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人類的不斷進步,人們的文化素質得到普遍提高,特別是網絡時代的到來,給人們的工作、生活帶來了便捷和方便,同時世界東西方文化相互交融、滲透在促進世界文化繁榮的同時也給國家安全也帶來了潛在的危機。因此,研究和探討文化和國家安全二者的辯證關系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國家安全;文化滲透;文化霸權;和平演變;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5)-03-00-02
國家文化安全是指一個國家在發(fā)展過程中,能夠有效地消除和化解潛在的文化風險,抗擊外來文化沖擊,以確保國家文化主權不被威脅的一種文化狀態(tài)。國家文化安全是當代國家安全的基本要素之一,但“國家文化安全”只是一個描述國家文化客觀存在狀態(tài)的概念,遠遠無法包容“文化與國家安全”之間復雜多樣的關系;只研究“國家文化安全”也遠遠無法解釋“文化與國家安全”之間關系的復雜性。無論是在國家安全研究中,還是在社會文化研究中,“文化與國家安全”都是一個比“國家文化安全”內容豐富的多、情況復雜得多的問題?!拔幕c國家安全”不僅表現(xiàn)在文化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本構成要素,而且還更多的表現(xiàn)在文化與國家安全之間所具有的多方位、多層次的復雜關系上。文化安全與國家安全密不可分。
一、文化對國家安全具有雙重影響
文化是比文化安全寬泛得多的社會現(xiàn)象,它不僅有一個存在狀態(tài)安全與否的問題,而且不同性質、不同狀態(tài)、不同形態(tài)、不同水平的文化,對整個國家安全及其包含的其他要素,都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先進的文化對于國家安全必然起到積極的作用。相反,落后的文化對國家安全只會起消極的腐蝕、消解、破壞的作用。國家文化安全問題雖然在古代還沒有明確地顯現(xiàn)出來,更沒有被人們明確地提出來,但卻已經作為不甚突出的方面開始成為國家安全的派生要素之一。當一個國家被另一個國家在武力上征服,軍事安全和政治安全都已經被徹底打破時,文化安全問題就更為明顯了。無論是征服者還是被征服者,任何一個國家都知道,要徹底消滅一個國家,就要消滅其人民,而消滅其人民的辦法無非兩條,一條是肉體上的消滅,這在歷史上曾經出現(xiàn)過,許多國家就是因此而徹底消亡而變成歷史的;另一條是文化上同化,歷史上也曾經出現(xiàn)過這樣的情況,不少歷史上曾經存在過的國家就是在文化同化的過程中而不復存在的。
在今天,封建性質的文化對于社會主義國家的國家安全所起作用必然是消極的甚至是破壞性的。例如,如果不是運用現(xiàn)代科學理論來指導國家建設,而是運用占星算命的方法來決定國家大事,那就不僅不可能推進國家建設,而且必然妨礙社會進步和發(fā)展,削弱國家實力,降低國家的安全度,最終危害到國家安全。再如,如果不是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而是采用封建集權的方式治理中國,那么中國的安全就必然受到破壞。這就是不同的政治文化對國家安全的不同影響。
二、“文化浸入”是危害國家安全的重要外因,同時具有雙重性
這里所說的“文化浸入”,是對歷史上曾經出現(xiàn)過的“文化侵略”及當前經常提到的“文化滲透”的概括,其前提是“文化帝國主義”采取“文化霸權”的態(tài)度對待他國文化。
在近代,對帝國主義國家在對落后國家進行軍事侵略的同時也進行著文化侵略。當前,西方發(fā)達國家又表現(xiàn)出一種更加明顯的“文化帝國主義”,對相對落后的國家采取“文化霸權”的態(tài)度,企圖通過“文化滲透”和“和平演變”與其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無論是昔日較公開的“文化侵略”,還是今天較隱蔽的“文化滲透”,都會威脅落后國家的文化安全和整個國家安全。
然而我們還要看到,在各種形式的“文化浸入”過程中,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者雖然在主觀上追求的是自身的利益,有時甚至通過非常野蠻的形式追求自身的特殊利益,表現(xiàn)出來的經常是一種對落后民族的歧視、掠奪、侵略、壓迫,但是在客觀上,這一過程確實又起到了傳播“優(yōu)秀文化”和“先進文化”的作用,使先進國家文化中的某種先進內容“滲透”到了落后國家之中,成了落后國家改變自身落后狀態(tài)的精神養(yǎng)料。事實上,在近代帝國主義對中國進行侵略時,不僅同時給中國帶來了比封建方式更先進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促進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同時也給中國帶來了比封建文化更先進和優(yōu)越的資本主義文明和文化,帶來了科學技術與民主自強的思想理念。
