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女主干政”一直都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一個比較顯著的政治現(xiàn)象,女主干政嚴(yán)重的影響了皇權(quán),在中國歷史上,西漢王朝,女主干政、外戚主朝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這也是兩漢政治文化的一個比較特殊的政治特點。漢武帝劉徹前期,政局也出現(xiàn)了這一局面,漢武帝劉徹,利用外戚之間的矛盾,巧妙的鏟除了兩大外戚。從而掌握國家的權(quán)力,加強了皇權(quán),開創(chuàng)西漢王朝鼎盛的歷史局面。
關(guān)鍵詞:女主干政;外戚皇權(quán);漢武帝;
文章編號:1674-3520(2015)-03-00-02
漢高祖提三尺劍斬蛇起義,創(chuàng)建大漢王朝。在歷經(jīng)文景兩朝的太平盛世,大漢王朝的國力空前強盛。漢武帝劉徹從漢景帝劉啟手中接過的大漢王朝權(quán)柄,開始了歷史性的改革。然而這場改革勢必就會遭到舊勢力的干涉和阻撓。這股勢力就是活躍在文景武三朝,以漢武帝的皇祖母太皇太后竇氏為代表的外戚勢力,同時還有以漢武帝母親王氏為代表的新外戚的勢力。漢武帝劉徹為了徹底擺脫這兩股勢力,巧妙的利用兩家的政治矛盾,消除了這兩股左右朝政的勢力。
一、漢景帝之母、漢武帝之祖母竇氏是活躍在文景武三朝的政治勢力,是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在漢景帝時代,竇氏就已經(jīng)開始干涉政局,當(dāng)時,漢景帝劉啟沒有冊立太子,竇氏太后非常希望漢景帝能把皇位傳給自己心愛的小兒子梁孝王劉武?!傲盒⑼醭?,因昆弟燕飲。是時上未立太子,酒酣,從容言曰:‘千秋之後傳梁王。’太后歡?!?作為詹事的竇嬰馬上給漢景帝一個臺階下,讓漢景帝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筆者認(rèn)為漢景帝之所以說出這番話的原因,首先、這是在家庭親人之間的聚會,漢景帝此時的身份是以兄長的身份和自己的弟弟、母親在一起吃飯,不是以皇帝的身份,同時也不是在朝堂之上,故漢景帝也沒有把這句話當(dāng)做正式的詔書來看待。故不能以正式的詔令來對待。其次梁孝王劉武在平定七國有很大的功勞,漢景帝這樣說也是對劉武的一個心理安慰。同時給于梁孝王很大的賞賜“初,梁孝王以至親有功,得天子旌旗、出蹕入警” 再次、漢景帝深知自己的母親竇氏對自己的這位小兄弟的深愛,可能也是為博得竇氏太后的歡心才會有此一說。雖然竇氏沒有達(dá)到冊立劉武為太子的目的,也因此憎恨竇嬰,并革除竇嬰的門籍,倪思《班馬異同》曰“嬰不顧竇太后,引誼別微,真忠臣也”由此可以看出,竇氏集團的在漢景帝時期對朝政的干涉和影響。但是在漢景帝時代,母子二人并沒有發(fā)生很大的政治分歧,得益于母子二人治國理念的相同,也使得漢景帝時代外戚干政沒有顯現(xiàn)出來。這種默契的合作一直持續(xù)到漢景帝的去世。但在漢武帝劉徹時代,隨著漢武帝劉徹治國的理念和竇氏傳統(tǒng)的治國理念發(fā)生沖突的時候,這種默契的合作便被打破,以漢武帝劉徹為首的時新派與竇氏為首的外戚勢力勛舊派的矛盾也隨之加劇,并隨著兩派矛盾的升級,最終引發(fā)了建元改制的政治事件。
