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抗病毒治療是治療艾滋病患者的關鍵,近年來臨床不斷應用高效抗逆轉錄病毒聯(lián)合療法對患者進行治療,抗HIV療效得到了顯著提升。但是臨床抗HIV的療效與諸多因素密切相關,如患者自身、藥物、社會等因素以及臨床護理效果,為進一步了解這些影響因素和臨床護理情況,國外內學者對此紛紛進行了調查、研究,本文就這些研究情況進行綜述。
關鍵詞:艾滋?。籋IV;抗病毒;影響因素;護理;研究
近年來,艾滋病并發(fā)率逐漸上升,嚴重危害人們健康。該病傳染性高、危害性大,患者因感染艾滋病病毒(HIV),T淋巴細胞受到攻擊,免疫功能逐步喪失,進而病發(fā)感染各種疾病,如惡性腫瘤等,臨床死亡率較高。
1艾滋病患者臨床癥狀
艾滋病患者大多為青壯年,感染HIV后就開始病發(fā)一些罕見的疾病,如真菌感染、弓形體病等。HIV感染者前數年至10年內可無任何臨床表現[1],一旦發(fā)展為艾滋病,各種臨床癥狀便陸續(xù)發(fā)生,從初期的感冒、發(fā)熱,到中期的單純皰疹、血皰、淤血斑等,到后期的持續(xù)發(fā)熱、呼吸困難、惡性腫瘤等。臨床癥狀復雜多變,HIV侵犯的對象不同臨床癥狀也不同,如侵犯胃腸系統(tǒng),患者會發(fā)生復通、持續(xù)性腹瀉等,如侵犯肺部,可發(fā)生咳嗽、胸痛等。張德友、廖明剛[2]為了解HIV感染陽性患者相關特征和變化規(guī)律,對235例HIV感染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研究發(fā)現,235例HIV感染患者62.98%是在性傳播中感染,17.45%是在靜脈吸毒中感染,同時作者提出要高度重視HIV病毒防治工作,及早發(fā)現、及早干預。
2艾滋病患者的臨床治療
當前抗HIV感染有效藥物在全球都很緊缺,臨床治療以降低病毒載量、重建機體免疫力、降低并發(fā)、死亡率為主要目標[3],治療分階段實施,從一般治療到后期的抗病毒治療,每個階段實施的方法都不一樣,前期的一般治療主要是病情監(jiān)測、補充必要的營養(yǎng),維持水及電解質平衡。后期的抗病毒治療是治療的關鍵階段,目前在高效抗逆轉錄病毒聯(lián)合療法的應用下,臨床得到了顯著提升。2013年,高國建、鄒雯、劉穎[4]回顧性分析了近20多年來,采用中藥復方治療艾滋病的臨床效果,從各文獻報告來看,中藥復方在臨床的應用改善了患者臨床癥狀,提升了其生存治療,效果顯著。2013年,杜紅、蒙江明、董文逸等[5]采用兩種方案分別對A、B兩種艾滋病合并細菌性肺炎患者進行治療,結果發(fā)現注射用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鹽酸莫西沙星臨床療效均不錯,兩組相比用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的A組有效率明顯高于B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療的影響因素
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病毒的治療時間非常長,需患者長期堅持,具備高度的依從性。據臨床調查發(fā)現[6],不少患者依從性不高,加之其他因素的影響,中斷或間斷接受抗病毒治療,導致臨床效果差或無效果病情加劇等情況發(fā)生??偨Y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療的影響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①疾病因素。由于艾滋病的病情特點以及臨床治療情況,大多患者認定該病無方案治療,在得知病情后,對治療失去信息,缺乏主動性。其實艾滋病是一種慢性疾病,若患者能配合接受抗病毒治療,且長期堅持,病情是可以控制和穩(wěn)定的[7],而且還能提升生活治療,回到社會過常人生活。②治療因素。由于抗病毒治療臨床副作用多,近期、遠期;大、小都有,患者在被HIV病毒困擾的同時還要備戰(zhàn)并發(fā)癥,不少患者堅持一段時間后就抗不住,放棄治療了??共《局委煾弊饔檬请y免的,但是這些副作用都會隨時間延長和減輕,隨時接受隨訪,按時治療,恢復自身機體免疫力希望是非常大的,患者應堅持與病毒抗戰(zhàn)到底。③社會因素。艾滋病具有可傳染、危害度高的病癥,在社會人士看來,尤其是工作場所相處的人員之間,他們高度排斥艾滋病患者,接受治療的患者常時間害怕病情暴露,使之治療、隨訪等不能按時進行,影響了持續(xù)治療效果[8]。另外還有的患者因住處遠,來回治療花費太大,經濟負擔太重而最后間斷治療或放棄治療。
趙燕吳尊友[9]在研究中發(fā)現,由于缺乏衛(wèi)生保障、生活方式不穩(wěn)定、被歧視等原因,感染HIV的靜脈注射吸毒者很難堅持做到定時治療和接受接檔,影響臨床治療效果。趙德才、馬燁、張福杰等[10],在研究成年艾滋患者抗病毒治療耐藥影響因素中發(fā)現,一線、二線對比兩組患者對藥物的敏感度差異顯著,一線顯著低于二線(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梢姡R床用藥有效率給二線接受治療的艾滋患者影響甚大。
4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療的臨床護理
