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一直是我國文化產業(yè)當中的重要工作內容,公共圖書館作為我國文化產業(yè)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扮演中重要的作用。筆者在文章中對公共圖書館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優(yōu)勢進行了分析,之后對公共圖書館如何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進行探討。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策略;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5)-03-00-01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勞動人民在千百年歷史當中所提煉和萃取出的民族文化精華,其代表的是我國文化內涵,同時也是我國精神文明的象征。近年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丟失事件頻出,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做好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刻不容緩。公共圖書館作為統(tǒng)計、保管、傳播文化的重要基地,其不僅擔負著為百姓提供知識與文化的職能,更肩負著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有著特殊的責任和義務,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公共圖書館有著不可替代的職能。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公共圖書館的優(yōu)勢
(一)足夠的場所。公共圖書館是基于服務百姓文化知識需求而建立起的服務機構,在功能性方面圖書館具有報告廳、展覽廳、閱讀室以及充足的文化資源儲藏室??臻g上的充足性,能夠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提供足夠的場所,這是除公共圖書館之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機構所不具備的優(yōu)勢。在信息技術發(fā)展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信息技術被應用到公共圖書館當中,這也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提供了便利條件,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提供了一個保護、展示、宣傳、研究和資源共享的平臺。
(二)豐富的資源。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中,圖書館最大的優(yōu)勢就在于其本身就是一個極為龐大的資料庫,在資料庫當中有著種類豐富、數(shù)量眾多的資源,這些資源的存在能夠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播提供便利條件。在圖書館的實際工作中,文獻收集與利用本身就是較為基礎的工作內容,當工作人員在進行這一工作內容時,他們就已經完成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因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本身就蘊含在這些文獻當中。目前,圖書館已經實現(xiàn)了對非物質文化遺的分類保存,具體內容的分類主要包括:①能夠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本身的資源;②關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資源;③能夠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產生保護的理論、成果資源。
(三)大量的讀者。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大的價值在于其能夠通過傳播實現(xiàn)對文化的傳承。從非物質文化遺產本質角度分析,其所具有的多樣性與特殊性特征,決定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過程中所面臨的復雜性。在非物質文化遺傳保護過程中,圖書館雖然無法在法律與經濟層面對其予以支持,但是其具備的教育引導、文化熏陶以及道德影響等軟性保護功能是其它保護措施所不具備的。圖書館所擁有的龐大數(shù)量的讀者能夠讓非物質文化遺傳在受到保護的同時能夠得以傳承,這為弘揚和發(fā)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
(四)先進的技術手段。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知識的動態(tài)表述方式,其與圖書館這類公共文化空間有著密切的關系。由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如何將其全面、長期的保存下來就成為了一個嚴峻的問題。在這種需求下,圖書館所具備的先進性軟硬件設備能夠有效完成這一工作,這是其它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所不具備的優(yōu)勢。在軟硬件設備的支持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資料整理、保存、保護、數(shù)字化轉變以及資料搶修等工作都能夠得以有效實現(xiàn)。
二、公共圖書館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方式
(一)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提供文獻資料。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人定、研究和保護需要大量的文獻資料,在申報過程中歷史文獻是非常重要的考證資料。圖書館作為對本地區(qū)政治、文化、歷史等文獻進行收集和保存的功能性公共服務機構,其為本地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提供文獻資料是其所應盡的責任與義務。目前,圖書館在這一職能方面正在完善,相信在公共圖書館的不懈努力下,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作用必然能夠得到發(fā)揮。
(二)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歷史文化傳承的精萃,在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狀態(tài)下,非物質文化遺產必須要讓百姓認識、了解和掌握,才能夠達到傳播、推廣的目的,進而實現(xiàn)對非物質文化遺傳的保護。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工作中,公共圖書館作為社會信息、教育中心,其應發(fā)揮出自身的優(yōu)勢與特點,來展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工作。在宣傳過程中,圖書館可以依靠自身豐富的文化傳播方式來實現(xiàn)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保護工作的傳播,例如利用圖書館的網絡載體建立起非物質文化遺傳的專題網站建設,這樣不僅可以將本地區(qū)優(yōu)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更為豐富的姿態(tài)展現(xiàn)給讀者,同時還能實現(xiàn)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多元化保護,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現(xiàn)的更為全面。
(三)運用新技術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個體傳播的零散性、多樣性和模糊性特征。圖書館在對其進行保護時,可以通過攝像、錄音等方式實現(xiàn)對多種形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永久保存。對于一些難以用語言、文字概括的表述,圖書館可以通過將其刻制為光盤或轉換為數(shù)字化的形式,從而將其物化,成為文獻予以保存。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過程中,這些非文本類型的音像資料、數(shù)字化多媒體資料都可以作為申報資料來幫助非物質文化遺產實現(xiàn)申報。與此同時,這些資料還可以作為圖書館的地方文獻資源加以收藏,從而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同時,促進圖書館的健康發(fā)展。
三、總結
綜上所述,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來說,公共圖書館始終占有著非常重要的位置。作為一個肩負著保護、傳播民族文化遺產的公共服務單位,圖書館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在實際工作中,工作人員必須要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當作是自己的基本職責,只有這樣才能夠在自己的內心中深深的烙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印記,并把它當作自己的基本工作去做。相信在公共圖書館不斷的努力下,其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職能一定能夠得到發(fā)揮,成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播的主要陣地。
參考文獻:
[1]于榮全.中小型公共圖書館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定位與措施[J].新世紀圖書館,2011,10:91-93.
[2]擺建紅.縣級公共圖書館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J].圖書與情報,2011,05:85-87.
[3]趙陽.圖書館參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D].吉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