二、漢武帝建元元年,武帝從他死去的父親漢景帝手中接過大漢帝國的權(quán)力,便開始了一系列新的改制的政策,首先任命魏其候竇嬰為丞相,他的舅舅武安侯田蚡為太尉。漢武帝這樣的安排,筆者認(rèn)為,首先,魏其候竇嬰是竇氏集團的人,讓魏其候竇嬰做丞相,表明漢武帝劉徹承認(rèn)皇祖母竇氏的權(quán)威。其次、竇嬰十分的推崇儒家治國理念,這一點和漢武帝劉徹有著共同的思想。再次,作為自己舅舅田蚡新貴的政治安排,也是對自己母親王太后的慰藉。也是漢武帝有意思的提高王氏集團的地位。同時田蚡也推崇儒學(xué)。最后、漢武帝也希望用以王太后、田蚡為代表的新貴來牽制竇氏集團,達(dá)到政治勢力的平衡,以維護自己的皇權(quán)。竇氏太皇太后對漢武帝的政治安排也表示了默認(rèn),但是接下來漢武帝的治國政策的轉(zhuǎn)變卻是讓竇氏所不能容忍,甚至不惜用血腥的手段去打壓漢武帝。
漢武帝繼位后,在治國理念上偏向于儒家思想,所用“三公”都是好儒學(xué)之人,“魏其、武安俱好儒術(shù),推糓趙綰為御史大夫,王臧為郎中令。” 這也就表明漢武帝劉徹要徹底的改變大漢朝傳統(tǒng)的治國策略,改變傳統(tǒng)的治國理念,由原來的黃老學(xué)說轉(zhuǎn)向儒家學(xué)說。于是首先在用人上,換掉那些黃老學(xué)說的人,啟用儒學(xué)的飽學(xué)之士“及今上即位,趙綰、王臧之屬明儒學(xué),而上亦鄉(xiāng)之,于是招方正賢良文學(xué)之士?!凹敖裆霞次唬w綰、王臧之屬明儒學(xué),而上亦鄉(xiāng)之,于是招方正賢良文學(xué)之士?!?漢武帝的朝局煥然一新,儒生們也開始施展自己的政治才華,制定一系列新的政治措施“迎魯申公,欲設(shè)明堂,令列侯就國,除關(guān),以禮為服制,以興太平。”“舉適諸竇宗室毋節(jié)行者,除其屬籍。時諸外家為列侯,列侯多尚公主,皆不欲就國,以故毀日至竇太后。” 對于這些政治舉措,竇氏給予冷漠的態(tài)度,竇氏沒有表達(dá)自己的態(tài)度,只是在冷漠地注視著這位新皇帝在朝堂上的“折騰”。如果說竇氏對漢武帝開始的新政是冷眼想看,那么此時儒生們已經(jīng)觸碰到了竇氏的政治底線,那么此時,竇氏開始大力的反擊,甚至不惜血腥的殺戮?!敖ㄔ辏反蠓蜈w綰請無奏事東宮?!?儒生們天真的以為竇氏沒有干涉新政,便開始向竇氏奪權(quán),在御史大夫的這道請奏中,直接觸及到竇氏的政治底線。史載“竇太后大怒”由此可見,對于竇氏來說已經(jīng)是無法再容忍這幫儒生們帶著小皇帝再胡鬧下去了。竇氏開始給予帶頭的儒生,趙綰、王臧羅列罪名,“使人微得趙綰等奸利事?!弊罱K在“建元二年冬十月,御史大夫趙綰坐請毋奏事太皇太后,及郎中令王臧皆下獄,自殺?!痹谶@場漢武帝雄心勃勃的建元改制中遭到了以竇氏為代表的外戚勢力重創(chuàng),使得漢武帝看到外戚勢力的強大,此時自己沒有能力與之抗衡,在這場表面上看似因治國理念而不同而導(dǎo)致的政治事件中,卻隱含重大的政治隱情,名義上是竇氏愛好黃老學(xué)說和漢武帝愛好的儒家學(xué)說的沖突,但實際上卻是一場政治力量的角逐。竇氏通過血腥的殺戮,直接摧毀了漢武帝建元元年一系列的改革,打亂了漢武帝在人事上的安排,重新刷洗了漢朝的政治格局,在新任三公的人選中,可以看出,都是黃老學(xué)說的代表人物,那么也就是說漢朝的朝局又重新的回到了黃老學(xué)說治國理念下,竇氏依然牢牢掌握著大漢王朝的政治局面。建元改制沒有成功,然而使得竇氏集中打擊以漢武帝為首的時新派,漢庭的三公全部被廢除或被殺戮,使得漢武帝第一次知道了外戚勢力對自己皇權(quán)的影響,建元改制名為漢武帝“尊儒”改制實則上是向竇氏集團奪權(quán),也讓漢武帝清醒的看到外戚勢力的危害。最終在竇氏的殘酷鎮(zhèn)壓下的建元改制以失敗告終,使得漢武帝只能選擇和自己的這位皇祖母重新合作?!罢蔚钠胶狻狈路鹩只氐搅藵h景帝的時代。
