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同慶
摘要:學生閱讀寫作個性的培養(yǎng)是需要教師充分給予學生最重和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且學生閱讀寫作的個性培養(yǎng)與教師的開放性教學是密不可分的。同時閱讀寫作能促進學生情感方面、思想方面、知識方面、智力方面、能力方面全面發(fā)展,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對語言文學的興趣,而且對學生以后從事的事業(yè)有一定幫助并有所成就。因此,在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閱讀寫作能力是做為教學"個性化"的提現(xiàn)。它不僅開闊學生的知識層面,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體現(xiàn)學生個性價值。
關鍵詞:閱讀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寫作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22-0069-01
高爾基曾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隨著時代飛速地發(fā)展,科學不斷地進步,而越來越多的學生卻忘記了人類進步的根本-讀書。學生們忙于應付老師布置的各項作業(yè),家長安排的各類輔導班,學生已無暇主動拿起語文教科書,甚至于覺得它是一種負累。加上老師教育引導的不得法,家長的不重視,致使越來越多地學生厭棄語文,更談不上主動閱讀了。思維的"活水"斷了,又談何"渠之清澈"呢?因此提高學生閱讀寫作是當務之急。
1.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個性
1.1 要尊重學生,提倡自主開放性閱讀,教師不要給學生規(guī)定該讀什么,不該讀什么,而應該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因為學生的知識、能力、興趣愛好是不同的。他們有的喜歡閱讀小說、戲劇,有的喜歡散文、詩歌。只要學生有興趣愛好,教師就應大力鼓勵。自主閱讀還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閱讀趣味,不管是現(xiàn)實主義著作,還是浪漫主義作品;不管是金庸的"武俠",還是瓊瑤的"言情";不管是蘇軾的"大江東去",還是柳永的"寒蟬凄切",只要有興趣就讓他們各得興致,盡情放任閱讀。
1.2 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悟。感悟是個性閱讀的靈魂。感悟是表面意義到深層內涵的認識深化,是讀者在已有知識結構、情感體驗、智力水平基礎上對作品的感知和領悟。在教學中,教師或創(chuàng)設情境,或適當啟發(f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如學習莫懷成的《散步》,要讓學生感受到父親一代人承先啟后、繼往開來的重大責任,從而使學生感受到父親的深層含義。又如學習歐陽修《醉翁亭記》,也可讓學生自主拓展作品的意境,自主升華作品主題。閱讀感悟以學生的先天素質、生活經歷、知識基礎為底子,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使不同的讀者在同一篇作品中看到不同的內涵。這種閱讀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
1.3 要鼓勵質疑,弘揚閱讀個性。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否有個性,關鍵在于老師是否提供了"個性"發(fā)展的民主環(huán)境。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不迷信權成,不滿足現(xiàn)成的答案,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這就意味著教學中主體性的凸現(xiàn)、個體的表現(xiàn)、創(chuàng)造性的解放。在教學實踐中,學生的答案肯定是豐富多彩的,其思維的活躍程度也就可見一斑。因此利用語文教材的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問題,拓寬他們思維的廣度和深度。
2.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個性
2.1 要在寫作文體上體現(xiàn)個性化。在課堂作文的基礎上,教師應大力提倡學生寫作的個性化,鼓勵學生寫不同的文體,如散文、詩歌、小小說、日記、札記等等,不拘形式。只要抒寫自己的真情實感,寫出特色,寫出個性就行。南京考生用文言文寫成的《赤兔之死》在高考中得了滿分,雖也招來一些非議,認為這種文體不適合在高考中使用,但閱卷老師對這篇作文的肯定,也說明現(xiàn)代教育對學生個性培養(yǎng)的肯定。
2.2 構思立意要有求異思維,防止一般化。正面的宣傳熱點、寫作訓練的導向、自身思維定勢的影響,造成在實際寫作中,面對一個題目或一個材料,學生的構思立意往往表現(xiàn)出令人吃驚的相似。這樣的作文,首先主題就喪失了自我,失去了個性色彩。蘇軾曾說:"文章最忌隨人后。"要想寫出不人云亦云的富有個性的文章,在思維方式上要大膽求異,突破思維定勢,想人所未想,發(fā)人所未發(fā),不落俗套,大膽亮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2.3 選例論證時要敢于用新材料,防止趨熟化。詩文貴在創(chuàng)新,那些用例趨熟、拾人牙慧的文章是毫無可讀性的,因為它缺少了作者用例的靈氣和個性。選用事例除追求恰當、典型外,必須力求新穎。舍棄大家熟知的例子,選用令讀者眼前一亮的新例,定會收到吸引讀者的效果。事例新具體表現(xiàn)為事件新、生活新、感受新、體驗新上。怎樣才能做到這些呢?一要擴大閱讀范圍,留心社會生活和國內外時事熱點,為寫作儲蓄"例源"。二是要避免戀舊趨熟的思維定勢,用熱門的話題、身邊的新人新事代替陳芝麻爛谷子的舊例子。要顯示出你的與眾不同,從而弘揚你的寫作個性。
2.4 科學指導寫作,提高作文水平。教師對學生的作文能力,往往只強調多讀、多寫、多觀察,從語言運用的基礎工作做起,逐步提高閱讀寫作能力,在長期教學中,教師往往只強調宏觀的教學指導,而忽略了微觀的寫作技巧的傳授,其實這二者缺一不可。長期以來,教師與學生之間難以建立真正意義及教學上的心靈溝通,說到底,閱讀鑒賞是一種審美心理活動,克服閱讀的盲目性、片面性。雖然指導閱讀訓練的方法很多,但是相對科學合理的方法還有待于我們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去發(fā)現(xiàn)去積累去實踐。讀書的目的是為了做有益的升華和充實,尤其小學生讀書,教師必須作好關于課外閱讀的指導。閱讀首先要選擇好書讀。作文課堂教學必須把寫作中應該注意的技巧性和經驗性東西講清楚,盡量把提高寫作能力的功夫放在課外閱讀和觀察思考上,強化平時每天寫日記的鍛煉。教師有責任有義務幫助學生選擇最佳優(yōu)秀讀物,并且選擇最佳時間實時指導閱讀,盡量不把應該在課外下工夫的事放在有限的課堂中完成,也不要把課堂上應該講解的技巧讓學生在閱讀中完成,不能讓課外閱讀成為輔料,應該讓課外閱讀成為提高寫作水平的有效途徑,所以教師對于學生的課文閱讀不能放任不管,必須實時關注,勤于指導,讓課外閱讀成為學生不可丟棄的習慣,同時能夠收到有助于寫作能力提高的良好效果。與課外閱讀相比,課堂教學要起到引導和釋疑的關鍵作用,是教師集中解決閱讀與寫作過程中一切問題的最佳時間。選擇課外書籍主要依據(jù)應是:思想內容健康,藝術結構獨特,描寫語言耳目一新的優(yōu)秀作品,內容盡量與當前作文教學的重點結合,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范圍內的作品,教師在幫助學生選擇好書的同時一定要綜合考慮知識性、趣味性和藝術性的緊密結合,否則是不會收到理想效果的。
3.結語
語文教學中的閱讀和寫作是學生的一種精神勞動,而這種勞動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fā)展,使之成為一種獨特的創(chuàng)造性強的精神勞動,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對學生的這種獨特精神勞動加以重視和利用。只有努力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個性意思和發(fā)展學生個性特長,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才能使學生讀出寫出自己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