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銘姬
教育不僅在于傳承文化,更在于通過繼承文化開創(chuàng)更豐富、更進步的文化。作為滋養(yǎng)人的精神、形成高尚情操的品德學科,在其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開發(fā)與利用本土文化資源,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活動,引領學生自主成長。
廣東粵語是中國幾大方言之一,歷史悠久,極具廣府文化特征。保持九個聲調的粵語現仍原汁原味地保留著不少古漢語詞匯。粵語童謠是粵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相當豐富的文化淵源,它是民間生活的寶庫,堪稱粵語文化的“活化石”。探究本土文化資源進行粵語兒歌童謠教學,能夠有效促進學校德育發(fā)展?;诖?,我校提出“唱粵語童謠 揚廣府文化”校園德育文化,以粵語童謠潤澤新一代少年兒童的心靈,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培育學生的詩性智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涵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
唱粵語童謠玩廣府游戲,享童心之趣
“粵語童謠與廣府游戲”主題活動階段,學生們兩個一組、五個一群唱粵語童謠,并互相介紹游戲、一起玩游戲。低年級學生在教學樓走廊一起傳唱《猜呈沉》《捉大賊》,樂開了花:“呈沉剪,呈沉包,呈沉糯米叉燒包,老鼠唔食香口膠,要食豆沙包?!薄包c指兵兵,點指賊賊,點著誰人做大兵,點著誰人做大賊?!闭n間學生們在操場玩折紙飛機游戲,邊游戲邊唱《飛麻鷹》:“折紙機,麻鷹飛,飛來飛去唔落地,麻鷹有條尾?!?/p>
“游戲是兒童有效的學習方式”。品德活動展示課上就有同學邊做挑花籃游戲邊唱《挑花籃》:“手指仔,挑花籃,穿來織去變化多;有魚有蝦樣樣變,我挑你挑賽神仙?!币灿羞叧杜钠で颉贰捌で蜣D,皮球轉,你來我去大家穿,七彩花碌凼凼圈”邊展示游戲的。
隨著“凼凼轉,菊花園,炒米餅,糯米糍”等熟悉的粵語童謠響起,學生們體會到廣府游戲很有趣,也深深感到生在廣州,長在廣州,大家有責任傳承本土文化。同時,學生們加深了游戲有游戲的規(guī)則的理解,平時玩游戲要遵守游戲規(guī)則、在學校就要遵守學校紀律。在廣府游戲中,學生們還鞏固了彼此的友誼。
聽粵語童謠尋廣府美食,啟智慧之根
在“粵語童謠與廣府美食”主題活動中,伴隨著粵語童謠聯唱的背景音樂,宣傳委員用幻燈片展示了大家搜集的廣州美食圖片和相關粵語童謠。各小組學生爭著給大家展示帶來的廣府美食?;蛴H手制作或逛街購買,學生們互相邀請作客品嘗美食。不少學生還給大家介紹制作美食的步驟以及美食背后的童謠與故事。隨著圖文并茂的幻燈片展示《艇仔粥》《飛機欖》《淡水沙梨》《白欖仔,暗暗香》《花生肉》等,學生們像走進了老廣州美食街,邊品嘗南乳花生、飛機欖、雞仔餅、雙皮奶等美食,邊領略著“食在廣州”的美食文化?;顒又校€邀請社區(qū)的楊爺爺以唱賣的形式作老廣州的叫賣民俗介紹。張爺爺介紹飛機欖的由來、拋欖的絕技、以及“飛機欖、飛機欖,一飛飛入你天棚”等市集叫賣、勞工叫賣,有很濃的市井民謠風味。
賞粵語童謠解廣府風情,感孝敬之情
“粵語童謠與廣府風情”系列活動就更有意義了,學生們從粵語童謠中讀出老廣州的城市烙印。在活動中,學生們不僅內化品德教育,還不斷體現創(chuàng)新。
小珊、小佳和小悅賞讀《落雨大》:“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擔柴上街賣,阿嫂出街著花鞋?;ㄐㄒm花腰帶,珍珠蝴蝶兩邊排。”她們覺得這首粵語童謠很有意思,讀起來很順暢很押韻,老幼咸宜,卻又不知道為何會“水浸街”。于是她們分工合作,利用節(jié)假日,有的上網搜索、有的作實地探察,“課堂從教室擴展到家庭、社區(qū)及兒童的其他生活空間”。同時,他們體會到“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現代傳媒與人們生活的關系”,并且“利用傳媒安全、有效地獲取信息”。最后她們這樣向大家介紹:《落雨大》是膾炙人口的童謠,發(fā)生在濱江和白鵝潭附近,每當下大雨、水就漫上岸的情景,很有生活氣息。
喜歡繪畫的菁菁和“外來子弟”小嵐用“一詩一畫”的形式展示了《點蟲蟲》:在西關老屋下,一片誘人的紅荔枝,老人家正哄著小孩子玩,好一副爺孫樂圖!
還有的小組一起制作手抄報介紹粵語童謠《賣懶》。手抄報上有《賣懶》:“賣懶,賣懶,賣到年卅晚,人懶我唔懶?!笔殖瓐笊线€有組員的解讀文字:為了第二年能精神煥發(fā)地上學,除夕夜,孩子們就提著小紙燈籠在街頭巷尾走,沿街叫著“賣懶”。只見到處燭光閃閃、笑聲此起彼伏??此坪唵蔚膸拙渫{,卻能從中讀出廣州城市的烙印。
五年級的雯雯這樣認識《雞公仔》這首粵語童謠:“多讀幾遍后,我們心中會浮現父母平日辛苦工作的身影和悉心照顧我們日常起居、為我們學習操心的畫面。唱著童謠,父母之恩記心頭,我們也應該做個知父母冷暖的好孩子?!?/p>
責任編輯 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