三、漢武帝建元改制失敗后,陳志先生指出“中央實權(quán)掌握在漢武帝祖母竇太皇太后和外戚竇嬰田蚡之手,竇、田是實際的決策者,竇太皇太后則握有最終的決定權(quán)?!?筆者認(rèn)同陳先生的所指出的竇氏作為最終的決策者,不認(rèn)同竇、田二人作為實際的決策者和掌權(quán)者,因為此時漢朝“三公”都是竇氏所安插的人員,竇嬰和田蚡直接被罷官?!懊庳┫唷⑻?,以柏至候許昌為丞相,武強候莊青翟為御史大夫,魏其、武安由此以候家居” 竇嬰和田蚡都被罷官,但是田蚡的勢力卻在逐漸的上升,這是因為田蚡背后的王太后,作為新貴的王氏是僅次于竇氏的外戚勢力,田蚡也借此機會收攬士子之心,不斷的積累自己的政治勢力?!拔浒埠铍m不任職,以王太后故,親幸,數(shù)言事多效,天下吏士趨勢利者,皆去魏其歸武安。” 對于外戚王氏的崛起,使得漢武帝前期出現(xiàn)了兩個外戚勢力,這對漢武帝劉徹的皇權(quán)產(chǎn)生極大的影響。建元六年,竇太皇太后病逝,這讓左右了文景武三朝的竇氏家族開始瓦解,也是漢武帝真正意義上執(zhí)掌大漢帝國的開始,在竇氏去世后,漢武帝馬上做的就是在人事調(diào)整,刷新朝廷的政局,罷免了竇氏集團的丞相柏至候許昌,御史大夫武強候莊青翟的權(quán)利,罷免這兩位是漢武帝直接接收權(quán)力的重要步驟,也宣告漢武帝從竇氏集團手中奪取權(quán)力的成功。此時作為新貴的外戚王氏開始干涉朝局,田蚡被任命為丞相,同時借王太后的勢力,不斷的壯大自己的勢力,培植王氏集團的黨羽,“建元六年,武安侯為丞相,安國為御史大夫。” 秦學(xué)頎先生認(rèn)為“以肺腑為相”,深受漢武帝的信任。田紛認(rèn)為,“諸侯王多長,上初即位,富于春秋”,“非痛折以禮屈之,天下不肅”。因此他常以垂相身分摧抑折辱貴族大臣。他的這些作為,在一定程度上扭轉(zhuǎn)了大臣權(quán)重、天子拱手的局面,加強了權(quán)力的集中?!?筆者并不同意秦學(xué)頎先生的觀點,筆者認(rèn)為此時的田蚡還能沒有過分的干涉武帝的朝局,使得漢武帝劉徹和王氏能夠達(dá)到相互妥協(xié)和讓步。以維持既得的政治利益,但是漢武帝不愿意自己的皇權(quán)受到威脅,也不愿意和任何人分享自己的權(quán)力,再接著王氏集團的囂張跋扈使得漢武帝不能再容忍另一個外戚集團來對自己指手畫腳。那么漢武帝便開始打擊王氏集團。
四、隨著新貴外戚王氏集團勢力的逐漸膨脹,漢武帝也越來越感到自己的皇權(quán)受到了威脅,田蚡任相之后飛揚跋扈,“薦人或起家至兩千石,權(quán)移住上”,“治宅甲諸地,田園極膏腴,而市郡縣器物相屬于道。前堂羅鐘鼓,立曲旃;后房婦女以百數(shù)。諸侯奉金玉狗馬玩好,不可勝數(shù)。” 使得漢武帝感覺到皇權(quán)受損,反映出王氏集團的外戚勢力已經(jīng)成為阻礙漢武帝主持朝政的最大絆腳石,雙方的矛盾也日益尖銳起來。勢必漢武帝就要鏟除這股威脅自己的外戚勢力。此時,田蚡和竇嬰的矛盾也不斷的激化,尤其是灌夫大鬧田蚡的婚宴,田蚡抓住了找個把柄,借此鏟除竇嬰。