治療前、中、后的教育是艾滋病患者臨床治療期間不可缺少的護理內容,也是臨床護理的重點,它是通過宣傳、教育等方式將艾滋病發(fā)病原因、機制、臨床癥狀、治療方案、臨床治療情況等內容傳授給患者了解、認識和學習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通過護理讓患者對治療充滿信息,對生活充滿希望并積極配合醫(yī)務人員按時接受抗病毒治療和隨訪觀察。同時護理期間還應呼吁社會、家庭對患者的情感支持,讓其不是獨立面對病魔,給予他們充分的戰(zhàn)斗力,以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去面對一切。王艷榮[11]通過研究發(fā)現在住院期間加強妊娠合并HIV患者的心理護理,能有效提升患者心理素質,并與其共同做好病毒傳播防治,降低了病患感染率,效果顯著。彭勤[12]2013年再次強調了艾滋病患者受到疾病的折磨下痛苦萬分,加之家庭、社會、疾病本身等各項因素,更加重患者心理負擔,加速疾病進展。因此,在對艾滋患者治療期間,一定要規(guī)范化、計劃性得實施護理,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艾滋病是一種傳播性、慢性性、致死性極高的病癥,臨床只要進行抗病毒治療[13-16],由于社會、家庭、藥物使用、治療周期等各方面的因素,部分患者間斷或放棄治療,影響了臨床效率[17-20]。因此,今后應進一步加強艾滋病患者的護理工作,從其心理入手,改變其不正確的觀念和態(tài)度,積極配合醫(yī)務人員治療,提高生活治療,重返社會。
參考文獻:
[1]文毅,Roger Detels,張福杰.艾滋病患者搞病毒治療依從性的支撐性結構及其防治工作啟示[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2,16(12):1075-1078.
[2]張德友,廖明剛.云南省尋甸縣HIV感染者流行病學及相關特征[J].職業(yè)與健康,2013,29(07):789-791.
[3]Buchholz F, Hauber J.Engineered DNA modifying enzymes: components of a future strategy to cure HIV/AIDS[J]. Antiviral Res, 2013,97(2):211-217.
[4]高國建,鄒雯,劉穎,等.中藥復方促進艾滋病免疫重建研究綜述[J].中國中藥雜志,2013,38(15):2523-2526.
[5]杜紅,蒙江明,董文逸,等.不同抗菌藥物方案治療艾滋病并細菌性肺炎184例臨床研究[J].內科,2013,8(05):463-465.
[6]周順良,陶微.7例入組抗病毒治療艾滋病患者死亡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416.
[7]Khokhar A, Noorali S, Sheraz M, et al. Computational analysis to predict functional role of hsa-miR-3065-3p as an antiviral therapeutic agent for treatment of triple infections: HCV, HIV-1, and HBV[J]. Libyan J Med, 2017,7:19774.
[8]莊曉霞,朱凱星,宋葉.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社會支持與需求分析-附112例報告[J].新醫(yī)學,2013,44(5):301-305.
[9]趙燕,吳尊友.人類免疫缺陷病毒陽性靜脈注射吸毒者抗反轉錄病毒治療現況[J].中華傳染病雜志,2013,31(03):190-192.
[10]趙德才,馬燁,張福杰,等.成年艾滋病患者長期一線抗病毒治療的耐藥情況[J].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2013,7(02):204-209.
[11]王艷榮.妊娠合并艾滋病孕產婦住院分娩的心理護理及職業(yè)防護[J].中外健康文摘,2013(27):362-362,363.
[12]彭勤.艾滋病的特殊性和心理支持及護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3(24):279.
[13]張福杰,王玉,王健,等.國家免費艾滋病抗病毒藥物治療手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19-121.
[14]Braitstein P,Brinkhof MW,Dabis F,et al.Mortality of HIV-1-infected patients in the first year of antiretroviral therapy:comparison between low income and high-income countries[J].Lancet,2006,367:817-824.
[15]歐秋英,魏秀青,陳曦,等.湖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療死亡患者相關因素分析[J].實用預防醫(yī)學,2007,14:672-673.
[16]梁飛立,黃紹標,何艷英,等.農村老年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患者164例流行病學及臨床特征[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1,13:321.
[17]王才章,魏晶晶,嚴衛(wèi)麗,等.包皮環(huán)切預防艾滋病衛(wèi)生經濟學評價[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0,26(11):1436-1437.
[18]周小蘭,盧次勇,陳維清,等.農村居民艾滋病/性病知識、態(tài)度及行為調查[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0,26(8):1087-1088.
[19]田建華,王克榮,陳征,等.30例AIDS患者抗病毒治療依從性調查分析[J].中國艾滋病性病,2006,12(3):251-252.
[20]曹韻貞.抗逆轉錄病毒治療方法的新進展[J].中國艾滋病性病,2005,11(6):464-467.
編輯/申磊