三、弘揚先進文化是保障國家文化安全的關鍵
既然文化對于國家安全具有不同的重要作用,那么要保障國家安全,就必須搞好對國家的文化建設。搞好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通過適當?shù)姆绞?、方法和手段,按照適當?shù)牧Χ?、速度,不斷地淘汰落后的舊文化,促生或引進先進的新文化,從而使一個國家的文化在總體上能夠具有先進性。但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事實是,民族傳統(tǒng)、價值觀念、社會意識等等一切文化形式,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這種發(fā)展變化雖然脫離不了前人留下的各種各樣的遺產,但同時也受到其他國家和民族文化的深刻影響。產生于古印度的佛教曾深刻地影響了中國文化,而且現(xiàn)在早已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文化也曾深刻地影響了日本文化,而且也已經成為當代日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已經不是純而又純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它不僅蘊含著中國土生土長的儒家傳統(tǒng)。
近代以來我們就展開了文化先進性與民族性的爭論,無論是“中體西用”之爭,還是“全盤西化”之論,抑或“儒學興國”之建議,問題的關鍵都是如何處理好文化的民族性與先進性問題。對于國家安全工作來說,這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具體的但具有戰(zhàn)略性的重大問題。國家安全雖然需要自己民族文化的維護,國家文化盡管必然包括了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fā)展,但文化要對國家安全起到積極的保障作用,還要真正保障國家的文化安全,關鍵并不是民族文化的繼承與發(fā)展,而是如何把文化的先進性融入文化的民族性之中,使國家的文化建設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民族文化只有具備了先進性,才能生存,才能發(fā)展;先進文化只有融進民族性,才能在一個國家生根發(fā)芽結果。只有先進的文化,才能夠造就先進的國家;只有先進的國家,才能夠獲得最高的安全度。
四、不斷摒棄落后,倡導先進才能維護國家文化安全
文化安全是當代國家安全的基本內容之一,是國家安全的深層問題。對于相對落后的國家和民族來說,文化安全具有比發(fā)達國家更為重要也更為現(xiàn)實的意義。但是,國家文化安全的本質既不是拒絕外來文化的滲透和影響,也不是保持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存文化的不變的純潔。國家文化安全的本質是一個國家文化傳統(tǒng)的保持與延續(xù),實質是國家的社會特征的保持與延續(xù),關鍵則在于文化的先進性。從整體上看,有的文化類型會有先進與落后之別,有的文化類型則通常沒有先進與落后之別。對于有先進與落后之別的文化類型來說,摒棄、歸檔和消解落后文化,選擇、創(chuàng)造和擁戴先進文化,是保障國家文化安全的關鍵所在。對于沒有先進與落后之別的文化類型來說,一方面要承繼、保持、翻新、光大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另一方面還要擁戴、創(chuàng)造、刷新、拓展民族的時代文化,這是保障國家文化安全的本質要求。
當前我國文化安全領域,既存在著不能有力摒棄落后文化、追循先進文化的問題,也存在著過度引入異域文化、沒有很好光大和創(chuàng)新本土文化的問題。當代中國的文化安全也并不是要保持我們現(xiàn)存的一切文化安然無恙地存在下去。事實上,當代中國的文化安全,以及國家安全所需要的文化建設,仍然包括了淘汰甚至消滅某些落后的舊文化的重任,因為形形色色的舊文化仍然不斷地在我們的社會中死灰復燃,從而影響著我國的文化建設,影響著我國的文化安全,影響著我國的國家安全。因此,國家文化安全在本質上是傳統(tǒng)文化的保持與延續(xù),但傳統(tǒng)文化的保持與延續(xù)并非都是好事,并非都是積極的和值得肯定的。這也就是說,國家文化安全并不是在任何意義上都是好的,而只是說在整體上是國家安全和發(fā)展所需要的,在整體上是好的。
參考文獻:
[1]《國家安全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國家安全通訊》2012年第四期
[3]《為國家安全立學》(吉林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