漢武帝劉徹對田蚡的不滿,也在此時利用田、竇之間的矛盾來打壓田蚡,但是,漢武帝也不得不顧及到自己的母親王太后,但是王氏集團抓這個機會要徹底的打垮竇嬰,不給漢武帝留有任何的余地,一定要處死竇嬰,這讓漢武帝劉徹感到極大的憤怒,司馬光提出“考異曰:班固漢武故事曰‘上召大臣議之,群臣多是竇嬰,上亦不復(fù)窮問,而罷之,田蚡大恨,欲自殺,先與太后訣,兄弟共號哭訴太后,太后亦哭,弗食,上不得已,乃殺嬰?!?魏其候竇嬰最終被處死,在這場外戚的斗爭中,看似王氏集團取得最終的勝利,但是,“其春,武安侯病,專呼服謝罪,使巫視鬼者視之,見魏其、灌夫共守,欲殺之。竟死?!?元光三年的田、竇之爭,看似一場新舊外戚的內(nèi)部斗爭,其實質(zhì)是漢武帝在借力打力,為了鏟除外戚勢力對皇權(quán)的干涉和控制,漢武帝先是借著新興外戚王氏集團打壓竇氏集團,在竇氏集團衰落后,王氏集團興起,依然成為干涉漢武帝皇權(quán)的一大障礙,漢武帝不得不再次借田、竇之間的矛盾來打壓王氏集團,以維護自己的皇權(quán)。
五、在《史記》里面,司馬遷用委婉的手法表現(xiàn)了武帝時期,內(nèi)部集團相互傾軋,互相殘殺的黑暗現(xiàn)實,由于這場權(quán)貴之間的爭權(quán)奪勢的政治斗爭中,反應(yīng)了“女主干政、外戚參權(quán)”與皇權(quán)之間的激烈斗爭。同時也反應(yīng)了武帝“擺出百家,獨尊儒術(shù)”的歷史過程。揭露武帝時權(quán)利的斗爭。外戚干政的歷史局面在漢武帝時期暫時得到了解決,但是,圍繞皇權(quán)和外戚斗爭的局面還沒有結(jié)束,李禹階先生指出:“歷朝外戚在政治舞臺上活動時間長、規(guī)模之大、危害之巨、皆為世界所罕見?!?可以看出,外戚勢力在中國歷史舞臺上的影響。漢武帝劉徹打擊外戚勢力可以說不遺余力,利用這兩股外戚勢力之間矛盾,鏟除了威脅自己皇權(quán)的外戚勢力,為西漢王朝的興盛奠定基礎(chǔ)。
參考文獻(xiàn):
[1]《漢書》卷五十二《竇田灌韓傳》,第2375頁。師古《漢書注》曰“序家人昆弟之親,不為君臣禮也”。(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第2375頁)
[2]《資治通鑒》漢記八,第535頁。
[3]《史記》卷第一百七《魏其武安侯列傳》
[4]《史記》卷一百二十一《儒林列傳》
[5][6]《史記》卷第一百七《魏其武安侯列傳》
[7]《史記》卷十二《孝武本紀(jì)》
[8]《漢書》武帝記。應(yīng)劭曰“禮,婦人不豫政事,時帝已躬省萬機,王臧儒者,欲立明堂辟雍。太后素好黃老術(shù),非薄五經(jīng)。因欲絕奏事太后,太后怒,故殺之?!保ū本褐腥A書局,1962年,第2375頁)
[9]陳志:“論巫蠱之禍”,《福建論壇》,1988年第3期32-38頁。
[10][11]《史記》卷第一百七《魏其武安侯列傳》
[12]《史記》卷第一百八《韓長孺列傳》
[13]秦學(xué)頎:“漢武帝與外企政治”,《西南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1993年第3期。
[14]《史記》卷第一百七《魏其武安侯列傳》
[15]《資治通鑒》漢記十,第585頁
[16]《史記》卷第一百七《魏其武安侯列傳》
[17]李禹階:“外戚政治與君主專制制度”,《西南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199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