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艷波
例題講解是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最基本形式。教師將例題解題分步驟列舉出來,學生則從教師的詳細講解中獲得感知和啟迪。教師舉一,希望學生能夠反三,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但現(xiàn)實中,很多教師講解例題時在唱“獨角戲”。雖然講得頭頭是道,但并不是所有學生都能夠聽得懂。講與聽不能有機融合,學生參與度很低,教學效果可想而知。數(shù)學教師要走出“獨角戲”,需要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當好“配角”,師生合作才能有效完成例題講解。
一、定向提問
教師講解例題大多喜歡泛問泛答。在教師看來,這樣講解例題師生充分互動,應該不算是教師唱“獨角戲”了。課堂氣氛熱烈是好現(xiàn)象,但要一分為二來分析。有些課堂師生互動指數(shù)確實很高,課例講解效果也很好;有些課堂氣氛熱烈,但學生大多是湊熱鬧,這樣的課例講解就難言效果幾何了。特別是教師喜歡問“對不對”“是不是”,很多學生并不知教師講什么,也跟著喊“對”“是”,教師被表象蒙蔽還不自知,這其實是另類的“獨角戲”。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二年級下冊“有余數(shù)除法的計算”時,教師挑選這樣一道例題:16個梨,每盤放3個,可以放幾盤?還剩幾個?教師在黑板上畫了16個梨,開始講解。
師:誰愿意來分一分這16個梨呢?(學生來分梨)一共放幾盤?還剩幾個?
生:一共放5盤,還剩1個。
師:很好,分是分好了,那如何列式計算呢?
生:16÷3=5還余1。
師:余下的這個1如何標記呢?
生:16÷3=5……1
師:如果梨子變成26個、37個,又該如何列式計算呢?
生:26÷3=8……2 ? ? ? 37÷3=12……1
師:同學們再想想,為什么余數(shù)比除數(shù)小呢?
生:因為余數(shù)比除數(shù)大的話,還能夠繼續(xù)分。
在這個例題講解中,教師沒有一句“是不是”“對不對”的泛問,而是采用定向選擇、多項選擇的方式,讓學生充分參與進來。教師點撥引導線路筆直,學生自然融進例題講解中,并跟隨教師引導順利打開思維,學習效果一目了然。
二、選好配角,師生共同演繹例題
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講解例題,不僅要通俗易懂,還要注意講解過程的生動傳神,讓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中自然接受。小學生都比較好動,課堂教學要激活課堂氣氛,教師需要在講解中多運用一些靈巧的方法。比如用師生表演的方式,對例題進行生動演繹,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教學效果自然效果非凡。特別是小學低年級數(shù)學,很多內(nèi)容都和生活密切聯(lián)系,如果教師能夠?qū)?shù)學例題與生活實踐相結(jié)合,學生接受到的信息就是立體的、活生生的,強化感知,提升數(shù)學素質(zhì)。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二年級下冊“認識幾百幾十”時,教師給每個學生發(fā)一張小紙片,每張紙片寫一個數(shù)字:1~9。教師找兩個學生上前,每人給一張大紙,一個寫著“百”、一個寫著“十”。教師給學生展示這兩個字,并簡單交代操作方法。教師隨意叫兩個學生帶著紙條上臺,用手舉著紙條,分別站在前面兩個學生的右面,大聲讀出自己所持紙條上的數(shù)字,然后四個學生從右面開始讀自己手中紙條上的數(shù)字,其他同學也跟著讀一遍。一輪一輪進行,“幾百幾十”之聲不絕于耳。為了讓學生對幾百幾十有更清晰的認知,教師還時不時將四個學生從當中分開,提問學生幾百幾十的含義,課堂內(nèi)熱鬧起來。
這個例題可謂是教師的獨創(chuàng),一張紙片、一個數(shù)字,就能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學生在數(shù)字組合實踐中,對幾百幾十有了更直觀的認識。同樣是這幾個數(shù)字,如果放在課本上,教師怎么講解,學生都不會太激動和興奮。一旦將這些數(shù)字立起來,讓學生搬上講臺,學生就會產(chǎn)生特別的感受,好像自己在扮演什么重要角色。通過游戲操作,教師沒不過多講解內(nèi)容,就可讓學生動手又動腦,而且理解更到位,認知更深刻。
三、效果驗證,輻射范圍深度提升
教師講解例題的目的是希望能夠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學生能不能順利接受教師傳遞過來的信息,能不能做到觸類旁通,還需要進行課堂教學驗證。一般情況下,教師講完課例,便由學生做相關練習,鞏固所學。但情況往往和我們想象的并不吻合,一些學生由于這樣那樣的原因,并不能完全把握教師講解的要領。
如,在學習蘇教版二年級下冊“加、減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時,教師講了兩道例題,學生都反映掌握了解題思路,教師開始效果驗證:
師:一班45人,二班43人,三班比一班少5人,三個班總共多少人?說說計算步驟。
生1:先算出三班人數(shù),用45-5=40,然后將一班、二班、三班人數(shù)加起來。
生2:直接將三個班加起來,三班用45-5代替。
師:不錯。燕妮,假如我前天給你32元,昨天又給你14元,今天你還我8元,你還欠我多少錢?
燕妮:32+14-8=38。老師,我欠你38元。
教師在例題講解之后增加一個驗證環(huán)節(jié),用抽查的方式現(xiàn)場調(diào)查學生的掌握情況。實踐證明,這種驗證很有必要,特別是對中下游學生進行驗證,可以提升課堂教學達成度。
總之,例題的講解要以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經(jīng)驗為前提,讓學生主動參與才是我們教學的追求。改變例題講解操作模式,讓學生參與到例題解讀之中,采用豐富多彩的展示方式,將課例做成教學活動,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提升課堂教學氣氛,還能夠有效開發(fā)學生情智。
(責編 羅 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