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邊城》是沈從文代表作之一,是我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一部優(yōu)秀的抒發(fā)鄉(xiāng)土情懷的中篇小說。沈老把對家鄉(xiāng)自然風景、人性風俗等各個方面的描述縈繞于凄美的愛情故事之中,將湘西世界的真善美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本文將湘西世界“真、善、美”與當今社會做對比,試圖找尋當下都市遺失的美好,并希望以湘西的人文價值觀重塑中華民族“健康而不悖乎尋?!钡母呱星椴佟?/p>
關鍵詞:世外桃源;“真善美”;高尚情操;
中圖分類號:I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5)-03-00-01
沈從文長于湘西邊城,是展現(xiàn)湘西題材思想和藝術特色的集大成者?!哆叧恰肥巧驈奈南壬鷮懹?933年的一篇作品,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優(yōu)秀的抒發(fā)鄉(xiāng)土情懷的中篇小說,它以一種“優(yōu)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為人類‘愛’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說明”。①閱讀《邊城》,很容易聯(lián)想到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桃花源是陶淵明筆下一個質(zhì)樸自然、單純美好的世界。而“邊城”則是三十年代的“桃花源”,那里所體現(xiàn)的種種真善美,正是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的今天所漸漸遺逝的。再讀《邊城》,我們不僅對它充滿無盡向往,同時,也讓我們產(chǎn)生對當今社會的不斷審視以及對人類自身的不斷反思。
一、善與美的悲歌
《邊城》描寫的湘西世界,自然風光秀美、民風淳樸、感情真摯。它有著如詩般的山水,有著近乎和諧的淳樸民風,處處都透露著湘西世界的真善美。然而,也正是因為湘西世界的真善美,才產(chǎn)生了翠翠的愛情悲劇?!斑@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盡管是悲劇的結局,卻頌出了一首善與美的悲歌。叔本華把悲劇分為三種狀況,第一種是起于邪惡的人物,它可能來自“一個特別壞的人”,例如《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第二種是起于盲目的命運和偶然的機運,例如《羅密歐與朱麗葉》;第三種是起于普通的地位對立和相互關系,《邊城》結局的悲劇便屬于這種。
在翠翠的愛情悲劇里,每一位參與者都是善良、淳樸的,沒有壞人及邪惡勢力的存在,小說中的人物遭遇也會使我們在感受愛與美的同時體會痛苦與不幸,是一場“好人的悲劇”。正是因為人的善、情的真,才衍生出這樣一場充滿著善與美的悲劇,譜寫了一首愛與美的悲歌。
二、審視都市向往湘西
從沈從文先生《邊城》中世外桃源般的湘西世界走出來,像是做了一場美麗的夢,雖已醒來,卻回味無窮。在湘西世界中,一切都是那么和諧:風景秀美、民風淳樸、道德美好、感情真摯……仿佛一切美好的形容詞都可以用在邊城中。
(一)人與自然關系失衡。在湘西世界中,那里的人們仿佛和大自然融為了一體,他們生于自然、長于自然,一切都是那么和諧。在邊城中,天藍、水清、樹綠、空氣清新……美麗的自然景觀孕育了善良的湘西人民,他們與自然相互依存,共同發(fā)展。
然而在當今社會,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科學技術的提高,人類本該依賴于自然卻變成了征服自然,人對自然的影響已經(jīng)超出了自然界本身的抗干擾能力。因此,一系列的環(huán)境問題便出現(xiàn)了。
(二)人性道德的扭曲。湘西茶峒社會,是遠離繁華都市的偏僻窮鄉(xiāng),但那里的人們身上都體現(xiàn)著著勤勞質(zhì)樸、熱誠寬厚、重義輕利、扶危濟困的美好品質(zhì)。
在市場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的今天,繁華的城市里高樓拔地而起,街道上車水馬龍,人們忙碌的奔波著,建設著社會的發(fā)展。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中,社會道德淪喪、世風日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變得越來越復雜。欺騙、貪婪、貪污、腐敗充斥在我們周圍,人們已經(jīng)生活在了人性與道德的廢墟中。讀完《邊城》,使我們不得不向往湘西世界的真善美,尋找精神的寄托。1、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生疏。在邊城中,有老船夫與翠翠難分難舍的祖孫親情,有天保儺送之間深厚的手足情,有翠翠與儺送純真的愛情,還有互幫互助、淳樸善良的鄰里之情……邊城的鄰里之情是令人神往的。人們常說“遠親不如近鄰”,可如今住在高樓大廈中的我們,在建筑物空間越來越狹小的同時,人與人的心靈同樣顯得狹窄。如今交通越來越便利,但人們的溝通卻是那樣艱難。一道墻不單單是隔絕了人與人之間的居住場所,也同樣隔絕了人們心靈的往來。2、人性道德的喪失。在邊城茶峒小城中,民風猶如原始社會般那樣純樸,不管是鄰里之間還是陌生人之間,人人都有善良勇敢、互幫互助、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zhì)。然而,在商品經(jīng)濟的沖擊下,很少有人去關心社會和他人,人們總是以眼前利益、個人利益為中心,人性日益泯滅,價值觀扭曲。當今社會,人們變得越來越冷漠,不再以助人為樂當成一種樂趣或義務。這樣的狀況隨處可見:公交車上,遇到老弱病殘孕而主動讓座的,屈指可數(shù);撿到別人遺失的財物不主動歸還;街頭摔倒的老人無人敢扶,不禁讓人心寒。職業(yè)道德是社會道德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如今,職業(yè)道德缺失現(xiàn)象隨處可見:食品行業(yè)問題不斷,部分官員以權謀私、貪污腐敗……,時時有一些公職人員以權謀私、行賄受賄、揮霍浪費,社會公德和職業(yè)道德逐漸丟失。
《邊城》這部作品問世距今已有七十余年,但如今讀來,仍受益匪淺。湘西世界存在的情真、人善、景美令我們陶醉,與當今社會比起來,如世外桃源一般的存在。再讀《邊城》,我的心情也變得“美麗與哀愁”并存,既讓我們對湘西世界產(chǎn)生無限的憧憬與向往,同時又為當今社會的種種現(xiàn)象和問題感到無奈與悲傷。因此,希望現(xiàn)代人們可以重拾真善美,構建單純美好的和諧社會,共筑令人向往的、屬于我們自己的“世外桃源”。
注釋:
①沈從文:《沈從文選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五卷第231頁。
參考文獻:
[1]沈從文.沈從文作品精選[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2.
[2]蘇光文、胡國強.20世紀中國文學發(fā)展史(上)[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3]劉涵之.沈從文鄉(xiāng)土文學精神論[M].湖南大學出版社,2008.
[4]劉一友.沈從文與湘西[M].青海人民出版社,2003.
[5]陸時紅.人性美與風情美的完美融合——沈從文《邊城》解讀[J].讀與寫(教育周刊),2010.
作者簡介:李長宏,男,漢族,1973年生,大學本科學歷,講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