做解方程的計算題,更不用說解方程的應用題了。我們教師看到后,往往是大發(fā)雷霆,不得其解。
每個學生都是世上獨一無二的,都具有學習、創(chuàng)造的潛能。教育必須圍繞“保護天性、張揚個性、完美人生”來展開。學生個性的和諧、全面、健康的發(fā)展,不僅是人的身心發(fā)展的需要,也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多樣化的社會,必然要求教育培養(yǎng)多樣化人才?;叵胍幌挛覀儺敃r的教學,如果我們放慢腳步,等一等或者單獨給這樣的孩子補一補,如果我們能能在課堂上多關注這些孩子暴露的問題,就不會出現(xiàn)這樣的的情況,這更多的如果只能說明我們對學生的關注不夠。
英國心理學家貝恩布奇說過:“錯誤人皆有之,作為教師不利用是不可原諒的。”學生的錯誤能真實地在課堂上反映出來,教師的真實水平也能在課堂上真實地反映出來。一節(jié)真實的好的課堂上學生不可能不出現(xiàn)錯誤,正因為有了這樣那樣的錯誤,使我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更精彩,使我們的教學過程更體現(xiàn)出真實性。教師不但可以及時調整教學環(huán)節(jié),還可以利用學生的錯誤資源“將錯就錯”,拓寬學生的思維。
綜上所述,當學生出錯時,我們不要拒絕、害怕,而是應該感謝學生的錯誤。心理學家蓋耶認為:“誰不考慮嘗試錯誤,不允許學生犯錯誤,就將錯過最富成效的學習時刻?!蔽覀兘處煈趯W生的錯誤中反思自己的教學,利用學生“錯誤”這一財富,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最后,希望教師在面對學生的錯誤時,能做到大肚能容,容納學生錯誤;笑口常開,開心研究錯誤。
(責編 羅 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