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
【摘 要】初中生物是生物學的起步階段,生物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對生物知識的掌握程度。案例教學由于其教學內容的具體性和針對性,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有著良好的適用性。文章敘述了案例教學的基本理論,分析了初中生物教學的現狀,探討了案例教學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案例教學;初中生物;應用
生物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它與醫(yī)學、化學等學科提供了一些基礎,也是與現實生活聯系非常緊密的學科。初中生物是生物學的入門階段,必須打好基礎才能保證生物學習的后續(xù)發(fā)展。在當前的初中生物學中,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法較為普遍,這導致了教學效果不大理想。案例教學注重在教學之中引入實例,與初中生物教學有著良好的適應性,應大力倡導這種教學方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上的推廣,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學質量。
1案例教學概述
1.1案例教學概念
所謂案例教學法就是通過創(chuàng)設一個具體的教育情境,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情境之中,對教學情境中的問題進行討論,從而促進問題的解決。也就是說,案例教學是一種師生普遍參與的教學方式,這種方式有兩個前提,首先是學生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能夠對一般問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其次是教師能夠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之中通過思考與協(xié)作,增強自己對知識的認識水平,提升教學效果,培養(yǎng)了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不同的是,它更注重學生的參與,將“教”與“學”兩者真正結合。
1.2案例教學特點及優(yōu)勢
一是情境模擬的真實性。案例教學的情境都是模擬的現實生活,具有較高的現實意義,在案例的創(chuàng)設過程中,模擬現實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處理方式。學生在這種教學方式中,更容易將自己融入教學情境之中,以教學情境中的環(huán)境為基礎,進行分析和判斷。這種教學方式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二是案例選擇的多元性。在現實的生活中,由于環(huán)境比較復雜,對一種事物的影響因素較多,條件不容易限制,結果也不容易預知。案例教學打破了這一限制,通過控制一些條件和影響因素,構建多元的環(huán)境,為教學提供輔助條件。多元選擇能夠為學生學習通過多種多樣的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在應付不同問題時的能力,增長學生的見識。三是案例設計的啟發(fā)性。案例教學是通過設計一個合理的教學案例,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在案例設計中,設計者往往考慮的是如何讓案例能夠更好的啟發(fā)學生,從而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
2當前我國初中生物教學現狀
長期以來,我國的初中生物教學實行的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即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學的過程就是教師教、學生被動接受的過程,教學方法以灌輸為主。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是絕對的權威,其教學內容不能受到質疑。這種教學方法產生了嚴重的弊端,一是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初中生物是一門新開設的課程,涉及到自然界的一些現象與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應該來說,學生容易形成較濃厚的學習興趣,而這種灌輸的教學方式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情感與態(tài)度,只是一味的灌輸,造成學生學習壓力過重,對一些知識的理解基本上是囫圇吞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二是造成了學習氛圍的緊張。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是權威,對知識有著發(fā)言權,學生在課堂上不允許有不同的觀點。課堂教學實際上變成教師的表演課程或是灌輸過程,缺少必要的師生交流與互動。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容易形成學生的緊張感,影響學習效果。
3案例教學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案例教學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應用沒有固定程序,其總體思路可以分為案例設計和呈現、案例分析和探討、案例總結和評價幾個部分,在教學之中,就應當從這三個方面進行。
3.1案例設計和呈現
案例教學就是將一些學生了解的案例引入教學之中,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案例的設計和呈現十分重要,它是案例教學首要解決的問題。在案例設計與呈現中,有眾多的選擇方式,以教學需要和學生接受能力為基礎,選擇一種合適的案例設計、呈現模式。筆者在一次“光合作用”的教學中,為使學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筆者制作了光和原理示意圖,并用顏色加以區(qū)分,用彩色打印機在A4紙張上打印出來,在課堂上當堂發(fā)給學生。同時,筆者還將自己的一小盆盆栽帶進了課堂之中,放在窗戶邊上,并布置如下的教學任務:以光合作用的示意圖和課本介紹,講明光合作用的原理;說明光合作用對植物生長的作用;通過之前的盆景和紙質示意圖,學生的注意力基本都集中在課堂中,針對筆者提出的兩個問題,學生們很快探究出了答案。
3.2案例分析和探討
案例分析和探討是案例教學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其中,通過學生的討論和教師的引導,最終使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在教學之中,教師提供教學任務或是提出具有爭議的問題,組織學生分組,并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討論,最后在班上發(fā)言的形式。如在講授“物種起源與進化”這一章節(jié)時,為使學生了解人是怎樣來的,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又怎樣發(fā)展演變,筆者針對性的提出了“假如人沒有進化會怎么樣?”“動物界有沒有學生和老師”等等之類的問題。問題一經提出,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課堂之上出現了較為濃烈的討論氛圍。為了更好引導學生,筆者將學生按照坐位分為小組,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再將小組討論的結果由小組代表在班級發(fā)言。在學生發(fā)言之時,筆者對學生的言論并不進行直接的判斷對錯,而是注重以啟發(fā)性的言論引導學生往正確的方向前進。針對部分學生表現出來的緊張語塞的現象,筆者進行積極開導,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營造一個輕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之中暢所欲言。
3.3案例總結和評價
這一階段是案例教學的收尾階段,主要是教師通過合理的評價方式,引導學生形成對生物現象和生物知識的科學認識,鞏固生物教學的教學成果。在案例評價中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允許學生有不同意見,對學生的積極發(fā)言表示肯定;二是積極引導學生形成正確觀點,摒棄認識中的不合理成分;三是案例評價為教學服務,最終的評價結果回歸課堂教學。通過合理評價,鞏固學生的學習效果。
4結語
初中生物教學是一門基礎性教學,對學生的個人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針對我國當前初中生物教學存在的弊端,有必要采取合理的教學方式實現較好的教學效果。文章認為采用案例教學,注重案例的設計和呈現、分析和探討、總結和評價能夠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有助于學生生物知識的學習。
參考文獻:
[1]范茂華.論初中生物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應用與實踐[J].生物技術世界,2013(7):68-69.
[2]張鈺.自學質疑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2(12):79-80.
[3]李錦權.初中生物教學評價的實效性[J].中國教師,2011(2):101-1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